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力鍋,壓力鍋包括:鍋體;鍋蓋,鍋蓋在合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可轉動地設在鍋體上;彈性密封圈,彈性密封圈在密封位置和敞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鍋蓋上;傳動組件,傳動組件在起壓位置和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鍋蓋和鍋體中的至少一個上,鍋蓋從合蓋位置移動到開蓋位置時,鍋體允許傳動組件從起壓位置移動到泄壓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從密封位置移動到敞開位置。鍋蓋從開蓋位置移動到合蓋位置時,傳動組件在鍋體的作用下從泄壓位置移動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恢復至密封位置;和彈性件,彈性件與傳動組件相連且將傳動組件常推向泄壓位置。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具有性能可靠、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點。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家電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壓力鍋。 壓力鍋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壓力鍋的合蓋到位的檢測方式有兩種,一種采用電子元器件檢測,一種采用 機構傳動檢測。電子元器件檢測受電子元器件本身的影響較大,尤其微動開關通電后容易 產生電弧導致使用壽命較低,可靠性較差,且電子元器件檢測的成本較高。而在機構傳動檢 測中,主要是鍋蓋上的滑塊在外鍋鍋牙的作用下,與排氣閥連動,如果排氣閥芯堵塞,那么 即使鍋蓋合蓋不到位壓力鍋內也能起壓,這樣容易發生危險事故,安全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 在于提出一種性能可靠、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壓力鍋。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壓力鍋,所述壓力鍋包括:鍋體;鍋蓋,所述鍋 蓋在合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可轉動地設在所述鍋體上;彈性密封圈,所述彈性密封圈在 密封所述鍋蓋與所述鍋體之間的縫隙的密封位置和敞開所述鍋蓋與所述鍋體之間的縫隙 的敞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鍋蓋上;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在起壓位置和泄壓位 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鍋蓋和所述鍋體中的至少一個上,所述鍋蓋從所述合蓋位置移動 到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鍋體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從所述起壓位置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 動所述彈性密封圈從所述密封位置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所述鍋蓋從所述開蓋位置移動到 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鍋體的作用下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 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與所 述傳動組件相連且將所述傳動組件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0005]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通過設置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 動的所述傳動組件,可以在所述鍋蓋未合蓋到位時利用所述傳動組件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 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以使所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從而可以防止合蓋未到位而出現飛蓋 現象,大幅提高所述壓力鍋的安全性。也就是說,當所述壓力鍋合蓋未到位時,即使排氣閥 堵塞,所述壓力鍋內也不能起壓。具體而言,當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傳動組件 在所述鍋體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彈性件的彈力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所述彈性密封圈不受所 述傳動組件的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所述 鍋蓋和所述鍋體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能夠正常起壓以供用戶使用。當所述鍋蓋在所述 開蓋位置時,所述鍋體不作用于所述傳動組件以允許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 這樣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所述傳動組件推動所述彈 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所述彈性密封圈不再密封所述鍋蓋和所述鍋體之間的縫 隙,所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即所述鍋蓋合蓋未到位時所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并且,所述 鍋體采用機構傳動的方式而非電子元器件方式,由此可以避免因電子元器件損害而影響性 能的可靠性,且相比電子元器件方式,機構傳動方式的成本更低。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 的壓力鍋具有性能可靠、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點。
[0006]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壓力鍋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07]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設在所述鍋蓋上。
[0008]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設在所述鍋蓋和所述鍋體上。
[0009]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設在所述 鍋蓋上;和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 述第一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一滑塊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 在所述起壓位置所述第一滑塊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 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塊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一滑塊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由此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 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 單、制造容易。
[0010]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基座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導向孔,所述第 一滑塊上設有頂柱、第一推桿和第一支撐柱,所述頂柱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 一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一導向孔,所述彈性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柱上,在所述泄壓 位置所述第一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起壓位置所述第一推 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由此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 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 A+^. Ο
