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26541閱讀:221來源:國知局
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建筑裝飾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板材由于具有一定強度且加工方便,板材大量的被我們應用于建筑房屋、裝飾室內環境、制作室內家具中,在板材加工過程中,尤其是木板的加工過程,需要將木板根據需要進行打孔,傳統的手持打孔機進行打孔,其方便攜帶,操作便捷,但是存在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工作效率較低等缺陷,另外,人工打孔時容易造成偏差,穩定性以及準確性差,現有的自動打孔機構在木板打孔過程中,存在打孔時鉆頭磨損或損壞后,需要工人手動跟換鉆頭,其跟換操作步驟繁瑣,影響打孔進程,降低了打孔的效率,不能滿足生產使用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包括由基座和立架組成的機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架內的切換機構,所述切換機構內設有切換腔,所述切換腔內頂壁左右延伸設有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內左右延伸設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上螺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動塊,所述切換機構底部端面中間位置處設有頂部與所述切換腔相連通設置的通槽,所述切換腔內設有頂部與所述第一滑動塊底部端固定連接的打孔操作機構,所述打孔操作機構左右兩側內對稱設有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所述第一滑動腔與所述第二滑動腔之間設置有隔板,所述第一滑動腔和所述第二滑動腔靠近所述隔板一側內壁設有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腔和所述第二滑動腔遠離所述隔板一側內壁設有第三滑動槽,每個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均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的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一滑動腔與所述第二滑動腔內底壁中間位置均設有向下延伸設置的貫通孔,兩組所述貫通孔之間的所述打孔操作機構內左右兩側對稱設有傳動凹槽且內設有第一錐形輪,左右兩側的所述傳動凹槽分別與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滑動腔與所述第二滑動腔底部相連通設置,左右兩側的所述傳動凹槽之間的所述打孔操作機構內設有打孔電機,所述打孔電機兩側配合連接有分別朝兩側延伸設置的傳動轉軸,所述傳動轉軸遠離所述打孔電機一側伸入所述傳動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錐形輪固定連接,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二滑動槽與所述第三滑動槽之間的所述第一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打孔升降滑動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螺紋桿左側端與第一電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機外表面嵌于所述第一滑動槽左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右側端與所述第一滑動槽右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所述第二螺紋桿底部均與所述第二滑動槽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每個所述第二螺紋桿頂部均設有第二電機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外表面嵌于所述第二滑動槽內頂壁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滑動槽內的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與所述第二螺紋桿螺紋配合連接,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內設有傳動腔,所述傳動凹槽頂部的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設有第二錐形輪,所述第二錐形輪頂部固定設有貫通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端面的第一轉軸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軸頂部末端伸入所述傳動腔內且末端固定設有第三錐形輪,每個所述傳動腔內部均設有內側與所述第三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四錐形輪,所述第四錐形輪上固設有上下延伸設置的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頂部與所述傳動腔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向下延伸段貫通所述傳動腔內底壁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末端固定連接有向下延伸設置的打孔鉆頭。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立架固定設置在所述基座右側頂部位置,所述基座上方的所述立架左側端面內設有升降滑動槽,所述升降滑動槽內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的升降螺紋桿,所述升降螺紋桿底部與所述升降滑動槽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升降螺紋桿頂部與升降電機配合連接,所述升降電機外表面嵌于所述升降滑動槽內頂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螺紋桿上螺紋配合連接有升降滑動塊,所述升降滑動塊左側端面與所述切換機構右側端面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基座頂部端面內設有導槽,所述導槽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滑動底托,所述滑動底托右側相對的所述立架內設有沉槽,所述沉槽內設有左側端與所述滑動底托右側端面固定連接以及右側端與伸縮機構配合連接的伸縮桿,所述滑動底托頂部端面內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底部的所述滑動底托內設有貫通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切換腔內頂壁左右延伸設第一滑動槽,第一滑動槽內左右延伸設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上螺紋配合連接第一滑動塊,切換機構底部端面中間位置處設頂部與切換腔相連通設置的通槽,切換腔內設頂部與第一滑動塊底部端固定連接的打孔操作機構,第一螺紋桿左側端與第一電機配合連接,第一電機外表面嵌于第一滑動槽左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第一螺紋桿右側端與第一滑動槽右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內的打孔鉆頭切換控制工作。

