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編藤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藤條編藤機器。
背景技術:
古樸、自然的藤具是不少市民家居裝修的鐘愛之物,而傳統編藤藤具采用人工手動挑刀編藤,在編藤橫向藤條時是在杠藤中穿插藤條,藤條由杠藤一端穿進,再由杠藤另一端拉出后反向穿進杠藤以重復完成編藤,對于較長的藤條來說,在杠藤中反復拉出全手工操作,繁瑣、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人工費用較高,且手工拉藤易損傷操作人員,不安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手工拉藤操作煩瑣、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操作不安全等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能快速、安全編藤的編藤機。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編藤機,其技術特點是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支撐藤具框架的支撐板;梭頭架,梭頭架支撐于機架上呈活動升降、旋轉、平移狀態與支撐于機架上的藤具框架對應;滑動設置于梭頭架上的編藤梭,編藤梭由梭頭活動連接在梭身前端組成;固定于梭頭架上的主馬達,主馬達帶有換向繼電器;由主馬達驅動、壓合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前、后滑動的上、下壓輪組;固定于梭頭架前端與編藤梭梭頭對應設置的、用于調整梭頭處于梭身平面以上或以下的梭頭換向裝置;固定于梭頭架前端用于卸裝梭頭內藤條的拉藤裝置;固定于梭頭架上用于控制編藤梭前進、后退位置以及梭頭換向的感應裝置;感應裝置連接主馬達、梭頭換向裝置和拉藤裝置,控制器經過換向繼電器連接主馬達。進一步地,所述梭頭包括上擋片、下擋片、梭舌和梭頭座,所述梭舌頭部呈尖角形狀且梭舌尾部活動鉸接于梭頭座頭部的梭舌槽內,梭舌尾部上、下端面與梭頭座上、下端面平齊,上、下擋片分別經扭簧活動鉸接在梭舌中部的兩側邊;所述梭頭座尾部經螺栓鎖緊在梭身頭部,梭頭下端面中部設有用于卡裝藤條的截面呈“ Ω ”形通槽,“ Ω ”形通槽后部的梭頭座下端面上設有帶扭簧的彈簧槽,扭簧的彈簧片壓合“ Ω ”形通槽的“ Ω ”形開口。進一步地,所述梭頭換向裝置包括換向氣缸、換向電磁閥和上、下吹風頭,上、下吹風頭分別設置于梭頭的上部和下部,上、下吹風頭連接換向氣缸,換向氣缸經換向電磁閥連接感應裝置。進一步地,所述拉藤裝置包括將藤條由梭頭上壓出的壓藤裝置、帶動壓藤裝置上下運動的壓藤氣缸、連接壓藤氣缸的壓藤電磁閥、副馬達以及由副馬達驅動將壓藤裝置壓出的藤條壓合帶動的拉藤滾輪組,副馬達連接控制器。進一步地,所述感應裝置包括前進行程開關、后退行程開關、梭頭換向感應器和帶夾頭的夾緊氣缸,前進行程開關連接主馬達和夾緊氣缸,夾頭與編藤梭呈前進定位夾緊狀態和后退松開狀態,后退行程開關連接主馬達和夾緊氣缸,梭頭換向感應器連接梭頭換向
直ο
3
再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板上設有一根以上的支撐連桿,藤具框架支撐于支撐連桿上,支撐板設置于機架上呈空間360°翻轉運動狀態。本編藤機的使用過程分為裝具、進梭、裝藤、編藤、拉藤和卸具。裝具將藤具框架固定連接于支撐板上的一根以上的支撐連桿上,將支撐板升降至操作人員坐立的工作平面上,再在空間內360°旋轉支撐板帶動藤具框架旋轉;同時在機架上活動升降、旋轉梭頭架,使梭頭架上梭頭的方向正對藤具框架所需進藤方向,滿足藤具框架規格、大小、編藤角度和方向等多個要求;
