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茶油因其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且不含芥酸、膽固醇、黃曲霉素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可以作為靜脈輸入用油或藥物的溶媒。茶油中含有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的功效。因此,茶油為·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也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但是在現有的茶油生產エ藝中需要經過高溫蒸炒、多重精煉エ藝才能達到茶籽油的食用質量標準,不僅影響了茶籽油的營養價值,而且在高溫蒸炒的過程中會有有害物質殘留,多重精煉過程中會添加化學添加劑,造成酸、堿、重金屬等有還殘留,茶籽油的營養物質損失大,出油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低溫烘干;將篩選后的茶籽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45_55°C,烘干時間為55_6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6-10% ;b)剝殼分離;將上述烘干后的茶籽采用葉輪式剝殼機剝殼,去除茶籽外殼,得到干凈的茶籽仁;c)低溫壓榨;利用壓榨機對得到的茶籽仁進行壓榨,得到茶仔油;d)靜置過濾;將得到的茶籽油靜置、沉淀,使油、水自動分層,去除水份后,經過立式葉片過濾機和板式壓濾機進行兩次粗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粗茶油;e)冬化處理;將得到的粗茶油溫度在3_5°C的環境中保持48小時,進行冬化處理,使凝固點較高的酯質和蠟質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再通過液壓拉板隔膜壓濾機精濾,去除油中的雜質、酯質、蠟質,得到精茶油;f)成品;再將冬化處理后得到的精茶油用加有濾紙的布袋過濾機進行拋光過濾,使茶油中含水率降至1%以下,得到成品茶油。所述步驟a中,所述烘干溫度為50_55°C,烘干時間為55_60min,烘干后的茶籽含
水率8%。所述步驟b)中,所述壓榨機為雙螺旋壓榨機。所述步驟d)中,靜置的時間為72小時。所步驟e)中的冬化處理是在冷凍機內進行的。
所步驟f)得到的成品茶油,以重量百分比計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 75%,亞油酸彡20%,亞麻酸含量彡2%,脂肪酸彡3%。本發明有益效果在干通過低溫壓榨和靜置過濾エ藝可以避免對油料的過度加熱和過多的化學處理,避免高溫加工時產生有害物質殘留,也避免因添加化學添加劑造成的酸、堿、重金屬殘留,本發明エ藝可以保持茶籽油的純天然品質,又盡可能的保留了茶油中的生理特性物質,如維生素E、Y-亞麻酸等有益成分。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低溫烘干;將茶籽進行篩選,并去除雜質,然后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對茶籽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45°C,烘干時間為5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6% ;b)剝殼分離;將上述烘干后的茶籽采用葉輪式剝殼機剝殼,通過葉片旋轉瞬間產生的力量使茶籽破殼,在離心力、重力作用下和負壓條件下通過旋風分離器(沙克籠)使殼、仁分離,得到干凈的茶籽仁;c)低溫壓榨;利用壓榨機對得到的茶籽仁進行壓榨,得到茶仔油;壓榨機是雙螺旋壓榨機,通過雙螺旋壓榨機,在常溫下將茶籽仁進入榨膛,經過螺旋擠壓、剪切井向前推進,使榨膛空間體積逐漸縮小,使物料密度不斷増加而產生巨大的壓榨力,是茶油從茶籽仁中擠壓流出,榨料形成彈性塑性物體從出餅ロ排出;d)靜置過濾;將得到的茶仔油靜置、沉淀,靜置時間為72小時,使油、水自動分層,去除水份后,經過立式葉片過濾機和板式壓濾機進行兩次粗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粗茶油;e)冬化處理;將得到的粗茶油放置在冷凍機內,以3_5°C保持48小時,進行冬化處理,使凝固點較高的酯質和蠟質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再通過液壓拉板隔膜壓濾機精濾,去除油中的雜質、酯質、蠟質,得到精茶油;f)成品;再將冬化處理后得到的精茶油用加有濾紙的布袋過濾機進行拋光過濾,使茶油中含水率降至1%以下,得到成品茶油;以重量百分比計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75 %,亞油酸20 %,亞麻酸含量2 %,脂肪酸3%。實施例2,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低溫烘干;將茶籽進行篩選,并去除雜質,然后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對茶籽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55°C,烘干時間為6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10% ;b)剝殼分離;將上述烘干后的茶籽采用葉輪式剝殼機剝殼,通過葉片旋轉瞬間產生的力量使茶籽破殼,在離心力、重力作用下和負壓條件下通過旋風分離器(沙克籠)使殼、仁分離,得到干凈的茶籽仁;c)低溫壓榨;利用壓榨機對得到的茶籽仁進行壓榨,得到茶籽油;壓榨機是雙螺旋壓榨機,通過雙螺旋壓榨機,在常溫下將茶籽仁進入榨膛,經過螺旋擠壓、剪切井向前推進,使榨膛空間體積逐漸縮小,使物料密度不斷増加而產生巨大的壓榨力,是茶油從茶籽仁中擠壓流出,榨料形成彈性塑性物體從出餅ロ排出;d)靜置過濾;將得到的茶仔油靜置、沉淀,靜置時間為72小時,使油、水自動分層,去除水份后,經過立式葉片過濾機和板式壓濾機進行兩次粗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粗茶油;e)冬化處理;將得到的粗茶油放置在冷凍機內,以5°C保持48小時,進行冬化處理,使凝固點較高的酯質和蠟質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再通過液壓拉板隔膜壓濾機精濾,去除油中的雜質、酯質、蠟質,得到精茶油;f)成品;再將冬化處理后得到的精茶油用加有濾紙的布袋過濾機進行拋光過濾,使茶油中含水率降至1%以下,得到成品茶油;以重量百分比計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85%,亞油酸10%,亞麻酸含量2%,脂肪酸3%。