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純中藥藥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過敏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見病,我國過敏性鼻炎發(fā)病率已超過34%,許多人都反映:過敏性鼻炎有點難以“對付”,剛開始,癥狀會輕一點;但是一斷藥,鼻炎就會又發(fā)作。久而不愈不斷根成為眾多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一塊心病。調查資料顯示,用傳統(tǒng)方法對付過敏性鼻炎復發(fā)機率一年內高達80%以上。尤其年齡在14歲以下的小孩,因其正處在高速的成長發(fā)育期,如果長期患有慢性鼻炎,由于鼻腔不暢通而影響呼吸,機體長期處于慢性缺o2狀態(tài),從而使全身各系統(tǒng)發(fā)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對神經系統(tǒng)大腦發(fā)育影響最為嚴重,可引起智力下降、記憶力下降、思惟不集中、反應遲鈍等。
過敏性鼻炎屬于一種由基因與環(huán)境互相作用而誘發(fā)的多因素疾病,雖然目前治療方法繁多,口服藥物如: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色酮類藥、鼻內減充血劑、鼻內抗膽堿能藥物、中藥;針灸療法;免疫治療誘導療法;外科治療等對緩解鼻部癥狀有一定效果,對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癥狀有緩解作用,可有效抑制流涕,但療程應控制在7天以內,也就是說短期藥物應用效果明顯,但停藥后癥狀還是得不到有效控制;況且外科治療不作為常規(gu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鼻炎對大家來說是非常難治療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把鼻炎治療的話,鼻炎又會給患者帶來很嚴重的危害。許多人通過了各種方法治療鼻炎,結果鼻炎沒治好,還導致了許多后遺癥,因此最終從結果上看,這些治療方法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屬于五官科疑難病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具有較好治療效果。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各種治療方法的不足、治療設備生產技術中及使用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治療頑固性失眠癥的純中藥制作的醫(yī)療器械。本發(fā)明研制的“獨特造型+科學精確的計算公式+軟硬適宜的填充物+天然中藥+磁療片+純棉土織布面料+牽引+按摩+理療+芳香療法”為一體的磁療中藥保健枕及磁療中藥工藝保健枕,采用來自于大自然純天然、綠色、環(huán)保、健康、生態(tài)的地道中藥材,能夠使使用者在不覺中健康,睡眠中養(yǎng)生,在不打針吃藥、無創(chuàng)傷、無任何副作用、不做手術、不到醫(yī)院牽引、按摩、理療的情況下,在不受時間、地點、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下,在不用學、不用掌握、不用操作、方便靈活使用下,藥枕就能夠逐漸是患有鼻炎病癥的患者在不覺中癥狀消失,填補了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空白。臨床實踐及市場回訪顯示,本發(fā)明藥枕治療鼻炎療效可靠、經濟實惠、使用安全、設計科學、造型獨特、美觀新穎、實用性強,能夠是內部疾病在不覺中得到康復。完全符合當今醫(yī)學界推崇的“無創(chuàng)傷療法”和“自然療法”要求,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健身。
本發(fā)明的中藥精心選擇辛夷、蒼耳子、黃連、荊芥、獨活、連翹、膽南星、魚腥草等21味藥材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純中藥制劑應用于藥芯中,將上述藥物科學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xié)同作用。達到溫肺化飲、宣統(tǒng)鼻竅之功效。方中辛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為治鼻炎頭痛重要藥材,有散風寒的功效,內服外用都有較好的療效;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歸肺經,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的功能,臨床辛夷與配伍具有協(xié)同作用,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黃連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內、外、婦、五官、皮膚科均視為常用藥,有天然廣譜抗菌藥之稱,清熱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清心除煩、清熱止血,可用于各種熱毒證;荊芥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本品辛散氣香,長于發(fā)表散風,且微溫不烈,藥性緩和,為發(fā)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獨活性味功用辛、苦,微溫,祛風勝濕、止痛: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陰寒頭痛、面癱口喁。