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健身器材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開始注重健身運動。人們在健身運動時,往往希望了解其運動的情況,例如,在健身設備上花費的健身時長,消耗的卡路里等。雖然大多數健身設備能夠提供用戶當前運動時的一些運動參數,但離開健身設備后,例如跑步或打球時,用戶就無法直觀、便捷地了解自身運動情況,也無法掌握其在指定時間段內的健身運動情況。
并且按照目前的方法和設備,健身者無法獲得科學、有效、安全健身的監控和指導,健身者在健身過程中無法實時掌握自己的運動情況,從而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運動強度,健身收益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輔助健身者進行科學、有效、安全健身的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種輔助健身者進行科學、有效、安全健身的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個體評估:根據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對其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進行評估;
S2:確定理想健身曲線:根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理想健身曲線,理想健身曲線包括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
S3:健身警示:實時采集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當健身強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提示健身者增加過減少健身強度。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健身警戒強度線和健身無效強度線,健身警戒強度線和健身無效強度線為固定值,不隨負荷量的增加而變化,當前健身強度高于健身警戒強度線或低于健身無效強度線對健身者進行提示。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步驟S1中,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包括健身者自身狀態、行為方式與生活習慣,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以百分制的形式給予相應分數,且各項分數作為健身者個體分層的依據。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步驟S2中,所述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均包括健身準備、健身過程和健身恢復三個階段,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在健身準備階段隨負荷量遞增,在健身過程階段隨負荷量增加呈拋物線狀,在健身恢復階段隨負荷量遞減。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步驟S3中,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由健身者的當前心率與血壓計算得出。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步驟S3中,通過便攜式智能終端對前健身強度變化曲線與理想健身曲線進行擬合對照,從而判斷當健身強度是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
在一種優選的方案中,在健身者健身結束后,通過便攜式智能終端根據其健身情況做出健身過程評估,以幫助健身者發現健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其今后的健身。
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系統,包括:
個體評估模塊:用于根據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對其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存儲;
理想健身曲線成模塊:用于根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理想健身曲線,理想健身曲線包括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
健身強度采集模塊:用于實時采集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并發送到健身強度評估模塊;
健身強度評估模塊:用于將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與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進行比較,判斷當健身強度是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
健身提示模塊:用于當健身強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提示健身者增加過減少健身強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公開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包括個體評估、確定理想健身曲線、健身警示三個步驟,解決了對健身強度的監控,能夠通過評估健身者的健身能力、健身風險與受益,推薦適合個體的健身項目、確定針對于健身者最為科學的負荷強度與負荷量的時間變化規律,并儲存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中,在健身過程中,通過智能手環收集個體健身強度(負荷強度與負荷量)的適時信息,該信息傳輸至智能手機中與理想的負荷強度與量的時間變化情況擬合,在出現偏差情況下,通過耳麥等設備輸出糾正信息,并提供當次健身過程的科學化與效益評估,以國民健身過程監控裝置為平臺,以通訊為手段,以健身者現實狀態為依據,適時監控健身過程,使健身過程最大程度地符合科學、有效的健身規律。以保證個體健身過程更為科學、有效、安全。
本發明還公開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系統,所述方法與系統結合使健身者能夠科學、有效、安全健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理想健身曲線的示意圖。
圖3為健身者的健身實際強度變化曲線的示意圖。
圖4當前健身強度變化曲線與理想健身曲線進行擬合對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S1:個體評估:根據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對其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進行評估;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以百分制的形式給予相應分數,且各項分數作為健身者個體分層的依據。
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包括健身者自身狀態、行為方式與生活習慣,例如年齡、身高體重、運動習慣、是否熬夜、是否飲酒、是否抽煙、是否有遺傳病、是否有其他疾病等等;
健身能力表示健身者進行健身運動的能力值大小。
健身風險表示健身者進行健身運動時的風險,包括是否能達到健身目的的風險以及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
健身收益表示健身者進行健身運動的受益程度大小。
S2:確定理想健身曲線:如圖2所示,根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理想健身曲線,理想健身曲線包括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
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均包括健身準備、健身過程和健身恢復三個階段,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在健身準備階段隨負荷量遞增,在健身過程階段隨負荷量增加呈拋物線狀,在健身恢復階段隨負荷量遞減。
同時,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健身警戒強度線和健身無效強度線,健身警戒強度線和健身無效強度線為固定值,不隨負荷量的增加而變化,當前健身強度高于健身警戒強度線時,此時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提示健身者適當降低運動強度;當前健身強度低于健身無效強度線時,運動起不到相應的效果,提示健身者適當提供運動強度。
S3:健身警示:如圖3所示,通過智能手環實時采集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由健身者的當前心率與血壓計算得出;
如圖4所示,通過智能手機等便攜式智能終端對當前健身強度變化曲線與理想健身曲線進行擬合對照,從而判斷當健身強度是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當健身強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發出糾正信息,通過耳麥、VR(虛擬現實)設備、震動手環等設備提示健身者增加過減少健身強度,本實施例通過藍牙耳機進行提示。
所述方法還包括:在健身者健身結束后,通過便攜式智能終端根據其健身情況做出健身過程評估,以幫助健身者發現健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其今后的健身。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與上述方法所配合使用的國民健身的過程監控系統,包括:
個體評估模塊:用于根據健身者的個體屬性對其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存儲;
理想健身曲線成模塊:用于根據健身能力、健身風險和健身收益的評估結果確定該健身者的理想健身曲線,理想健身曲線包括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
健身強度采集模塊:用于實時采集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并發送到健身強度評估模塊;
健身強度評估模塊:用于將健身者的當前健身強度與最低健身曲線和最高健身曲線進行比較,判斷當健身強度是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
健身提示模塊:用于當健身強度低于最低健身曲線或超出最高健身曲線時,提示健身者增加過減少健身強度。
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