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孔設備的組件,特別是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鉆孔設備是指利用比需要鉆孔的工件更堅硬、更銳利的工具通過旋轉切削或旋轉擠壓的方式,并在工件上留下圓柱形孔或洞的機械和設備統稱。在現有的自動化鉆孔設備中,當工件鉆孔結束后,并沒有配置相應的下料裝置,往往是由人工取下,則耗費體力,勞動強度大,且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批量生產的需求,同時在人工取件時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快速將工件取出且安全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機械手、出料提升機以及位于下料機械手與出料提升機之間的下料器,所述下料機械手包括上下氣缸組件和位于上下氣缸組件兩側的滑槽組件,所述上下氣缸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下氣缸、上下活塞桿、固定架以及夾料機械手,該固定架的兩端均設有滑塊,所述滑槽組件包括支架以及與上述滑塊配合使用的滑槽,滑槽固定于支架的下方,同時在任一側的滑槽組件的支架上設有前后氣缸組件和前、后定位傳感器,該前后氣缸組件從前至后包括前后氣缸、前后活塞桿和擋板,該擋板隨前后氣缸組件在前、后定位傳感器之間移動;
[0005]為了限定上下氣缸組件的行程范圍,所述上下氣缸組件上的固定架上還設有限位桿。
[0006]所述出料提升機包括由前、后蓋體以及左、右結構梁組成的殼體,在后蓋體的底端設有落料口,在前蓋體的頂端設有出料口,同時在任一側的結構梁上設有減速機,在殼體內設有由減速機帶動而轉動的傳輸裝置,在傳輸裝置上均勻分布有料斗;所述料斗呈畚斗狀,同時該料斗的底面呈斜向下設置。
[0007]所述下料器的底板呈斜向下設置,同時該下料器位于下料機械手的下方,并與出料提升機的落料口為同一平面。
[0008]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工作鉆孔結束后,依次經過下料機械手、下料器和出料提升機,從而完成下料工序。在下料機械手中,首先上下氣缸組件向下運動,抓取工件后上下氣缸組件向上復位,然后隨滑槽組件向后移動,其中滑槽組件的動力由前后氣缸組件提供,最終工件到達下料器的上方,接著下料機械手松開工件使其經下料器到達出料提升機的落料口中,工件經傳輸裝置旋轉后從出料口出去,即完成整個下料工序。
[0009]上述中所提供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特別適合結合至對汽車減震器底座進行鉆孔深加工的自動鉆孔設備上使用。
[0010]進一步地,所述傳輸裝置包括上下兩個位于左、右結構梁之間的轉動軸,在每個轉動軸的兩端設有棘輪和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固定于左、右結構梁的外側,每個棘輪上均配合連接有傳動鏈條,上述兩個傳動鏈條之間固定有傳輸板,上述料斗固定于傳輸板上。
[0011]本實用新型得到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技術效果是使得工件經過下料機械手、下料器和出料提升機后,即完成了整個下料工序,實現了工件的快速、安全取出。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實施例1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實施例1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中下料機械手的正視圖;
[0014]圖3是實施例1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中下料機械手的立體圖;
[0015]圖4是實施例1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中出料提升機的剖視圖;
[0016]圖5是實施例1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中出料提升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實施例2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中傳輸裝置的局部爆炸圖。
[0018]圖中:下料機械手1、下料器2、出料提升機3、傳輸裝置4、上下氣缸組件11、滑槽組件12、上下氣缸13、上下活塞桿14、固定架15、夾料機械手16、滑塊17、支架18、滑槽19、前后氣缸組件20、前定位傳感器21、后定位傳感器22、前后氣缸23、前后活塞桿24、擋板25、限位桿26、前蓋體31、后蓋體32、左結構梁33、右結構梁34、殼體35、落料口 36、出料口 37、減速機38、料斗41、棘輪42、軸承座43、傳動鏈條44、傳輸板45、轉動軸46。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0]實施例1:
[002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機械手1、出料提升機3以及位于下料機械手I與出料提升機3之間的下料器2,如圖2、圖3所示,所述下料機械手I包括上下氣缸組件11和位于上下氣缸組件11兩側的滑槽組件12,所述上下氣缸組件1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下氣缸13、上下活塞桿14、固定架15以及夾料機械手16,該固定架15的兩端均設有滑塊17,所述滑槽組件12包括支架18以及與上述滑塊17配合使用的滑槽19,滑槽19固定于支架18的下方,同時在任一側的滑槽組件12的支架18上設有前后氣缸組件20和前、后定位傳感器21、22,該前后氣缸組件20從前至后包括前后氣缸23、前后活塞桿24和擋板25,該擋板25隨前后氣缸組件20在前、后定位傳感器21、22之間移動;
