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使小厚度的把手固定在烹飪器具上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諸如有柄平底鍋、長柄平鍋等的烹飪器具上的把手固 定裝置。
背景技術:
從美國專利US2787805可知,它披露了 一種在烹飪器具側壁或殼罩上 固定把手的裝置,該裝置的型式包括一個連接座,它是方形截面的并且模鑄 在烹飪器具的壁上,在其一端帶有攻絲孔。把手的端部適合于抵靠烹飪器具的罩殼并且有一個可與連接座的方形截面相配合的凹槽,用以保證在兩個垂 直于把手軸線的方向(即,是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定位。在凹槽的延伸 部分中,把手含有螺釘?shù)闹С胁课缓屯ǖ溃寺葆斉c連接座中的攻絲孔相配 合。可起到防火作用的套箍固定在把手的端部下面。該固定裝置的一個缺點是它不耐火,因為把手裝配到烹飪器具殼罩上很 快就會出現(xiàn)松動現(xiàn)象,由此把手的材料會直接與烹飪器具罩殼接觸并處于加 熱循環(huán)過程及冷卻循環(huán)過程,從而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劣化。此外,該固定裝置需要把手的端部具有笨重的實心結構。事實上,把手 通常使用的塑料都是熱固成形的。這種材料需要具有較大的壁厚以便得到足 夠的機械特性從而承擔起使用者施加的力。在英國專利GB1077475中描述了另一種使把手固定在烹飪器具殼罩上 的裝置的實例,該裝置包括適合于通過其一端固定到烹飪器具的殼罩上的連 接座,它還包括一個圍繞把手端部的反射體狀擋板或套箍,其適合于通過其 第一端抵靠著烹飪器具的殼罩,并通過其第二端抵靠著把手的凸肩來接納把 手。連接座的第二端包括用于為把手提供軸向固定的裝置,還包括通過相互 配合而使把手入位的裝置。換句話說,把手的端部的凸肩定出有一個差不多 是平行六面體的(也可以說是方形的)凸起部,其中央具有一個用來接納連 接座的凹槽。這種固定裝置改進了前述的裝置老化問題。然而,當使用者拿起裝滿東 西的烹飪器具時,處于連接座與套箍上表面之間的把手的材料受到很強的應 力作用并且會有造成把手斷裂的危險。再者,該裝置還有一個缺點,即,它 需要使把手的端部具有笨重的結構,因此不夠經(jīng)濟。在美國專利US4032032中提供了一種改進的解決方案。該用于在烹飪 器具殼罩上固定把手的裝置包括連接座,它能夠通過其第一端固定到烹飪 器具的殼罩上,并且其第二端上具有攻絲孔;該裝置還包括一個圍繞住把手 端部的套箍,該套箍適合于通過其第一端抵靠著烹飪器具的殼罩,并通過其 第二端抵靠著把手的凸肩來接納把手。該裝置還包括一個連接環(huán),該連接環(huán)一方面具有一個其截面對應于連接座的截面的開口部以使_使該連接座保持 固定不動,另一方面還具有對應于套箍的內截面的外截面以便保持與套箍的 相對不動。在該裝置中,把手不是定位在連接座上而是定位在套箍中。這種固定裝置具有這樣的缺點,即,它需要有額外的部件,而這會使制 造時的成本增加。此外,這種額外部件的制作公差造成了在將把手裝配到烹 飪器具上的過程中會增加一些額外的偏差。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的那些缺點并且提出一種固定裝置,該裝置 比較經(jīng)濟同時還使所采用的部件數(shù)降到了最少并減少了在把手端部處所用 的材料量。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固定裝置,它保證了固定的安全有效和 耐久性。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出這樣一種固定裝置,它在套箍和把手的端部 處附件沿豎直方向更加纖細。上述這些目的可通過采用了這樣一種使把手固定在烹飪器具的殼罩上 的裝置來實現(xiàn),該裝置包括連接座,它適合于通過其前部第一端而固定到 烹飪器具的殼罩上,并且包括其中設有孔口的后部第二端;把手,其一端帶 有至少一個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形成適合于接納所述連接座的凹槽,并且 該凹槽還延伸出橫向通孔以便于使螺釘從中穿過并接入所述連接座的所述 孔口中;以及套箍,其適合于圍繞住所述連接座及把手的凸起部,并且使把手與烹飪器具的殼罩縱向連接,其中所述把手的一個或多個凸起部在側向的 橫貫軸線上與連接座的側面相接觸,并且所述套箍帶有用于在豎向的橫貫軸 線上使其定位成抵靠著所述連接座及所述把手的定位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把手的凸起部的壁與連接座的側面之間具有d、的間 隙,所以該固定裝置可以準確、直接地使把手沿著水平橫向定位在連接座上。 這種結構還可避免烹飪器具圍繞把手縱軸發(fā)生轉動。該裝置也可以實現(xiàn)在豎 直的橫貫方向上內使把手利用套箍直接定位在連接座上。這種結構從把手所 用的材料量方面來看也是^f艮經(jīng)濟的。