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造板用加濕裝置,屬于人造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人造板材上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板材,人造板的使用節約了大量的木材,為保護環境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現有的人造板在實際制造過程中是由多種原材料相互壓制在一起的,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增加人造板的韌性,需要對人造板進行加濕處理,現有的加濕方法較為簡單,由工人手持水桶,根據經驗將水灑到人造板上,這樣方法導致加濕過程不均勻,并且導致有的時候加濕不是直接加水,而是加上水汽,所以行業中需要一種人造板用加濕裝置,以解決行業中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人造板用加濕裝置,以解決行業中面臨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人造板用加濕裝置,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由多個橫梁和立柱相互連接而成。
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加濕裝置,所述加濕裝置設置有加濕支架,所述加濕支架呈U型結構且橫跨于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
所述加濕支架的左側設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設置有加濕管,所述加濕管固定于所述加濕支架上。
所述加濕管上設置有多個加濕孔,所述水箱里設置有抽水泵,所述加濕支架上還設置有多個濕度檢測器。
所述加濕孔上設置有出水噴頭,所述加濕管里設置有熱電阻絲,所述支架的底部設置有控制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將人造板放置到底板上,然后通過加濕裝置將水箱里的水噴灑到人造板上,根據需要,也可以通過熱電阻絲將水氣化成霧狀噴到人造板上,從而達到給人造板加濕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支架;201、橫梁;202、立柱;3、加濕裝置;310、加濕支架;320、水箱;330、加濕管;340、加濕孔;350、濕度檢測器;360、出水噴頭;370、熱電阻絲;4、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根據圖1所示的一種人造板用加濕裝置,設置有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設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由多個橫梁201和立柱202相互連接而成。
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加濕裝置3,所述加濕裝置3設置有加濕支架310,所述加濕支架310呈U型結構且橫跨于所述底板1的左右兩側。
所述加濕支架310的左側設置有水箱320,所述水箱320上設置有加濕管330,所述加濕管330固定于所述加濕支架310上。
所述加濕管330上設置有多個加濕孔340,所述水箱320里設置有抽水泵,所述加濕支架310上還設置有多個濕度檢測器350。
所述加濕孔340上設置有出水噴頭360,所述加濕管330里設置有熱電阻絲370,所述支架2的底部設置有控制裝置4。
使用時,將人造板放置到底板1上,根據工藝的需要來決定是噴水還是噴水汽,如果需要噴水,就通過加濕管330將水箱320中的水傳送給出水噴頭360即可,如果是噴水汽,就通過加濕管330將水箱320中的水通過熱電阻絲370氣化成霧氣,然后通過出水噴頭360將霧氣噴出即可,通過濕度檢測器350對人造板進行濕度監控,并隨時調整噴灑工藝。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