[0022]為了限定上下氣缸組件11的行程范圍,所述上下氣缸組件11的固定架15上還設有限位桿26。
[0023]如圖4、圖5所示,所述出料提升機3包括由前、后蓋體31、32以及左、右結構梁33、34組成的殼體35,在后蓋體32的底端設有落料口 36,在前蓋體31的頂端設有出料口 37,同時在任一側的結構梁上設有減速機38,在殼體35內設有由減速機38帶動而轉動的傳輸裝置4,在傳輸裝置4上均勻分布有料斗41;所述料斗41呈畚斗狀,同時該料斗41的底面呈斜向下設置。
[0024]所述下料器2的底板呈斜向下設置,同時該下料器2位于下料機械手I的下方,并與出料提升機3的落料口 36為同一平面。
[0025]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工作鉆孔結束后,依次經過下料機械手1、下料器2和出料提升機3,從而完成下料工序。在下料機械手I中,首先上下氣缸組件11向下運動,抓取工件后上下氣缸組件11向上復位,然后隨滑槽組件12向后移動,其中滑槽組件12的動力由前后氣缸組件20提供,最終工件到達下料器2的上方,接著下料機械手I松開工件使其經下料器2到達出料提升機3的落料口 36中,工件經傳輸裝置4旋轉后從出料口 37出去,即完成整個下料工序。
[0026]實施例2:
[0027]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大體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所述傳輸裝置4包括上下兩個位于左、右結構梁33、34之間的轉動軸46,在每個轉動軸46的兩端設有棘輪42和軸承座43,所述軸承座43固定于左、右結構梁33、34的外側,每個棘輪42上均配合連接有傳動鏈條44,上述兩個傳動鏈條44之間固定有傳輸板45,上述料斗41固定于傳輸板45上。
【主權項】
1.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機械手(I)、出料提升機(3)以及位于下料機械手(I)與出料提升機(3)之間的下料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機械手(I)包括上下氣缸組件(11)和位于上下氣缸組件(11)兩側的滑槽組件(12),所述上下氣缸組件(1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下氣缸(13)、上下活塞桿(14)、固定架(15)以及夾料機械手(16),該固定架(15)的兩端均設有滑塊(17),所述滑槽組件(12)包括支架(18)以及與上述滑塊(17)配合使用的滑槽(19),滑槽(19)固定于支架(18)的下方,同時在任一側的滑槽組件(12)的支架(18)上設有前后氣缸組件(20)和前、后定位傳感器(21、22),該前后氣缸組件(20)從前至后包括前后氣缸(23)、前后活塞桿(24)和擋板(25),該擋板(25)隨前后氣缸組件(20)在前、后定位傳感器(21、22)之間移動; 所述出料提升機(3)包括由前、后蓋體(31、32)以及左、右結構梁(33、34)組成的殼體(35),在后蓋體(32)的底端設有落料口(36),在前蓋體(31)的頂端設有出料口(37),同時在任一側的結構梁上設有減速機(38),在殼體(35 )內設有由減速機(38 )帶動而轉動的傳輸裝置(4),在傳輸裝置(4)上均勻分布有料斗(41); 所述下料器(2)的底板呈斜向下設置,同時該下料器(2)位于下料機械手(I)的下方,并與出料提升機(3)的落料口(36)為同一平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4)包括上下兩個位于左、右結構梁(33、34)之間的轉動軸(46),在每個轉動軸(46)的兩端設有棘輪(42)和軸承座(43),所述軸承座(43)固定于左、右結構梁(33、34)的外側,每個棘輪(42)上均配合連接有傳動鏈條(44),上述兩個傳動鏈條(44)之間固定有傳輸板(45),上述料斗(41)固定于傳輸板(45)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氣缸組件(11)的固定架(15)上還設有限位桿(26)。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41)呈畚斗狀,同時該料斗(41)的底面呈斜向下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自動鉆孔設備的下料裝置,包括下料機械手、出料提升機以及下料器,所述下料機械手包括上下氣缸組件和位于上下氣缸組件兩側的滑槽組件,在任一側的滑槽組件上設有前后氣缸組件和前、后定位傳感器,該前后氣缸組件從前至后包括前后氣缸、前后活塞桿和擋板,所述出料提升機包括殼體,在殼體內設有傳輸裝置,在傳輸裝置上均勻分布有料斗;所述下料器的底板呈斜向下設置,同時該下料器位于下料機械手的下方,并與出料提升機的落料口為同一平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使得工件經過下料機械手、下料器和出料提升機后,即完成了整個下料工序,實現了工件的快速、安全取出。
【IPC分類】B23Q7/14, B23Q7/04
【公開號】CN205386745
【申請號】CN201620225217
【發明人】朱紅光, 謝科棟, 王軍海
【申請人】寧波普銳明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