進梭將編藤梭梭頭對應設置于杠藤編藤平面且與杠藤藤條成編藤角度,按下控制器控制主馬達工作帶動上、下壓輪組旋轉,編藤梭壓合于上、下壓輪組間并經上、下壓輪組旋轉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向前滑動進入杠藤中,梭頭上擋片經杠藤藤條阻力向梭舌尾部旋轉并由梭頭座限位,限位后的上擋片帶動梭頭的梭舌向上擺動與杠藤編藤平面呈一定角度,編藤梭繼續推進經過后一根杠藤藤條時,擺動一定角度后的梭舌穿插杠藤藤條更為方便,下擋片經杠藤藤條阻力向梭舌尾部旋轉并由梭頭座限位,限位后的下擋片帶動梭頭的梭舌向下擺動與杠藤藤條編藤平面呈一定角度,依次循環直至梭頭完全前進穿出杠藤,此時編藤梭對應感應裝置的前進行程開關,前進行程開關控制主馬達停止,同時前進行程開關控制夾緊氣缸使夾頭夾緊編藤梭梭身,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停止前進,完成進梭過程; 裝藤將藤條裝入編藤梭梭頭下端面的“ Ω ”形通槽內,由扭簧壓緊藤條; 編藤控制器經繼電器控制主馬達反轉,夾緊氣缸使夾頭松開編藤梭梭身,上、下壓輪組旋轉旋轉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向后滑動,梭頭的上、下擋片活動旋轉至梭舌的前部,梭頭在杠藤內無阻力后退,同時將壓緊在梭頭上的藤條依次帶入杠藤內,梭頭完全后退穿過杠藤,此時編藤梭對應感應裝置的后退行程開關,后退行程開關控制主馬達停止,同時后退行程開關控制夾緊氣紅使夾頭夾緊編藤梭梭身,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停止后退,完成編藤過程;
拉藤控制器控制壓藤電磁閥,壓藤電磁閥控制壓藤氣缸帶動壓藤裝置下壓,將編藤梭梭頭下端面“ Ω ”形通槽內藤條壓出,并壓入拉藤滾輪組間,壓藤裝置上升復位;壓藤電磁閥控制副馬達工作驅動拉藤滾輪組壓輪相對旋轉,帶動拉藤滾輪組間的藤條向遠離杠藤方向拉出,將仍處于杠藤內的長藤條完全拉出,副馬達停止,完成拉藤過程;
在同一方向上在機架上平移平移梭頭架,依次完成藤具框架上同一方向的編藤面的編藤;升降、旋轉支撐板和梭頭架,使后續藤具框架所需編藤面與梭頭架對應,從而完成藤具框架整體編藤,編藤完成后卸具,卸下藤具框架,支撐板和梭頭架復位,停機,關閉電源和氣源。由于藤條編藤時,相鄰藤條需要錯位編藤。在進梭過程中,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前進對應感應裝置的梭頭換向感應器,由梭頭換向感應器經換向電磁閥控制換向氣缸向上吹風頭或下吹風頭供風,吹動編藤梭的梭頭換向使梭頭處于梭身平面以下或以上,實現編藤梭每次前進梭頭換向一次,從而使梭頭相鄰兩次進入杠藤第一根藤條時分別由藤條的上方和下方進入,在后續編藤時藤條編藤帶入杠藤時滿足錯位編藤要求。本發明利用主馬達驅動上、下壓輪組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前進和后退,使編藤梭前進穿入杠藤和后退拉出杠藤實現編藤梭梭頭上的藤條編藤入杠藤內,結合對應編藤梭的感應裝置、拉藤裝置、梭頭換向裝置滿足編藤的安全、自動、省力、樣式要求,同時將藤具框架固定在支撐板上能滿足編滕操作的工作平面和編藤方向、角度的可調,有效固定藤具框架,提高編藤效率和質量,該編藤機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編藤效率高,適用于各種規格的滕具編藤要求,使用范圍廣。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明梭頭架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編藤梭結構示意圖; 圖5為編藤梭梭頭結構示意圖; 圖6為梭頭梭舌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梭頭梭頭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梭頭架1,主馬達2,換向繼電器3,編藤梭4,梭身41,梭頭42,梭頭座421,梭舌422,上擋片423,下擋片424,梭舌槽425,“ Ω ”形通槽426,彈簧槽427,扭簧428,夾緊氣缸5,夾頭6,上壓輪7,下壓輪8,后退行程開關9,前進行程開關10,梭頭換向感應器11,換向氣缸12,換向電磁閥13,上吹風頭14,下吹風口 15,壓藤氣缸16,壓藤電磁閥17,壓藤裝置18,副馬達19,拉藤滾輪組20,控制器21,機架22,支撐板23,旋轉面板Μ,支撐連桿25, 升降氣缸沈,滑輪27,升降繼電器觀,旋轉繼電器四,旋轉電機30。