解表散寒:治感冒惡寒、頭身疼痛,外用治瘡癰腫痛;還具有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抗炎作用;連翹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強心、利尿、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血壓、抑制彈性蛋白酶活力、抗內毒素等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作用;膽南星清熱化痰,息風定驚,有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痰迷,癲狂驚癇作用;魚腥草性涼,歸肺經,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本藥對多種病毒、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能力。上述8味主要中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內毒素、清熱化痰、散風寒、通鼻竅作用可明顯控制病情,改善癥狀,為疾病痊愈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按照中醫(yī)基礎理論,本病屬于抵抗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只有通過提高機體內部免疫功能后才能達到根治目的經驗學說。本發(fā)明藥芯內,還加入中藥著名方劑玉屏風散。玉屏風散出自中醫(yī)名著《世醫(yī)得效方》,也說出自朱丹溪《丹溪心法》,由黃芪、白術、防風三味中藥組成,前兩味藥,以扶正為主,而防風則以祛邪為主,本方劑正是“標本兼治”的巧妙結合。它可以提升患者的“正氣”以抵御外邪,適合于健康人和亞健康人。此外,還能治療癥狀輕微的早期感冒,比如傷風后出現(xiàn)鼻塞、怕冷等癥狀。黃芪(有類似胸腺肽的作用),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益氣養(yǎng)榮之功,現(xiàn)已證實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且能顯著增加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并具有細胞免疫功能的增強作用和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是健脾補氣藥的代表,于內,可大補脾肺之氣,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別適合于治療肌表衛(wèi)氣不固導致的體虛盜汗,是方中的主打藥物;白術則能健脾益氣,幫助黃芪加強益氣固表的功能,為輔藥;防風異名叫“屏風”,可以解表祛風。玉屏風散在本發(fā)明藥芯內的巧妙加入外可抵抗病邪的入侵,內可增加機體免疫功能,益氣固本、扶正祛邪,是中醫(yī)“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精華理論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為疾病的根本治療妙法。
為了獲得最佳療效,本發(fā)明在上述藥物基礎上還加入丹參、當歸、川芎、石菖蒲、細心、薄荷、艾葉、蘇合香、真實薰衣草、月桂氮唑酮等藥物。其中丹參活血祛瘀、安神除煩、涼血清痛,歷代醫(yī)學家認為:“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既養(yǎng)血又能活血。丹參的作用廣泛為歷代醫(yī)學家所重視,現(xiàn)代醫(yī)學家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很是重用丹參;當歸補血、活血、生肌復新,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huán)境因素刺激的抵抗力和耐受力;川芎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川芎揮發(fā)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石菖蒲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祛濕的功效。本品含有揮發(fā)油,氣芳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異常發(fā)酵,故能醒脾和胃助運化,用治濕困脾胃癥。濕困脾胃,健運失司,則胸悶腹脹,全身困重乏力,納呆口淡,或胸痞嘔惡。