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玩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摩托車變形金剛玩具。
背景技術:
變形金剛玩具是一種可以折疊變形的玩具,其基本形態為機械人形,在通過折疊變形之后可以轉化成汽車、飛機或是動物等形態,在折疊變形之后可以轉化成交通工具的變形玩具中,一般都需要在機械人形結構上加裝車輪,現有技術中設置在機械人形結構上的車輪設置比較復雜,因此在折疊變形的時候會比較困難,而且還會使得整個機械人形結構變得臃腫和復雜,這也提高了其加工制造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變形金剛玩具,其能解決現有技術中車輪結構復雜,折疊變形困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摩托車變形金剛玩具,所述變形金剛玩具包括機身部,所述機身部上活動安裝有手臂部和腳臂部構成,所述手臂部包括左手臂部和右手臂部,所述腳臂部包括對稱設置的左腳臂部和右腳臂部,所述左腳臂部和右腳臂部的內側分別設置有左半輪和右半輪,所述左半輪和右半輪拼接構成后輪,所述機身部的背部活動設置有翻轉架,所述翻轉架上安裝有前輪。
優選的,所述左手臂部和右手臂部設置有側護板。
優選的,所述左手臂部和右手臂部內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中設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間設置有樞軸,所述樞軸上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伸出中空部,所述側護板與所述連接桿的伸出中空部的一端球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設置有U形卡口,所述樞軸的上端設置有第一軸接端,所述樞軸的下端設置有第二軸接端,所述第一軸接端位于第一隔板上的U形卡口中,所述第二軸接端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上的U形卡口中。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樞軸垂直。
優選的,所述腳臂部的下端活動安裝有支撐腳掌部。
優選的,所述腳臂部上設置有安裝軸部,所述支撐腳掌部活動套裝在所述安裝軸部上,所述支撐腳掌部上設置有環體,所述環體的內部上設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所述安裝軸部上固定有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間,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之間。
優選的,所述右腳臂部上設置有支撐立腳。
優選的,所述右腳臂部上設置有后排氣管部。
優選的,所述翻轉架的前端為支撐爪部。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左腳臂部和右腳臂部的內側分別設置有左半輪和右半輪,左半輪和右半輪拼接構成后輪,機身部的背部活動設置有翻轉架,翻轉架上安裝有前輪,在折疊變形的時候,只需要將左腳臂部和右腳臂部收攏即可完成后車輪的安裝拼接,這使得整個變形玩具更加簡潔,折疊變形也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機械人性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機械人性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變形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側護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側護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支撐腳掌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部;11、左腳臂部;12、右腳臂部;13、左半輪;14、右半輪;15、左手臂部;16、右手臂部;17、側護板;18、翻轉架;19、前輪;110、支撐爪部;111、支撐立腳;112、支撐腳掌部;113、后排氣管部;101、連接桿;102、第一軸接端;103、第二隔板;104、第一隔板;105、樞軸;106、第二軸接端;20、腳臂部;201、第一限位部;202、環體;203、扭簧;204、第二限位部;205、安裝軸部;206、第四限位部;207、第三限位部;100、后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摩托車變形金剛玩具的實施例,所述變形金剛玩具包括機身部1,所述機身部1上活動安裝有手臂部和腳臂部20構成,所述手臂部包括左手臂部15和右手臂部16,所述腳臂部20包括對稱設置的左腳臂部11和右腳臂部12,所述左腳臂部11和右腳臂部12的內側分別設置有左半輪13和右半輪14,所述左半輪13和右半輪14拼接構成后輪100,所述機身部1的背部活動設置有翻轉架18,所述翻轉架18上安裝有前輪19。
本實施例折疊變形的時候,只需要將左腳臂部和右腳臂部收攏即可完成后車輪的安裝拼接,這使得整個變形玩具更加簡潔,折疊變形也更加方便,另外,在折疊變形的時候將翻轉架18翻轉,前輪19即可折疊到位。
本實施例中,左手臂部15和右手臂部16設置有側護板17。
左手臂部15和右手臂部16內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中設置有第一隔板104和第二隔板103,所述第一隔板104和第二隔板103之間設置有樞軸105,所述樞軸105上設置有連接桿101,所述連接桿101伸出中空部,所述側護板17與所述連接桿101的伸出中空部的一端球連接。
本實施例中,第一隔板104和第二隔板103上設置有U形卡口,所述樞軸105的上端設置有第一軸接端102,所述樞軸105的下端設置有第二軸接端106,所述第一軸接端102位于第一隔板104上的U形卡口中,所述第二軸接端106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03上的U形卡口中。
連接桿101與所述樞軸105垂直。
上述的結構,可以使得在折疊變形的時候側護板17更加穩定,而且結構更加牢固。
腳臂部20的下端活動安裝有支撐腳掌部112。
腳臂部20上設置有安裝軸部205,所述支撐腳掌部112活動套裝在所述安裝軸部205上,所述支撐腳掌部112上設置有環體202,所述環體202的內部上設置有第一限位部201、第二限位部204、第三限位部207和第四限位部206,所述安裝軸部205上固定有扭簧203,所述扭簧20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01和第二限位部204之間,所述扭簧20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部207和第四限位部206之間。
上述的腳臂部20的安裝結構可以使得支撐腳掌部112能夠折疊變形一定角度,而且在機械人形狀態的時候,其支撐腳掌部112可具有一定的緩沖彈性,提升了本實施例的功能,增加可玩性。
還有,本實施例中,右腳臂部12上設置有支撐立腳111。右腳臂部12上設置有后排氣管部113。翻轉架18的前端為支撐爪部110。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