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集塵裝置的電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以往,在這種電動吸塵器中,為了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的飛揚,提出了在配置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初次過濾器的下部設有向集塵裝置的下方伸出的呈傘狀的伸出部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S卩,如圖8所示,以往的電動吸塵器(未圖示)的集塵裝置200由塵袋主體201、以封堵塵袋(dust box)主體201的上表面的方式構成的罩202、安裝于罩202上的手柄體203、以及以封堵塵袋主體201的下表面的方式設置的蓋204構成。另外,在塵袋主體201內設 有與塵袋主體201大致同心狀地配置的初次過濾器205。在該初次過濾器205的下方配置有傘狀的伸出部206。而且,在塵袋主體201與初次過濾器205的外周之間形成有對從設置在塵袋主體201的進風口(未圖示)流入到塵袋主體201內的灰塵進行離心分離的旋風空間207。另外,在塵袋主體201的下部形成有積存被旋風空間207離心分離的灰塵的灰塵積存空間208。另外,在塵袋主體201與伸出部206之間形成有將被旋風空間207離心分離的灰塵向灰塵積存空間208引導的集塵通路209。在以往的電動吸塵器(未圖示)中,若電動吸塵器(未圖示)開始運轉,則由內置在吸塵器主體(未圖示)的電動鼓風機(未圖示)產生抽吸風,清掃面的灰塵從塵袋主體201的進風口(未圖示)與抽吸風一同流入到塵袋主體201的內部。對于流入到塵袋主體201內的包含有灰塵的抽吸風,灰塵在旋風空間207被離心分離,之后,該抽吸風流入到初次過濾器205的內部,并向集塵裝置200的外部排出。另外,在旋風空間207被從抽吸風離心分離的灰塵經由集塵通路209流入灰塵積存空間208,并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208中。這時,由于電動鼓風機(未圖示)所產生的抽吸風,使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208的灰塵產生了將要向旋風空間207側倒飛的現象。在此,在以往的電動吸塵器(未圖示)的集塵裝置200中,在初次過濾器205的下方配置了傘狀的伸出部206。由此,利用從旋風空間207經由集塵通路209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208的抽吸風的一部分來壓縮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208的灰塵。其結果,防止了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208的灰塵向旋風空間207倒飛的情況。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電動吸塵器的集塵裝置中,從可靠地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飛揚這樣的觀點來看還存在有改進的余地。S卩,在以往的電動吸塵器的集塵裝置中,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的抽吸風沿著形成在初次過濾器的下部的伸出部的內側及外側的形狀向初次過濾器側移動,并流入到初次過濾器的內部。一般來說,在積存在集塵裝置的灰塵積存空間的灰塵中,除了沙子等細小灰塵、棉絮等粗大灰塵之外,還包括有狗、貓等寵物的毛、人的頭發等質量較輕、長度較長的毛發等各種種類灰塵。因此,根據灰塵的種類,有時會出現難以利用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的抽吸風來壓縮的情況。尤其是寵物的毛、人的頭發等質量較輕、長度較長的毛發難以被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的抽吸風壓縮,存在與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的抽吸風一同向初次過濾器側移動,導致卷繞在初次過濾器上的情況。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1-110235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包括吸塵器主體,其內置有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集塵裝置,其安裝在吸塵器主體上,用于收集被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集塵裝置具有集塵裝置主體,其呈大致圓筒狀;初次過濾器,其配置在集塵裝置主體的內部;第I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下部,向下方伸出;以及第2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與第I伸出部之間。第2伸出部,向從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伸出。由此,利用設置在初次過濾器與第I伸出部之間的第2伸出部,能夠將積存在集塵裝置內的灰塵中的、被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沿著第I伸出部的內側及外側引入到初次過濾器側的灰塵引向從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因此,能夠充分地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飛向初次過濾器側并附著于初次過濾器。
