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康復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部分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在進行早期的手術治療和必要的藥物治療后,需要通過正確、科學的康復訓練恢復對提高肢體運動功能,而康復醫生一對一的進行康復訓練,一方面康復治療費用較高,另一方面由于康復醫生情緒、疲勞等因素的影響,不能保證患者每次康復訓練質量達到較好的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康復訓練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基座、矩形筒、矩形桿、窄板、豎板和卡合裝置,所述矩形筒的下端與所述基座固定連接,所述矩形筒的兩個相對面上設置有多個水平通槽,多個所述窄板水平設置在所述水平通槽內,所述窄板的外端面與所述豎板固定連接,所述豎板的上下兩端通過螺釘與所述矩形筒固定連接,所述矩形桿豎直設置在所述矩形筒內,多個所述卡合裝置與所述矩形桿的側面固定連接,且所述卡合裝置與所述窄板對應設置。
具體地,所述卡合裝置包括彈性鋼片、轉軸和兩個限位塊,所述彈性鋼片的內端通過所述轉軸與所述矩形桿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限位塊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轉軸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矩形桿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矩形筒的內側面與所述矩形桿的外側面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彈性鋼片的長度。
具體地,兩個相鄰的所述水平通槽之間的距離相等,兩個相鄰的所述轉軸之間的距離與兩個相鄰的所述水平通槽之間的距離相等。
進一步,所述矩形桿的上端固定設置有手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一種康復訓練裝置通過卡合裝置與窄板的配合工作,使得矩形桿在矩形筒內上移或者下移時,需要使用者對矩形桿施加一個向上或者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使使用者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康復訓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基座1、矩形筒6、矩形桿3、窄板5、豎板6和卡合裝置7,矩形筒6的下端與基座1固定連接,矩形筒6的兩個相對面上設置有多個水平通槽,多個窄板5水平設置在水平通槽內,窄板5的外端面與豎板6固定連接,豎板6的上下兩端通過螺釘8與矩形筒6固定連接,矩形桿3豎直設置在矩形筒6內,多個卡合裝置7與矩形桿3的側面固定連接,且卡合裝置7與窄板5對應設置,卡合裝置7包括彈性鋼片9、轉軸11和兩個限位塊10,彈性鋼片9的內端通過轉軸11與矩形桿3可轉動連接,兩個限位塊10分別固定設置在轉軸11的上方和下方,且限位塊10與矩形桿3固定連接,矩形筒6的內側面與矩形桿3的外側面之間的距離小于彈性鋼片9的長度,兩個相鄰的水平通槽之間的距離相等,兩個相鄰的轉軸11之間的距離與兩個相鄰的水平通槽之間的距離相等,矩形桿3的上端固定設置有手環4。
本實用新型一種康復訓練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時,患者將需要訓練的上肢套入手環4內,患者通過向下下壓矩形桿3,彈性片貼合在窄板5上,因此需要患者施加稍大的作用力,使得彈性鋼片9彎曲,從而使得矩形桿3下移一段距離,達到鍛煉患者上肢的目的。
同時,可以通過轉動螺釘8移動豎板6,使豎板6靠近矩形筒6,從而使得窄板5進一步插入至矩形筒6內,能夠增大患者需要使用的力度,從而實現根據情況調節的目的。
同樣的,患者可以通過向上拉動矩形桿3,繼續進行鍛煉,通過下移和上移的往復運動,實現康復訓練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