2.通過打孔操作機構左右兩側內對稱設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之間設置有隔板,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靠近隔板一側內壁設第二滑動槽,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遠離隔板一側內壁設第三滑動槽,每個第二滑動槽內均設縱向延伸設置的第二螺紋桿,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內底壁中間位置均設向下延伸設置的貫通孔,兩組貫通孔之間的打孔操作機構內左右兩側對稱設傳動凹槽且內設第一錐形輪,左右兩側的傳動凹槽分別與左右兩側的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底部相連通設置,左右兩側的傳動凹槽之間的打孔操作機構內設打孔電機,打孔電機兩側配合連接分別朝兩側延伸設置的傳動轉軸,傳動轉軸遠離打孔電機一側伸入傳動凹槽內且與第一錐形輪固定連接,左右兩側的第二滑動槽與第三滑動槽之間的第一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打孔升降滑動塊,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的打孔升降滑動塊帶動左右兩側的打孔鉆頭伸縮工作,在不需要打孔作業時,兩側的打孔鉆頭均縮入打孔操作機構內,提高安全性,同時方便左右打孔鉆頭的切換工作。

3.通過第二滑動槽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與第二螺紋桿螺紋配合連接,打孔升降滑動塊內設傳動腔,傳動凹槽頂部的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設第二錐形輪,第二錐形輪頂部固定設貫通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端面的第一轉軸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轉軸頂部末端伸入傳動腔內且末端固定設第三錐形輪,每個傳動腔內部均設內側與第三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四錐形輪,第四錐形輪上固設上下延伸設置的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與傳動腔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軸向下延伸段貫通傳動腔內底壁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軸末端固定連接向下延伸設置的打孔鉆頭,從而實現切換連接以及傳動控制。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一側打孔鉆頭損壞時,能實現左右兩側的打孔鉆頭快速切換工作,在未打孔時,兩側打孔鉆頭均位于打孔操作機構內,提高了設備使用安全性,同時能自動控制調節打孔位置,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準確性。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打孔操作機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二滑動腔內的打孔鉆頭伸出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打孔操作機構移動到切換腔最右側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滑動腔內的打孔鉆頭伸出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一錐形輪和打孔電機配合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建筑裝飾板材打孔裝置,包括由基座6和立架5組成的機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架內的切換機構7,所述切換機構7內設有切換腔71,所述切換腔71內頂壁左右延伸設有第一滑動槽72,所述第一滑動槽72內左右延伸設有第一螺紋桿721,所述第一螺紋桿721上螺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動塊723,所述切換機構7底部端面中間位置處設有頂部與所述切換腔71相連通設置的通槽711,所述切換腔71內設有頂部與所述第一滑動塊723底部端固定連接的打孔操作機構8,所述打孔操作機構8左右兩側內對稱設有第一滑動腔81和第二滑動腔82,所述第一滑動腔81與所述第二滑動腔82之間設置有隔板83,所述第一滑動腔81和所述第二滑動腔82靠近所述隔板83一側內壁設有第二滑動槽87,所述第一滑動腔81和所述第二滑動腔82遠離所述隔板83一側內壁設有第三滑動槽88,每個所述第二滑動槽87內均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的第二螺紋桿871,所述第一滑動腔81與所述第二滑動腔82內底壁中間位置均設有向下延伸設置的貫通孔84,兩組所述貫通孔84之間的所述打孔操作機構8內左右兩側對稱設有傳動凹槽85且內設有第一錐形輪851,左右兩側的所述傳動凹槽85分別與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滑動腔81與所述第二滑動腔82底部相連通設置,左右兩側的所述傳動凹槽85之間的所述打孔操作機構8內設有打孔電機86,所述打孔電機86兩側配合連接有分別朝兩側延伸設置的傳動轉軸861,所述傳動轉軸861遠離所述打孔電機86一側伸入所述傳動凹槽85內且與所述第一錐形輪851固定連接,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二滑動槽87與所述第三滑動槽88之間的所述第一滑動腔81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打孔升降滑動塊89。

其中,所述第一螺紋桿721左側端與第一電機722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機722外表面嵌于所述第一滑動槽72左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721右側端與所述第一滑動槽72右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第一滑動腔81與第二滑動腔82內的打孔鉆頭841切換控制工作。

其中,每個所述第二螺紋桿871底部均與所述第二滑動槽87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每個所述第二螺紋桿871頂部均設有第二電機872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電機872外表面嵌于所述第二滑動槽87內頂壁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通過左右兩側的第二電機872分別控制左右兩側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上下工作。