圖I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電動吸塵器的整體立體圖。圖2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吸塵器主體和集塵裝置的整體剖視圖。圖3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處于卸下了集塵裝置的狀態下的吸塵器主體的整體立體圖。圖4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集塵裝置的前方立體圖。圖5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集塵裝置的后方立體圖。圖6是圖4所示的集塵裝置的A— A剖視圖。圖7是圖5所示的集塵裝置的B— B剖視圖。圖8是以往的電動吸塵器的集塵裝置的中央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相同或相當部分標注了相同附圖標記,省略了重復說明。實施方式I使用圖I 圖7說明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圖I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電動吸塵器的整體立體圖。另外,圖2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吸塵器主體及集塵裝置的整體剖視圖。而且,圖3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處于卸下了集塵裝置的狀態下的吸塵器主體的整體立體圖。另外,圖4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集塵裝置的前方立體圖。而且,圖5是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的實施方式I中的集塵裝置的后方立體圖。另外,圖6是圖4所示的集塵裝置的A— A剖視圖。而且,圖7是圖5所示的集塵裝置的B— B剖視圖。如圖I所示,電動吸塵器100包括吸塵器主體I、集塵裝置2、抽吸件3、延長管4、以及軟管5。吸塵器主體I內置有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未圖示)。集塵裝置2以裝卸自如的方式連接在吸塵器主體I上。抽吸件3用于抽吸清掃面的灰塵。延長管4的一端以裝卸自如的方式連接在抽吸件3上,延長管4伸縮自如或連接自如。軟管5的一端以裝卸自如的方式連接在延長管4的另一端,軟管5的另一端以裝卸自如的方式連接在設置在吸塵器主體I的吸入口 Ia上。抽吸件3內置有用于掃起清掃面的灰塵的旋轉刷(未圖示)和用于驅動旋轉刷(未圖示)旋轉的電動機(未圖示)。另外,在軟管5的靠延長管4 一側的端部上設有頂端管7,該頂端管7具有在清掃時供使用者 把持的把手部6。延長管4與軟管5經由該頂端管7以裝卸自如的方式相連接。而且,在軟管5的靠吸塵器主體I 一側的端部上設有連接管8。吸塵器主體I的吸入口 Ia與軟管5經由該連接管8以裝卸自如的方式相連接。如圖2及圖3所示,在吸塵器主體I的后部配置有內置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9的電動鼓風機室10和卷繞用于與商用電源相連接的電源線(未圖示)的電源線卷繞裝置(未圖示)。另外,在吸塵器主體I的后部形成有將從電動鼓風機9排出的排氣風向吸塵器主體I的外部排出的排氣口 lb。在吸塵器主體I的前部配置有集塵裝置容納部11,該集塵裝置容納部11用于以裝卸自如的方式安裝集塵裝置2,該集塵裝置2用于對被電動鼓風機9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進行分離和收集。在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下部形成有供電動鼓風機9排出的排氣風流入的空間部12。另外,在電動鼓風機室10與空間部12之間配置有供從電動鼓風機9排出的排氣風通過的排氣過濾器13。如圖2中的箭頭X所示,從電動鼓風機9排出的排氣風經由排氣過濾器13、空間部12、及電動鼓風機室10從排氣口 Ib向吸塵器主體I的外部排出。在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中央部,即,在吸塵器主體I前部的與集塵裝置2面對的面的中央部設有排出口 14。排出口 14與設置在吸塵器主體I的前部的吸入口 Ia相連通,并且可與后述的集塵裝置2的流入口 23a (圖5)相連通。另外,在吸入口 Ia與排出口 14之間形成有連通吸入口 Ia與排出口 14的連通風路15。另外,在排出口 14上設有第I密封構件16,在集塵裝置2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的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狀態下,該第I密封構件16保持排出口 14與后述的集塵裝置2的流入口 23a之間的氣密性。另外,在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上部,即,在吸塵器主體I前部的與集塵裝置2面對的面的上部形成有連通口 17。連通口 17可與后述的集塵裝置2的流出口 29a (圖5)相連通,并且與電動鼓風機9的進風口(未圖示)相連通。在連通口 17與電動鼓風機9的進風口(未圖示)之間形成有使連通口 17與電動鼓風機9的進風口(未圖示)連通的進氣通路18。另外,在連通口 17上設有第2密封構件19,在集塵裝置2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的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狀態下,該第2密封構件19保持連通口 17與后述的集塵裝置2的流出口 29a之間的氣密性。在吸塵器主體I的后方的下部兩側,I對行進用的輪20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另外,在吸塵器主體I的底面的前部,同樣以轉動自如的方式配置有行進用腳輪21。在吸塵器主體I的上部設有供使用者搬運吸塵器主體I時所把持的主體手柄22。該主體手柄22設為,在吸塵器主體I上安裝有集塵裝置2的狀態下,該主體手柄22位于集塵裝置2的上方位置。另外,在主體手柄22的靠吸塵器主體I 一側的兩端部上設有卡合凹部22a。在集塵裝置2安裝在吸塵器主體I上時,卡合凹部22a與設置在后述的集塵裝置2的手柄體35 (圖5)的卡合爪部35a (圖5)相卡合。如圖4 圖7所示,集塵裝置2包括呈大致圓筒狀的集塵裝置主體23、具有初次過濾器24的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二次過濾器26、呈傘狀的第I伸出部27、第2伸出部
