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健身設施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啞鈴。
背景技術:
啞鈴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其形式一直沒有改變,兩端的螺紋加載固定的片數,用于不用整體長度一定,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在一個家庭預備2套甚至更多的啞鈴組合,占用空間不說費用也高;主要原因就是,男士一般使用啞鈴起始重量大需要大號的啞鈴,女士一般使用啞鈴起始重量小需要小號的啞鈴,小號的最大重量達不到男士的要求,大號的長度大女士使用不方便,一個型號相互之間不能滿足各自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啞鈴桿和一種與其配合使用的配重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組合式啞鈴桿,其包括啞鈴桿本體以及設置在本體兩端的插接卡頭;所述插接卡頭包括承接柱和插接柱,所述插接柱通過承接柱與本體連接,所述插接柱設置有卡接機構;所述承接柱的外徑大于插接柱的外徑。
進一步的說,所述卡接機構是自鎖銷,所述自鎖銷是一個以上。
進一步的說,所述本體、承接柱和插接柱一體成型;所述本體與插接卡頭連接處設置有護圈。
與上述一種組合式啞鈴桿配合使用的配重片,其包括配重片體以及設置在配重片體一側的卡接帽,所述卡接帽內部設置有階梯孔,所述卡接帽外壁設置有承接段和插接段;所述階梯孔與所述插接卡頭外壁契合,所述插接段設置有卡接機構;所述承接段設置有與卡接機構配合的閉鎖機構,所述承接段的外形與承接柱相同,所述插接段外形與插接柱相同。
進一步的說,所述卡接機構是自鎖銷。
進一步的說,所述自鎖銷是一個以上。
進一步的說,所述閉鎖機構是鎖孔。
進一步的說,所述重片體設置有中心孔,所述卡接帽還包括連接管,所述連接管位于承接段上且位于插接段對側,所述階梯孔位于連接管和承接段內,所述卡接帽通過連接管與中心孔,所述卡接帽與配重片體同軸心設置。
進一步的說,所述連接管、承接段和插接段一體成型。
進一步的說,所述連接管的外壁與中心孔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 所述連接管的外壁與中心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膠層。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啞鈴桿本體短,占用體積小,根據自己需要的重量將配重片體直接卡接在已有配重片體上的卡接帽上即可,這樣的結構配重可以增加很多,不受啞鈴桿本體長短的限制,靈活方便。
啞鈴桿本體與配重片體之間,配重片體與配重片體通過自鎖銷卡接;插接卡頭與階梯孔契合,插接卡頭的插接柱上的自鎖銷與承接段上的鎖孔對應,相鄰的配重片體之間,在后安裝的配重片體上的承接段上的鎖孔與前一個配重片體上的自鎖銷卡接。
配重片體設置中心孔與卡接帽的連接管連接,這樣加工方便,固定組裝后即可使用。配重片體的卡接帽方便后續的配重片體快速連接和拆除。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剖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1本體、2護圈、31承接柱、32插接柱、4自鎖銷、5配重片體、51中心孔、6卡接帽、61承接段、62插接段、63階梯孔、64鎖孔、65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啞鈴桿,其包括啞鈴桿本體1以及設置在本體1兩端的插接卡頭;所述插接卡頭包括承接柱31和插接柱32,所述插接柱32通過承接柱31與本體1連接,所述插接柱32設置有卡接機構;所述承接柱31的外徑大于插接柱32的外徑。
卡接機構是自鎖銷4,所述自鎖銷4是一個;所述本體1、承接柱31和插接柱32一體成型;所述本體1與插接卡頭連接處設置有護圈2。
與一種組合式啞鈴桿配合使用的配重片,其包括配重片體5以及設置在配重片體5一側的卡接帽6,所述卡接帽6內部設置有階梯孔65,所述卡接帽6外壁設置有承接段61和插接段62;所述階梯孔65與所述插接卡頭外壁契合,所述插接段62設置有卡接機構;所述承接段61設置有與卡接機構配合的閉鎖機構,所述承接段61的外形與承接柱31相同,所述插接段62外形與插接柱32相同。
卡接機構是自鎖銷4;所述自鎖銷4是一個;所述閉鎖機構是鎖孔64;所述重片體5設置有中心孔51,所述卡接帽6還包括連接管63,所述連接管63位于承接段61上且位于插接段62對側,所述階梯孔65位于連接管63和承接段61內,所述卡接帽6通過連接管63與中心孔51,所述卡接帽6與配重片體5同軸心設置。
連接管63、承接段61和插接段62一體成型;所述連接管63的外壁與中心孔51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 所述連接管63的外壁與中心孔5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膠層。
加工時,首先啞鈴桿本體1的兩端加工形成護圈2、承接柱31、插接柱32,而后在插接柱32安裝徑向伸縮的自鎖銷4。
其次加工帶有中心孔51的配重片體5,然后再加工卡接帽6,卡接帽6的階梯孔65、連接管63、承接段61、插接段62一體成型,然后再加工承接段61上的鎖孔64,再安裝插接段62上的自鎖銷。
卡接帽6可以是工程塑料。
使用時,取出啞鈴桿本體1后,取出兩個配重片體5,分別插在啞鈴桿本體1兩端的插接卡頭上,其中承接段61、插接段62深入到卡接帽6的階梯孔63內,插接段62的自鎖銷4進入承接段61的鎖孔64內;后續的配重片體5上的階梯孔63插接在前一個配重片體5上的卡接帽6上。
這樣依次卡接,這樣整個啞鈴整體可以隨意增減,不受啞鈴桿本體1長短的限制,并且不用時本體1很短,增加配重時很方便。配重片體5一般是兩個以上的成對配置。
附圖1、2中都是以本體1一邊為例進行繪制,但是啞鈴都是我爸兩側配重均衡來使用的,附圖僅僅是為了說明技術方案的設計思路,并非本技術方案實際使用的呈現。
并且附圖2展示的是本體1,一端插裝兩個配重片體5的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