優(yōu)選地,所述用于將套箍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的定位裝置由肋構 成,所述肋位于所述套箍的下部的內表面上,并與位于所述連接座的后端的 下部的緣相配合。該布局安排可以在沒有額外部件的情況下實現(xiàn)使套箍抵靠在連接座上, 所述肋可在制造套箍的過程中直接制成,優(yōu)選地是采用擠壓鋁的方法制成。有利的是,所述用于將套箍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的定位裝置由肋 構成,所述肋位于所述套箍的下部的內表面上,并與所述連接座的下表面的 中線相配合。優(yōu)選地,使所述套箍的上部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的定位裝置由套 箍的前端的上端面的下緣構成,所述下緣與所述連接座的上表面相配合。這種布局安排與前面所述的兩種布局安排一起,可以允許使套箍在豎直 的橫貫方向上具有纖細的結構。有利的是,使所述套箍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把手的定位裝置由套箍的后端的下端面構成,所述下端面與形成在所述^te手的下部的凸肩相配合。優(yōu)選地,使所述套箍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把手的定位裝置由套箍的后端 的下端面的上緣構成,所述上緣與位于所述把手的端部的凸起部的至少一個 下表面相配合。有利的是,兩個凸起部的外表面各具有至少一個側接觸面,所述接觸面 與所述套箍相接觸以使套箍相對于所述把手在所述側向的橫貫軸線上定位。優(yōu)選地,兩個凸起部的外表面包括至少兩個豎向接觸面,所述豎向接觸 面與套箍相接觸以使套箍相對于所述把手在所述豎向的橫貫軸線上定位。該后兩種布局安排可以使把手端部定位在具有小厚度的套箍中,因而可以得到把手端部的一種纖細的結構。這也可能增加一些額外的功能件例如測溫模塊或者在套箍上的防噴濺罩或者把手的轉動裝置。優(yōu)選地,兩個凸起部的外表面各帶有相對于把手縱軸的錐形部。這里,術語"錐形部"可理解為凸起部呈現(xiàn)截錐形,也就是,凸起部的截面朝向4巴手的前端逐漸縮窄。這種配置安排可以僅僅以兩個凸起部的底部而使把手定位在套箍中。當使用者操作烹飪器具時,構成兩個凸起部的材料未受到撓曲的應力作用。這就確保了固定是安全可靠而且耐久的。有利的是,所述把手的端部包括在所述套箍的上部之上的突出部。 這種配置可以形成一種對于套箍的保護罩以便于清洗。實際上,當使用烹飪器具時,與殼罩接觸的套箍會變熱。掉在該套箍上的濺出物將變干甚至碳化并因此牢牢地粘附上,從而較難清洗。而采用因為沒有與殼罩接觸而是涼的突出部時,濺出物就容易一皮清除。
在閱讀了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并在附圖中加以描述的幾種實施方式后,可 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在附圖中-附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把手固定在烹飪器具殼罩上的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附圖2描述了附圖1裝置沿著把手的軸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1可以使把手3固定在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此裝 置由連接座5、可圍住把手3的端部30的套箍8以及螺4丁4構成。正如在附圖l和2所看到的那樣,連接座5具有普通的棱柱體形狀,它 具有縱向軸線40和方形的基座。所述連接座5包括前部第一端14,其適合 于固定在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連接座5還包括后部第二端15,它含有 盲孔16以用于容納螺釘4。連接座5的前端14具有適宜的形狀以便于通過 焊接方法將其固定在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該前端14還包括一個輕^t凸 起的盤形件17,其上具有朝向外部的尖頂部18。套箍8是普通的空心管形狀,它可以具有是差不多為橢圓形的底部。套箍8的前部第一端21適合于貼靠烹飪器具2的殼罩6,其后部第二端22能 夠以抵靠的方式接納把手。為了保證套箍8的前端21正確地貼靠在烹飪器 具2的殼罩6上,由端部21所定出的端面以及它要貼靠的殼罩6的部位基 本上都是對應平行的。把手3的端部30包括兩個突出的凸起部31、 32,它們分布在豎直的橫 貫軸線41的兩邊,該軸線41垂直于4巴手3的軸線40,這兩個凸起部由一 個形成凹槽33的空間隔開,凹槽適合于接納連接座5。所述凹槽33帶有兩 個平面,它們由兩個凸起部31、 32的兩個內壁34、 35構成,并適合于與連 接座5的兩個側面11、 12相配合;這就可以4吏把手3在垂直于4巴手3的軸 線40的側向橫貫軸線42上固定在連接座5上不動,而且由此可防止把手3 圍繞其縱軸線40轉動。