28、上蓋體29、以及下蓋體30。集塵裝置主體23在兩端具有開口部(未圖示)。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在集塵裝置主體23內的內部與集塵裝置主體23同心狀地配置。二次過濾器26配置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上方。第I伸出部27設置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下部。第2伸出部28配置在初次過濾器24與第I伸出部27之間。上蓋體29以裝卸自如的方式安裝在集塵裝置主體23上,覆蓋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上端的開口部(未圖示)及初次過濾器24的上表面。下蓋體30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于集塵裝置主體23,以開閉自如的方式覆蓋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
集塵裝置主體23以集塵裝置主體23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內徑比集塵裝置主體23的長度方向的兩端的內徑小的方式形成。另外,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后部形成有流入口23a。在集塵裝置2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的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狀態下,流入口 23a與吸塵器主體I的排出口 14相連通。而且,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后部形成有用于容納使用者清掃附著于集塵裝置2的內部的灰塵時使用的刷子體31的刷子容納部32。初次過濾器24由金屬材料構成,在金屬表面部分沒有設為由樹脂等形成凹凸形狀。由此,使旋流流暢地流動,提高了分離效率并發揮了減輕卷起灰塵等的效果。另外,通過對初次過濾器24的表面實施拋光處理,從而能夠提高這種效果。另外,通過對初次過濾器24的表面實施抗菌處理,從而能夠保持初次過濾器24清潔。另外,初次過濾器24以安裝于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的狀態配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內部,其中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與集塵裝置主體23大致同心狀地形成。另外,初次過濾器24構成為在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安裝于集塵裝置主體23的內部的狀態下,初次過濾器24位于與集塵裝置主體23的流入口 23a面對的位置。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上方,即,在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的上部配置有形成為褶裥狀的二次過濾器26。由此,通過了初次過濾器24的灰塵被二次過濾器26收集。另外,在二次過濾器26的上部配置有用于將附著于二次過濾器26的灰塵除去的除塵部33和用于驅動除塵部33的驅動部34。除塵部33以與二次過濾器26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在二次過濾器26與上蓋體29之間。驅動部34配置在上蓋體29的內部。上蓋體29以在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及二次過濾器26安裝于集塵裝置主體23內的狀態下、覆蓋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上端的開口部(未圖示)及二次過濾器26的上表面的方式設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上部。另外,在上蓋體29的上表面,手柄體35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于上蓋體29。手柄體35是供使用者在從吸塵器主體I卸下集塵裝置2,搬運集塵裝置2時所使用的。在該手柄體35的端部上形成有在集塵裝置2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時與設置在吸塵器主體I的主體手柄22上的卡合凹部22a相卡合的卡合爪部35a。通過該卡合爪部35a與卡合凹部22a卡合,從而集塵裝置2安裝在吸塵器主體I上。而且,在上蓋體29的后部形成有流出口 29a。流出口 29a在集塵裝置2安裝于吸塵器主體I的集塵裝置容納部11的狀態下,與吸塵器主體I的連通口 17相連通。另外,在上蓋體29的上表面的后部配置有用于解除后述的扣合部38與下蓋體30的卡合的操作部36。而且,通過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上部的一對卡扣部23b與設置在上蓋體29的與卡扣部23b相對應的位置上的卡合凸部29b卡合,從而上蓋體29被安裝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上部。下蓋體30借助于設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前部的下部的鉸鏈部37以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在集塵裝置主體23上。