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熱水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熱水壺,包括:壺體;壺蓋,其與壺體可拆卸連接,壺蓋上設置有連通壺體內部和壺嘴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設置為劣弧狀,水流通道中部設置有豎直擋板,豎直擋板將水流通道分為連通部和封閉部,連通部與壺體的內膽連通,封閉部與壺嘴連通;其中,連通部上設置有氣體導管,氣體導管伸出壺蓋頂部設置;豎直擋板的一端抵頂在水流通道的下部,另一端伸出壺蓋頂部形成拉環(huán),豎直擋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擋片,第一擋片設置為劣弧狀,弧度與水流通道的弧度一致,壺蓋與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卡槽,弧形卡槽與第一擋片配合設置。本發(fā)明簡化了控制電熱水壺出水口開閉的結構,提高了其可靠性。
【專利說明】一種電熱水壺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熱水壺。
【背景技術】
[0002]電熱水壺一般包括壺體、壺蓋、加熱部件和溫控部件。壺體上方設有壺口和壺嘴,壺蓋可開啟或關閉壺口。壺體上還設有可通過壺體手柄上的按鈕來開啟或關閉的出水口。當用戶傾斜壺體時,壺體中的水可以經出水口并從壺嘴倒出。電熱水壺自動燒水的原理是:當水加熱至沸騰時,溫控部件檢測到高溫蒸汽使加熱部件自動斷電,從而實現自動快速的燒水功能。為了能夠快速地將水燒開,壺口和出水口需要密封,而現有的密封結構復雜,可靠性也不高。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設計開發(fā)了一種電熱水壺,目的在于簡化控制電熱水壺出水口開閉的結構,提高其可靠性。
[0004]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電熱水壺,包括:
[0006]壺體,其內部設置有內膽;
[0007]壺蓋,其與所述壺體可拆卸連接,所述壺蓋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壺體內部和壺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設置為劣弧狀,所述水流通道中部設置有豎直擋板,所述豎直擋板將所述水流通道分為連通部和封閉部,所述連通部與所述壺體的內膽連通,所述封閉部與所述壺嘴連通;
[0008]其中,所述連通部上設置有氣體導管,所述氣體導管伸出所述壺蓋頂部設置;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抵頂在所述水流通道的下部,另一端伸出所述壺蓋頂部形成拉環(huán),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擋片,所述第一擋片設置為劣弧狀,弧度與所述水流通道的弧度一致,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與所述第一擋片配合設置,所述豎直擋板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豎直方向運動并使其第一擋片卡置在所述弧形卡槽中的方式設置。
[0009]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還設置有第二擋片,所述第二擋片與所述弧形卡槽形成一封閉空間,所述第二擋片包括固定部和活動部,所述固定部和活動部分設在所述弧形卡槽的兩端,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設置有卡口,所述活動部的一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卡口配合設置,以在外力作用下插入所述固定部的卡口中將所述弧形卡槽封閉的方式設置,所述活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壺蓋設置在所述壺嘴上方。
[0010]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壺蓋上設置有滑軌,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安裝在所述滑軌中。
[0011]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的另一端設置為與所述壺嘴的面積相當,覆蓋在所述壺嘴上。
[0012]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第一擋片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水流通道的內壁上,另一部分伸入所述壺體的內膽中。
[0013]本發(fā)明所述的電熱水壺中,當正常燒水時,所述豎直擋板的第一擋片抵頂在所述水流通道的下部,壺蓋與壺體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加熱產生的蒸汽通過所述連通部上設置的氣體導管排出,由于氣體導管的直徑較小,因此散熱也較小。當需要倒水時,通過所述豎直擋板上部的拉環(huán)將所述豎直擋板向上提起,所述豎直擋板的第一擋片卡置在所述壺蓋的弧形卡槽中,推動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使其凸起插入固定部的卡口中,從而將所述第一擋片固定在所述弧形卡槽中,此時所述水流通道的連通部和封閉部連通,傾斜壺體,所述壺體中的水沿所述水流通道流出,從而簡化了控制電熱水壺出水口開閉的結構,提高了可靠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電熱水壺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電熱水壺壺蓋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熱水壺,包括:
[0018]壺體1,其內部設置有內膽2 ;
[0019]壺蓋3,其與所述壺體可拆卸連接,所述壺蓋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壺體內部和壺嘴4的水流通道5,所述水流通道設置為劣弧狀,所述水流通道中部設置有豎直擋板6,所述豎直擋板將所述水流通道分為連通部7和封閉部8,所述連通部與所述壺體的內膽連通,所述封閉部與所述壺嘴連通;