由兩個凸起部31、 32形成的把手3的端部30能夠嵌入到套箍8中。凸 起部31、 32的外部具有表面36、 37,它們適合于與套箍8的內側表面23、 24匹配。各外表面36、 37均具有與套箍8相接觸的側接觸面46、 47,以便 于使套箍8相對于把手3定位在側向的橫貫軸線42上。凸起部31、 32的外 表面36、 37還具有兩個豎向接觸面48、 49,它們用于與套箍8接觸以使套 箍8相對于把手3定位在豎向的橫貫軸線41上。兩個凸起部31、 32的外表面36、 37都帶有一個相對于4巴手3的縱軸 40的錐形部(d6pouille)。換句話說,可理解為,凸起部31、 32呈現(xiàn)截錐形, 也就是說,凸起部的截面朝向把手3的前端逐漸縮窄。該錐形部可以在兩個 凸起部31、 32的頂部與底部之間變化。把手3的端部30被兩個凸起部31、 32周邊的凸肩38所限定,該凸肩 適合于抵靠套箍8的后端22的端面,由此限定了凸起部31、 32可以插入到 套箍8中的最大限度。套箍8的后端22的下端面的上緣抵靠在凸起部31、 32的下部面。套箍8在其下部25的內表面上帶有肋26,它抵靠在連接座5的后端15 下部的緣19上,或者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它抵靠在連接座5下表面10的 中線上。套箍8在其前端21的上端面內包括一個下緣28,它抵靠在連接座5的 上表面13上。在凹槽33的延伸部分內,在把手3的端部30中開設有通孔39。預先 插到孔39中的螺4丁4可以與連接座中的盲孔16相配合。通孔30具有肩部, 螺釘?shù)念^部將與該肩部抵靠相接。螺釘4可以是自攻絲的,以便消除對連接 座中的盲孔16的攻絲操作,由此降低了該裝置的制造成本。以公知的方形為主的把手的末端凸起部所起的作用已降低到了起碼的 最低定位程度,這種定位是沿著側向橫貫軸線42使把手3相對于連接座5 定位。當使用烹飪器具時,套箍8在機械方面保持了其主要的功能它有一 個處在壓縮中的部分,此壓縮是在利用螺釘4一把手3—連接座5的上部連 接與殼罩6—套箍8—把手3的下部連接之間的抗衡性力偶中所產(chǎn)生的壓縮。 特別是,該受壓縮部位受到的應力作用很大并且受到烹飪臺的加熱。僅套箍 8的上部借助于其前部而參與到定位在連接座上當中,而其后面的上部的機 械性作用則比較小。作為對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而言有可能的附加功能的描述,把手3的端部30具有突出部45,它蓋在套箍8的上部27上。突出部45的端部與殼罩6 之間的距離小于3毫米。該突出部起到了防止套箍8受到濺出物影響的防護 蓋的作用,并且便于清洗。在該功能結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可在套箍8后 部的上緣中形成一個槽口并且使把手的突出部插入到該槽口中。這種實施方 式能夠使得把手3的端部結構更加縮窄。為了利用本發(fā)明的固定裝置l將把手3固定在烹飪器具2上,首先通過 例如焊接法將連接座5的前端14固定到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然后在套箍8的后端22內插入把手3的端部30的兩個凸起部31、 32。 之后,將把手3的兩個凸起部31、 32的平面34、 35連同套箍8—起適當定 位以包圍住連接座5。最后把螺釘4插入到把手3的通孔39中,因為孔39 和連接座5中的盲孔16彼此對準,所以螺釘4可穿入到該盲孔16中。孔39帶有肩部,以使螺釘4的頭部能與它抵靠相接。繼續(xù)擰緊螺釘4, 套箍8的前端21的端面將緊壓靠在烹飪器具殼罩6上,而套箍8的后端22 的端面則將緊壓把手3的凸肩38。當螺釘擰緊后,由于套箍8對烹飪器具2 的傾斜殼罩所施加的徑向作用力將導致套箍8的前端21的上端面的下緣28 緊壓靠在連接座5的上表面13上。本發(fā)明決不限制在所述實施例及其變型例中,而是包括了在權利要求范圍內的大量變化。因此,用于將套箍8定位成抵靠連接座5的定位裝置可以由套箍8的下 部25的內表面構成,它能直接與連接座5的后端15的下部的緣19相配合。類似地,用于將套箍8定位成抵靠連接座5的定位裝置也可以由套箍8 的上部27的內表面上的至少一個肋構成,它可與連接座5的上部表面13相 配合。這兩種變型可以改變套箍8相對于連接座5的位置,并且可選地,在采 用第一種變型時還可以使套箍在豎向的橫貫軸線41上更加縮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把手(3)固定在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的固定裝置(1),包括連接座(5),它通過其前部第一端(14)而固定到烹飪器具(2)的殼罩(6)上,并且包括其中設有孔口(16)的后部第二端(15);把手(3),其具有端部(30),該端部(30)帶有至少一個凸起部(31、32),所述凸起部(31、32)形成適合于接納所述連接座(5)的凹槽(33),并且凹槽延伸出橫向通孔(39)以便于使螺釘(4)從中穿過并接入所述連接座(5)的孔口(16)中;以及套箍(8),其適合于圍住所述連接座(5)及所述把手(3)的凸起部(31、32),并使所述把手(3)與烹飪器具(2)的殼罩(6)縱向連接,所述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的凸起部(31、32)在側向的橫貫軸線(42)上與所述連接座(5)的側面相接觸,并且所述套箍(8)具有用于在豎向的橫貫軸線(41)上使其定位成抵靠著所述連接座(5)和所述把手(3)的定位裝置。