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玩具,具體是涉及一種拼裝玩具組合體。
背景技術:
目前,玩具行業中的組合玩具種類越來越多,現有的組合式兒童玩具雖然具有變形功能,從而可變換成各種不同的造型,深得兒童喜歡,但是,現有的這類玩具具有一定缺點。比如:變形之后的各種造型都是在基本造型的基礎上做出的微小變動,例如基本造型為金剛的話,其各種變形后的造型也是不同姿態的金剛,或手持武器的金剛;又比如:其變形是通過各個玩具單體相互變換位置而實現的,單個玩具單體不具備完整的獨立造型,缺乏玩耍趣味性。因此總體上給人的感覺還是略顯單調和乏味,尤其是少年兒童,更容易對這種單調乏味的組合玩具失去興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各玩具單體既可作為獨立玩耍,又能相互組合成多種不同造型的拼裝玩具組合體。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拼裝玩具組合體,包括有多個玩具單體,其特點是所述玩具單體至少包括為挖泥機造型的第一機械單體和為破山機造型的第二機械單體,每個玩具單體均由多個可拆卸連接或可轉動連接的部件組成,通過將每個玩具單體的相應部件拆卸和/或轉動之后,將所有玩具單體或其中兩個玩具單體相互拼裝組合成玩具組合體。
其中,所述第一機械單體包括有相互連接的帶有機器人頭部造型的機身造型、轉臂造型以及挖鏟造型。
為了提高第一機械單體的可玩性,所述第一機械單體的轉臂造型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機身造型上端,所述挖鏟造型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轉臂造型上,所述機器人頭部造型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機身造型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機械單體包括有相互連接的機體造型和破山器造型,所述機體造型由左右兩個半機體造型相互對接形成。
為了提高第二機械單體的可玩性,所述第二機械單體的兩個半機體造型可拆卸地對接而形成機體造型,在機體造型上端可拆卸地連接有一機座造型,所述破山器造型可轉動地連接在機座造型前端。
更進一步的,所述玩具單體還包括有第三機械單體,所述第三機械單體為爆破車造型,所述第三機械單體包括有相互連接的車體造型和爆破槍造型。
同樣為了提高第三機械單體的可玩性,所述第三機械單體的車體造型后端可拆卸地連接有槍座造型,所述爆破槍造型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槍座造型的上端。
本實用新型的玩具單體可以組合成至少兩種不同造型的組合體:所述第一機械單體和第二機械單體通過轉動后相互拼裝組合成工程車組合體。所述第一機械單體、第二機械單體和第三機械單體通過拆卸和轉動后相互拼裝組合成機器人組合體。
具體的,所述第一機械單體的部件拆卸和/或轉動后形成機器人的上半身和背包;所述第三機械單體的車體造型拆下后前端朝下豎起并連接到所述第一機械單體下端形成機器人的下半身和左手;所述第二機械單體的部件拆卸和/或轉動后形成機器人的雙腳和右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由多個具有獨立形狀的玩具單體通過至少兩個相組合成至少兩種外形和風格完全不同的組合體造型的結構,比如兩個玩具單體可組合成上述的工程車組合體,又比如三個玩具單體可組合成上述的機器人組合體,不但體現了玩具組合的靈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據玩耍興趣而進行變化組合,提高該玩具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動手和動腦能力,而且各個玩具單體本身可以拆裝重組或可以轉動而實現變形,因此更具獨特性和可玩性,從而提高了小孩子的玩耍樂趣,能夠獲得家長和小孩的青睞。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三個玩具單體組合成機器人組合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機器人組合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單體和第二機械單體組合成工程車組合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單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機械單