[0011]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的頂柱通孔和與 所述第一導向孔相對的第一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間隔開的多個第 一鍋牙,所述頂柱可滑動地穿過所述頂柱通孔,所述第一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一推桿 通孔,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頂柱在所述第一鍋牙的作用下帶動所述第一滑塊移 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頂柱位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一鍋牙之間 以允許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鍋蓋 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 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 泄壓位置以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12]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設在所述 鍋蓋上;第二推桿,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 第二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二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 所述起壓位置所述第二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 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二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二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第 一擺桿,所述第一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二推桿相連以帶動所述第 二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可移動地設在所 述第二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一擺桿相連以推動所述第一擺桿帶動所述第二推桿從所述泄壓 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所述彈性密 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 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13]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基座上設有第一轉軸槽、第二通孔和第二導 向孔,所述第二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所述第二導向孔的壁的第一滑槽,所述 第二推桿上設有第一滑軸和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 間可滑動地設在所述第二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一滑軸穿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彈性件安裝在 所述第二支撐柱上,所述第一擺桿上設有第一轉軸、第三通孔和第一導槽,所述第一轉軸可 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轉軸槽內,所述第一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導槽 內,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安裝軸,所述第二滑塊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安裝軸 配合在所述第三通孔內以推動所述第一擺桿帶動所述第二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 述起壓位置。這樣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 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14]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二通孔相對的滑塊通孔和與 所述第二導向孔相對的第二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間隔開的多個第 二鍋牙,所述第二滑塊可滑動地穿過所述滑塊通孔,所述第二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二 推桿通孔,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第二滑塊在所述第二鍋牙的作用下推動所述第 一擺桿擺動以帶動所述第二推桿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第 二滑塊位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鍋牙之間以允許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 至所述泄壓位置。由此可以實現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 起壓位置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述傳動 組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到所述敞開 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15]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三基座,所述第三基座設在所述 鍋蓋上;第三推桿,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 第三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三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 所述起壓位置所述第三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 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三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三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和 第二擺桿,所述第二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三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三推桿相連以帶動所述 第三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由此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 置時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 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16]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三基座上設有第二轉軸槽、第三導向孔和避讓 孔,所述第三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所述第三導向孔的壁的第二滑槽,所述第 三推桿上設有第二滑軸和第三支撐柱,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 可滑動地設在所述第三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二滑軸穿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彈性件安裝在所 述第三支撐柱上,所述第二擺桿上設有第二轉軸、第二導槽和第一撥桿,所述第二轉軸可轉 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二轉軸槽內,所述第二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二導槽內, 所述第一撥桿穿過所述避讓孔且在所述避讓孔內可擺動。