氣味芳香,能化濕濁,有宣竅祛痰濕的作用,適用于痰濕蒙蔽、清陽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聾目昏、精神遲鈍等。細心具有發(fā)散風寒、溫經止痛、溫化寒痰、宜通肺竅專治鼻炎、鼻竇炎的作用;薄荷:1.局部應用有清涼、止癢、消炎、止痛的功效。薄荷醇能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先產生涼的感覺,繼而有輕微的灼熱感。緩慢地透人皮內,引起長時間的充血,而達到治療作用。2.解熱:小量薄荷能興奮中樞神經,使周圍毛細血管擴張而散熱;并促進汗腺分泌而發(fā)汗。因此有降低體溫的作用。3.抗炎:薄荷所含的8種兒茶萘酚酸是有效的抗炎劑,能抑制3a一羥類固醇脫氫酶而有弱自:抗炎作用。4.薄荷能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祛除了附著于黏膜上的黏液,能減少泡沫痰,使呼吸道的有效通氣量增大;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散寒、止痛作用;蘇合香具有通竅,辟穢,開郁,豁痰的功效。多味中藥的結合達到活血化瘀、醒脾通竅、功能。真實薰衣草是目前芳香療法中最重要的一種精油,一直是最知名也最受歡迎的傳統(tǒng)青草,它是一種常綠亞灌木,整株植物皆充滿香氣,是非常好的止痛劑,對各種疼痛都有很好的緩解效果;月桂氮唑酮簡稱(氮酮)是美國一家公司上世紀80年代開發(fā)研制的第一個專門用于透皮吸收制劑中的促透劑,主要通過增加類脂骨架無序性而增加皮膚的非均勻性來打開新的滲透途徑促進藥物吸收,因其對水、親油性藥物均有較強的滲透促進作用而廣泛應用,是近年來新開發(fā)的一種高效透皮促進劑,具備最理想的透皮促進條件,明顯促進藥物通過皮膚進入肌肉、筋膜、組織、鼻腔,明顯提高治療效果。
填充物中使用的大紅袍茶葉:具有明目益思,輕身抗衰老,提神醒腦、消毒抗炎、祛痰治喘、抗輻射等作用,保留了自然的香氣與特性,睡眠在大紅袍茶葉制作的藥枕上,芳香讓患者如沐茶園,回歸自然懷抱,香味刺激鼻腔毛細血管通暢,分泌物減少,炎癥消失,疾病早日康復。
精選的地道藥材、特選的精品茶葉、科學的藥枕造型、綠色的環(huán)保材料,四者巧妙的有機結合,使藥枕彰顯出了獨特、顯著的療效。
本發(fā)明各藥物組分用量為在下述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辛夷25~35g、蒼耳子5~15g、黃連5~15g、荊芥5~15g、獨活5~15g、連翹5~15g、膽南星5~15g、黃芪50~60g、防風5~15g、白術30~40g、丹參30~40g、當歸15~30g、川芎15~30g、石菖蒲15~30g、細心5~15g、薄荷5~15g、艾葉5~15g、蘇合香5~15g、真實薰衣草10~20g、月桂氮唑酮10~20g
優(yōu)選為:辛夷30g、蒼耳子10g、黃連10g、荊芥10g、獨活10g、連翹10g、膽南星10g、黃芪55g、防風10g、白術35g、丹參35g、當歸20g、川芎20g、石菖蒲20g、細心10g、薄荷10g、艾葉10g、蘇合香10g、真實薰衣草15g、月桂氮唑酮15g
上述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的藥物均為來自于大自然綠色、環(huán)保、生態(tài)、健康、地道中藥材為原料制成的純中藥,優(yōu)選為藥枕藥芯及填充物。本發(fā)明藥物具有:①經多年臨床使用證明,使用安全,高效、無害、無毒、無副作用、無不良反應,不刺激皮膚、不過敏、作用持久;②原料均為常用藥,價格合理,且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③歷經數(shù)載,反復試驗,不斷完善改進,科學組方,專病專藥針對性強;④外形具有科學的設計,對頸椎生理曲線進行了精確的計算,符合人體睡眠科學的要求體位,造型獨特新穎,能夠給人以美的感覺及舒適的享受;⑤經大量臨床使用觀察,一般情況下,試用本發(fā)明7-10后癥狀就有所緩解;1個月后癥狀可明顯得到緩解,持續(xù)使用3---6個月的時間能夠徹底治愈頸椎病,復發(fā)率極低。
本發(fā)明能夠達到以下效果:
可使每位需要的消費者既能感覺到舒適,又能取得顯著的療效,既能治療還可以預防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炎的發(fā)生。調整人的身心狀態(tài),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扶正驅邪,調節(jié)內分泌從而起到綜合性調節(jié)機體的作用,達到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達到“內病外治”效果。
本發(fā)明治療范圍為:
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引起的:陣發(fā)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1.噴嚏:每天數(shù)次陣發(fā)性發(fā)作,每次多于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刻發(fā)作。2.清涕: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3.鼻塞:間歇或持續(xù),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4.鼻癢:大多數(shù)患者鼻內發(fā)癢,花粉癥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5.檢查:尖鼻粘膜蒼白、雙下甲水腫,總鼻道及鼻底可見清涕或黏涕等表現(xiàn)的患者。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及有益效果做進一步的闡述。
