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皮膚護理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皮膚和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不斷增加,都逐漸趨向衰老。皮膚的衰老是一種正常現象,從我們出生開始,皮膚老化的現象就一直存在,皮膚老化的結果,除了使皮膚的生理功能減退外,最重要的是使人的外貌發生了變化。人們往往通過皮膚及頭發的一些外在特征,來判斷一個人的年齡、身份和地位。衰老使人體美減色,因此,衰老的外貌會對人的心理產生負面效應,人人都希望保持外貌年輕、青春永駐。預防和延緩皮膚衰老是美容皮膚科學的重要課題。較其他器官更多的受到外源性刺激因素的影響,因此皮膚的衰老是內源性因素和外源刺激因素共同的作用結果。皮膚組織的修復是對抗皮膚衰老以及損傷修復的主要過程。中國專利申請cn106389293a公開了一種霍山石斛促進皮膚再生組合精華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霍山石斛提取物15-25份、螺旋蝸牛分泌液10-20份、角鱉烯3-6份、積雪草提取物5-10份、松蘿提取物3-5份、水蓮花發酵物3-6份、胎盤素10-15份、鮮魚卵巢膚3-7份、香芹籽提取物5-10份、葡萄籽提取物2-3份、透明質酸0.05-0.1份,水溶性殼聚糖1.5-2.5份、去離子水30-40份、人參5-10份、黃芪5-10份。中國專利申請cn105963239a公開了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保濕劑0.02-0.2份;滲透劑2-8份;防腐劑0.06-0.1份;乳化劑1-3份;以及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包括:干細胞復合因子0.01-10份;細胞脂質體0.005-0.1份;尿囊素0.01-0.03份。目前,市場上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產品種類繁多,但是,大部分產品主要是通過細胞營養成分,從而填充因衰老而缺損的細胞外基質以及提供細胞代謝消耗所需,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皮膚的修復再生。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性質溫和,無皮膚刺激、無皮膚過敏,安全性高,能夠實現皮膚的修復再生。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制備方法簡單,易于實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甜杏仁油3-6份,艾地苯0.3-0.6份,維生素e1-2份,絲素蛋白2-3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1.5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4-0.8份,迭迭香酸0.2-0.4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7-1.2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3-5份和去離子水25-28份。進一步地,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甜杏仁油5份,艾地苯0.4份,維生素e1.5份,絲素蛋白2.4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3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6份,迭迭香酸0.3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9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4份和去離子水27份。進一步地,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7-9∶4-6∶1-3組成。更進一步地,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8∶5∶2組成。進一步地,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4-6∶1-3組成。更進一步地,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5∶2組成。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s1將甜杏仁油、艾地苯、維生素e、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攪拌均勻,得油相;s2將絲素蛋白、迭迭香酸、羧甲基纖維素鈉、皮膚再生促進劑和l-吡咯烷酮羧酸鈉混合均勻,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得水相;s3將步驟s1所得油相加入到步驟s2所得水相中,進行均質乳化,攪拌速度為1700-1800r/min,均質乳化時間為14-20分鐘,真空脫泡,即得。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攪拌速度為1750r/min。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均質乳化時間為18分鐘。本發明主要原料的作用:維生素e:cas號:1406-66-2,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維生素e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可減少組織衰老時細胞中的色素顆粒,也能改善皮膚彈性,延緩衰老。絲素蛋白:cas號:96690-41-4。絲素蛋白是一種源于蠶絲的天然高分子蛋白質,其含量占蠶絲的70%~80%,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的11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另一方面,絲素蛋白對人體無毒害作用,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絲素蛋白含有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與人體皮膚有較強的親和力,很容易被人體肌膚吸收。迭迭香酸:主要來源于唇形科植物迷迭香。cas號:80225-53-2,分子式:c18h16o8,分子量:360.33。迭迭香酸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強減肥降脂等功效,用于食品加工防腐劑。迭迭香酸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活力強于維生素e。迭迭香酸有助于防止自由基造成的細胞受損,因此降低了癌癥和動脈硬化的風險。也被用于食品防腐。羧甲基纖維素鈉:cas號:9004-32-4,分子式:c8h16nao8,分子量:265.204。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白色纖維狀或顆粒狀粉末。無臭,無味,無味,有吸濕性,不溶于有機溶劑。l-吡咯烷酮羧酸鈉:cas號:28874513。l-吡咯烷酮羧鈉是皮膚角質層中的主要成分,l-吡咯烷酮羧酸鈉具有較強的保濕性,該產品為透明無色無臭略帶甜味的液體。l-吡咯烷酮羧酸鈉可溶于水。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由甜杏仁油、艾地苯、維生素e和皮膚再生促進劑等原料制備而成。在本發明中,甜杏仁油能柔軟肌膚、抗皺、美白、愈合疤痕,與本發明中的其他成分,如維生素e、皮膚再生促進劑協同作用,能夠明顯促進皮膚再生。在本發明中,艾地苯具有抗氧化功效,與本發明中的其他成分協同作用,能夠使制得的產品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修復肌膚及保護肌膚的功效。在本發明中,絲素蛋白能為皮膚細胞提供結構支持,與本發明中的其他成分共同作用,使皮膚豐滿且富有彈性,可促進皮膚細胞生成,促進皮膚組織再生。在本發明中,迭迭香酸能夠防腐抑菌、抗氧化,能夠提高產品的保質期。在本發明中,羧甲基纖維素鈉主要用作乳化劑、增稠劑和穩定劑。在本發明中,l-吡咯烷酮羧酸鈉能夠提高產品的保濕性。經試驗發現,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可促進皮膚再生,無刺激性,無致敏性,使用安全可靠。