另外,下蓋體30借助于設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扣合部38,以閉塞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的狀態保持于集塵裝置主體23。另夕卜,在下蓋體30的與集塵裝置主體23面對的位置上配置有密封件39。在下蓋體30閉塞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的狀態下,利用該密封件39保持集塵裝置主體23與下蓋體30之間的氣密性。而且,蓋體30構成為通過使用者對操作部36進行操作,從而設置在集塵裝置主體23的后部的滑塊40向下方壓下,借助于該滑塊40來轉動扣合部38,從而解除下蓋體30與扣合部38的卡合。由此,開放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下部設有從初次過濾器24向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方伸出的 呈傘狀的第I伸出部27。第I伸出部27具有傾斜部27a和垂直部27b。傾斜部27a以相對于集塵裝置主體23的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線傾斜規定角度的方式從初次過濾器24的下端向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方伸出。垂直部27b以相對于集塵裝置主體23的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線大致平行的方式從傾斜部27a的下端向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方延伸設置。另外,第I伸出部27以在第I伸出部27與集塵裝置主體23之間及第I伸出部27的下端與下蓋體30之間形成間隙(未圖示)的方式構成。另外,傾斜部27a以越向下方越沿集塵裝置主體23的徑向擴大的方式構成。另外,在第I伸出部27的內側形成有從第I伸出部27的靠初次過濾器24 —側向集塵裝置2的下蓋體30側延伸設置的呈大致圓筒狀的內壁部27c。而且,在下蓋體30的與內壁部27c下端抵接的位置上配置有第3密封構件30a。在下蓋體30閉塞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狀態下,利用該第3密封構件30a保持內壁部27c的下端與下蓋體30之間的氣密性。另外,在第I伸出部27的靠初次過濾器24 —側的端部上設有從第I伸出部27向初次過濾器24側延伸設置的嵌合爪部41。另外,在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的內部的與嵌合爪部41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用于與嵌合爪部41嵌合的嵌合突起部42。通過嵌合爪部41與嵌合突起部42嵌合,第I伸出部27得以安裝在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上。在初次過濾器24與第I伸出部27之間設有向從初次過濾器24離開的方向伸出的第2伸出部28。另外,在第2伸出部28上設有供設置在第I伸出部27的嵌合爪部41插入的嵌合孔部(未圖示)。第2伸出部28以第I伸出部27的嵌合爪部41插入在第2伸出部28的嵌合孔部(未圖示)的狀態,與第I伸出部27的嵌合爪部41和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的嵌合突起部42嵌合。由此,第2伸出部28被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和第I伸出部27夾持。而且,第2伸出部28以向初次過濾器24側呈凸狀的方式彎曲規定的曲率而形成。另外,第2伸出部28以在第2伸出部28的外周側的端部與集塵裝置主體23之間,及,在第2伸出部28的外周側的端部與第I伸出部27之間形成間隙(未圖示)的方式構成。對于如上構成的電動吸塵器100,以下說明其動作、作用。使用者把持把手部6,當電動吸塵器100開始運轉時,電動鼓風機9產生抽吸風而產生抽吸力。在該狀態下,使用者在清掃面上移動抽吸件3,則清掃面上的灰塵與抽吸風一同從抽吸件3被抽吸。從抽吸件3抽吸的包含有灰塵的抽吸風經由延長管4及軟管5從吸入口 Ia流入到吸塵器主體I內。流入到吸塵器主體I內的包含有灰塵的抽吸風經由形成在吸塵器主體I內部的連通風路15到達排出口 14,從形成在集塵裝置2的后部的流入口23a流入到集塵裝置2的內部。流入到集塵裝置2的內部的包含有灰塵的空氣流入到由初次過濾器24的外周和集塵裝置主體23形成的離心分離空間部43,空氣與包括粗大灰塵、細小灰塵等的灰塵被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產生的旋流離心分離。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離心分離的灰塵經由形成在第I伸出部27與集塵裝置主體23之間、第2伸出部28與集塵裝置主體23之間的集塵通路44,向灰塵積存空間部45積存,其中灰塵積存空間部45在集塵裝置2的下部,由第I伸出部27、集塵裝置主體23、及下蓋體30形成。在此,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寬度LI以比集塵通路44的寬度L2大的方式形成,并且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內徑T3以比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 外徑T2大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具有與第I伸出部27的傾斜部27a大致相同的傾斜角度并越向下方越在徑向擴大的斜面部46形成在集塵裝置主體23上。另外,第I伸出部27的靠初次過濾器24 —側的端部以位于比該斜面部46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構成。