1、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辛夷30g、蒼耳子10g、黃連10g、荊芥10g、獨活10g、連翹10g、膽南星10g、黃芪55g、防風10g、白術35g、丹參35g、當歸20g、川芎20g、石菖蒲20g、細心10g、薄荷10g、艾葉10g、蘇合香10g、真實薰衣草15g、月桂氮唑酮15g
1)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由藥芯、填充物、醫(yī)療磁片、100%純棉布外套四部分組成。
①先將本發(fā)明藥物按照處方藥物進行(除月桂氮唑酮)篩選、清洗、烘干后,用粉碎機進行粗粉,再裝入特制的藥芯,消毒殺菌后裝入密封的塑料袋備用;
②填充物為精選的優(yōu)質蠶沙,經水洗、曬干、滅菌、烘干后備用;
③磁片為特制的醫(yī)用磁片備用;
④100%純棉布外套是本發(fā)明特殊設計的一種造型,先由設計師按照預先計算、設計好的標準裁剪后,再由縫紉加工技術人員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后,再將醫(yī)用磁片縫入預定的部位,備用;
⑤最后由組裝技工,先將填充物裝入外套,再將藥枕內芯裝入預定的最佳部位,縫合完畢,裝入密閉的塑料袋,在進行消毒滅菌后,裝入特制的包裝箱,整個程序完成。
2)工藝流程:
①藥枕內芯:除塵---水洗---炮制---粉碎----裝入內芯袋----高溫熏蒸---消毒滅菌---密封---使用時高溫熏蒸----消毒滅菌---填充物-----成品發(fā)明藥枕;
②填充物:選購----篩選---水洗---消毒滅菌---填充+中藥內芯---烘干---高溫熏蒸---配料---成品---消毒滅菌---入庫
3)使用方法:
①使用方法:(1)先將藥枕外包裝塑料袋拆開,用純棉布按照藥枕外形大小,另制作枕套。(2)藥枕采用獨特的“三曲弧線”、“元寶型”、“凹槽型”設計,一側高(大)一側低(小),高處為裝藥芯及磁療片處,睡眠時將頸部枕于高處將頭部放置于凹槽。(3)該藥枕不論是仰臥或側臥對人體都有益,但應以仰臥為主。開始使用時,部分使用者可能有些不習慣,經過一周時間的使用后,就會感覺很舒適。(4)部分使用者開始使用時,確實感覺很不舒適時,可先枕2-3小時或更長時間,逐漸就會適應。(5)該藥枕自使用之日起,有效期為5年。(6)必要時每三個月更換藥芯一次。
②使用誤區(qū)及注意事項:(1)藥枕療法主要用于頸椎病及與頭面部有關的疾病。(2)藥枕療法起效速度相對緩慢。對于急性病、重危病癥應以其它療法為主,一般不適宜應用本法。(3)藥枕是為了緩慢調整人體生理平衡,見效較慢,一般需較長時間使用,所以使用時應有耐心,堅持使用,方能獲效。(4)本發(fā)明藥枕主要在于預防。在治療方面,主要用于輔助治療,給使用者制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可穩(wěn)定和加速疾病的康復,防止疾病復發(fā)。(5)較嚴重的患者,配以藥物治療效果更佳。待病情基本穩(wěn)定后,方可單獨使用。(6)藥枕中的藥物,必須保持干燥,但不宜暴曬。(7)為了使藥物得到不斷發(fā)揮,可每隔一個月用手輕輕的將藥芯拍打一次。
③洗滌說明:內芯含天然植物成分,不可水洗。
④禁忌:藥枕中藥物忌口服
2、本發(fā)明純中藥制作的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醫(yī)療器械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
本發(fā)明藥枕用于臨床治療組370例病人,其中,男120例,女250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40歲,平均2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8年,平均9年。其中230例長期服用千柏鼻炎片、鼻炎康及抗菌素藥物,效果不顯或產生耐藥性。對照組320例,男120例,女200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8歲,平均43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17年,平均為8年。經鼻鏡及纖維鏡檢查,結合臨床表現(xiàn),符合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的診斷標準。以發(fā)病的時間、多次治療的用藥結果以及發(fā)展的不同程度來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
2)診斷標準:根據(jù)1988年大連制定的《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標準》。病史:有季節(jié)性發(fā)病史或有個人和家族變態(tài)反應病史。癥狀:噴嚏頻作,鼻塞鼻癢,鼻流清涕,失嗅。鼻腔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腔內有粘液樣分泌物,鼻甲腫大。
