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87046閱讀:664來源:國知局
一種吸塵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塵器,尤其是關于該吸塵器的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吸塵器是常用的家庭清潔設備,具備將塵埃以及碎屑從空氣中分離的功能。目前為止,過濾裝置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實現氣、塵分離解決方案,過濾裝置對于吸塵器的性能非常重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改進后的過濾裝置的吸塵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抑制抵壓件偏斜、結構實用的過濾裝置的吸塵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吸塵器,包括塵桶、安裝于塵桶上端并帶有電機的機頭、安裝于機頭下側并收容于塵桶的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括過濾器支架、套設于過濾器支架外側的過濾筒、位于過濾筒一端的端帽,所述端帽具有貫通的端孔,過濾器支架設有穿過端孔的中柱,過濾裝置還包括安裝于端帽外側的帽蓋,所述帽蓋可繞穿過端孔及帽蓋的一軸線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所述帽蓋設有蓋板、一體連接于蓋板的多個抵推部,所述端帽設有與抵推部對應的多個夾持件,抵推部設有位于夾持件上側的止擋筋,所述帽蓋處于第一位置時,各抵推部朝向中柱抵壓對應的夾持件使所述多個夾持件夾持中柱且止擋筋與對應的夾持件沿軸線的投影部分重疊,所述帽蓋處于第二位置時,各夾持件與中柱相分離從而解除對中柱的夾持且止擋筋與對應的夾持件沿軸線的投影錯開。

如此設計,如此設計,當夾緊中柱時,即使中柱被外力上拉或相對于端帽向上移動,并帶動夾持件向上偏斜,止擋筋止擋于夾持件上側從而可以抑制夾持件的過度偏斜;在蓋體處于第二位置時,止擋筋與夾持件的投影錯開,從而在解除夾持的狀態下,夾持件在上下方向不會與止擋筋干涉,從而不妨礙帽蓋與端帽之間的拆裝,結構非常實用。

優選的,所述夾持件呈懸臂狀并包括自端帽一體延伸出的彈性部及自彈性部進一步延伸出的夾持部,各夾持件通過所設的夾持部來夾持中柱,所述帽蓋處于第一位置時,止擋筋與對應的夾持件的夾持部沿軸線的投影部分重疊。

優選的,所述帽蓋從第一位置繞軸線旋轉至第二位置過程中,各夾持部在對應的彈性部的彈力作用下向遠離中柱的方向移動。

優選的,所述夾持件設有背離中柱的側面,所述側面位于所述夾持部且為向遠離中柱方向凸出的凸面,所述帽蓋處于第一位置時,各抵推部朝向中柱抵壓對應的夾持件的所述側面。

優選的,所述止擋筋位于抵推部的上端。

優選的,所述帽蓋設有一體連接于蓋板外周的環形側板,所述側板環繞所述多個抵推部。

優選的,所述端帽設有底板、多個第一側壁、自各第一側壁彎折延伸出的擋板、開口、連接于底板與擋板之間的擋壁,所述底板與擋板之間相間隔形成位于第一側壁外圍的滑槽,所述帽蓋設有一體連接于蓋板外周的環形側板、自側板徑向向內延伸的多個凸塊,安裝帽蓋時于端帽凸塊可沿著平行軸線的方向裝入開口再沿繞所述軸線轉動進入滑槽,凸塊限于擋壁與開口之間轉動。

優選的,所述帽蓋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凸塊貼靠于擋壁,所述帽蓋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凸塊位于開口內。

優選的,所述端帽還設有多個第二側壁,各第一側壁與各第二側壁相交錯分布,各第二側壁的一端與各擋板的一端之間相間隔形成所述開口,所述擋壁包括背離中柱的第一側緣及位于第一側緣與中柱之間的第二側緣,第一側壁自第二側緣逆著帽蓋的一旋轉方向延伸,第二側壁自第一側緣順著所述旋轉方向延伸。

優選的,所述帽蓋處于第一位置時,止擋筋與夾持件貼靠或沿軸線的間隙為0mm-3mm。

本發明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吸塵器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過濾裝置的立體圖;

圖4為圖3的分解圖;

圖5為圖3去掉帽蓋后的立體圖;

