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添加劑組合,尤其涉及一種中草藥組合物及其應用,屬于生物。
背景技術:
1、指環蟲屬(dactylogyrus)隸屬于單殖吸蟲綱(monogenea)指環蟲目(dactylogyridae)指環蟲科(dactylogyridae),是至今發現的物種多樣性最高的一個屬,全世界已經發現900多種,國內大部分水系均有分布。各類指環蟲通常寄生在宿主的鰓中,刺激鰓分泌黏液,影響呼吸,?甚至破壞鰓組織,進而引發宿主呼吸障礙和感染,致死率極高,對淡水漁業產生了巨大的危害。傳統養殖生產中,通常使用敵百蟲、甲苯咪唑、硫酸銅等藥物來治療指環蟲,但這些藥物通常對環境污染較大,且使用條件具有限制性。
2、因此,亟需開發對環境污染小,并且能夠有效防治指環蟲病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提供一種中草藥組合物,該中草藥組合物對環境污染較小,能夠顯著降低指環蟲病染病率,有效防治指環蟲病。
2、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厚頜魴的培育方法,在厚頜魴培育過程中使用上述中草藥組合物,提高厚頜魴的成活率。
3、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中草藥組合物,包括黃姜、牛至、白芷、鉤吻、細辛。
4、如上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按照質量份計包括3-5份黃姜、6-8份牛至、3-5份白芷,2-3份鉤吻,2-3份細辛。
5、如上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所述中草藥組合物的粒徑d50不高于300目。
6、本發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種厚頜魴的培育方法,向培育設施中投放如上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對厚頜魴進行培育。
7、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厚頜魴為1-2齡,所述中草藥組合物的用量為2-5g/m3;
8、和/或,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所述中草藥組合物的用量為80-100g/m3。
9、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厚頜魴為1-2齡,所述培育設施中包括藻類,所述藻類包括蛋白核小球藻、針桿藻、柵藻、盤星藻、圓篩藻中的至少一種;
10、優選地,所述藻類的密度為2.5×106cells/ml~5×106cells/ml。
11、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所述培育設施中還包括鱘魚,所述厚頜魴與所述鱘魚的條數比為1:(2~3)。
12、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厚頜魴為1-2齡,培育設施為1-2畝池塘,養殖水深為1-1.5m,養殖密度為600-800尾/m2;
13、和/或,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培育設施為100-200m2橢圓形水泥培育池,養殖水深為1.5-2m,養殖密度為2-5尾/m2。
14、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培養設施中還包括桉樹精油;
15、所述培養設施中桉樹精油的濃度為2-4g/m3。
16、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培養設施中養殖水流速為0.5m/s-0.7m/s。
17、本發明提供的中草藥組合物,包括黃姜、牛至、白芷、鉤吻、細辛,其中,黃姜、牛至、白芷具有抗寄生蟲和抗微生物活性,對指環蟲具有抑制作用,而細辛和吻鉤則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以上組分發揮協同作用,既能夠抑制指環蟲病的患病率,也能夠緩解感染指環蟲后出現的組織損傷和炎癥,提高成活率,此外,以上各組分均為植物提取物,容易降解,不易造成持久污染,具有環境友好的優勢。
1.一種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黃姜、牛至、白芷、鉤吻、細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質量份計包括3-5份黃姜、6-8份牛至、3-5份白芷,2-3份鉤吻,2-3份細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組合物的粒徑d50不高于300目。
4.一種厚頜魴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培育設施中投放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中草藥組合物對厚頜魴進行培育。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頜魴為1-2齡,所述中草藥組合物的用量為2-5g/m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頜魴為1-2齡,所述培育設施中包括藻類,所述藻類包括蛋白核小球藻、針桿藻、柵藻、盤星藻、圓篩藻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4-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所述培育設施中還包括鱘魚,所述厚頜魴與所述鱘魚的條數比為1:(2~3)。
8.根據權利要求4-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頜魴為1-2齡,培育設施為1-2畝池塘,養殖水深為1-1.5m,養殖密度為600-800尾/m2;
9.根據權利要求4-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設施中還包括桉樹精油;
10.根據權利要求4-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頜魴為3齡及以上,培養設施中養殖水流速為0.5m/s-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