由此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 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17]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三導向孔相對的第三推桿通 孔,所述鍋體上設有驅動滑槽,所述驅動滑槽包括第一段和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段內 側的第二段,所述第三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三推桿通孔,所述第一撥桿可滑動地配合 在所述驅動滑槽內,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第一撥桿在所述第二段的作用下帶動 所述第三推桿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第一撥桿位于所述第 一段以允許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 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 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到 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18]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傳動組件包括:第四基座,所述第四基座設在所述 鍋蓋上;第四推桿,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 第四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四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 所述起壓位置所述第四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 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第四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四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第 三擺桿,所述第三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四基座上且與所述第四推桿相連以帶動所述第 四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和鎖緊件,所述鎖緊件在鎖定位置和釋放位 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四基座上,在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鎖緊件止擋所述第三擺桿擺動 以將所述第四推桿固定在所述起壓位置,在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鎖緊件允許所述第三擺桿 擺動以允許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 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 時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19]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壓力鍋還包括自鎖滑塊組件,所述鎖緊件為所述 自鎖滑塊組件的滑桿。由此可以省去所述鎖緊件的生成成本和材料成本。
[0020]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四基座上設有第三轉軸和第四導向孔,所述第 四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堅直方向貫通所述第四導向孔的壁的第三滑槽,所述第四推桿上設 有第三滑軸和第四支撐柱,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 在所述第四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三滑軸穿過所述第三滑槽,所述彈性件安裝在所述第四支撐 柱上,所述第三擺桿上設有轉軸孔、第三導槽和第二撥桿,所述第三轉軸可轉動地配合在所 述轉軸孔內,所述第三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三導槽內,所述滑桿在所述鎖 定位置止擋所述第二撥桿移動且在所述釋放位置允許所述第二撥桿移動。這樣可以將所述 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 簡單、配合可靠。
[0021]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蓋上設有自鎖銷通孔和與所述第四導向孔相對 的第四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間隔開的多個第三鍋牙,所述第四推 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四推桿通孔,所述滑桿的自鎖銷可滑動地穿過所述自鎖銷通孔,所 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滑桿的自鎖銷位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三鍋牙之間且所述滑桿 在所述自鎖滑塊組件的復位彈簧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 時所述滑桿在所述第三鍋牙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釋放位置。由此可以實現所述鍋蓋在所述 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恢復至所述密 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 置以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22]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蓋包括內蓋和面蓋,所述面蓋設在所述內蓋上 且與所述內蓋限定出容納腔。
[0023]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鍋體包括內鍋和外鍋,所述內鍋設在所述外鍋內。
[0024]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 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 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
[0026] 圖1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側視剖視圖;
[0027] 圖2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俯視剖視圖;
[0028] 圖3是鍋蓋在合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側視剖視圖;
[0029] 圖4是鍋蓋咋合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俯視剖視圖;
[0030]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鍋蓋的內蓋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一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0032]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一滑塊的結構視圖;
[0033] 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結構示意圖;
[0034] 圖9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側視剖視圖;
[0035] 圖10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俯視剖視圖;
[0036] 圖1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二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0037] 圖1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二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13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一擺桿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14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二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0040] 圖15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結構示意圖;
[0041] 圖16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側視剖視圖;
[0042] 圖17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43] 圖18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二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0044] 圖19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三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45] 圖20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二擺桿的結構示意圖;