圖6為圖3一角度的縱向剖視圖(剖面平行于軸線b);

圖7為圖3另一角度的部分放大縱向剖視圖(剖面平行于軸線b);

圖8為圖3一角度的橫向剖視圖(剖面垂直于軸線b,中柱處于被夾緊狀態);

圖9為圖3另一角度的橫向剖視圖(剖面垂直于軸線b,中柱處于被夾緊狀態);

圖10為端帽的俯視圖;

圖11為端帽的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12為端帽的仰視圖;

圖13為端帽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14為帽蓋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15為帽蓋的俯視圖;

圖16為帽蓋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參照圖1至圖3所示,吸塵器具有塵桶1、機頭2、過濾裝置3。塵桶1開設有進氣口10,塵桶1的底部設有四個腳輪11。機頭2安裝于塵桶1上端并帶有電機(未圖示)、葉輪(未圖示)、出氣口20。過濾裝置3收容于塵桶1內,過濾裝置3流體連通于進氣口10與葉輪之間,用以過濾灰塵。吸塵器工作時,電機驅動葉輪產生負壓使夾雜灰塵的氣流從進氣口10流入塵桶1,經過濾裝置3過濾后流入機頭2,再經由出氣口20排出吸塵器。

參照圖3至圖16所示,過濾裝置3包括過濾器支架4、套設于過濾器支架4外側的過濾筒92、連接于過濾筒92一端的端帽6、安裝于端帽6外側的帽蓋7、密封圈8、端環90、托盤91。端環90與端帽6位于過濾筒92的相反兩端,端環90連接于過濾筒92的上端,端環90采用柔性材質,密封于托盤91下端外圍,托盤91鎖固于機頭2下端面。端帽6具有貫通的端孔60,過濾器支架4的對應端帽6的一端設有穿過端孔60的中柱40。端帽6設有多個用以抵壓中柱40的夾持件61,帽蓋7順著一旋轉方向a繞中柱40旋轉過程中,帽蓋7推動各夾持件61向中柱40移動使這些夾持件61夾持中柱40。本發明在帽蓋7旋轉過程中,帽蓋7推動夾持件61逐漸向中柱40移動并最終夾持中柱40,方便快捷,易于使用,對中柱40固定效果好,還可形成端帽6上的夾持件61被帽蓋7與中柱40抵持的狀態,利于帽蓋7與端帽6間的相互固定。帽蓋7逆著旋轉方向a旋轉過程中,各夾持件61向遠離中柱40的方向移動以解除對中柱40的夾持。本實施方式中夾持件61的數量為兩個,僅是示例,數量不以此為限,可以根據需要設置。

帽蓋7旋轉時繞穿過端孔60和帽蓋7的一軸線b進行轉動,本實施方式中,軸線b為過濾筒92的中心線,也為中柱40的中心線,軸線b穿過中柱40,中柱40平行于軸線b。帽蓋7固定設有多個抵推部70,抵推部70與夾持件61一一對應,帽蓋7旋轉過程中,各抵推部70跟隨帽蓋7轉動。帽蓋7處于一第一位置(參圖8,此時中柱40被夾緊,凸塊72被擋壁55止擋)時,各抵推部70朝向中柱40抵壓對應的夾持件61使這些夾持件61夾持中柱40,帽蓋7從第一位置繞中柱40旋轉至一第二位置(參圖9,此時,中柱40被解除夾持,凸塊72位于開口54內)過程中,各抵推部70跟隨帽蓋7轉動且多個夾持件61向遠離中柱40方向移動從而解除對中柱40的夾持。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提出是為了便于描述技術方案,圖8、圖9僅是一種示例,第一位置只需對應于中柱40被夾緊的狀態,第二位置只需對應于中柱40被解除夾持的狀態。

帽蓋7順著旋轉方向a繞中柱40旋轉過程中,各抵推部70跟隨帽蓋7轉動,推動對應的夾持件61向中柱40移動使多個夾持件61夾持中柱40。夾持件61設有背離中柱40的側面62,帽蓋7順著旋轉方向a繞中柱40旋轉過程中,各抵推部70沿著對應的夾持件61的側面62滑動,并抵推側面62以推動對應的夾持件61向中柱40移動。