[0020]其中,所述連通部上設置有氣體導管9,所述氣體導管伸出所述壺蓋頂部設置,氣體導管的直徑為3?6mm,既可保證加熱產生的氣體及時排出壺體,防止壺體內部壓力過大,又有效防止了熱量的損失;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抵頂在所述水流通道的下部,即水流通道的下側壁與壺體內膽的連接處,豎直擋板、水流通道上側壁、壺蓋下部與壺體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豎直擋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壺蓋頂部形成拉環(huán)10,倒水時只需向上提拉拉環(huán),從而將水流通道打開,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擋片11,所述第一擋片設置為劣弧狀,弧度與所述水流通道的弧度一致,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卡槽12,所述弧形卡槽與所述第一擋片配合設置,所述豎直擋板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豎直方向運動并使其第一擋片卡置在所述弧形卡槽中的方式設置,從而防止了由于重力作用豎直擋板從卡槽中滑落,影響出水效果。
[0021]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還設置有第二擋片13,所述第二擋片與所述弧形卡槽形成一封閉空間,所述第二擋片包括固定部14和活動部15,所述固定部和活動部分設在所述弧形卡槽的兩端,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設置有卡口,所述活動部的一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卡口配合設置,以在外力作用下插入所述固定部的卡口中將所述弧形卡槽封閉的方式設置,所述活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壺蓋設置在所述壺嘴上方,形成壺嘴的小型蓋體16,防止灰塵的落入。
[0022]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壺蓋上設置有滑軌17,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安裝在所述滑軌中,第二擋片的活動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在滑軌中滑動以插入固定部中,形成對弧形卡槽的封閉,起到對豎直擋板第一擋片的固定作用。
[0023]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的另一端設置為與所述壺嘴的面積相當,覆蓋在所述壺嘴上,不必再對壺嘴設置專門的蓋體,節(jié)省了原材料。
[0024]所述的電熱水壺中,所述第一擋片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水流通道的內壁上,另一部分伸入所述壺體的內膽中。
[0025]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壺體,其內部設置有內膽; 壺蓋,其與所述壺體可拆卸連接,所述壺蓋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壺體內部和壺嘴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設置為劣弧狀,所述水流通道中部設置有豎直擋板,所述豎直擋板將所述水流通道分為連通部和封閉部,所述連通部與所述壺體的內膽連通,所述封閉部與所述壺嘴連通; 其中,所述連通部上設置有氣體導管,所述氣體導管伸出所述壺蓋頂部設置;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抵頂在所述水流通道的下部,另一端伸出所述壺蓋頂部形成拉環(huán),所述豎直擋板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擋片,所述第一擋片設置為劣弧狀,弧度與所述水流通道的弧度一致,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與所述第一擋片配合設置,所述豎直擋板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可沿豎直方向運動并使其第一擋片卡置在所述弧形卡槽中的方式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與所述水流通道上部的連接處還設置有第二擋片,所述第二擋片與所述弧形卡槽形成一封閉空間,所述第二擋片包括固定部和活動部,所述固定部和活動部分設在所述弧形卡槽的兩端,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設置有卡口,所述活動部的一端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卡口配合設置,以在外力作用下插入所述固定部的卡口中將所述弧形卡槽封閉的方式設置,所述活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壺蓋設置在所述壺嘴上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上設置有滑軌,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安裝在所述滑軌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擋片的活動部的另一端設置為與所述壺嘴的面積相當,覆蓋在所述壺嘴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片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水流通道的內壁上,另一部分伸入所述壺體的內膽中。
【文檔編號】A47J27/21GK103908153SQ201410176914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梁皓瑜 申請人:梁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