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吉他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吉他邊緣切削裝置。
背景技術:
吉他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狀與提琴相似。吉他通常是在一個木制的整體上裝配有琴弦,以及琴弦的調節結構,而吉他的整體一般包括琴頭、琴頸、共鳴箱。所述共鳴箱主要用來對琴弦的震動發音進行共振放大,也是吉他中占據體積最大的部分。共鳴箱在制作的時候需要先將共鳴性箱的側板壓制成型,然后將前后板面通過膠水貼附在側板上。在共鳴箱進行膠復時,為了使得側板可以完全與前后板面都通過膠水粘結,共鳴箱的前后板通常會大于所述側板的邊沿,在共鳴箱膠合完成之后在進行切除修整打磨,最后噴漆。但是有吉他的側板位置是沿弧度變換的,在對吉他共鳴箱的前后邊沿修整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將吉他共鳴箱修剪整齊的吉他邊緣切削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吉他邊緣切削裝置包括滾動架,所述滾動架下部設計有可以自軸旋轉的滾輪,所述滾輪的下部低于所述滾動架下部位置,所述滾動架上部設計有把手,所述滾動架的側邊 設計有向外側伸出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部設計有傾斜的刀片,所述刀片的刀鋒朝下;所述滾動架的左右側邊底部前后位置加工為弧形。
作為優選,所述滾輪的外部包裹有彈性橡膠層。
作為優選,所述刀片的個數為兩個,前后平行放置,后部刀片下部的刀鋒位置低于前部刀片的下部刀鋒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架的上部設計有可以拆卸的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的下部截面小于上部截面。
作為優選,所述滾輪的個數為兩個,兩個滾輪前后平行。另外兩個滾輪前后靠近,距離介于5mm到10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吉他邊緣切削裝置主要用來對吉他的邊沿伸出的短邊進行切削,使用時,將該裝置的滾輪放置在吉他共鳴箱的側邊上,則固定架側邊的刀片恰好壓在共鳴箱前后邊沿伸出的外邊上,當通過把手將滾輪向前滾動時,刀片向前滑動,對伸出的側邊進行切削。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沿著吉他共鳴箱的側邊弧形面滑動,切削時逐層完成,不會損傷板面,同時刀鋒距離共鳴箱側面板的距離是固定的,可以使得最后切削的更加標準。
附圖說明
圖1是吉他邊緣切削裝置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吉他邊緣切削裝置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吉他邊緣切削裝置側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中實施例所示,該吉他邊緣切削裝置,它包括滾動架1,所述滾動架1下部設計有可以自軸旋轉的滾輪2,所述滾輪2的下部低于所述滾動架1下部位置,所述滾輪為圓柱形狀,其長度下雨吉他共明箱的側邊高度。所述滾動架1上部設計有把手3,所述滾動架1的側邊設計有向外側伸出的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下部設計有傾斜的刀片5,所述刀片5的刀鋒朝下,傾斜的刀片5在切削時受到切削阻力更小,可以大大降低裝置工作時的推動力;所述滾動架1的左右側邊底部前后位置加工為弧形。弧形的設計使得滾動架1下部的滾輪放置在吉他共鳴箱側板時,滾動架1的側板不會與共鳴箱側板的弧形面相碰。
吉他邊緣切削裝置主要用來對吉他的邊沿伸出的短邊進行切削,使用時,將該裝置的滾輪2放置在吉他共鳴箱的側邊上,則固定架4側邊的刀片恰好壓在共鳴箱前后邊沿伸出的外邊上,當通過把手3將滾輪2向前滾動時,刀片5向前滑動,對伸出的側邊進行切削。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沿著吉他共鳴箱的側邊弧形面滑動,切削時逐層完成,不會損傷板面,同時刀鋒距離共鳴箱側面板的距離是固定的,可以使得最后切削的更加標準。
在具體設計時,所述滾輪2的外部包裹有彈性橡膠層。這樣在吉他共鳴箱的測電滾動時可以防滑,同時可以防止對共鳴箱側邊造成損傷。所述刀片5的個數為兩個,前后平行放置,后部刀片5下部的刀鋒位置低于前部刀片5的下部刀鋒位置。這樣一個刀片可以在使用時切削掉一層,切削效率更高。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固定架4的上部設計有可以拆卸的出料斗6,所述出料斗6的下部截面小于上部截面。即出料斗下小上大,刀片5上刀 背深入所述出料斗6內部,這樣在切削時,成條的木制廢料會進入到料斗中,不會到處飛散,便于加工時對于廢料的收集。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滾輪2的個數為兩個,兩個滾輪2前后平行。另外兩個滾輪2前后靠近,在具體設計時距離介于5mm到100mm之間。這樣可以保證裝置的滾輪2滾動時的穩定,同時保證在經過共鳴箱側邊位置內側凹陷時可以順利進行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