夾持件61的側面62為凸面,帽蓋7順著旋轉方向a轉動過程中,抵推部70依次滑過側面62上任意的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當帽蓋7處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任一位置時,第二區域距離帽蓋7的軸線b的距離大于第一區域距離軸線b的距離。帽蓋7處于第一位置時各抵推部70分別貼靠在對應的夾持件61的凸面的一第三區域,帽蓋7處于第二位置時各抵推部70分別貼靠在對應的夾持件61的凸面的一第四區域,帽蓋7處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任一位置時第二區域距離帽蓋7的軸線b的距離大于第一區域距離軸線b的距離。

側面62上被抵推部70滑過的區域包括處于垂直于軸線b的一平面上的一個線區域,即線區域為所述平面與側面62上被抵推部70滑過的區域相交得到的;帽蓋7位于第一位置時,線區域上抵推部70順著所述旋轉方向a先滑過的點到軸線b的距離小于抵推部70后滑過的點到軸線b的距離;當帽蓋7處于第二位置時,線區域上抵推部70順著所述旋轉方向a先滑過的點到軸線b的距離小于抵推部70后滑過的點到軸線b的距離;當帽蓋7處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的任一位置時,線區域上抵推部70順著所述旋轉方向a先滑過的點到軸線b的距離小于抵推部70后滑過的點第二點到軸線b的距離。

夾持件61為一體連接于端帽6的懸伸臂,呈彎曲狀,延伸方向垂直于帽蓋7的軸線b。夾持件61包括自端帽6一體延伸出的彈性部63及自彈性部63進一步延伸出的夾持部64,各夾持件61通過所設的夾持部64來夾持中柱40。帽蓋7逆著旋轉方向a旋轉過程中,各夾持部64在對應的彈性部63的彈力作用下向遠離中柱40的方向移動,從而解除對中柱40的夾持。側面62設于夾持部64,抵推部70借由彈性部63的變形來推動夾持部64向中柱40移動。夾持部64還設有背對凸面的凹面65、變形口66,各夾持件61夾持中柱40時凹面65抵壓于中柱40,凹面65呈與中柱40的外廓相適應的弧形,優選為圓弧形。夾持部64呈向遠離軸線b方向凸出的弧形。變形口66位于凸面與凹面65之間,用以減小夾持部64成型時的變形。夾持部64為凸輪的一部分,具有類似凸輪的效果,凸面為凸輪面,帽蓋7順著旋轉方向a旋轉過程中,抵推部70向中柱40或軸線b抵壓夾持件61的幅度越來越大,使得夾持件61距離中柱40越來越近并最終夾持中柱40,凸面上越是靠近所屬的夾持件61的自由端的區域距離軸線b越遠。

夾持件61還設有第一擋筋67,第一擋筋67凸出于凹面65。中柱40設有頭部41,夾持件61通過夾持頭部41以夾持中柱40,當夾持件61處于夾緊頭部41的狀態時,第一擋筋67位于頭部41的上側并與頭部41沿軸線b的投影(沿軸線b的投影即投影方向平行于軸線b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如此設計即使夾緊時夾持件61對頭部41的摩擦力不夠或中柱40被外力上拉,第一擋筋67可止擋于頭部41上側以阻止頭部41脫離各夾持件61之間。于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擋筋67設于夾持部64。夾持件61還設有導引中柱40插入這些夾持件61之間的第三導引斜面68,第三導引斜面68相對于軸線b傾斜,第三導引斜面68與端孔60傾斜相對,第三導引斜面68的一部分構成第一擋筋67的上側面。第三導引斜面68位于夾持件61上側,并設于相應的夾持部64。當凸塊72位于開口54內時,第一擋筋67與頭部41沿軸線b的投影相錯開,此時中柱40可自由的插入或脫離各夾持件61之間。

