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毛刷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毛刷砂布條全自動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砂光機毛刷是由砂布條、劍麻條組合而成的輥刷,多用于實木家具、竹木制品等的拋光和打磨。砂布條和劍麻條一般采用包裹咬合的方式使底部粘結固定,并可更換地插入刷輥的嵌裝槽內,形成砂光機毛刷。砂布條的底部需要先包裹一層膠帶,而后將膠帶與砂布條進行縫合,并將砂布條沖裁成毛刷樣式的細條,再與劍麻條刷固定連接,目前這一過程多采用人工送料的方式進行,或采用多個工序分離進行的方式,使得膠帶與砂布條粘合不整齊、不牢靠,縫合和沖裁不均勻,工作效率低下,且產品規格參差不齊,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毛刷砂布條全自動生產設備,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通過采用輥輪對自動送料,并依次完成貼合、翻邊、折合、縫合和沖裁工序,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工作效率高,產品規格統一,提高了產品質量,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高效。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毛刷砂布條全自動生產設備,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從右向左依次設有供料架、貼合裝置、翻邊裝置、折合裝置、換向輸送裝置、縫合裝置、沖裁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供料架上設有兩個懸臂軸,所述懸臂軸上分別套接有膠帶卷和砂布卷,所述貼合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貼合支架和貼合支架側面上設置的多組貼合輥輪對,所述翻邊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翻邊支架、翻邊支架上連接的翻邊輪懸架、翻邊輪懸架底端側面軸連的翻邊輪,所述翻邊輪的下方設有翻邊臺,所述翻邊臺上設有位于翻邊輪下方的翻邊槽和位于翻邊槽與貼合裝置之間的導向槽,所述折合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折合臺和折合臺頂部設置的多組折合輥輪對,所述換向輸送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換向支架和換向支架上設置的多組換向輥輪對,所述縫合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縫合支架、縫合支架的側面上軸連的驅動輪、與驅動輪的端面軸連接的針桿連桿、針桿連桿底部鉸接的針桿、針桿底部連接的機針、縫合支架側面上在驅動輪下方設置的針桿滑槽、縫合支架的一側設置的線輪和位于機針正下方并固定在機體頂面上的縫合底座,所述縫合底座內設有鎖縫裝置,所述沖裁裝置包括固定在機體上的四根支柱、活動套接在支柱上的模具座、模具座底部連接的上模具、位于上模具正下方并固定在機體頂面上的下模具、固定連接在支柱頂部的頂板和頂板頂面上安裝的液壓缸,所述出料裝置與換向輸送裝置結構相同,所述機體的底部分別設有電動機一、電動機二、電動機三和與電動機三的輸出端固定連接的減速器,所述機體上還設有控制箱。
優選的,所述貼合輥輪對、折合輥輪對和換向輥輪對均由定軸輥輪和動軸輥輪組成,所述動軸輥輪的轉軸一端固定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通過與其固定連接的光桿和套接在光桿外的彈簧活動地連接在貼合支架、折合臺和換向支架上設置的對應的滑槽內,所述定軸輥輪和動軸輥輪的外部均設有橡膠層。
優選的,所述驅動輪的端面設有偏心軸,所述針桿連桿活動套接在偏心軸上。
優選的,所述針桿滑槽內設有通孔,所述針桿穿設在通孔內。
優選的,所述懸臂軸包括與供料架固定連接的空心軸和套接在空心軸內的活動軸,所述空心軸和活動軸通過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減速器為三輸出減速器,其中間的輸出端通過鏈條與鎖縫裝置的轉軸輸入端和驅動輪的輸入端相連接,兩側的輸出端分別通過鏈條與換向輸送裝置和出料裝置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換向輸送裝置和出料裝置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之間分別通過鏈條連接。
優選的,所述電動機一和電動機二分別通過鏈條與貼合裝置、折合裝置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貼合裝置和折合裝置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之間分別通過鏈條連接
優選的,所述頂板的底部和模具座的頂部分別鉸接有四對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底部和第二連桿的頂部相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中部還鉸接有驅動連桿,所述驅動連桿的另一端與液壓缸的輸出端的側面相鉸接。