而且,第I伸出部27的下端以位于比該斜面部46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構成。利用該結構,能夠增加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空氣的流速,因此能夠產生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壓向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力。由此,能夠對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進行壓縮并能夠防止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飛回離心分離空間部43。這時,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空氣沿著第I伸出部27的內表面即第I伸出部27的內壁部27c側的面、及第I伸出部27的外表面即第I伸出部27的靠集塵通路44一側的面,從灰塵積存空間部45流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因此,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也被從灰塵積存空間部45流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空氣從灰塵積存空間部45引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附著于初次過濾器24。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下部形成第I伸出部27,并且在初次過濾器24與第I伸出部27之間形成第2伸出部28。由此,將與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抽吸風一同要從灰塵積存空間部45飛回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灰塵引向從初次過濾器24離開的方向,即,引向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旋轉氣流的流速較快的區域。而且,使要從灰塵積存空間部45飛回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灰塵與從離心分離空間部43流向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一同流入到灰塵積存空間部45。由此,能夠防止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飛回離心分離空間部43側并附著于初次過濾器2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第2伸出部28的靠初次過濾器24 —側變為凸狀的方式彎曲規定的曲率形成第2伸出部28。因此,在第2伸出部28的內側能夠進一步產生流向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氣流。利用流向該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氣流,能夠進一步防止積存在灰塵積存空間部45的灰塵飛回離心分離空間部43側并附著于初次過濾器24。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被離心分離出灰塵的空氣經過初次過濾器24,之后,又經過二次過濾器26。由此,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未被離心分離,與空氣一同經過初次過濾器24的灰塵被二次過濾器26收集。于是,只有不包含灰塵的空氣經過二次過濾器26,從集塵裝置2的流出口 29a向集塵裝置2的外部排出。從集塵裝置2被排出的空氣從設置在吸塵器主體I的連通口 17流入吸塵器主體I的內部,并且經由進氣通路18從電動鼓風機9的進風口(未圖示)流入電動鼓風機9的內部。然后,流入到電動鼓風機9的內部的空氣向電動鼓風機9的外部排出。之后,經由排氣過濾器13、空間部12、及電動鼓風機室10從排氣口Ib向吸塵器主體I的外部排出。在電動鼓風機9的運轉停止時,利用從驅動部34對設置在二次過濾器26的上方的除塵部33賦予的振動,使被二次過濾器26收集的灰塵從二次過濾器26剝離。而且剝離的細小灰塵經過比初次過濾器安裝框架25靠內側的空間,向在初次過濾器24的下方并設置在第I伸出部27的內側的內壁部27c的內部積存。在欲扔掉積存在集塵裝置2內的灰塵時,若使用者向上方轉動設置在集塵裝置2的上蓋體29上的手柄體35,則設置在手柄體35的端部的卡合爪部35a與設置在主體手柄22的卡合凹部22a之間的卡合被解除,就能夠從吸塵器主體I卸下集塵裝置2。而且,從吸塵器主體I卸下了集塵裝置2之后,使用者操作操作部36向下方壓下滑塊40,使扣合部38轉動,從而解除下蓋體30與扣合部38之間的卡合。由此,能夠將積存在集塵裝置2內的灰塵從集塵裝置主體23的下端的開口部(未圖示)向集塵裝置2的外部排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離心分離空間部43的外徑T2比第I伸出部27的最大外徑Tl形成得大。因此,使用者利用刷子體31清掃初次過濾器24時,能夠從集塵裝置2容易地卸下初次過濾器24。其結果,能夠提高集塵裝置2的實用性。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集塵通路44的一部分形成有具有比集塵通路44的寬度L2大的寬度L3的放大部47。S卩,放大部47在集塵通路44的一部分以寬度向集塵裝置2的徑向變大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在體積較大的灰塵流入到集塵裝置2內的情況下,也能夠使體積較大的灰塵從具有比集塵通路44的寬度L2大的寬度L3的放大部·47流入灰塵積存空間部45。其結果,不會導致體積較大的灰塵堵在離心分離空間部43,能夠提高了集塵裝置2的實用性。