實施例3,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低溫烘干;將茶籽進行篩選,并去除雜質,然后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對茶籽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50°C,烘干時間為60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8% ;b)剝殼分離;將上述烘干后的茶籽采用葉輪式剝殼機剝殼,通過葉片旋轉瞬間產生的力量使茶籽破殼,在離心力、重力作用下和負壓條件下通過旋風分離器(沙克籠)使殼、仁分離,得到干凈的茶籽仁;c)低溫壓榨;利用壓榨機對得到的茶籽仁進行壓榨,得到茶籽油;壓榨機是雙螺旋壓榨機,通過雙螺旋壓榨機,在常溫下將茶籽仁進入榨膛,經過螺旋擠壓、剪切井向前推進,使榨膛空間體積逐漸縮小,使物料密度不斷増加而產生巨大的壓榨力,是茶油從茶籽仁中擠壓流出,榨料形成彈性塑性物體從出餅ロ排出;d)靜置過濾;將得到的茶籽油靜置、沉淀,靜置時間為72小時,使油、水自動分層,去除水份后,經過立式葉片過濾機和板式壓濾機進行兩次粗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粗茶油;e)冬化處理;將得到的粗茶油放置在冷凍機內,以3°C保持48小時,進行冬化處理,使凝固點較高的酯質和蠟質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再通過液壓拉板隔膜壓濾機精濾,去除油中的雜質、酯質、蠟質,得到精茶油;f)成品;再將冬化處理后得到的精茶油用加有濾紙的布袋過濾機進行拋光過濾,使茶油中含水率降至1%以下,得到成品茶油;以重量百分比計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85%,亞油酸10%,亞麻酸含量2%,脂肪酸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發明說明書而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換,均為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低溫烘干;將篩選后的茶籽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45_55°C,烘干時間為55_6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6-10% ; b)剝殼分離;將上述烘干后的茶籽采用葉輪式剝殼機剝殼,去除茶籽外殼,得到干凈的茶籽仁; c)低溫壓榨;利用壓榨機對得到的茶籽仁進行壓榨,得到茶籽油; d)靜置過濾;將得到的茶籽油靜置、沉淀,使油、水自動分層,去除水份后,經過立式葉片過濾機和板式壓濾機進行兩次粗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粗茶油; e)冬化處理;將得到的粗茶油溫度在3-5°C的環境中保持48小時,進行冬化處理,使凝固點較高的酯質和蠟質在低溫下結晶析出,再通過液壓拉板隔膜壓濾機精濾,去除油中的雜質、酯質、蠟質,得到精茶油; f)成品;再將冬化處理后得到的精茶油用加有濾紙的布袋過濾機進行拋光過濾,使茶油中含水率降至1%以下,得到成品茶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所述烘干溫度為50-55°C,烘干時間為55-60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所述壓榨機為雙螺旋壓榨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中,靜置的時間為72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步驟e)中的冬化處理是在冷凍機內進行的。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步驟f)得到的成品茶油,以重量百分比計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75%,亞油酸> 20%,亞麻酸含量彡2%,脂肪酸彡3%。
全文摘要
一種茶油的雙螺旋低溫壓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低溫烘干;將篩選后的茶籽使用平板烘干機和抽風機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45-55℃,烘干時間為55-6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6-10%;b)剝殼分離;c)低溫壓榨;d)靜置過濾;e)冬化處理;f)成品。本發明的制作方法通過低溫烘干、雙螺旋壓榨機進行壓榨及靜置過濾工藝可以避免對油料的過度加熱和過多的化學處理,避免高溫加工時產生有害物質殘留,也避免因添加化學添加劑造成的酸、堿、重金屬殘留,本發明工藝可以保持茶籽油的純天然品質,又盡可能的保留了茶油中的生理特性物質,如維生素E、γ-亞麻酸等有益成分。
文檔編號C11B1/06GK102757858SQ20121026137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宋峰祿 申請人:安徽億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