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竹地板及其油漆生產工藝,更具體的說是一種重竹平面本色地板及其油漆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實木地板由于各種木質的顏色紋理不同而呈現各種形態,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但實木地板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木材資源短缺,成木生長周期長,長期大量砍伐樹木,對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而毛竹因其生長周期短、資源豐富,可再生性高,毛竹運用于地板領域已經越來越普及,幾年來普遍推崇以竹代木,現在甚至以竹勝木。
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重竹地板還是以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為經典,重竹平面本色地板最受消費者推崇,然而由于現行的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油漆生產工藝還不完善,導致現行的重竹平面本色地板漆面粗糙,漆膜亮度差、通透性差,易出現針孔、明顯波浪紋、亮線、油漆溜掛等,紋理不夠細膩,附著力差,耐受磨損能力差,使用一段時間就出現色調不均勻,而且防潮能力差,不適合應用于潮濕場所。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竹平面本色地板及其油漆生產工藝。本實用新型的重竹平面本色地板漆膜亮度好、附著力強、通透性好、無針孔、無明顯波浪紋、無亮線、無油漆溜掛、漆面平整光滑,紋理自然、細膩、精致,具有密度大、強度高、耐沖擊、耐磨損的特點,腳感舒適,吸音隔音效果好;能長期耐受磨損,并能防潮,亦適用于潮濕場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重竹平面本色地板。該重竹平面本色地板包括經過定厚精砂的重竹地板本體。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周部開榫形成榫接部。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依次涂布有水性底漆涂層、防裂油涂層、重型膩子涂層、加硬底漆涂層、第一透明底漆涂層、耐磨底漆涂層、第二透明底漆涂層、砂光底漆涂層和面漆涂層。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背面涂布有背漆涂層。
所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6-10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15-25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0-4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5-25 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2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0-20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5-10 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5-9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4-8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18g/㎡。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8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5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5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7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6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4g/㎡。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油漆生產工藝。該油漆生產工藝包括重竹地板本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水性底漆,涂布量為6-10g/㎡,然后采用80度紅外線干燥,形成水性底漆涂層;
步驟2、在防裂油中添加其重量份數的1/8的交聯劑,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防裂油,涂布量為15-25g/㎡,并干燥至半干,形成防裂油涂層;
步驟3、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重型膩子,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0-40g/㎡,干燥至70%后采用砂帶砂光;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重型膩子涂層;
步驟4、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加硬底漆,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加硬底漆涂層;
步驟5、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透明底漆,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采用砂帶砂光,形成第一透明底漆涂層;
步驟6、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耐磨底漆,涂布量為15-25 g/㎡,并干燥至半干,形成耐磨底漆涂層;
步驟7、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透明底漆,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25g/㎡,并達到70%干燥;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0-2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第二透明底漆涂層;
步驟8、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砂光底漆,涂布量為5-10 g/㎡,并達到70%干燥,采用砂帶砂光,形成砂光底漆涂層;
步驟9、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面漆,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5-9g/㎡,并干燥至半干;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4-8g/㎡,并達到100%干燥,形成面漆涂層;
步驟10、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背面涂布背漆,涂布量為14g/㎡,并達到100%干燥,形成背漆涂層。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8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5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5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7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6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4g/㎡。
在優選方案中,在步驟1之前,所述重竹地板本體還經過了定厚精砂加工,并進行了除絲加工。
在優選方案中,在步驟4和步驟5之間還進行了開榫加工,以便在重竹地板本體的周部形成榫接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重竹平面本色地板漆膜亮度好、附著力強、通透性好、無針孔、無明顯波浪紋、無亮線、無油漆溜掛、漆面平整光滑,紋理自然、細膩、精致,具有密度大、強度高、耐沖擊、耐磨損的特點,腳感舒適,吸音隔音效果好;能長期耐受磨損,并能防潮,亦適用于潮濕場所。
附圖說明
圖1為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油漆生產工藝流程圖。
標號說明:1-重竹地板本體 2-榫接部 3-水性底漆涂層 4-防裂油涂層 5-重型膩子涂層 6-加硬底漆涂層 7-第一透明底漆涂層 8-耐磨底漆涂層 9-第二透明底漆涂層 10-砂光底漆涂層 11-面漆涂層 12-背漆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結構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圖1僅僅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繪示出的示意圖,并不因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際形狀和厚度。
本實用新型的重竹平面本色地板包括經過定厚精砂的重竹地板本體1。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周部開榫形成榫接部2。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依次涂布有水性底漆涂層3、防裂油涂層4、重型膩子涂層5、加硬底漆涂層6、第一透明底漆涂層7、耐磨底漆涂層8、第二透明底漆涂層9、砂光底漆涂層10和面漆涂層11。所述重竹地板本體的背面涂布有背漆涂層12。
上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6-10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15-25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0-4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30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5-25 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2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0-20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5-10 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5-9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4-8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18g/㎡。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8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5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5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7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6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4g/㎡。
如圖2所示,上述重竹平面本色地板的油漆生產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水性底漆,涂布量為6-10g/㎡,然后采用80度紅外線干燥,形成水性底漆涂層;
步驟2、在防裂油中添加其重量份數的1/8的交聯劑,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防裂油,涂布量為15-25g/㎡,并干燥至半干,形成防裂油涂層;
步驟3、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重型膩子,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0-40g/㎡,干燥至70%后采用砂帶砂光;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重型膩子涂層;
步驟4、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加硬底漆,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加硬底漆涂層;
步驟5、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透明底漆,涂布量為20-30g/㎡,并達到70%干燥,采用砂帶砂光,形成第一透明底漆涂層;
步驟6、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耐磨底漆,涂布量為15-25 g/㎡,并干燥至半干,形成耐磨底漆涂層;
步驟7、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透明底漆,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25g/㎡,并達到70%干燥;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0-20g/㎡,并達到70%干燥,形成第二透明底漆涂層;
步驟8、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砂光底漆,涂布量為5-10 g/㎡,并達到70%干燥,采用砂帶砂光,形成砂光底漆涂層;
步驟9、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表面涂布面漆,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5-9g/㎡,并干燥至半干;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4-8g/㎡,并達到100%干燥,形成面漆涂層;
步驟10、在重竹地板本體的背面涂布背漆,涂布量為14g/㎡,并達到100%干燥,形成背漆涂層。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水性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8g/㎡;所述防裂油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重型膩子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35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5g/㎡;所述加硬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一透明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5g/㎡;所述耐磨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20g/㎡;所述第二透明底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20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15g/㎡;所述砂光底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0g/㎡;所述面漆涂層分兩次涂布,首次涂布的涂布量為7g/㎡,再次涂布的涂布量為6g/㎡;所述背漆涂層的涂布量為14g/㎡。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1之前,所述重竹地板本體還經過了定厚精砂加工,并進行了除絲加工。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4和步驟5之間還進行了開榫加工,以便在重竹地板本體的周部形成榫接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