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是防撞戶外急救包。
背景技術:
1、便攜急救包是裝有急救藥品及消過毒的紗布和繃帶的小包,在人們出現意外情況下應急使用的救援物品,根據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使用對象,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如按不同使用對象不同可分為家用急救包、戶外急救包、車用急救包和地震急救包等,然而戶外環境都較為復雜,在戶外攜帶急救包移動時,容易發生跌倒或是物體碰撞急救包,進而會造成急救包破損,導致急救包暴露在外部環境中,被污漬或液體污染,不能很好的保護急救包內部的藥品,同時,在戶外移動時會產生顛簸,尤其是在發生緊急救援時,攜帶著急救包奔襲,更容易使便攜急救包內的紗布繃帶等藥品發生散落,導致藥品發生損壞,使其無法進行使用,嚴重影響了戶外搶救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于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防撞戶外急救包,通過防撞組件能夠提高急救包的防護性能,避免攜帶急救包移動時發生跌倒或其他物體碰撞急救包,急救包受到撞擊破損,導致急救包暴露在外部環境中,被污漬或液體污染,其次,通過收緊組件能夠對急救包內部藥品和醫療器械進行限定,防止戶外移動時顛簸,造成急救包內的紗布繃帶等藥品發生散落,導致藥品發生損壞,使其無法進行使用,或是尋找困難,嚴重影響了戶外搶救的需求。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撞戶外急救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固定連接有防護框,所述防護框內部設有箱體,所述箱體內部開設有多個存放腔,所述防護框頂部通過合頁轉動連接有箱門,防撞組件,所述防撞組件設于所述防護框上,用于對所述箱體進行保護,及收緊組件,所述收緊組件設于均所述存放腔內部,用于限定藥品器械。
3、進一步的,所述防撞組件包括:分別開設于所述防護框外部周側的緩沖區,所述緩沖區內部靠近所述箱體內壁上分別設有緩沖層,所述緩沖層一側設有固定板,滑動連接于所述緩沖區內部的防撞板,所述防撞板與所述固定板之間連接有多個彈簧,所述防撞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對稱設置有兩個墊條。
4、進一步的,所述收緊組件包括:分別設于多個所述存放腔底部內壁上的充氣板,所述存放腔內壁四側上分別設有氣囊,四個所述氣囊底部分別設有進氣嘴,所述進氣嘴底部與所述充氣板相導通,設于所述箱門底部的氣門,所述氣門一端連接有氣管,所述氣管一端分別貫穿所述箱門和所述箱體并分別與充氣板內部的氣腔相導通。
5、進一步的,所述防撞板相對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兩個導向塊,所述緩沖區內壁相對兩側分別開設有與兩個所述導向塊配套使用的導向槽,兩側的所述導向塊分別滑動連接于對應一側的導向槽中。
6、進一步的,所述防撞板周側與所述緩沖區之間留有間隙,且所述防撞板與所述導向塊外部分別設有密封圈。
7、進一步的,所述箱門底部遠離所述氣門的一側位置處固定連接有兩個卡扣,兩個所述卡扣整體由塑料材質制成,且兩個所述卡扣內部卡設有打氣筒。
8、進一步的,所述箱門頂部四角以及所述防護框底部四角位置處分別固定安裝有加強角,所述防護框外部相對兩側靠近頂部位置處分別轉動連接有連接塊,兩個所述連接塊之間連接有背帶。
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撞戶外急救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通過防撞組件能夠提高急救包的防護性能,避免攜帶急救包移動時發生跌倒或其他物體碰撞急救包,急救包受到撞擊破損,導致急救包暴露在外部環境中,被污漬或液體污染;
11、其次,通過收緊組件能夠對急救包內部藥品和醫療器械進行限定,防止戶外移動時顛簸,造成急救包內的紗布繃帶等藥品發生散落,導致藥品發生損壞,使其無法進行使用,或是尋找困難,嚴重影響了戶外搶救的需求。
1.一種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組件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緊組件包括: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23)相對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兩個導向塊(26),所述緩沖區(2)內壁相對兩側分別開設有與兩個所述導向塊(26)配套使用的導向槽(27),兩側的所述導向塊(26)分別滑動連接于對應一側的導向槽(27)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23)周側與所述緩沖區(2)之間留有間隙,且所述防撞板(23)與所述導向塊(26)外部分別設有密封圈(28)。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門(14)底部遠離所述氣門(33)的一側位置處固定連接有兩個卡扣(35),兩個所述卡扣(35)整體由塑料材質制成,且兩個所述卡扣(35)內部卡設有打氣筒(3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戶外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門(14)頂部四角以及所述防護框(11)底部四角位置處分別固定安裝有加強角(4),所述防護框(11)外部相對兩側靠近頂部位置處分別轉動連接有連接塊(41),兩個所述連接塊(41)之間連接有背帶(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