經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促進受創皮膚再生的試驗發現,傷后第9天,實施例1-3組創面已基本上為肉芽組織所填充,創緣已見新生上皮向心性生長,而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創面僅見薄層肉芽,未見明顯的新生上皮。傷后14天,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的創面面積分別為0.08cm2、0.07cm2、0.06cm2、0.32cm2和0.27cm2,這說明本發明制備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可促進皮膚再生,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同時,這說明本發明提供的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一定重量比組成的皮膚再生促進劑,以及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一定重量比組成的透皮吸收促進劑,相互協同起促進皮膚再生的作用。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能夠為皮膚基質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大大加快新皮膚組織的重構速度,從內而外修復皮膚,既杜絕感染、潰瘍的可能,又使新生皮膚潤澤光滑,祛疤美膚,實現皮膚的修復再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具有以下優勢:(1)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安全性高,性質溫和,無皮膚刺激、無皮膚過敏。(2)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能夠為皮膚基質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大大加快新皮膚組織的重構速度,從內而外修復皮膚,既杜絕感染、潰瘍的可能,又使新生皮膚潤澤光滑,祛疤美膚,實現皮膚的修復再生。(3)本發明提供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制備方法簡單,易于實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這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種修改或改進,但是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本發明甜杏仁油可購自鄒平傾松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6933723581805;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購自北京科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學活性為2.0×107iu/mg;殼寡糖可購自惠州長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醫藥級;蘆薈苷可購自上海容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rcz1027;艾地苯可購自廣州汐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xy150831。實施例1、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每份為400g):甜杏仁油3份,艾地苯0.3份,維生素e1份,絲素蛋白2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4份,迭迭香酸0.2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7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3份和去離子水25份;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7∶6∶3組成;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4∶3組成。制備方法:s1將甜杏仁油、艾地苯、維生素e、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攪拌均勻,得油相;s2將絲素蛋白、迭迭香酸、羧甲基纖維素鈉、皮膚再生促進劑和l-吡咯烷酮羧酸鈉混合均勻,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得水相;s3將步驟s1所得油相加入到步驟s2所得水相中,進行均質乳化,攪拌速度為1700r/min,均質乳化時間為14分鐘,真空脫泡,即得。實施例2、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每份為400g):甜杏仁油6份,艾地苯0.6份,維生素e2份,絲素蛋白3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5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8份,迭迭香酸0.4份,羧甲基纖維素鈉1.2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5份和去離子水28份;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9∶4∶1組成;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6∶1組成。制備方法:s1將甜杏仁油、艾地苯、維生素e、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攪拌均勻,得油相;s2將絲素蛋白、迭迭香酸、羧甲基纖維素鈉、皮膚再生促進劑和l-吡咯烷酮羧酸鈉混合均勻,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得水相;s3將步驟s1所得油相加入到步驟s2所得水相中,進行均質乳化,攪拌速度為1800r/min,均質乳化時間為20分鐘,真空脫泡,即得。實施例3、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每份為400g):甜杏仁油5份,艾地苯0.4份,維生素e1.5份,絲素蛋白2.4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3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6份,迭迭香酸0.3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9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4份和去離子水27份;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8∶5∶2組成;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5∶2組成。制備方法:s1將甜杏仁油、艾地苯、維生素e、透皮吸收促進劑混合,攪拌均勻,得油相;s2將絲素蛋白、迭迭香酸、羧甲基纖維素鈉、皮膚再生促進劑和l-吡咯烷酮羧酸鈉混合均勻,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至完全溶解,得水相;s3將步驟s1所得油相加入到步驟s2所得水相中,進行均質乳化,攪拌速度為1750r/min,均質乳化時間為18分鐘,真空脫泡,即得。對比例1、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每份為400g):甜杏仁油5份,艾地苯0.4份,維生素e1.5份,絲素蛋白2.4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3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6份,迭迭香酸0.3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9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4份和去離子水27份;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1∶1∶1組成;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5∶2組成。