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麻醉微量輸注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微量輸液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麻醉微量輸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參見說明書附圖3):目前,大多數使用的輸注裝置一般由控制殼體、微孔鋼針、分流件、導管、儲液囊、中空軟管、合流件組成。其工作原理是:藥液由進液端進入分流件后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經過微孔鋼針,形成一個固定流量的藥液;另一部分進入容積為0.5ml的儲液囊(儲液囊和中空軟管有一個連鎖控制裝置:自由狀態時,中空軟管被壓緊不能過液,儲液囊被松開儲存0.5ml藥液;當病人感覺經流量管的固定流量藥液小而疼痛時,按下儲液囊的自控開關,這樣儲液囊被壓緊,中空軟管松開,儲液囊里面0.5ml藥液被壓出流進合流件,與固定流量的藥液匯合進入人體,達到流量調節的功能。松開儲液囊上的自控開關,中空軟管被壓緊,儲液囊又開始儲存藥液,要15分鐘時間達到0.5ml),所以,自由狀態時,進入病人體內是一個固定流量的藥液。
[0003]現有技術的產品在流量上只能實現如上所述的單一調節,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現有技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為彌補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麻醉微量輸注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麻醉微量輸注裝置,至少包括分流件、合流件、連接件、旋轉手柄、上殼體、下殼體、彈簧、控制圓槽、第一中空軟管、第二中空軟管、第三中空軟管、第四中空軟管、第一流量管、第二流量、第三流量管、第四流量管;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連接為長方體殼體;所述分流件、合流件分別設置在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構成的長方體殼體左上端和左下端;所述旋轉手柄設置在長方體殼體前右端;所述第一中空軟管、第二中空軟管、第三中空軟管和第四中空軟管一端連接分流件、其另端穿過旋轉手柄內設置的控制圓槽再通過連接件分別連接第一流量管、第二流量管、第三流量管和第四流量管;所述第一流量管、第二流量管、第三流量管和第四流量管與合流件連接。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分流件和合流件分別連接進液端和出液端。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旋轉手柄與上殼體和控制圓槽相連,并且在控制圓槽內為轉動結構;所述控制圓槽與下殼體相連,并且為上下滑動結構。
[0008]進一步,所述控制圓槽外周設置有一圈凹凸相間的導滑軌道,旋轉手柄上設置有有與之相配的結構。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麻醉微量輸注裝置采用四條流量管,通過相關的結構,對這四條流量管進行排列組合,這樣出液端就能得到十四種不同的流量;中空軟管用TPU塑膠材料,柔軟又有彈性,即易被壓緊,松開后又易恢復原狀;導滑控制件用聚甲醛(賽鋼),有剛性和滑性;它巧妙的利用數學排列組合原理,實現麻醉微量輸注中多流量調節功能;整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制造方便且價格低廉,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沿A-A向剖視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一時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二時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三時示意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四時示意圖;
[0016]圖7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五時示意圖;
[0017]圖8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六時示意圖;
[0018]圖9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七時示意圖;
[0019]圖10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八時示意圖;
[0020]圖11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九時示意圖;
[0021]圖1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十時示意圖;
[0022]圖13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一時示意圖;
[0023]圖14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十二時示意圖;
[0024]圖15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十三時示意圖;
[0025]圖16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狀態十四時示意圖;
[0026]圖17為現有技術的輸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7]其中:1、分流件,2、合流件,3、連接件,4、旋轉手柄,5、上殼體,6、下殼體,7、彈簧,8、控制圓槽,al、第一中空軟管,bl、第二中空軟管,Cl、第三中空軟管,dl、第四中空軟管,a、第一流量管,b、第二流量管,C、第三流量管,d、第四流量管,100、分流件,101、導管,102、儲液囊,103、中空軟管,104、合流件,105、控制殼體,106、微孔鋼針。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9]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麻醉微量輸注裝置,至少包括分流件1、合流件2、連接件3、旋轉手柄4、上殼體5、下殼體6、彈簧7、控制圓槽8、第一中空軟管al、第二中空軟管bl、第三中空軟管Cl、第四中空軟管dl、第一流量管a、第二流量管b、第三流量管c、第四流量管d ;所述上殼體5和下殼體6連接為長方體殼體;所述分流件1、合流件2分別設置在由上殼體5和下殼體6構成的長方體殼體左上端和左下端;所述旋轉手柄4設置在長方體殼體前右端;所述第一中空軟管al、第二中空軟管bl、第三中空軟管Cl和第四中空軟管dl —端連接分流件1、其另端穿過旋轉手柄4內設置的控制圓槽8再通過連接件3分別連接第一流量管a、第二流量管b、第三流量管c和第四流量管d ;所述第一流量管a、第二流量管b、第三流量管c和第四流量管d與合流件2連接。
[003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分流件I和合流件2分別連接進液端和出液端。
[0031]作為本實用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旋轉手柄4與上殼體5和控制圓槽8相連,并且在控制圓槽內為轉動結構;所述控制圓槽8與下殼體6相連,并且為上下滑動結構。
[0032]進一步,所述控制圓槽8外周設置有一圈凹凸相間的導滑軌道,旋轉手柄4上設置有有與之相配的結構。
[0033]本實用新型實現多種流量調節的原理為:通過將旋轉手柄旋轉14個不同的角度,再利用第一流量管a、第二流量管b、第三流量管c、第四流量管d且四條流量分別為aml/h、bml/h、cml/h、dml/h 的流量管及中空軟管,最終能實現 aml/h、bml/h、cml/h、dml/h、(a+b)ml/h、(a+c)ml/h、(a+d)ml/h、(b+c)ml/h、(b+d)ml/h、(c+d)ml/h、(a+b+c)ml/h、(a+b+d)ml/h、(b+c+d)ml/h、(a+b+c+d)ml/h十四種流量的調節;具體如下:
[0034]—,參見圖3:(狀態一)在圖示位置時:中空軟管al下面控制圓槽掏空,al被松開,al-a流道接通,bl、cl、dl被壓緊,bl_b、cl_c、dl_d不通。因此,從出液端流出的藥液流量為aml/h ο
[0035]二,參見圖4:(狀態二)在一的基礎上旋轉手柄手柄順時針旋轉180/13度,中空軟管bl下面控制圓槽掏空,bl被松開,bl-b流道接通,al、cl、dl被壓緊,al_a、cl_c、dl_d不通。因此,從出液端流出的藥液流量為bml/1。
[0036]三,參見圖5:(狀態三)在二的基礎上旋轉手柄手柄順時針旋轉180/13度,中空軟管cl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