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單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機械單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機械單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機械單體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拼裝玩具組合體,包括有三個玩具單體,其中這三個玩具單體分別為第一機械單體1、第二機械單體2和第三機械單體3,每個玩具單體均由多個可拆卸連接或可轉動連接的部件組成,這三個玩具單體或其中兩個玩具單體通過拆卸和轉動后相互拼裝組合成玩具組合體,比如圖1所示的機器人組合體,是通過這三個玩具單體拼裝而成;又比如圖3所示的工程車組合體,是通過第一機械單體1和第二機械單體2這兩個玩具單體拼裝而成。這兩種組合體造型的外形和風格完全不同,因此不但體現了玩具組合的靈活性,使小孩子可根據玩耍興趣而進行變化組合,提高該玩具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如圖4和圖5所示,該實施例的第一機械單體1為挖泥機造型,該第一機械單體1包括帶有機器人頭部造型111的機身造型11、轉臂造型12以及挖鏟造型13;其中,該機身造型11的上端中間設有軸孔座,該轉臂造型12由兩個間隔放置的弧彎臂121和連接在這兩弧彎臂121一端之間連接臂122組成,兩個弧彎臂121的另一端設有軸孔,將軸孔與機身造型11的軸孔座對齊后插入連接軸而實現轉臂造型12可相對機身造型11轉動,該轉臂造型12的連接臂122可轉到機身造型11的前下方位置,也可轉到機身造型11的上方位置;該機器人頭部造型111同樣也是可以轉動的連接在機身造型11上端,當其向后翻轉時形成機器人的頭部;該實施例在弧彎臂121靠近連接臂122的端部位置設有一個“Ⅰ”形扣件52,該挖鏟造型13上對應設有一對“Ⅱ”形扣槽51,通過該“Ⅰ”形扣52與“Ⅱ”形扣槽51相扣接而實現挖鏟造型13固定在轉臂造型12上,該挖鏟造型13的前端設有一對挖鉗,這對挖鉗的下鉗131可相對上鉗132轉動。該實施例的機身造型11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八角連接孔41,機身造型11的后端設有八角連接柱42,該八角連接柱42可轉動的安裝在機身造型11上,可轉到后端,也可轉動上端;該機身造型11的后端還設有兩個左右間隔布設的“Ⅰ”形扣件52;該機身造型11的底部設有一個八角連接柱42。將轉臂造型12轉到連接臂122朝機身造型11上方的位置,并將挖鏟造型13插接到轉臂造型12上,從而形成如圖4所示的挖泥機造型。
如圖6和圖7所示,該實施例的第二機械單體2為破山機造型,該第二機械單體2包括有機體造型21和破山器造型22,該機體造型21由左右兩個半機體造型210相互對接形成,在其中一個半機體造型210的對接面上設有一個“Ⅱ”形扣槽51,在另一個半機體造型210的對接面上設有一個“Ⅰ”形扣52,通過該“Ⅰ”形扣52與“Ⅱ”形扣槽51相扣接而實現兩個半機體造型210可拆卸地對接,另外在設有“Ⅰ”形扣52的半機體造型210的對接面上還設有一個向上豎起八角連接柱42,該八角連接柱42可轉動地安裝在對接面靠上的位置,在其下端位置開有凹槽211,在另一個半機體造型210的對應位置也設有凹槽2101,故在兩個半機體造型210對接時,可將該八角連接柱42轉動下方,從而使該八角連接柱42隱藏到兩個凹槽2101中;在每個半機體造型210的前端設有一個方形孔61;在每個半機體造型210的后端設有機器人腳掌造型塊211,該機器人腳掌造型塊211上設有“T”形插槽71,對應的在半機體造型210的后端面上設有“T”形插板72,通過“T”形插槽71與“T”形插板72相插接的方式連接在半機體造型210上;該機器人腳掌造型塊211的腳底設有“Ⅱ”形扣槽51。該實施例在機體造型21上端可拆卸地連接有一機座造型23,該機座造型23下端設有八角連接孔41與半機體造型210上的向上豎起的八角連接柱42相插接,該機座造型23的上端旁邊設有可轉動的八角連接柱42,該八角連接柱42轉到朝上,也可以轉到朝側邊位置。該實施例的破山器造型22可轉動地連接在機座造型23前端,具體是在破山器造型22后端設有一個連接件24,該連接件24的前端與破山器造型22的后端轉動連接,同時該連接件24的后端設有八角連接柱42,對應的機座造型23的前端設有八角連接孔41,通過八角連接柱42與八角連接孔41相插接而實現該連接件24和破山器造型22可拆卸地與機座造型23相連接。將兩半機體造型210對接,同時將機座造型23插接到機體造型21上端,破山器造型22連接到機座造型23前端,從而形成如圖6所示的破山機造型。