[0046] 圖21是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結構示意圖;
[0047] 圖22是鍋蓋在開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側視剖視圖;
[0048] 圖23是鍋蓋在合蓋位置時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俯視剖視圖;
[0049] 圖24是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四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0050] 圖25是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第四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51] 圖26是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的第三擺桿的結構示意圖;
[0052] 圖27是根據本發明再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的自鎖滑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53] 鍋體100、內鍋110、外鍋120、鍋蓋200、內蓋210、面蓋220、容納腔230、彈性密封 圈300、彈性件400 ;
[0054] 第一基座510、第一通孔511、第一導向孔512、第一滑塊520、頂柱521、第一推桿 522、第一支撐柱523、頂柱通孔231、第一推桿通孔232、第一鍋牙111 ;
[0055] 第二基座610、第一轉軸槽611、第二通孔612、第二導向孔613、第一滑槽614、第二 推桿620、第一滑軸621、第二支撐柱622、第一擺桿630、第一轉軸631、第三通孔632、第一 導槽633、第二滑塊640、安裝軸641、第二鍋牙112 ;
[0056] 第三基座710、第二轉軸槽711、第三導向孔712、避讓孔713、第二滑槽714、第三推 桿720、第二滑軸721、第三支撐柱722、第二擺桿730、第二轉軸731、第二導槽732、第一撥 桿733、驅動滑槽130、第一段131、第二段132 ;
[0057] 第四基座810、第三轉軸811、第四導向孔812、第三滑槽813、第四推桿820、第三滑 軸821、第四支撐柱822、第三擺桿830、轉軸孔831、第三導槽832、第二撥桿833、自鎖滑塊 組件900、滑桿910、自鎖銷920、復位彈簧930、第三鍋牙113。
【具體實施方式】
[0058]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 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 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59]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 "后"、"左"、"右"、"堅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 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 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 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 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60]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 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 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 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 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61] 下面參考圖1-圖27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如圖1-圖27所示,根據 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包括鍋體100、鍋蓋200、彈性密封圈300、傳動組件和彈性件400。
[0062] 鍋蓋200在合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可轉動地設在鍋體100上。彈性密封圈300 在密封鍋蓋200與鍋體100之間的縫隙的密封位置和敞開鍋蓋200與鍋體100之間的縫隙 的敞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鍋蓋200上。具體地,彈性密封圈300的任一部分在所述密 封位置和所述敞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彈性密封圈300靠外力作用從所述密封位置移動到所 述敞開位置且靠自身的彈力從所述敞開位置移動到所述密封位置。所述傳動組件在起壓位 置和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鍋蓋200和鍋體100中的至少一個上,鍋蓋200從所述合 蓋位置移動到所述開蓋位置時,鍋體100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從所述起壓位置移動到所述泄 壓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從所述密封位置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鍋蓋200從所述開蓋 位置移動到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傳動組件在鍋體100的作用下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 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彈性件400與所 述傳動組件相連且彈性件400將所述傳動組件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0063]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力鍋通過設置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 動的所述傳動組件,可以在鍋蓋200未合蓋到位時利用所述傳動組件推動彈性密封圈300 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以使所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從而可以防止合蓋未到位而出現飛蓋 現象,大幅提高所述壓力鍋的安全性。也就是說,當所述壓力鍋合蓋未到位時,即使排氣閥 堵塞,所述壓力鍋內也不能起壓。具體而言,當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傳動組件 在鍋體100的作用下克服彈性件400的彈力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彈性密封圈300不受所 述傳動組件的推動,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鍋蓋 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能夠正常起壓以供用戶使用。當鍋蓋200在所述開 蓋位置時,鍋體100不作用于所述傳動組件以允許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這 樣所述傳動組件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所述傳動組件推動彈性密封 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彈性密封圈300不再密封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 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即鍋蓋200合蓋未到位時所述壓力鍋內不能起壓。并且,鍋體100 采用機構傳動的方式而非電子元器件方式,由此可以避免因電子元器件損害而影響性能的 可靠性,且相比電子元器件方式,機構傳動方式的成本更低。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 力鍋具有性能可靠、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點。
[0064] 可選地,所述傳動組件可以設在鍋蓋200上,所述傳動組件也可以設在鍋蓋200和 鍋體100上。
[0065] 其中,如圖1、圖3、圖9、圖16和圖22所示,鍋蓋200可以包括內蓋210和面蓋 220,面蓋220可以設在內蓋210上且面蓋220可以與內蓋210限定出容納腔230。
[0066] 如圖1、圖3和圖17所示,鍋體100可以包括內鍋110和外鍋120,內鍋110可以 設在外鍋120內。
