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裝飾工具,具體為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建筑行業的激烈競爭,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已經是建筑企業的生存之本。對于已經建好的建筑物,由于長時間的受到環境的污染,表面沉淀了大量的灰塵污垢,大都要定時進行一次外部清理。現在通常采用的高層是人工清理,低層的則是用一個竿子,竿子上面安裝上一些除塵布,進行人工的清理,由于長時間的高舉竿子來回移動自己的手臂,會酸軟,且高處的灰塵無法看準具體位置,導致除塵布徹底,事倍功半,效率低下。·[0004]因此,提供一種對于低層建筑外表面的灰塵能夠準確定位,快速高效的處理結束的新型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已經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自動收縮,且能夠清晰可見除塵頭所處位置及灰塵具體位置的新型建筑外墻除塵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包括力臂桿4,以及與力臂桿4連接的伸縮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5的一端與力臂桿4內的液壓伸縮裝置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所述的伸縮桿5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 —端的桿體上設置有攝像裝置6。所述的力臂桿4的末端設置有手柄1,手柄I表面設置有防滑點,且在手柄I的上方的力臂桿4上固定有可視控制面板3。所述的可視控制面板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2,且分布連接靠伸縮桿5的升降裝置、攝像裝置6、自動旋轉除塵頭7。積極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自動收縮,且通過設置在力臂桿4上的攝像裝置6的將自動旋轉除塵頭7所處的位置的灰塵情況清晰的掃描并傳輸給是控制面板3,在控制面板3上清晰可見,便于及時調整自動旋轉除塵頭7的位置,可以將灰塵徹底清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為手柄I、控制按鈕2、控制面板3、力臂桿4、伸縮桿5、攝像裝置6、自動旋轉除塵頭7。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016]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包括力臂桿4,以及與力臂桿4連接的伸縮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5的一端與力臂桿4內的液壓伸縮裝置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 ο所述的伸縮桿5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 —端的桿體上設置有攝像裝置6。所述的力臂桿4的末端設置有手柄1,手柄I表面設置有防滑點,且在手柄I的上方的力臂桿4上固定有可視控制面板3。所述的可視控制面板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2,且分布連接靠伸縮桿5的升降裝置、攝像裝置6、自動旋轉除塵頭7。使用時,手握手柄I,然后稿件力臂桿4,將與力臂桿4連接的伸縮桿5上設置的自動旋轉除塵頭7被向除塵的位置靠近,當力臂長度不夠時,按動可視控制面板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2,伸縮桿慢慢伸長,同時打開攝像裝置6,攝像裝置采集到的自動旋轉除塵頭7所處 位置的圖像及時的傳輸給控制面板3,圖像呈現在控制面板上,對應調整自動旋轉除塵頭7的位置及伸縮桿4的長度,達到快速、徹底、高效的除塵。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進等,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包括力臂桿(4),以及與力臂桿(4)連接的伸縮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5)的一端與力臂桿(4)內的液壓伸縮裝置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5)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 ) —端的桿體上設置有攝像裝置(6 )。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臂桿(4)的末端設置有手柄(I ),手柄(I)表面設置有防滑點,且在手柄(I)的上方的力臂桿(4)上固定有可視控制面板(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視控制面板(3)上設置有控制按鈕(2),且分別連接靠伸縮桿(5)的升降裝置、攝像裝置(6)、自動旋轉除塵頭(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筑外墻除塵裝置,包括力臂桿(4),以及與力臂桿(4)連接的伸縮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5)的一端與力臂桿(4)內的液壓伸縮裝置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所述的伸縮桿(5)設置有自動旋轉除塵頭(7)一端的桿體上設置有攝像裝置(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自動收縮,且通過設置在力臂桿(4)上的攝像裝置(6)的將自動旋轉除塵頭(7)所處的位置的灰塵情況清晰的掃描并傳輸給是控制面板(3),在控制面板(3)上清晰可見,便于及時調整自動旋轉除塵頭(7)的位置,可以將灰塵徹底清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檔編號A47L11/38GK202665453SQ2012201259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明者閆亞召, 李陽, 張煜, 徐紅杰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