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2所示,一種編藤機包括機架22、支撐板23、旋轉面板Μ、支撐連桿25、升降氣缸沈、滑輪27、升降繼電器觀、旋轉繼電器四、旋轉電機30、梭頭架1、主馬達2、換向繼電器3、編藤梭4、夾緊氣缸5、夾頭6、上壓輪7、下壓輪8、后退行程開關9、前進行程開關10、 梭頭換向感應器11、換向氣缸12、換向電磁閥13、上吹風頭14、下吹風口 15、壓藤氣缸16、 壓藤電磁閥17、壓藤裝置18、副馬達19、拉藤滾輪組20和控制器21。升降氣缸沈由滑輪 27經鋼絲將支撐板23呈上、下升降運動狀態垂直設置于機架22,支撐板23可在機架上呈空間360°翻轉運動狀態,支撐板23上連接有一根以上的用于固定連接滕具框架的支撐連桿25 ;升降氣缸沈經升降繼電器觀連接控制器21 ;支撐板23上設有一由旋轉電機30帶動的旋轉面板對,旋轉面板M可在支撐板上360°平面旋轉,旋轉面板M上也可連接有一根以上的用于固定連接滕具框架的支撐連桿25,旋轉面板M經旋轉繼電器四連接控制器 21。梭頭架1呈活動升降、旋轉、平移狀態支撐于機架22上,編藤梭4的梭身41滑動支承于梭頭架1上方一側,編藤梭4由梭頭42活動鉸接于梭身41前端組成,梭頭42的方向與機架上藤具框架對應,梭頭42上壓接藤條,梭頭架1上方一側由后向前依次設有后退行程開關9、前進行程開關10和梭頭換向感應器11,后退行程開關9、前進行程開關10和梭頭換向感應器11均與梭身41對應;梭頭架1上方另一側設有帶換向繼電器3的主馬達2和帶有夾頭6的夾進氣缸5,主馬達2傳動連接于梭頭架1上的上、下壓輪7、8,上、下壓輪7、 8夾緊編藤梭4的梭身41,夾頭6由夾進氣缸5控制與編藤梭4的梭身41呈夾緊或松開狀態;梭頭架1下方連接有換向氣缸12、壓藤氣缸16、副馬達19、換向電磁閥13和壓藤電機17,梭頭架1上前端設有由兩只滾輪組成的拉藤滾輪組20,拉藤滾輪組20的兩只滾輪間隙與梭頭42垂直方向對應,拉藤滾輪組20連接副馬達19 ;壓藤氣缸16上連接有用于將梭頭 42上藤條脫卸并壓入拉藤滾輪組20兩只滾輪間隙的壓藤裝置18,壓藤氣缸16連接壓藤電磁閥17 ;換向氣缸12上連接有上、下吹風頭14、15,,編藤梭4梭頭42的在梭頭架1上的運動軌跡位于上、下吹風頭14、15之間,換向氣缸12連接換向電磁閥13 ;主馬達2、副馬達19 均連接控制器21。圖3-6所示,編藤梭4由梭頭42活動連接梭身41組成,梭頭42包括上擋片423、 下擋片424、梭舌422和梭頭座421,梭舌422頭部呈尖角形狀且梭舌尾部活動鉸接于梭頭座421頭部的梭舌槽425內,梭舌422尾部上、下端面與梭頭座421上、下端面平齊,上、下擋片423、似4分別經扭簧活動鉸接在梭舌422中部的兩側邊;梭頭座421尾部經螺栓鎖緊在梭身41頭部,梭頭42下端面中部設有截面呈“ Ω ”形的“ Ω ”形通槽426,“ Ω ”形通槽似6 后部的梭頭座421上設有帶扭簧428的彈簧槽427,扭簧的彈簧片壓合“ Ω,,形通槽的“ Ω,, 形開口。本發明使用時,編藤架的升降氣缸由滑輪經鋼絲將支撐板呈上、下升降運動狀態垂直設置,支撐板呈空間360°翻轉運動狀態,支撐板上連接有一根以上的用于固定連接滕具框架的支撐連桿;升降氣缸經升降繼電器連接控制器;支撐板上設有一旋轉面板,旋轉面板可在支撐板上360°平面旋轉,旋轉面板上也可連接有一根以上的用于固定連接滕具框架的支撐連桿,旋轉面板經旋轉繼電器連接控制器。將本編藤機的梭頭架對應編藤架設置,滕具框架固定在編藤架上實現上、下升降以及空間旋轉,由編藤機配合編藤架實現編藤,編藤省時、省力,編藤質量好。
權利要求
