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包括架體、鍋體、側板、護罩、加熱管、網帶傳送系統、提升系統,架體底部的橫梁下方設置有支撐架體的萬向輪,鍋體位于架體內部,側板與鍋體連接,使側板形成外端高于內端的斜面,架體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提升系統,護罩設置在架體上方,護罩兩側分別設置橫桿,且護罩兩側與提升系統連接,鍋體內部及側板上表面設置有網帶傳送系統,鍋體內的底部設置有加熱管,鍋體底部連接有多個與鍋體連通的錐體,錐體裝滿水,每個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渣管,且每條排渣管上方的錐體側壁設置有進水管與錐體連通。能有效排出油炸時產生的渣子,既保證了食品油炸的品質,又能使油炸用油重復使用,提高了油的使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炸機,具體說是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食品加工中,對食品油炸是重要的加工工序,油炸的食品香甜,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在現在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更注重食品的品質及營養,目前使用的油炸機,特別是連續式流水線類型的油炸機,在食品油炸時會產生大量的渣子,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油內的渣子,就會降低油的品質,進而影響油炸食品的品質,而且油內的渣子經過高溫加熱很容易產生油煙,這些油炸過度的渣子附著在食品表面對健康不利,如果為提高油炸品質頻繁換用新油又會造成用油的嚴重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種油炸渣子可及時排出、油炸更健康的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包括架體、鍋體、側板、護罩、加熱管、網帶傳送系統、提升系統,所述架體底部的橫梁下方設置有支撐架體的萬向輪,所述鍋體位于架體內部,所述側板與鍋體連接,使側板形成外端高于內端的斜面,所述架體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提升系統,所述護罩設置在架體上方,所述護罩兩側分別設置橫桿,且護罩兩側與提升系統連接,所述鍋體內部及側板上表面設置有網帶傳送系統,所述鍋體內的底部設置有加熱管,所述鍋體底部連接有多個與鍋體連通的錐體,所述錐體裝滿水,每個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渣管,且每條排渣管上方的錐體側壁設置有進水管與錐體連通。
[0005]所述提升系統包括絲杠升降機、絲杠傳動桿、提升電機,在架體前后兩側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兩個對稱的絲杠升降機底座,每個升降機底座上豎直設置有絲杠升降機,前后兩側的絲杠升降機分別通過絲杠傳動桿傳動連接,所述提升電機分別設置在架體前后兩側的底部,且每個提升電機的齒輪分別與這一側絲杠傳動桿的齒輪相哨合,使每個提升電機分別驅動各側的兩組絲杠升降機,每個絲杠升降機的頂端分別通過提升固定板固定在護罩兩側的側壁上。
[0006]所述網帶傳送系統包括網帶轉軸、壓料網帶、輸送網帶、主動電機,在鍋體內部一側分別設置有兩條上下排布的網帶轉軸,在側板外端及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兩條網帶轉軸,所述鍋體內部靠上的網帶轉軸通過壓料網帶與側板中間部位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所述鍋體內部靠下的網帶轉軸通過輸送網帶與側板外端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所述鍋體及側板連接部位的側壁上豎直排布有導向輪,使壓料網帶、輸送網帶在鍋體與側板連接部位形成彎折,在所述側板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齒輪相嚙合的變向齒輪,所述主動電機設置在側板頂部,所述主動電機通過主動鏈條與其中一個變向齒輪傳動連接,兩個變向齒輪再分別通過輸送傳動鏈條和壓料傳動鏈條與輸送網帶、壓料網帶上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
[0007]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鍋體底部連接有多個與鍋體連通的錐體,錐體裝滿水,每個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渣管,且每條排渣管上方的錐體側壁設置有進水管與錐體連通,這樣,油內產生的渣子經過沉淀到達錐體內,再排渣管排出,使油炸產生的渣子同水一起排出,不僅不浪費油炸用油,而且水可通過進水管不斷向錐體補充,使渣子不斷從錐體排出,實現了連續排渣,從而有效去除了鍋體內油中的渣子;鍋體上方的護罩可通過提升系統提升或降低,護罩不僅減少了鍋體內油向外界散熱,提高熱效率,而且護罩保證了油炸時食品的清潔,使油炸更衛生;鍋體內的壓料網帶使食品始終浸在油里面,使油炸更均勻徹底。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有效排出油炸時產生的渣子,既保證了食品油炸的品質,又能使油炸用油重復使用,提高了油的使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架體,2、鍋體,3、側板,4、護罩,5、加熱管,6、萬向輪,7、橫桿,8、橫梁,9、
