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具體是指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
背景技術:
1、急診醫(yī)學科室或急診醫(yī)學中心是醫(y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急診科室經常需要對患者進行人工輔助呼吸以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對于一些處于昏迷或半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進行無創(chuàng)輔助呼吸時,病人的身體和頭頸部可能會出現(xiàn)無意識亂動的現(xiàn)象,這有可能導致患者脖頸體位不正,進而使患者的呼吸道發(fā)生擠壓閉塞,影響輔助呼吸的效果,嚴重時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一種適用于急診科的輔助呼吸裝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設置有肩部固定機構通過對患者肩部進行固定來防止患者做出無意識的動作,使患者平躺在折疊升降躺板上,肩膀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肩部固定機構,患者的肩部處于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之間,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限制患者的肩部移動,進而避免患者身體做出無意識的動作導致呼吸道閉塞,確保輔助呼吸的效果,解決了目前急診科進行輔助呼吸時易受到患者動作影響等問題。
2、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包括頭頸正位支撐機構、肩部固定機構和折疊升降躺板,所述頭頸正位支撐機構固接于折疊升降躺板上,所述肩部固定機構以頭頸正位支撐機構的位置為軸對稱設于折疊升降躺板上,所述肩部固定機構包括肩部固定板、滑動側板和螺桿驅動組件,所述肩部固定板和螺桿驅動組件固接于折疊升降躺板上,所述滑動側板設于螺桿驅動組件上,所述螺桿驅動組件控制滑動側板在肩部固定板上滑動;所述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之間朝向頭頸正位支撐機構的夾角為鈍角;對昏迷和半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進行輔助呼吸時,有必要限制患者做出無意識的動作導致呼吸道閉塞,特別是患者的身體出現(xiàn)扭動導致脖頸彎曲,本發(fā)明設置有肩部固定機構通過對患者肩部進行固定來防止患者做出無意識的動作,使患者平躺在折疊升降躺板上,肩膀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肩部固定機構,患者的肩部處于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之間,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限制患者的肩部移動,進而避免患者身體做出無意識的動作導致呼吸道閉塞,確保輔助呼吸的效果;通過調節(jié)滑動側板的位置,使滑動側板與患者的肩部側面保持接觸,適用于不同體格肩寬的患者,同時滑動側板與肩部固定板之間朝向患者位置的夾角為鈍角,允許患者的手臂進行一定程度的外展,減少限制產生的不適感。
3、進一步地,所述螺桿驅動組件包括螺桿底座與轉動螺桿,所述螺桿底座設于折疊升降躺板上,所述轉動螺桿與螺桿底座轉動連接,所述滑動側板上固接有螺紋軸套,所述螺紋軸套的內螺紋與轉動螺桿的外螺紋相嚙合,所述轉動螺桿的末端設有搖把;通過轉動搖把帶動轉動螺桿旋轉,轉動螺桿旋轉時驅動與之嚙合的螺紋軸套帶動螺紋軸套在肩部固定板上滑動,進而實現(xiàn)滑動側板與患者的肩部側面接觸,通過螺桿驅動組件的設置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患者肩部進行固定和放松,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患者的快速轉運,適用于病人流轉量大的急診科中。
4、進一步地,所述頭頸正位支撐機構包括頸部限位組件和頭部限位組件,所述頸部限位組件和頭部限位組件均固接于折疊升降躺板上,所述頸部限位組件包括頸部托舉槽,所述頭部限位組件包括弧形的后顱托舉圈,所述頸部托舉槽與后顱托舉圈的中軸線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通過設置頸部限位組件和頭部限位組件對患者的頭頸部進行固定,限制患者頭頸部的無意識動作,將頸部托舉槽與后顱托舉圈的中軸線置于同一豎直平面內,確保患者的頸部與頭部處于對齊狀態(tài),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提高輔助呼吸的效果。
5、進一步地,所述折疊升降躺板包括底部躺板、活動躺板和連接轉動軸,所述活動躺板通過連接轉動軸與底部躺板轉動連接,所述頸部限位組件、頭部限位組件、肩部固定板和螺桿驅動組件均設于活動躺板上,所述活動躺板上遠離連接轉動軸的一側設有頭頸部凹口,所述頸部限位組件和頭部限位組件設于活動躺板的下表面上,所述頸部托舉槽從頭頸部凹口中穿過,所述肩部固定板和螺桿驅動組件設于活動躺板的上表面上;使患者平躺在底部躺板和活動躺板上,患者的上半身位于活動躺板上,在活動躺板上開設頭頸部凹口,肩部固定機構對稱設于頭頸部凹口的兩側實現(xiàn)患者肩部的固定,頸部托舉槽在頭頸部凹口中實現(xiàn)患者頭部的固定。
6、進一步地,所述連接轉動軸的外側設有包覆織物,所述包覆織物分別與底部躺板和活動躺板連接,所述折疊升降躺板還包括伺服電動機,所述連接轉動軸與伺服電動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伺服電動機控制連接轉動軸的轉動;使用包覆織物分別與底部躺板和活動躺板連接,提供緩沖作用,避免活動躺板旋轉時夾傷患者的身體,通過伺服電動機驅動連接轉動軸的轉動,輔助患者更輕松地起臥。