[0067] 圖1-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如圖1-圖7所示,所述傳動 組件可以包括第一基座510和第一滑塊520。第一基座510可以設在鍋蓋200上。第一滑 塊520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第一基座510上,在所述泄 壓位置第一滑塊520可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起壓位置第一 滑塊520可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彈性件400可以 分別與第一滑塊520和鍋蓋200相連且彈性件400可以將第一滑塊520常推向所述泄壓位 置。具體地,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一滑塊520和面蓋220相連。由此可以實現所述傳 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 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68] 其中,所述傳動組件和彈性件400可以位于容納腔230內。
[0069] 具體而言,如圖卜圖7所不,第一基座510上可以設有第一通孔511和第一導向 孔512,第一滑塊520上可以設有頂柱521、第一推桿522和第一支撐柱523,頂柱521可以 可滑動地穿過第一通孔511,第一推桿522可以可滑動地穿過第一導向孔512,彈性件400 可以安裝在第一支撐柱523上,在所述泄壓位置第一推桿522可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 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起壓位置第一推桿522可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 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由此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 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70] 可選地,如圖1-圖7所示,鍋蓋200上可以設有與第一通孔511相對的頂柱通孔 231和與第一導向孔512相對的第一推桿通孔232,鍋體100上可以設有沿鍋體100的周向 間隔開的多個第一鍋牙111。具體地,頂柱通孔231和第一推桿通孔232可以設在內蓋210 上,多個第一鍋牙111可以設在外鍋120上。頂柱521可以可滑動地穿過頂柱通孔231,第 一推桿522可以可滑動地穿過第一推桿通孔232,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頂柱521可以 在第一鍋牙111的作用下帶動第一滑塊520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 置時頂柱521可以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鍋牙111之間以允許第一滑塊520在彈性件400的作 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 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 所述傳動組件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到所 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71] 下面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鍋的工作過程。如圖1-圖7所示,鍋蓋200在所 述合蓋位置時,頂柱521在第一鍋牙111的作用下推動第一滑塊520克服彈性件400的彈 力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第一推桿522不作用于彈性密封圈300,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 彈力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能夠 起壓(如圖3和圖4所示)。鍋蓋200在所述開蓋位置時,頂柱521位于相鄰兩個第一鍋牙 111之間,第一鍋牙111不再止擋頂柱521,第一滑塊5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 述泄壓位置,第一推桿522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以敞開鍋蓋200和鍋 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不能起壓(如圖1和圖2所示)。
[0072] 圖8-圖1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壓力鍋,所述傳動組件可以包括 第二基座610、第二推桿620、第一擺桿630和第二滑塊640。第二基座610可以設在鍋蓋 200上。第二推桿620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第二基座610 上,在所述泄壓位置第二推桿620可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起 壓位置第二推桿620可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彈性 件400可以分別與第二推桿620和鍋蓋200相連且彈性件400可以將第二推桿620常推向 所述泄壓位置。具體地,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二推桿620和面蓋220相連。第一擺桿 630可以可樞轉地設在第二基座610上且第一擺桿630可以與第二推桿620相連以帶動第 二推桿620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第二滑塊640可以可移動地設在第二基 座610上且第二滑塊640可以與第一擺桿630相連以推動第一擺桿630帶動第二推桿620 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 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 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73] 具體而言,如圖8-14所示,第二基座610上可以設有第一轉軸槽611、第二通孔 612和第二導向孔613,第二導向孔613的壁上可以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第二導向孔613的 壁的第一滑槽614,第二推桿620上可以設有第一滑軸621和第二支撐柱622,第二推桿620 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第二導向孔613內且第一滑軸621 可以穿過第一滑槽614,彈性件400可以安裝在第二支撐柱622上,第一擺桿630上可以設 有第一轉軸631、第三通孔632和第一導槽633,第一轉軸631可以可轉動地配合在第一轉 軸槽611內,第一滑軸621穿過第一滑槽614后可以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第一導槽633 內,第二滑塊640上可以設有安裝軸641,第二滑塊64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第二通孔612且 安裝軸641可以配合在第三通孔632內以推動第一擺桿630帶動第二推桿620從所述泄壓 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這樣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 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74] 可選地,如圖8-圖14所示,鍋蓋200上可以設有與第二通孔612相對的滑塊通孔 和與第二導向孔613相對的第二推桿通孔,鍋體100上可以設有沿鍋體100的周向間隔開 的多個第二鍋牙112。具體地,所述滑塊通孔和所述第二推桿通孔可以設在內蓋210上,多 個第二鍋牙112可以設在外鍋120上。第二滑塊64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所述滑塊通孔,第 二推桿62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二推桿通孔,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第二滑塊640 可以在第二鍋牙112的作用下推動第一擺桿630擺動以帶動第二推桿620移動至所述起壓 位置,鍋蓋200在所述開蓋位置時第二滑塊640可以位于相鄰兩個第二鍋牙112之間以允 許第二推桿6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由此可以實現鍋蓋200在所 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 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 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75] 下面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鍋的工作過程。如圖8-圖14所示,鍋蓋200在 所述合蓋位置時,第二滑塊640受到第二鍋牙112的作用,第二滑塊640通過所述滑塊通孔 推動第一擺桿630擺動,第一擺桿630帶動第二推桿620克服彈性件400的彈力沿第二導 向孔613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彈性密封圈300不受第二推桿620的推動,彈性密封圈300 在自身的彈力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 力鍋能夠起壓。鍋蓋200在所述開蓋位置時,第二滑塊640位于相鄰兩個第二鍋牙112之 間,第二鍋牙112不再止擋第二滑塊640,這樣第一擺桿630的擺動也不再受第二鍋牙112 的影響,第二推桿6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沿第二導向孔613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第二 推桿620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到所述敞開位置以敞開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 所述壓力鍋不能起壓(如圖9和圖10所示)。