錐體,10、排禮:管,11、進水管,12、杠升降機,13、絲杠傳動桿,14、提升電機,15、升降機底座,16、提升固定板,17、網帶轉軸,18、壓料網帶,19、輸送網帶,20、主動電機,21、導向輪,22、變向齒輪,23、主動鏈條,24、輸送傳動鏈條,25、壓料傳動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包括架體1、鍋體2、側板3、護罩4、加熱管5、網帶傳送系統、提升系統,架體1底部的橫梁8下方設置有支撐架體的萬向輪6,鍋體2位于架體1內部,側板3與鍋體2連接,使側板3形成外端高于內端的斜面,架體1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提升系統,護罩4設置在架體1上方,護罩4兩側分別設置橫桿7,且護罩4兩側與提升系統連接,鍋體2內部及側板3上表面設置有網帶傳送系統,鍋體2內的底部設置有加熱管5,鍋體2底部連接有多個與鍋體2連通的錐體9,錐體9裝滿水,每個錐體9底部設置有排渣管10,且每條排渣管10上方的錐體9側壁設置有進水管11與錐體9連通。
[0014]提升系統包括絲杠升降機12、絲杠傳動桿13、提升電機14,在架體1前后兩側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兩個對稱的絲杠升降機底座15,每個升降機底座15上豎直設置有絲杠升降機12,前后兩側的絲杠升降機12分別通過絲杠傳動桿13傳動連接,提升電機14分別設置在架體1前后兩側的底部,且每個提升電機14的齒輪分別與這一側絲杠傳動桿13的齒輪相嚙合,使每個提升電機14分別驅動各側的兩組絲杠升降機12,每個絲杠升降機12的頂端分別通過提升固定板16固定在護罩7兩側的側壁上。
[0015]網帶傳送系統包括網帶轉軸17、壓料網帶18、輸送網帶19、主動電機20,在鍋體2內部一側分別設置有兩條上下排布的網帶轉軸17,在側板3外端及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兩條網帶轉軸17,鍋體2內部靠上的網帶轉軸17通過壓料網帶18與側板3中間部位的網帶轉軸17轉動連接,鍋體2內部靠下的網帶轉軸17通過輸送網帶19與側板3外端的網帶轉軸17轉動連接,鍋體2及側板3連接部位的側壁上豎直排布有導向輪21,使壓料網帶18、輸送網帶19在鍋體2與側板2連接部位形成彎折,在側板3 —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齒輪相嚙合的變向齒輪22,主動電機20設置在側板3頂部,主動電機20通過主動鏈條23與其中一個變向齒輪22傳動連接,兩個變向齒輪22再分別通過輸送傳動鏈條24和壓料傳動鏈條25與輸送網帶19、壓料網帶18上的網帶轉軸17轉動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架體1設置主動電機20的一側為出料口,另一側為進料口 ;將要油炸的食品放入進料口的輸送網帶19與壓料網帶18之間,往鍋體內倒入油炸用油,直到油面到達壓料網帶18,加熱管5接通電源加熱,并將加熱管溫5度控制在需要加熱的溫度,開始對食品進行油炸,然后啟動主動電機20,主動電機20帶動兩個變向齒輪22相對反相運動,再由兩個變向齒輪22分別帶動壓料網帶18和輸送網帶19相對反向運動,即輸送網帶19順時針轉動時,壓料網帶18逆時針轉動,使油炸食品從進料口進入出料口輸出,并完成油炸。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包括架體、鍋體、側板、護罩、加熱管、網帶傳送系統、提升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底部的橫梁下方設置有支撐架體的萬向輪,所述鍋體位于架體內部,所述側板與鍋體連接,使側板形成外端高于內端的斜面,所述架體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提升系統,所述護罩設置在架體上方,所述護罩兩側分別設置橫桿,且護罩兩側與提升系統連接,所述鍋體內部及側板上表面設置有網帶傳送系統,所述鍋體內的底部設置有加熱管,所述鍋體底部連接有多個與鍋體連通的錐體,所述錐體裝滿水,每個錐體底部設置有排渣管,且每條排渣管上方的錐體側壁設置有進水管與錐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系統包括絲杠升降機、絲杠傳動桿、提升電機,在架體前后兩側的底部分別設置有兩個對稱的絲杠升降機底座,每個升降機底座上豎直設置有絲杠升降機,前后兩側的絲杠升降機分別通過絲杠傳動桿傳動連接,所述提升電機分別設置在架體前后兩側的底部,且每個提升電機的齒輪分別與這一側絲杠傳動桿的齒輪相嚙合,使每個提升電機分別驅動各側的兩組絲杠升降機,每個絲杠升降機的頂端分別通過提升固定板固定在護罩兩側的側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全自動連續式油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帶傳送系統包括網帶轉軸、壓料網帶、輸送網帶、主動電機,在鍋體內部一側分別設置有兩條上下排布的網帶轉軸,在側板外端及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兩條網帶轉軸,所述鍋體內部靠上的網帶轉軸通過壓料網帶與側板中間部位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所述鍋體內部靠下的網帶轉軸通過輸送網帶與側板外端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所述鍋體及側板連接部位的側壁上豎直排布有導向輪,使壓料網帶、輸送網帶在鍋體與側板連接部位形成彎折,在所述側板一側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齒輪相嚙合的變向齒輪,所述主動電機設置在側板頂部,所述主動電機通過主動鏈條與其中一個變向齒輪傳動連接,兩個變向齒輪再分別通過輸送傳動鏈條和壓料傳動鏈條與輸送網帶、壓料網帶上的網帶轉軸轉動連接。
【文檔編號】A47J37/12GK204070296SQ201420503525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姜在志, 張燦廷, 解炳伍 申請人:諸城市金河田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