制備方法與實施例3類似。與實施例3的區別在于,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1∶1∶1組成。對比例2、一種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所述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包括以下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每份為400g):甜杏仁油5份,艾地苯0.4份,維生素e1.5份,絲素蛋白2.4份,皮膚再生促進劑1.3份,透皮吸收促進劑0.6份,迭迭香酸0.3份,羧甲基纖維素鈉0.9份,l-吡咯烷酮羧酸鈉4份和去離子水27份;所述皮膚再生促進劑由殼寡糖、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蘆薈苷按重量比8∶5∶2組成;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1∶1組成。制備方法與實施例3類似。與實施例3的區別在于,所述透皮吸收促進劑由四氫胡椒堿和月桂氮卓酮按重量比1∶1組成。試驗例一、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促進受創皮膚再生的試驗1、試驗材料: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和對比例2制備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2、試驗對象:選取60只雌性wistar大鼠,體重為250g。3、試驗方法:將60只大鼠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每組12只。實驗開始時從腹腔推注0.25ml/只復合麻醉劑(噻胺酮),使動物進入淺麻醉狀態,然后剪去背部4cm×5cm面積的毛。待剪毛區消毒后,用手術刀于鼠背部脊柱中部兩側各切割一個圓形創面,直徑1.6cm,深至皮下,造成兩個圓形刀傷創面。抽取0.2ml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加于大鼠創面,5分鐘后用無菌紗布包扎,間隔1日換藥一次,至到傷后第14天。術后換藥時測量創面大小并記錄創面愈合情況。4、試驗結果: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傷后不同時間創面面積比較(cm2)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延長,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的創面面積均逐漸縮小。但是,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的創面面積的縮小程度明顯小于實施例1-3組。觀察發現,傷后第4天,實施例1-3組已有肉芽組織生長,局部已長出薄層或點團狀上皮,創緣皮膚收縮明顯;傷后第9天,創面已基本上為肉芽組織所填充,創緣已見新生上皮向心性生長,而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創面僅見薄層肉芽,未見明顯的新生上皮。這說明,本發明制得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可促進皮膚再生。試驗例二、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的皮膚刺激性試驗1、試驗材料: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和對比例2制備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2、試驗對象:選取60只新西蘭兔,雌雄各半,體重為2.5kg。3、試驗方法:將60只新西蘭兔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每組12只,雌雄各半。試驗前24h,將新西蘭兔背部脊柱側脫毛,去毛范圍右側3cm×3cm。在給受試樣品前仔細檢查去毛皮膚是否因去毛而受損傷,有損傷的皮膚不宜進行試驗。將受試新西蘭兔固定于兔固定盒中,用0.5g試驗材料涂抹于右側已去毛的皮膚上,涂抹面積為(2.5×2.5)cm2,每天涂抹一次,連續涂抹14d。從第2天開始,每次涂抹前應剪毛,用溫水清除殘留受試樣品,1h后觀察結果。進行皮膚刺激反應評分。涂抹時間為23h,涂抹后,將受試新西蘭兔放回兔飼養籠飼養。觀察涂抹部位有無紅斑、水腫形成,并按表2所示皮膚刺激反應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皮膚刺激強度分級如表3所示。4、試驗結果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2:皮膚刺激反應評分標準表3:皮膚刺激強度分級皮膚刺激指數刺激強度級別0~0.49無刺激性0.5~1.99輕度刺激性2.0~5.99中度刺激性6.0~8.0重度刺激性表4: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對新西蘭兔多次皮膚刺激性反應積分(分)由表4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的每天每只動物積分均值(刺激指數)均為0,這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制得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無刺激性。而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的每天每只動物積分均值(刺激指數)分別為0.67、0.68,這說明,對比例1和對比例2制得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有低度刺激性。試驗例三、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的皮膚過敏試驗1、試驗材料: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和對比例2制備的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2、試驗對象:選取50只健康豚鼠,體重為250g。3、試驗方法:將50只豚鼠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每組10只。試驗前24h,將豚鼠背部左側或右側脫毛,用清水清洗干凈,不損傷表皮,去毛范圍左、右側均3cm×3cm。致敏接觸:用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涂于各組豚鼠左側脫毛區(1g/只),持續6h。第7d和第14d,以同樣方法重試一次。激發接觸:于末次給受試物致敏后14d,分別取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涂于各組豚鼠右側脫毛區,6h后去掉受試物,即刻觀察,然后于24h、48h、72h再次觀察皮膚過敏反應情況。皮膚致敏性反應評分標準同表2皮膚刺激反應評分標準,皮膚致敏性評價標準如表5所示。致敏反應發生率=有過敏反應動物數(不論程度輕重)/動物總數×100%。4、試驗結果試驗結果如表6所示。表5:皮膚致敏性評價標準過敏發生率(%)刺激強度級別0~10無致敏性11~30輕度致敏性31~60中度致敏性61~80高度致敏性81~100極度致敏性表6: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對豚鼠皮膚過敏反應試驗結果由表6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1組、實施例2組、實施例3組在0h、24h、48h和72h的平均過敏反應分值均為0,致敏發生率均為0。而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的平均過敏反應分值明顯高于實施例1-3組,致敏發生率分別為20%和30%。這說明,本發明可促進皮膚再生的乳液無致敏性,使用安全可靠。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
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