[0076] 圖15-圖2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具體示例的壓力鍋。如圖15-圖20所示,所述 傳動組件可以包括第三基座710、第三推桿720和第二擺桿730。第三基座710可以設在鍋 蓋200上。第三推桿720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第三基座 710上,在所述泄壓位置第三推桿720可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 述起壓位置第三推桿720可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 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三推桿720和鍋蓋200相連且彈性件400可以將第三推桿720常 推向所述泄壓位置。具體地,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三推桿720和面蓋220相連。第二 擺桿730可以可樞轉地設在第三基座710上且第二擺桿730可以與第三推桿720相連以帶 動第三推桿720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由此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 泄壓位置時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彈性密封 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0077] 具體而言,如圖15-圖20所示,第三基座710上可以設有第二轉軸槽711、第三導 向孔712和避讓孔713,第三導向孔712的壁上可以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第三導向孔712的 壁的第二滑槽714,第三推桿720上可以設有第二滑軸721和第三支撐柱722,第三推桿720 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第三導向孔712內且第二滑軸721 可以穿過第二滑槽714,彈性件400可以安裝在第三支撐柱722上,第二擺桿730上可以設 有第二轉軸731、第二導槽732和第一撥桿733,第二轉軸731可以可轉動地配合在第二轉 軸槽711內,第二滑軸721穿過第二滑槽714后可以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第二導槽732 內,第一撥桿733可以穿過避讓孔713且第一撥桿733在避讓孔713孔內可擺動。這樣可 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裝配方 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78] 可選地,如圖15-圖20所示,鍋蓋200上可以設有與第三導向孔712相對的第三 推桿通孔。鍋體100上可以設有驅動滑槽130,驅動滑槽130可以包括第一段131和至少一 部分位于第一段131內側的第二段132,即第二段132可以與第一段131相連且第二段132 可以從第一段131沿鍋體100的周向向內延伸。具體地,所述第三推桿通孔可以設在內蓋 210,驅動滑槽130可以設在外鍋120上。第三推桿72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三推桿通 孔,第一撥桿733可以可滑動地配合在驅動滑槽130內,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第一撥 桿733可以在第二段132的作用下帶動第三推桿720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鍋蓋200在所 述開蓋位置時第一撥桿733可以位于第一段131以允許第三推桿7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 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這樣可以實現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件移動 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允許所 述傳動組件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到所述 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79] 下面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鍋的工作過程。如圖15-圖20所示,鍋蓋200從 所述開蓋位置轉動到所述合蓋位置時,第一撥桿733從驅動滑槽130的第一段131滑動到 第二段132,由于第二段132距離鍋蓋200的中心的徑向距離比第一段131位置距離鍋蓋 200的中心的徑向距離小,第一撥桿733可以在第二段132的外側壁的作用下推動第二擺 桿730擺動,第二擺桿730帶動第三推桿720克服彈性件400的彈力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 到所述起壓位置,彈性密封圈300不受第三推桿720的推動,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 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能夠起壓。 鍋蓋200從所述合蓋位置移動到所述開蓋位置時,第一撥桿733從驅動滑槽130的第二段 132滑動至第一段131,第二段132的外側壁不再止擋第一撥桿733,這樣第二擺桿730的擺 動也不再受驅動滑槽130的第二段132的影響,第三推桿7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沿第 三導向孔712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第三推桿720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 置以敞開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壓力鍋不能起壓(如圖16所示)。
[0080] 圖21-圖2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壓力鍋。如圖21-圖27所示,所述 傳動組件可以包括第四基座810、第四推桿820、第三擺桿830和鎖緊件。第四基座810可 以設在鍋蓋200上。第四推桿820可以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 第四基座810上,在所述泄壓位置第四推桿820可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 位置,在所述起壓位置第四推桿820可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 密封位置,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四推桿820和鍋蓋200相連且彈性件400可以將第四 推桿820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具體地,彈性件400可以分別與第四推桿820和面蓋220 相連。第三擺桿830可以可樞轉地設在第四基座810上且第三擺桿830可以與第四推桿 820相連以帶動第四推桿820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鎖緊件可以在鎖 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第四基座810上,在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鎖緊件可以止 擋第三擺桿830擺動以將第四推桿820固定在所述起壓位置,在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鎖緊 件可以允許第三擺桿830擺動以允許第四推桿8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 位置。這樣可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在所述泄壓位置時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 位置和在所述起壓位置時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且所述傳動組件的結 構簡單、制造容易。
[0081] 有利地,如圖21、圖23和圖27所示,所述壓力鍋還可以包括自鎖滑塊組件900,所 述鎖緊件可以為自鎖滑塊組件900的滑桿910。這樣可以利用滑桿910作為所述鎖緊件,由 此可以省去所述鎖緊件的生成成本和材料成本。其中自鎖滑塊組件900為本領域普通技術 人員可以理解的現有技術,因此在這里不再贅述。