7、進一步地,所述活動躺板上靠近頭頸部凹口的位置處設有肩部定位沉孔和沉槽,所述肩部固定板的底部設有肩部固定塊,所述肩部固定塊卡合設于肩部定位沉孔中,所述螺桿底座卡合設于沉槽中,所述肩部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活動躺板的表面平齊;設置肩部固定塊和肩部定位沉孔配合,實現(xiàn)肩部固定板的定位,肩部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活動躺板的表面平齊,減少活動躺板上的起伏凸起,提高使用舒適度。
8、進一步地,所述肩部定位沉孔中設有通孔,所述肩部固定塊的底面上設有肩部固定螺栓,所述肩部固定螺栓栓接在通孔中;使用肩部固定螺栓實現(xiàn)肩部固定塊的固定,固定效果更加牢靠,能夠承受更大的剪切力,有效地限制患者出現(xiàn)無意識的動作。
9、進一步地,所述頸部限位組件還包括托舉槽底座,所述頸部托舉槽固接于托舉槽底座上,所述托舉槽底座上設有多邊形連桿,所述活動躺板上設有多邊形盲孔,所述多邊形連桿插設在多邊形盲孔中;患者平躺時頸部位于頸部托舉槽上,頸部托舉槽通過托舉槽底座和多邊形連桿固定在活動躺板的多邊形盲孔上,通過多邊形連桿和多邊形盲孔的配合,避免頸部托舉槽出現(xiàn)旋轉,從而實現(xiàn)患者頸部的穩(wěn)定固定與動作限制。
10、進一步地,所述頸部托舉槽的表面上沿頸部托舉槽中軸線所在的豎直面對稱設有側布氣囊,所述側布氣囊的壓力可調;在頸部托舉槽上設置側布氣囊對患者的頸部進行托舉,柔性的側布氣囊可以減小患者頸部所受到的壓力,避免頸部動脈受壓過大使患者受到二次傷害。
11、進一步地,所述活動躺板上還設有固定柱,所述頭部限位組件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設有托舉圈轉軸和固定套筒,所述固定支架通過固定套筒連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后顱托舉圈轉動設于托舉圈轉軸上;通過在托舉圈轉軸上轉動后顱托舉圈,調節(jié)患者頭部的仰角,確保患者的呼吸道處于打開狀態(tài),進而提高輔助呼吸的效率。
12、采用上述結構本發(fā)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肩部固定機構通過對患者肩部進行固定來防止患者做出無意識的動作,使患者平躺在折疊升降躺板上,肩膀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肩部固定機構,患者的肩部處于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之間,肩部固定板和滑動側板限制患者的肩部移動,進而避免患者身體做出無意識的動作導致呼吸道閉塞,確保輔助呼吸的效果;
14、(2)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通過調節(jié)滑動側板的位置,使滑動側板與患者的肩部側面保持接觸,適用于不同體格肩寬的患者,同時滑動側板與肩部固定板之間朝向患者位置的夾角為鈍角,允許患者的手臂進行一定程度的外展,減少限制產生的不適感;
15、(3)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通過螺桿驅動組件的設置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患者肩部進行固定和放松,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患者的快速轉運,適用于病人流轉量大的急診科中;
16、(4)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將頸部托舉槽與后顱托舉圈的中軸線置于同一豎直平面內,確保患者的頸部與頭部處于對齊狀態(tài),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提高輔助呼吸的效果;
17、(5)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上開設頭頸部凹口,肩部固定機構對稱設于頭頸部凹口的兩側實現(xiàn)患者肩部的固定;
18、(6)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使用包覆織物分別與底部躺板和活動躺板連接,提供緩沖作用,避免活動躺板旋轉時夾傷患者的身體,同時通過伺服電動機驅動連接轉動軸的轉動,輔助患者更輕松地起臥;
19、(7)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設置肩部固定塊和肩部定位沉孔配合,實現(xiàn)肩部固定板的定位,肩部固定塊的上表面與活動躺板的表面平齊,減少活動躺板上的起伏凸起,提高使用舒適度;
20、(8)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通過多邊形連桿和多邊形盲孔的配合,避免頸部托舉槽出現(xiàn)旋轉,從而實現(xiàn)患者頸部的穩(wěn)定固定與動作限制;
21、(9)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在頸部托舉槽上設置側布氣囊對患者的頸部進行托舉,柔性的側布氣囊可以減小患者頸部所受到的壓力,避免頸部動脈受壓過大使患者受到二次傷害;
22、(10)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急診科臨床用輔助呼吸裝置,通過在托舉圈轉軸上轉動后顱托舉圈,調節(jié)患者頭部的仰角,確保患者的呼吸道處于打開狀態(tài),進而提高輔助呼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