3)治療方法:
治療組:本發(fā)明為適合不同體型的人群,因此分為大、中、小三個型號,睡眠時將頸部枕于高處凸起部,將頭部放置于凹槽,必要時可把頸部墊起至舒適為宜,注意不得壓迫椎動脈。治療期間不用任何藥物輔助,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述藥枕能夠治療疾病的原理,說明藥枕治療頑固性失眠癥效果較慢,使用一段時間后才能逐漸顯效,一定要有耐心,必須讓家屬及患者增加藥枕治療疾病的信息及決心;并定期或不定期同患者進行交談,耐心聽取患者訴說病情,讓患者感到醫(yī)師能完全接受自己的敘說,建立起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通過交談了解病史及起因,是暫時的,是可治愈的,同時讓患者注意點從自身引向外界,認清緊張或焦慮的情緒不利疾病的恢復,應放松自己,堅持鍛煉,注意預防感冒,合理飲食、作息,將有利于疾病恢復。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如千柏鼻炎片常規(guī)服用。1個月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2年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過敏性鼻炎的診斷療效標準制定。
痊愈:鼻塞、鼻癢、鼻流清涕、噴嚏等癥狀完全消失;
顯效:癥狀明顯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間歇期延長;
無效:藥枕使用前后癥狀基本相同。
5)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本發(fā)明藥枕對急慢性鼻炎的療效對比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本發(fā)明藥枕對急慢性鼻炎的療效基本上是一致的,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1)。
表3.本發(fā)明藥枕對各型鼻炎的中醫(yī)證型療效對比
通過以上結果可以看出,本發(fā)明藥枕對于風寒外侵型療效滿意。對于肺虛邪滯型療效也達可喜的療效,而對于氣滯血瘀型療效相對較差。
6)典型病例:
病例一:劉××男31歲干部2010年1月5日初診
主訴:噴嚏,流涕,鼻塞5年,加重1月。病史:上述癥狀反復發(fā)作5年,多在晨起感覺空氣刺激,陣發(fā)性連續(xù)噴嚏,大量流清水樣鼻涕,鼻塞、鼻癢、流淚、嗅覺減退,頭暈時痛,鼻孔通氣差,經多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效果不佳,近日反復發(fā)作。耳鼻喉科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中隔無明顯偏曲,鼻道未見膿性分泌物。診斷:過敏性鼻炎。經使用本發(fā)明藥枕半個月后癥狀開始減輕,一個月后諸癥消失,嗅覺恢復,二個月后檢查鼻粘膜顏色正常,鼻甲水腫消退,鼻腔清潔,一月前隨訪未見復發(fā)。
病例二:李××女23歲教師。2011年1月11日初診
主訴:經常噴嚏、鼻塞、鼻癢、鼻流清涕兩年,每年4月份加重。患者近1周來,鼻塞、鼻癢,晨起時癥狀加重,噴嚏連作,伴頭暈。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腔內有粘性分泌物。經五官科確診:過敏性鼻炎。使用本發(fā)明藥枕一周后癥狀明顯減輕,一個月后諸癥消失,隨訪18個月未見復發(fā)。
病例三:陳××女24歲在校學生2011年9月14日就診
主訴:鼻腔干燥,伴嗅覺障礙3年余,加重20天。鼻腔鏡查示:鼻黏膜萎縮性改變,鼻腔內有結痂形成,鼻腔干燥并帶有少許血絲,伴咽癢、時咳。五官科確診:萎縮性鼻炎。但常年求醫(yī)問藥,多次治療療效甚微。因其原因,無法繼續(xù)就讀,而停止上學在家治療。購買本發(fā)明藥枕,按說明使用兩個月后自覺癥狀明顯減輕,3月后癥狀消失,至今年9月13日電話隨訪,一切正常。
病例四:陳××,男,28歲,中藥調劑師2010年4月24日就診
主訴:鼻寒、頭痛、流膿性濁涕17年,癥狀加重伴嗅覺與記憶力減退7年。五官科檢查提示:鼻黏膜充血、腫脹、肥厚、表面不平、鼻甲肥大,鼻道內有膿性分泌物。多年來周轉西安、延安、寶雞等大中城市的中西醫(yī)院,效果不顯,且有逐年加重局勢,經人介紹接受本發(fā)明藥枕使用20天后,自覺癥狀較前明顯減輕,2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3個月后無明顯不適,五官科檢查鼻腔未見明顯異常。使用1年后隨訪一切正常。
病例五:余××,男,8歲,于2011年6月1日就診。
近一年來,白天活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時鼻塞加重。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當臥向另側后,鼻塞又出現(xiàn)于另側鼻腔。鼻涕呈粘液性,伴頭痛,失眠,精神萎靡等。雖經不斷治療,療效不明顯,家人為此很苦惱,經別人介紹使用本發(fā)明藥枕25天月后自覺癥狀明顯減輕,半年后癥狀消失,定期隨訪至今未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