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療康復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熱浸泡設備。
背景技術:
1、肩手綜合征,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多出現于腦梗死或腦出血患者患病2周至3個月后。
2、肩手綜合征好發于偏癱患者,在臨床肩手綜合征的康復護理中,治療肩手綜合征的原則是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患者需要冷熱交替地使用冷水和熱水進行浸泡治療。并且,患者在臥位及坐位時需注意其體位擺放,避免患肢及腕部過長時間屈曲、受壓。
3、現有的傳統的方法是使用兩個泡水盆,然而,這種方法不僅操作不便,還不容易控制水溫,難以避免兩個泡水盆中的冷水和熱水之間發生熱量交換,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4、因此,亟需研發一種冷熱浸泡設備,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冷熱浸泡設備,其中,所述冷熱浸泡設備包括:
2、主體,所述主體包括外殼和浸泡腔,所述外殼包圍在所述浸泡腔外側;
3、隔熱結構,所述隔熱結構設置于所述浸泡腔中部,將所述浸泡腔分隔為相互獨立的第一浸泡區和第二浸泡區。
4、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冷熱浸泡設備還包括通水組件,所述通水組件包括至少兩根水管,各所述水管分別連通至所述浸泡腔的所述第一浸泡區和所述第二浸泡區。
5、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冷熱浸泡設備還包括設置在各所述水管與所述浸泡腔的接口處的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包括加熱絲和防護罩,所述加熱絲纏繞于各所述水管的外表面或內置于所述水管,所述防護罩設置在所述浸泡腔中的所述水管出水口外側。
6、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冷熱浸泡設備的主體內壁設置有支撐部件。
7、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支撐部件呈斜坡狀或鞍形凹陷。
8、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支撐部件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內置于所述支撐部件。
9、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在所述浸泡腔的底板和/或所述外殼的觸地面設置有數個防滑凸柱。
10、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隔熱部件還包括隔熱座以及隔熱插板,所述隔熱座中部開設有槽口,所述隔熱插板插設于所述槽口中,所述隔熱插板采用真空絕熱板。
11、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所述主體為桶狀或盆狀或盒狀。
12、在如前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中,可選地,在所述主體的外殼和/或所述隔熱結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提手。
13、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冷熱浸泡設備為患者提供了一體化的冷熱浸泡設備,能夠同時容納冷水和熱水,為患者冷熱水交替浸泡的需求提供了便捷,并且通過隔熱部件減少熱量交換,延緩冷水變熱和熱水變冷的過程,提高了臨床肩手綜合征康復護理的治療效果。
14、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一種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熱浸泡設備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熱浸泡設備還包括通水組件,所述通水組件包括至少兩根水管(4),各所述水管(4)分別連通至所述浸泡腔(2)的所述第一浸泡區(21)和所述第二浸泡區(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熱浸泡設備還包括設置在各所述水管(4)與所述浸泡腔(2)的接口處的加熱組件(5);所述加熱組件(5)包括加熱絲(51)和防護罩(52),所述加熱絲(51)纏繞于各所述水管(4)的外表面或內置于所述水管(4),所述防護罩(52)設置在所述浸泡腔(2)中的所述水管(4)出水口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熱浸泡設備的主體內壁設置有支撐部件(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6)呈斜坡狀或鞍形凹陷。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6)由電機驅動,所述電機內置于所述支撐部件(6)。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浸泡腔(2)的底板和/或所述外殼(1)的觸地面設置有數個防滑凸柱(7)。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部件(3)還包括隔熱座(31)以及隔熱插板(32),所述隔熱座(31)中部開設有槽口,所述隔熱插板(32)插設于所述槽口中,所述隔熱插板(32)采用真空絕熱板。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為桶狀或盆狀或盒狀。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浸泡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體的外殼(1)和/或所述隔熱部件(3)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提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