端帽6設有從其外側向過濾筒92內凹陷的凹陷區域50、對應凹陷區域50的底板51、多個第一側壁52、自各第一側壁52彎折延伸出的擋板53、開口54、擋壁55、多個第二側壁56、第一環形筋590。第一側壁52自底板51延伸出,呈圓弧形;第二側壁56自底板51延伸出,呈圓弧形,第二側壁56圍設在中柱40外圍,第二側壁56的內徑大于第一側壁52的外徑;擋壁55連接于底板51與擋板53之間,擋壁55垂直并一體連接于底板51。第一側壁52、第二側壁56、擋板53、開口54、擋壁55、第一環形筋590位于凹陷區域50內,帽蓋7的外徑小于凹陷區域50的內徑,帽蓋7位于或部分位于凹陷區域50內。底板51于第一側壁52的外圍設有與各擋板53對應的貫通底板51的多個通口570,通口570與擋板53之間相間隔形成位于第一側壁52外圍的滑槽571,或者說底板51與擋板53之間相間隔形成位于第一側壁52外圍的滑槽571,第一側壁52及擋板53構成滑槽571的槽壁。擋板53沿軸線b的投影被對應的通口570沿軸線b的投影覆蓋,由于擋板53處在凹陷區域50,擋板53成型時脫模比較困難,通口570的設置便于成型擋板53時沿軸線b脫模,使得擋板53成型變得容易;擋板53設有導引凸塊72進入開口54的第一導引斜面530及導引凸塊72脫出開口54的第二導引斜面(未圖示),第一導引斜面530位于第二導引斜面的下側并與第二導引斜面呈八字形;凸塊72進入開口54后限位于開口54內(開口54的周向尺寸小于凸塊72的周向尺寸);將帽蓋7拆離端帽6時,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凸塊72可在第二導引斜面導引下將開口54撐開一定幅度從而脫出開口54。本實施方式中,組裝時凸塊72可沿軸線b卡入開口54,因此開口54對凸塊72具有一定的保持力,利于凸塊72在開口54位置時帽蓋7保持于端帽6上;凸塊72的兩側分別設有用以導引凸塊72裝入開口54的第六導引斜面720。擋板53與夾持件61位于第一側壁52的相反兩側;擋板53自各第一側壁52徑向向外延伸。滑槽571沿著圍繞軸線b的周向延伸,滑槽571的延伸方向及擋板53垂直于軸線b。

夾持件61自第一側壁52延伸出,第一側壁52圍設在中柱40外圍,第一側壁52呈圓弧形,夾持件61的彈性部63一體連接于第一側壁52。第二側壁56的外緣與擋板53的外緣處于同一圓周上(即兩者外徑相等)。

各第一側壁52與各第二側壁56相交錯分布,各擋板53與各第二側壁56相交錯分布,各第二側壁56的一端與各擋板53的一端之間相間隔形成所述開口54,擋壁55具有背離中柱40的第一側緣551及位于第一側緣551與中柱40之間的第二側緣550,第一側壁52自第二側緣550逆著旋轉方向a延伸,第二側壁56自第一側緣551順著旋轉方向a延伸。擋壁55與開口54位于滑槽571的相反兩端,凸塊72限于擋壁55與開口54之間轉動,從而限制了帽蓋7的旋轉角度,帽蓋7不能360度旋轉。擋壁55與開口54位于擋板53的相反兩端。第二側壁56設有導引凸塊72進入開口54的第五導引斜面560,第五導引斜面560與第一導引斜面530位于開口54的相反兩側,第五導引斜面560與第二導引斜面位于開口54的相反兩側。

帽蓋7設有蓋板73、一體連接于蓋板73外周的環形側板71、自側板71徑向向內延伸的多個前述凸塊72。安裝帽蓋7于端帽6時凸塊72可沿著平行軸線b的方向裝入開口54再繞軸線b轉動進入滑槽571;凸塊72位于滑槽571內時擋板53貼靠凸塊72并位于凸塊72與蓋板73之間;側板71的端部徑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環形凸緣710,凸緣710設有向遠離底板51方向凹陷的環形槽711,端孔60、各第一側壁52、各通口570位于第一環形筋590所圈的區域內,第一環形筋590進入環形槽711內并向遠離底板51方向抵壓處于環形槽711內的密封圈8,凸塊72位于滑槽571內時抵壓于擋板53。第一環形筋590也可設于帽蓋7,相應的,環形槽711設于端帽6。端孔60為不規則形狀,夾持件61沿軸線b的投影被端孔60沿軸線b的投影所覆蓋,由于夾持件61處在凹陷區域50,夾持件61成型時脫模比較困難,如此設置端孔60不但供中柱40穿過,還具有便于成型擋板53時脫模的作用,使得擋板53成型變得容易。

