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特別涉及一種壓力鍋。
背景技術:
壓力鍋是根據"增加氣壓以提高溫度"的原理,利用鍋蓋、鍋底相扣 的結構、密封結構以及限壓閥、安全閥等結構來實現對食品的快速加熱的。
家庭常用的高壓鍋內蒸氣壓強能達到1. 3個大氣壓,鍋內水沸騰的溫度可 達到108。C左右,所以做飯快,省時省燃料,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但是現 有壓力鍋的這種優勢無法輸出,只能用來在鍋內做飯,用途較為單一。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輸出高壓熱蒸 汽的壓力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壓力鍋,包括鍋體和鍋蓋,在所述鍋 體的上半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一通氣管,在所述第一通氣管 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氣閥。
其中,上述的鍋體的底部為半圓形。
進一步地,在所述鍋體的上半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二通 氣管,在所述第二通氣管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出氣閥。
其中,上述的第一通氣管與第二通氣管相對設置在鍋體兩側。
采用上述結構后,在不影響壓力鍋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還可利用通氣 管和出氣閥向鍋體外部輸送高壓蒸汽,可利用高壓蒸汽對鍋體外的其它東 西進行加熱。
圖l為本實用新型壓力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壓力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壓力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l、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壓力鍋包括鍋體1和鍋蓋2,在鍋體 1與鍋蓋2之間設有密封圈21,鍋蓋上設有限壓閥22和安全閥23,在所 述鍋體1的上半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一通氣管3,在所述第 一通氣管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氣閥4。這樣,壓力鍋在做為常規使用時, 只需將出氣閥4關閉即可;當需要對鍋體外輸出高壓蒸汽時,只需通過管 道連接在出氣閥4的出口上,打開出氣閥4即可。采用這種結構后,即不 影響鍋體的正常使用,還可利用通氣管和出氣閥向鍋體外部輸送高壓蒸汽, 有效的地增強了壓力鍋的使用價值。而且增加了第一通氣管3和第一出氣 閥4后,在鍋蓋上的限壓閥22和安全閥23由于某種原因損壞時,還可以 通過打開出氣閥4進行泄壓,以便能將鍋蓋安全打開。
上述的出氣閥可選用通用的氣體壓力閥門。
上述的第一通氣管3宜安裝在鍋體近鍋口的位置,這樣可以使鍋體內 盛放較多的水以便產生較多的蒸汽。當然,上述的通氣管和出氣閥也可安 裝在鍋蓋上。但是,這樣的話在向鍋內加水時,鍋蓋特別不易摘取,使用 不便,而且鍋蓋上不易連接較大口徑的出氣管,無法輸出較多的蒸汽。
為了增大鍋體受熱面積和適用不同的加熱方式(在一些地方,例如東 北,通常是釆用柴草進行加熱),上述的鍋體的底部為半圓形(如圖2所示)。
為了進一步的增加本實用新型壓力鍋的功能,,在所述鍋體1的上半部 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二通氣管5,在所述第二通氣管5的另一 端設有第二出氣閥6。這樣,可以將兩個出氣閥連接在需要循環加熱的地 方(如家庭用的散熱片上), 一個做為蒸汽的輸出,另一個做為廢汽的回收, 以進一步增加壓力鍋的功能。
上述的第一通氣管與第二通氣管宜分別設置在鍋體相對兩側,這樣即 可以保持鍋體兩側的平衡,又可防止回收的廢汽直接做為蒸汽輸出。
權利要求1、一種壓力鍋,包括鍋體和鍋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鍋體的上半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一通氣管,在所述第一通氣管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氣閥。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體的底部為半 圓形。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鍋體的上半 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二通氣管,在所述第二通氣管的另一端 設有第二出氣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氣管與第 二通氣管相對設置在鍋體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力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壓力鍋無法向外輸出高壓熱蒸汽的問題而發明。包括鍋體和鍋蓋,在所述鍋體的上半部分一側設置有與鍋內相連通的第一通氣管,在所述第一通氣管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出氣閥。采用上述結構后,既不影響壓力鍋的正常使用,又可利用通氣管和出氣閥向鍋體外部輸送高壓蒸汽。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1055277SQ20072015129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2日
發明者王國軍 申請人:王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