[0082] 具體而言,如圖21-圖27所示,第四基座810上可以設有第三轉軸811和第四導 向孔812,第四導向孔812的壁上可以設有沿堅直方向貫通第四導向孔812的壁的第三滑 槽813,第四推桿820上可以設有第三滑軸821和第四支撐柱822,第四推桿820可以在所 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第四導向孔812內且第三滑軸821可以穿過 第三滑槽813,彈性件400可以安裝在第四支撐柱822上,第三擺桿830上可以設有轉軸孔 831、第三導槽832和第二撥桿833,第三轉軸811可以可轉動地配合在轉軸孔831內,第三 滑軸821穿過第三滑槽813后可以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第三導槽832內,滑桿910在 所述鎖定位置可以止擋第二撥桿833移動且在所述釋放位置可以允許第二撥桿833移動。 由此可以將所述傳動組件安裝在一起以實現所述傳動組件的傳動功能,且所述傳動組件的 裝配方便、工藝簡單、配合可靠。
[0083] 可選地,如圖21-圖27所示,鍋蓋200上可以設有自鎖銷通孔和與第四導向孔812 相對的第四推桿通孔、鍋體100上可以設有沿鍋體100的周向間隔開的多個第三鍋牙113。 具體地,所述自鎖銷通孔和所述第四推桿通孔可以設在內蓋210上,多個第三鍋牙113可以 設在外鍋120上。第四推桿82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四推桿通孔,滑桿910的自鎖銷 920可以可滑動地穿過所述自鎖銷通孔,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滑桿910的自鎖銷920 可以位于相鄰兩個第三鍋牙113之間且滑桿910可以在自鎖滑塊組件900的復位彈簧930 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鎖定位置、鍋蓋200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滑桿910可以在第三鍋牙113 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釋放位置。由此可以實現鍋蓋200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推動所述傳動組 件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彈性密封圈300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在所述開蓋位置時 允許所述傳動組件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 到所述敞開位置,且配合可靠、實施容易。
[0084] 下面描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鍋的工作過程。如圖21-圖27所示,鍋蓋200在 所述合蓋位置時,滑桿910的自鎖銷920位于相鄰兩個第三鍋牙113之間,自鎖銷920不受 第三鍋牙113的作用,滑桿910在復位彈簧930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鎖定位置,滑桿910通 過止擋第二撥桿833以止擋第三擺桿830擺動,第三擺桿830作用第四推桿820克服彈性 件400的彈力固定在所述起壓位置,彈性密封圈300不受第四推桿820的推動,彈性密封圈 300在自身的彈力作用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以密封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 壓力鍋能夠起壓(如圖23所示)。鍋蓋200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滑桿910的自鎖銷920在第 三鍋牙113的作用下推動滑桿910克服復位彈簧930的彈力移動至所述釋放位置,滑桿910 允許第二撥桿833移動,即第二撥桿833不受滑桿910的止擋,這樣第三擺桿830的擺動不 再受滑桿910的影響,第四推桿820在彈性件400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第四推桿 820推動彈性密封圈300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以敞開鍋蓋200和鍋體100之間的縫隙,所述 壓力鍋不能起壓(如圖22所示)。
[0085]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 "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 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 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86]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 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 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壓力鍋,其特征在于,包括: 鍋體; 鍋蓋,所述鍋蓋在合蓋位置和開蓋位置之間可轉動地設在所述鍋體上; 彈性密封圈,所述彈性密封圈在密封所述鍋蓋與所述鍋體之間的縫隙的密封位置和敞 開所述鍋蓋與所述鍋體之間的縫隙的敞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鍋蓋上; 傳動組件,所述傳動組件在起壓位置和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鍋蓋和所述鍋 體中的至少一個上,所述鍋蓋從所述合蓋位置移動到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鍋體允許所述 傳動組件從所述起壓位置移動到所述泄壓位置以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從所述密封位置移 動到所述敞開位置。所述鍋蓋從所述開蓋位置移動到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傳動組件在所 述鍋體的作用下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以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 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和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與所述傳動組件相連且將所述傳動組件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設在所述鍋蓋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設在所述鍋蓋和所述鍋 體上。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設在所述鍋蓋上;和 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一 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一滑塊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 起壓位置所述第一滑塊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述彈 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一滑塊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一滑塊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一 導向孔,所述第一滑塊上設有頂柱、第一推桿和第一支撐柱,所述頂柱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 一通孔,所述第一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一導向孔,所述彈性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柱 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一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起壓 位置所述第一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 的頂柱通孔和與所述第一導向孔相對的第一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 間隔開的多個第一鍋牙,所述頂柱可滑動地穿過所述頂柱通孔,所述第一推桿可滑動地穿 過所述第一推桿通孔,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頂柱在所述第一鍋牙的作用下帶動 所述第一滑塊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頂柱位于相鄰兩個所 述第一鍋牙之間以允許所述第一滑塊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