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將套 箍(8)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5)的定位裝置由肋(26)構成,所述 肋(26)位于所述套箍(8)的下部(25)的內表面上,并與位于所述連接 座(5)的后端(15)的下部的緣(19)相配合。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 將套箍(8)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5)的定位裝置由肋(26)構成, 所述肋(26)位于所述套箍(8)的下部(25)的內表面上,并與所述連接 座(5)的下表面(10)的中線相配合。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使所 述套箍(8)的上部(27)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連接座(5)的定位裝置由套 箍(8)的前端(21)的上端面的下緣(28)構成,所述下緣(28)與所述 連接座(5 )的上表面(13 )相配合。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使所 述套箍(8)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把手(3)的定位裝置由套箍(8)的后端(22)的下端面構成,所述下端面與形成在所述把手(3)的下部(30)的 凸肩(38)相配合。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使所 述套箍(8)定位成使其抵靠所述把手(3)的定位裝置由套箍(8)的后端(22)的下端面的上緣構成,所述上緣與位于所述把手(3)的端部(30) 的凸起部(31、 32)的至少一個下表面相配合。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兩個 凸起部(31、 32)的外表面(36、 37)各具有至少一個側接觸面(46, 47), 所述接觸面(46, 47)與所述套箍(8)相接觸以使套箍(8)相對于所述把 手(3)在所述側向的橫貫軸線(42)上定位。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其特征在于,兩個 凸起部(31、 32)的外表面(36、 37)包括至少兩個豎向接觸面(48、 49), 所述豎向接觸面(48、 49)與套箍(8)相接觸以使套箍(8)相對于所述把 手(3)在所述豎向的橫貫軸線(41)上定位。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 ),其特征在于,兩個 凸起部(31、 32)的外表面(36、 37)各帶有相對于把手(3)縱軸的錐形 部。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固定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 把手(3)的端部(30)包括在所述套箍(8)的上部(27)之上的突出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把手(3)固定至烹飪器具(2)的殼罩(6)的固定裝置(1),包括連接座(5),其前端(14)固定至烹飪器具(2)的殼罩(6),其后端(15)具有孔口;把手(3),其端部(30)帶有至少一個凸起部(31、32)以形成凹槽(33),該凹槽可接納連接座(5)并且延伸出通孔(39)以使螺釘(4)從中穿過并插入連接座(5)的孔口;套箍(8),它圍住連接座(5)和把手(3)的凸起部(31、32)并且使把手(3)縱向地連接到烹飪器具(2)的殼罩(6),其中,把手(3)的凸起部(31、32)從側向橫貫軸線上(42)與連接座(5)的側面接觸,套箍(8)具有在豎向橫貫軸線(41)上抵靠連接座(5)和把手(3)的定位裝置。
文檔編號A47J45/00GK101268920SQ20081008467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帕斯卡爾·居勒瑞, 斯特凡·普利尚, 金·弗倫柯斯·勃拉塞特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