如上述說明,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包括吸塵器主體,其內置有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集塵裝置,其安裝在吸塵器主體,用于收集被在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集塵裝置具有集塵容器主體,其呈大致圓筒狀;初次過濾器,其配置在集塵容器主體的內部;第I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的下部,向下方伸出;以及第2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與第I伸出部之間。第2伸出部向從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伸出。由此,利用設置在初次過濾器與第I伸出部之間的第2伸出部,能夠將積存在集塵裝置內的灰塵中的、被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沿著第I伸出部的內側及外側引入到初次過濾器側的灰塵引向從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因此,能夠充分地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飛向初次過濾器側并附著于初次過濾器。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中,可以是第2伸出部向初次過濾器側彎曲。由此,能夠在第2伸出部產生流向集塵裝置的下方的氣流。因此,能夠充分地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飛向初次過濾器側并附著于初次過濾器。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中,可以是第2伸出部被初次過濾器和第I伸出部夾持。由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更可靠地將第2伸出部配置在初次過濾器的下部。
在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中,在集塵裝置主體與初次過濾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對被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進行離心分離的離心分離空間部。在集塵裝置的下方形成有用于收集在離心分離空間部被離心分離的灰塵的灰塵積存空間部。在集塵裝置的內部形成有用于將在離心分離空間部被離心分離的灰塵引向灰塵積存空間部的集塵通路。在集塵通路的一部分形成有寬度向集塵裝置的徑向變大的放大部。由此,即使在體積較大的灰塵流入到離心分離空間部的情況下,也能夠將體積較大的灰塵從放大部容易地引向灰塵積存部。因此,不會導致灰塵堵在集塵裝置的內部,能夠提高電動吸塵器的實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動吸塵器由于能夠可靠地防止積存在集塵裝置的內部的灰塵的飛揚,因此能夠適用于家庭用電動吸塵器及產業用電動吸塵器的領域和用途。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該電動吸塵器包括 吸塵器主體,其內置有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以及 集塵裝置,其安裝于上述吸塵器主體,用于收集被上述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 上述集塵裝置具有集塵裝置主體,其呈大致圓筒狀;初次過濾器,其配置在上述集塵裝置主體的內部;第I伸出部,其設置在上述初次過濾器的下部,向下方伸出;以及第2伸出部,其設置在上述初次過濾器與上述第I伸出部之間; 上述第2伸出部向從上述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 上述第2伸出部向上述初次過濾器側彎曲。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 上述第2伸出部被上述初次過濾器與上述第I伸出部所夾持。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中, 在上述集塵裝置主體與上述初次過濾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對被上述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進行離心分離的離心分離空間部,在上述集塵裝置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收集在上述離心分離空間部被離心分離的灰塵的灰塵積存空間部,在上述集塵裝置的內部形成有用于將在上述離心分離空間部被離心分離的灰塵向上述灰塵積存空間部引導的集塵通路,在上述集塵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寬度朝向上述集塵裝置的徑向變大的放大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吸塵器。該電動吸塵器包括吸塵器主體,其內置有用于產生抽吸風的電動鼓風機;集塵裝置,其安裝于吸塵器主體,用于收集被電動鼓風機產生的抽吸風所抽吸的灰塵。集塵裝置具有集塵裝置主體,其呈大致圓筒狀;初次過濾器,其配置在集塵裝置主體的內部;第1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的下部;以及第2伸出部,其設置在初次過濾器與第1伸出部之間。第2伸出部向從初次過濾器離開的方向伸出。
文檔編號A47L9/16GK102908104SQ20121027564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明者堀部勇, 仲本博司, 恩田雅一, 吉田稔之, 長谷川毅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