7.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 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設在所述鍋蓋上; 第二推桿,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二 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二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 起壓位置所述第二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述彈 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二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二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第一擺桿,所述第一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二推桿相連以帶動 所述第二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和 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二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一擺桿相連以推動 所述第一擺桿帶動所述第二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上設有第一轉軸槽、第二 通孔和第二導向孔,所述第二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所述第二導向孔的壁的第 一滑槽,所述第二推桿上設有第一滑軸和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 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所述第二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一滑軸穿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 彈性件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撐柱上,所述第一擺桿上設有第一轉軸、第三通孔和第一導槽,所 述第一轉軸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一轉軸槽內,所述第一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 述第一導槽內,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安裝軸,所述第二滑塊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二通孔且 所述安裝軸配合在所述第三通孔內以推動所述第一擺桿帶動所述第二推桿從所述泄壓位 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第二通孔相對 的滑塊通孔和與所述第二導向孔相對的第二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 間隔開的多個第二鍋牙,所述第二滑塊可滑動地穿過所述滑塊通孔,所述第二推桿可滑動 地穿過所述第二推桿通孔,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第二滑塊在所述第二鍋牙的作 用下推動所述第一擺桿擺動以帶動所述第二推桿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 蓋位置時所述第二滑塊位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鍋牙之間以允許所述第二推桿在所述彈性 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 第三基座,所述第三基座設在所述鍋蓋上; 第三推桿,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三 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三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 起壓位置所述第三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述彈 性件分別與所述第三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三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和 第二擺桿,所述第二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三基座上且與所述第三推桿相連以帶動 所述第三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座上設有第二轉軸槽、第 三導向孔和避讓孔,所述第三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所述第三導向孔的壁的第 二滑槽,所述第三推桿上設有第二滑軸和第三支撐柱,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 述泄壓位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所述第三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二滑軸穿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 彈性件安裝在所述第三支撐柱上,所述第二擺桿上設有第二轉軸、第二導槽和第一撥桿,所 述第二轉軸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二轉軸槽內,所述第二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 述第二導槽內,所述第一撥桿穿過所述避讓孔且在所述避讓孔內可擺動。
12.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與所述三導向孔相 對的第三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驅動滑槽,所述驅動滑槽包括第一段和至少一部分位 于所述第一段內側的第二段,所述第三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三推桿通孔,所述第一撥 桿可滑動地配合在所述驅動滑槽內,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第一撥桿在所述第二 段的作用下帶動所述第三推桿移動至所述起壓位置,所述鍋蓋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第一 撥桿位于所述第一段以允許所述第三推桿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
1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 第四基座,所述第四基座設在所述鍋蓋上; 第四推桿,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四 基座上,在所述泄壓位置所述第四推桿推動所述彈性密封圈移動至所述敞開位置,在所述 起壓位置所述第四推桿允許所述彈性密封圈在自身的彈力下恢復至所述密封位置,所述彈 性件分別與所述第四推桿和所述鍋蓋相連且將所述第四推桿常推向所述泄壓位置; 第三擺桿,所述第三擺桿可樞轉地設在所述第四基座上且與所述第四推桿相連以帶動 所述第四推桿從所述泄壓位置移動到所述起壓位置;和 鎖緊件,所述鎖緊件在鎖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可移動地設在所述第四基座上,在所 述鎖定位置所述鎖緊件止擋所述第三擺桿擺動以將所述第四推桿固定在所述起壓位置,在 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鎖緊件允許所述第三擺桿擺動以允許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彈性件的 作用下移動至所述泄壓位置。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自鎖滑塊組件,所述鎖緊件為 所述自鎖滑塊組件的滑桿。
15.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基座上設有第三轉軸和第 四導向孔,所述第四導向孔的壁上設有沿堅直方向貫通所述第四導向孔的壁的第三滑槽, 所述第四推桿上設有第三滑軸和第四支撐柱,所述第四推桿在所述起壓位置和所述泄壓位 置之間可滑動地設在所述第四導向孔內且所述第三滑軸穿過所述第三滑槽,所述彈性件安 裝在所述第四支撐柱上,所述第三擺桿上設有轉軸孔、第三導槽和第二撥桿,所述第三轉軸 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轉軸孔內,所述第三滑軸可滑動且可轉動地配合在所述第三導槽內, 所述滑桿在所述鎖定位置止擋所述第二撥桿移動且在所述釋放位置允許所述第二撥桿移 動。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上設有自鎖銷通孔和與所 述第四導向孔相對的第四推桿通孔、所述鍋體上設有沿所述鍋體的周向間隔開的多個第三 鍋牙,所述第四推桿可滑動地穿過所述第四推桿通孔,所述滑桿的自鎖銷可滑動地穿過所 述自鎖銷通孔,所述鍋蓋在所述合蓋位置時所述滑桿的自鎖銷位于相鄰兩個所述第三鍋牙 之間且所述滑桿在所述自鎖滑塊組件的復位彈簧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鎖定位置、所述鍋蓋 在所述開蓋位置時所述滑桿在所述第三鍋牙的作用下移動至所述釋放位置。
1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包括內蓋和面蓋,所述面蓋 設在所述內蓋上且與所述內蓋限定出容納腔。
1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包括內鍋和外鍋,所述內鍋 設在所述外鍋內。
【文檔編號】A47J27/09GK104116398SQ20131015778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瑞德, 宋延平, 吳建新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