1.一種編藤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支撐藤具框架的支撐板;梭頭架,梭頭架支撐于機架上呈活動升降、旋轉、平移狀態與支撐于機架上的藤具框架對應;滑動設置于梭頭架上的編藤梭,編藤梭由梭頭活動連接在梭身前端組成;固定于梭頭架上的主馬達,主馬達帶有換向繼電器;由主馬達驅動、壓合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前、后滑動的上、下壓輪組;固定于梭頭架前端與編藤梭梭頭對應設置的、用于調整梭頭處于梭身平面以上或以下的梭頭換向裝置;固定于梭頭架前端用于卸裝梭頭內藤條的拉藤裝置;固定于梭頭架上用于控制編藤梭前進、后退位置以及梭頭換向的感應裝置;感應裝置連接主馬達、梭頭換向裝置和拉藤裝置,控制器經過換向繼電器連接主馬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藤機,其特征是所述梭頭包括上擋片、下擋片、梭舌和梭頭座,所述梭舌頭部呈尖角形狀且梭舌尾部活動鉸接于梭頭座頭部的梭舌槽內,梭舌尾部上、下端面與梭頭座上、下端面平齊,上、下擋片分別經扭簧活動鉸接在梭舌中部的兩側邊; 所述梭頭座尾部經螺栓鎖緊在梭身頭部,梭頭下端面中部設有用于卡裝藤條的截面呈“ Ω ” 形通槽,“ Ω ”形通槽后部的梭頭座下端面上設有帶扭簧的彈簧槽,扭簧的彈簧片壓合“ Ω,, 形通槽的“ Ω ”形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藤機,其特征是所述梭頭換向裝置包括換向氣缸、換向電磁閥和上、下吹風頭,上、下吹風頭分別設置于梭頭的上部和下部,上、下吹風頭連接換向氣缸,換向氣缸經換向電磁閥連接感應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藤機,其特征是所述拉藤裝置包括將藤條由梭頭上壓出的壓藤裝置、帶動壓藤裝置上下運動的壓藤氣缸、連接壓藤氣缸的壓藤電磁閥、副馬達以及由副馬達驅動將壓藤裝置壓出的藤條壓合帶動的拉藤滾輪組,副馬達連接控制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藤機,其特征是所述感應裝置包括前進行程開關、后退行程開關、梭頭換向感應器和帶夾頭的夾緊氣缸,前進行程開關連接主馬達和夾緊氣缸,夾頭與編藤梭呈前進定位夾緊狀態和后退松開狀態,后退行程開關連接主馬達和夾緊氣缸,梭頭換向感應器連接梭頭換向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藤機,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上設有一根以上的支撐連桿, 藤具框架支撐于支撐連桿上,支撐板設置于機架上呈空間360°翻轉運動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編藤機,包括機架、梭頭架、編藤梭、主馬達、上、下壓輪組、梭頭換向裝置、拉藤裝置和感應裝置;感應裝置連接主馬達、梭頭換向裝置和拉藤裝置,控制器經過換向繼電器連接主馬達。利用主馬達驅動上、下壓輪組帶動編藤梭在梭頭架上前進和后退,使編藤梭前進穿入杠藤和后退拉出杠藤實現編藤梭梭頭上的藤條編藤入杠藤內,結合對應編藤梭的感應裝置、拉藤裝置、梭頭換向裝置滿足編藤的安全、自動、省力、樣式要求,同時將藤具框架固定在支撐板上能滿足編滕操作的工作平面和編藤方向、角度的可調,有效固定藤具框架,提高編藤效率和質量,該編藤機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編藤效率高,適用于各種規格的滕具編藤要求,使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B27J1/02GK102554986SQ20121001513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陳永生 申請人: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