側板71與蓋板73形成收容腔,抵推部70收容于收容腔并自蓋板73一體延伸出,凸塊72收容于收容腔并自側板71一體延伸出。抵推部70沿平行于軸線b的方向延伸,凸塊72沿垂直于軸線b的方向延伸。擋板53、第一側壁52、第二側壁56、夾持件61收容于收容腔。帽蓋7還設有若干加強筋76,加強筋76連接于蓋板73與抵推部70之間,加強筋76也連接于側板71與抵推部70之間。

抵推部70面向中柱40的一側設有止擋筋700,當夾持件61處于夾緊中柱40的狀態時,止擋筋700相鄰位于夾持件61的上側并與夾持件61沿軸線b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從而,當外力作用使得中柱40欲向上脫離夾持件61的夾持,由于中柱40與夾持件61間的摩擦力,中柱40會帶動夾持件61向上偏斜,止擋筋700止擋夾持件61而抑制夾持件61向上偏斜。當夾持件61處于夾緊中柱40的狀態時,止擋筋700與夾持件61貼靠或沿軸線b的間隙為0mm-3mm,優選為0.5mm或1mm。當凸塊72位于開口54內時,止擋筋700與夾持件61沿軸線b的投影相錯開,從而止擋筋700不妨礙凸塊72裝入開口54內。抵推部70設有用以抵壓側面62的抵壓面701,抵壓面701為與側面62相匹配的曲面,止擋筋700凸出于抵壓面701,抵壓面701可為圓弧形或非圓弧形,抵壓面701優選為:抵壓面701越是靠近對應的夾持件61的彈性部63的區域距離軸線b越近。

帽蓋7還設有位于夾持件61的下側的第三擋筋702,夾持件61與第三擋筋702上下貼靠或具有一上下間隙,當夾持件61處于夾緊中柱40的狀態時和/或當凸塊72位于開口54內時,夾持件61與第三擋筋702沿軸線b的投影部分重疊,從而,第三擋筋702止擋夾持件61而抑制夾持件61向下偏斜。第三擋筋702與夾持件61沿軸線b的間隙為0mm-3mm,優選為0.5mm或1mm。第三擋筋702連接于各抵推部70之間。第三擋筋702自蓋板73沿平行軸線b的方向一體延伸出,并連接于抵推部70之間。

帽蓋7還設有若干導引件74及第二環形筋75。導引件74位于帽蓋7內側并分布于端孔60外圍,導引件74設有導引中柱40插入端孔60的第四導引斜面740。端孔60及各導引件74位于第二環形筋75圈定的范圍內,各導引件74于第二環形筋75一體連接,第一側壁52沿軸線b的投影被第二環形筋75沿軸線b的投影所覆蓋,通口570也位于第二環形筋75的外圍,第二環形筋75呈圓環形。

參圖4、圖5過濾器支架4整體呈框型,設有縱向排列的縱筋42、與縱筋42一體成型并交叉的環形筋43、底壁44,底壁44與底板51間隔相對,中柱40自底壁44中心一體延伸出。過濾筒92外側面形成相間排列的脊920或褶皺,并分布有過濾灰塵的孔隙。

在本發明中,『上』、『下』、『側』、『內』、『外』是對各個對象于圖標中相對位置的描述,但這些字眼并非用以限制組件、組成、區域等;對于數量,多個僅是示例,可以根據需要設置。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發明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沙田区| 双辽市| 泌阳县| 大同市| 新源县| 沙湾县| 郯城县| 天镇县| 信宜市| 沁源县| 新安县| 遂平县| 梧州市| 盐津县| 阳泉市| 和静县| 陇南市| 九龙县| 南丹县| 南漳县| 天祝| 博客| 镇江市| 会同县| 兴义市| 高碑店市| 望城县| 上饶市| 谢通门县| 紫云| 万山特区| 增城市| 临夏县| 南涧| 霍州市| 神木县| 醴陵市| 日土县| 泾阳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