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風道地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風道地刷,包含地刷本體;所述地刷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吸口;所述吸口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風道;所述風道的一端分別與吸口連通,另一端分別與地刷本體的側部連通;所述吸口的寬度小于25mm,吸口長度大于60mm;與吸口連接處的風道的寬度與吸口的寬度相同;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一側邊與吸口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所述風道從其與吸口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收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風道地刷的灰塵入口處的風速快,除塵效率高,經過驗證,地毯上的除塵效率大于75%。
【專利說明】一種單風道地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刷的改進,特別是一種除塵效率高的單風道地刷。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中,吸塵器用的附件有很多,如地刷。常見的地刷的下表面設置有一吸 口,吸口寬度在25mm-35mm之間,風道寬度與吸口寬度基本一致,變化較小;吸口長度在 50mm左右,風道傾斜角度無明確設計范圍,這種結構的地刷的除塵效率低下,地毯上的除塵 效率一般在50%左右。為此,我們研發了一種除塵效率高的單風道地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除塵效率高的單風道地 刷。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風道地刷,包含地刷本 體;所述地刷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吸口;所述吸口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風道;所述風道的一端 分別與吸口連通,另一端分別與地刷本體的側部連通;所述吸口的寬度小于25mm,吸口長 度大于60mm ;與吸口連接處的風道的寬度與吸口的寬度相同;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一 側邊與吸口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所述風道從其與吸口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收窄。
[0005] 優選的,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一側邊與吸口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設置在 吸口兩側的風道的另一側邊呈直線狀。
[0006] 優選的,所述風道的底面從其與吸口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抬高,所述風道的底面成 平面狀。
[0007]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0008]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風道地刷的灰塵入口處的風速快,除塵效率高,經過驗證,地 毯上的除塵效率大于75%。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0010]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風道地刷的立體圖;
[0011] 其中:1、地刷本體;2、吸口;3、風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0013]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風道地刷,包含地刷本體1 ;所述地刷本體1的底部 設置有吸口 2 ;所述吸口 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風道3 ;所述風道3的一端分別與吸口 2連通, 另一端分別與地刷本體1的側部連通,以便工作時,風可通過其進入吸口 2 ;所述吸口的寬 度小于25mm,吸口長度大于60mm;與吸口 2連接處的風道3的寬度與吸口 2的寬度相同;所 述風道3從其與吸口 2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收窄;設置在吸口 2兩側的風道3的一側邊與吸 口 2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設置在吸口 2兩側的風道3的另一側邊呈直線狀;所述風道3 的底面從其與吸口 2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抬高,所述風道3的底面成平面狀。
[001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風道地刷的灰塵入口處的風速快,除塵效率高,經過驗證,地 毯上的除塵效率大于75%。
[0016]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 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范圍之 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單風道地刷,包含地刷本體;所述地刷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吸口;所述吸口的兩 側分別設置有風道;所述風道的一端分別與吸口連通,另一端分別與地刷本體的側部連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口的寬度小于25mm,吸口長度大于60mm ;與吸口連接處的風道的寬度 與吸口的寬度相同;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一側邊與吸口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所述 風道從其與吸口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收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風道地刷,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一側邊 與吸口的一側邊在同一直線上,設置在吸口兩側的風道的另一側邊呈直線狀。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風道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的底面從其與吸口 的連接處朝外逐漸抬高,所述風道的底面成平面狀。
【文檔編號】A47L9/02GK203885435SQ20142023590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金孝偉 申請人:蘇州艾利歐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