優選的,所述翻邊支架的懸臂梁的底部設有插孔,所述翻邊輪懸架的頂部設有貫穿翻邊支架頂部的連桿,所述連桿外部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翻邊支架的內側頂面和翻邊輪懸架的頂部固定連接。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通過采用輥輪對自動送料,并依次完成貼合、翻邊、折合、縫合和沖裁工序,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工作效率高,產品規格統一,提高了產品質量,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方便高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一種毛刷砂布條全自動生產設備,包括機體1,機體1上從右向左依次設有供料架6、貼合裝置7、翻邊裝置8、折合裝置9、換向輸送裝置5、縫合裝置2、沖裁裝置3和出料裝置4,供料架6上設有兩個懸臂軸63,懸臂軸63包括與供料架6固定連接的空心軸631和套接在空心軸631內的活動軸632,空心軸631和活動軸632通過螺紋連接,懸臂軸63上分別套接有膠帶卷61和砂布卷62,貼合裝置7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貼合支架71和貼合支架71側面上設置的多組貼合輥輪對72,翻邊裝置8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翻邊支架81、翻邊支架81上連接的翻邊輪懸架82、翻邊輪懸架82底端側面軸連的翻邊輪83,翻邊輪83的下方設有翻邊臺84,翻邊臺84上設有位于翻邊輪83下方的翻邊槽85和位于翻邊槽85與貼合裝置7之間的導向槽86,翻邊支架81的懸臂梁的底部設有插孔,翻邊輪懸架82的頂部設有貫穿翻邊支架81頂部的連桿,連桿外部套設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翻邊支架81的內側頂面和翻邊輪懸架82的頂部固定連接,折合裝置9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折合臺91和折合臺91頂部設置的多組折合輥輪對92,換向輸送裝置5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換向支架51和換向支架51上設置的多組換向輥輪對52,縫合裝置2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縫合支架21、縫合支架21的側面上軸連的驅動輪22、與驅動輪22的端面軸連接的針桿連桿23、針桿連桿23底部鉸接的針桿24、針桿24底部連接的機針25、縫合支架21側面上在驅動輪22下方設置的針桿滑槽26、縫合支架21的一側設置的線輪27和位于機針25正下方并固定在機體1頂面上的縫合底座28,驅動輪22的端面設有偏心軸,針桿連桿23活動套接在偏心軸上,針桿滑槽26內設有通孔,針桿24穿設在通孔內,縫合底座28內設有鎖縫裝置29,沖裁裝置3包括固定在機體1上的四根支柱31、活動套接在支柱31上的模具座32、模具座32底部連接的上模具33、位于上模具33正下方并固定在機體1頂面上的下模具34、固定連接在支柱31頂部的頂板35和頂板35頂面上安裝的液壓缸36,頂板35的底部和模具座32的頂部分別鉸接有四對第一連桿37和第二連桿38,第一連桿37的底部和第二連桿38的頂部相鉸接,第一連桿37的中部還鉸接有驅動連桿39,驅動連桿39的另一端與液壓缸36的輸出端的側面相鉸接,出料裝置4與換向輸送裝置5結構相同,貼合輥輪對72、折合輥輪對92和換向輥輪對52均由定軸輥輪和動軸輥輪組成,動軸輥輪的轉軸一端固定連接有滑塊,滑塊通過與其固定連接的光桿和套接在光桿外的彈簧活動地連接在貼合支架71、折合臺92和換向支架51上設置的對應的滑槽內,定軸輥輪和動軸輥輪的外部均設有橡膠層,機體1的底部分別設有電動機一10、電動機二11、電動機三12和與電動機三12的輸出端固定連接的減速器13,電動機一10和電動機二11分別通過鏈條與貼合裝置7、折合裝置9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輸入端相連接,貼合裝置7和折合裝置9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之間分別通過鏈條連接,減速器13為三輸出減速器,其中間的輸出端通過鏈條與鎖縫裝置29的轉軸輸入端和驅動輪22的輸入端相連接,兩側的輸出端分別通過鏈條與換向輸送裝置5和出料裝置4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輸入端相連接,換向輸送裝置5和出料裝置4上的定軸輥輪的轉軸之間分別通過鏈條連接,機體1上還設有控制箱14。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膠帶卷62和砂布卷61分別套接于供料架6上的懸臂軸63上的外部并使端面位置固定,通過調節空心軸631和活動軸632的旋合距離來調整膠帶卷62和砂布卷61的相對位置,手動將砂布和膠帶引出一段長度并使砂布的底部與膠帶的黏膠面的一半貼合,貼合后穿入貼合輥輪對72中,再通過導向槽86穿過翻邊輪83的正下方至翻邊槽85處,手動將膠帶的另外一半和砂布向上翻折,使黏膠面與砂布貼合,然后將雙面貼合的砂布通過翻邊槽85引至折合輥輪對92中,貼合臺7上的動軸輥輪、折合臺9上的動軸輥輪及翻邊輪83自動壓緊在砂布的上表面,通過控制箱14設定電動機一10和電動機二11的運行參數,使其同步運行,則折合輥輪對92和貼合輥輪對72牽引砂布和膠帶,自動完成上述的手動貼合、翻邊和折合過程,完成砂布條的包膠;將包膠后的砂布條送入換向輸送裝置5的換向輥輪對52中,電動機三12通過減速器13帶動換向輥輪對52轉動,從而將砂布條送至縫合裝置2的縫合底座28的頂面上,電動機三125通過減速器13帶動鎖縫裝置29和驅動輪22同步轉動,驅動輪22通過偏心連接的針桿連桿23帶動針桿24和機針25上下往復運動,同時縫合底座28內的鎖縫裝置29配合機針25,在砂布條送進的過程中完成砂布條與膠帶的縫合過程,縫合后的砂布條被送入沖裁裝置3的下模具34的頂面上,液壓缸36的輸出端通過驅動連桿39推動第一連桿37上下擺動,從而驅動第二連桿38帶動模具座32和上模具33上下往復運動,上模具33和下模具34配合作用,將砂布條沖裁成均勻連續的細條毛刷狀,沖裁后的砂布條被送至機體1左端的出料裝置4的輥輪對中,輥輪對將縫合沖裁后的砂布條送出,收集后共后續加工使用,如此完成毛刷砂布條的全自動生產。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