如圖8和圖9所示,該實施例的第三機械單體3為爆破車造型,該第三機械單體3包括有車體造型31和爆破槍造型32,該車體造型31后端可拆卸地連接有槍座造型33,具體是在該車體造型31后端設有一個八角連接孔41和一個“Ⅱ”形扣槽51,而在槍座造型33的前端對應設有一個八角連接柱42和一個“Ⅰ”形扣件52,通過“Ⅰ”形扣52與“Ⅱ”形扣槽51相扣接以及八角連接柱42與八角連接孔41相插接,從而實現槍座造型33固接在車體造型31后端;該車體造型31的前端左右各設有一個方形柱62;該車體造型31的底面靠后的位置設有一對“Ⅰ”形扣件52。當槍座造型33與車體造型31拆開后,為了不讓槍座造型33前端的八角連接柱42和一個“Ⅰ”形扣件52露在外面,在該槍座造型33的前端兩側位置設有可轉動蓋合的半腔盒331,當兩個半腔盒331相蓋合后可將八角連接柱42和一個“Ⅰ”形扣件52隱藏在兩半腔盒331內;該槍座造型33的側面還設有一個八角連接柱42,該八角連接柱42是可轉動地連接側面的。該實施例的爆破槍造型32可轉動地連接在槍座造型33的上端,具體是在爆破槍器造型32后端設有一個連接件34,該連接件34的上端與爆破槍造型32中部下端轉動連接,同時該連接件34的下端設有八角連接柱42,對應的槍座造型33的上端設有八角連接孔41,通過八角連接柱42與八角連接孔41相插接而實現該連接件34和爆破槍造型32可拆卸地與槍座造型33相連接;該爆破槍造型32的側面設有一個八角連接孔41。將兩半腔盒331打開后,將槍座造型33插接到車體造型31后端,同時將爆破槍造型32插接到槍座造型33上端,從而形成如圖8所示的爆破車造型。
如圖3所示工程車組合體的組裝過程如下:首先將第二機械單體2上端的破山器造型22連同機座造型23從機體造型21上拆出來,然后調轉180°后重新插接到機體造型21的八角連接柱42上,即將破山器造型22朝向機體造型21的后端,接著將破山器造型22轉動到差不多水平的角度,故此該第二機械單體2變形成了工程車組合體的后半部分;接著將第一機械單體1的挖鏟造型13從轉臂造型12上拆卸下來,然后將轉臂造型12轉到使其連接臂122位于機身造型11的前下端位置,然后將挖鏟造型13翻轉到上端朝下后再將其插到轉臂造型12上,故此第一機械單體1變形成了工程車組合體的前半部分,而挖鏟造型13形成工程車組合體的挖鏟部分;最后,將第一機械單體1的機身造型11后端的兩個“Ⅰ”形扣件52與第二機械單體2的機體造型21上兩個機器人腳掌造型塊211的腳底的“Ⅱ”形扣槽51相扣接,從而組合成完整的工程車組合體。
如圖2所示,首先將第一機械單體1的挖鏟造型13從轉臂造型12上拆卸下來,然后將轉臂造型12轉到使其連接臂122位于機身造型11的前下端位置,此時該機身造型11和轉臂造型12共同形成機器人組合體的上半身;將機身造型11上的機器人頭部造型111向后轉動使其臉面朝前,即為該機器人組合體的頭部;接著將第三機械單體3的車體造型31與槍座造型33拆分開來,然后將車體造型31前端朝下豎起來,將該豎起來的車體造型31通過其后端(豎起來后處于朝上方向)的八角連接孔41與第一機械單體1的機身造型11下端的八角連接柱42(圖中未示出)相插接,從而使該車體造型31變形成機器人組合體的下半身;從第一機械單體1上拆下來的挖鏟造型13通過其上的一對“Ⅱ”形扣槽51與第三機械單體3的車體造型31(此時為機器人組合體的下半身)底面(此時處于后背方向)的一對“Ⅰ”形扣件52相扣接,從而使該挖鏟造型13變形成機器人組合體的背包;再將第二機械單體2的兩個半機體造型210拆下來并分開,每個半機體造型210使其后端朝下豎起,然后將其前端(豎起來后處于朝上方向)的方形孔61與第三機械單體3的車體造型31前端(此時處于朝下方向)的方形柱62相插接,從而使兩個半機體造型210變形成機器人組合體的雙腳,同時機器人腳掌造型塊211剛才成為該機器人組合體的腳掌部分;最后,將第二機械單體2上拆分出來的破山器造型22連同機座造型23,通過機座造型23側面的八角連接柱42與第一機械單體1的機身造型11(此時為機器人組合體的上半身)右側的八角連接孔41上而形成該機器人組合體的右手;將第三機械單體3上拆分出來的爆破槍造型32連同槍座造型33,通過槍座造型33側面的八角連接柱42與第一機械單體1的機身造型11左側的八角連接孔41上而形成該機器人組合體的左手。通過上述的拆卸和轉動后相互拼裝即可組裝變形成如圖1所示的機器人組合體。
盡管本實用新型是參照具體實施例來描述,但這種描述并不意味著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制。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描述,所公開的實施例的其他變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可以預料的,這種的變化應屬于所屬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