其中,所述第二滑動槽87內的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89與所述第二螺紋桿871螺紋配合連接,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設有傳動腔891,所述傳動凹槽85頂部的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設有第二錐形輪895,所述第二錐形輪895頂部固定設有貫通所述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端面的第一轉軸896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軸896頂部末端伸入所述傳動腔891內且末端固定設有第三錐形輪894,每個所述傳動腔891內部均設有內側與所述第三錐形輪894嚙合連接的第四錐形輪892,所述第四錐形輪892上固設有上下延伸設置的第二轉軸893,所述第二轉軸893頂部與所述傳動腔891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893向下延伸段貫通所述傳動腔891內底壁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893末端固定連接有向下延伸設置的打孔鉆頭841,從而實現切換連接以及傳動控制。

其中,所述立架5固定設置在所述基座6右側頂部位置,所述基座6上方的所述立架5左側端面內設有升降滑動槽51,所述升降滑動槽51內設有縱向延伸設置的升降螺紋桿511,所述升降螺紋桿511底部與所述升降滑動槽51內底壁轉動配合連接,所述升降螺紋桿511頂部與升降電機513配合連接,所述升降電機513外表面嵌于所述升降滑動槽51內頂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螺紋桿511上螺紋配合連接有升降滑動塊512,所述升降滑動塊512左側端面與所述切換機構7右側端面固定連接,從而實現切換機構7的上下移動工作。

其中,所述基座6頂部端面內設有導槽61,所述導槽61內滑動配合連接有滑動底托62,所述滑動底托62右側相對的所述立架5內設有沉槽52,所述沉槽52內設有左側端與所述滑動底托62右側端面固定連接以及右側端與伸縮機構521配合連接的伸縮桿522,所述滑動底托62頂部端面內設有卡槽621,所述卡槽621底部的所述滑動底托62內設有貫通槽622,從而實現滑動底托62左右移動工作,自動調節打孔位置。

初始狀態時,第一滑動腔81和第二滑動腔82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分別位于第一滑動腔81和第二滑動腔82內的最頂部位置,此時,左右兩側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分別帶動左右兩側的打孔鉆頭841最大程度伸入第一滑動腔81和第二滑動腔82且底部端均完全位于左右兩側的貫通孔84內,此時,升降滑動塊512位于升降滑動槽51內的最頂部位置,同時,滑動底托62位于導槽61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第一滑動塊723位于第一滑動槽72內的最左側位置,同時,帶動打孔操作機構8位于切換腔71內的最左側位置,此時,第二滑動腔82下方的貫通孔84位于通槽711頂部的正上方位置。

當需要打孔加工使用時,首先將板材安裝入滑動底托62頂部的卡槽621內,然后通過右側第二滑動槽87內頂部的第二電機872帶動右側第二滑動槽87內的第二螺紋桿871轉動,由右側第二滑動槽87內的第二螺紋桿871帶動右側第二滑動腔82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沿右側第二滑動槽87以及右側第三滑動槽88底部方向滑動,直至如圖3所示第二滑動腔82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滑動到第二滑動腔82內的最底部位置,此時,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第二錐形輪895最大程度伸入右側的傳動凹槽85內且與右側的傳動凹槽85內的第一錐形輪851嚙合連接,同時,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打孔鉆頭841經過通槽711后最大程度伸出切換機構7的底部端面外,此時,控制右側第二滑動槽87內頂部的第二電機872停止轉動,同時,控制打孔電機86轉動,由打孔電機86帶動傳動轉軸861以及右側傳動轉軸861延伸末端的第一錐形輪851轉動,由右側第一錐形輪851帶動右側的第二錐形輪895轉動,由右側的第二錐形輪895帶動右側的第二錐形輪895頂部的第一轉軸896以及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的第一轉軸896頂部的第三錐形輪894,由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的第三錐形輪894帶動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第四錐形輪892以及第二轉軸893轉動,然后由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第二轉軸893帶動右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打孔鉆頭841轉動,然后通過升降電機513帶動升降螺紋桿511轉動,由升降螺紋桿511帶動升降滑動塊512以及升降滑動塊512左側的切換機構7向下移動實現右側打孔鉆頭841打孔工作;

當需要切換左側打孔鉆頭進行打孔加工使用時,首先通過第一電機722帶動第一螺紋桿721轉動,由第一螺紋桿721帶動第一滑動塊723沿第一滑動槽72右側方向滑動,同時,由第一滑動塊723帶動打孔操作機構8朝切換腔71內的右側方向滑動,直至如圖4所示第一滑動塊723移動到第一滑動槽72內的最右側位置,同時,打孔操作機構8移動到切換腔71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第一滑動腔81下方的貫通孔84位于通槽711頂部的正上方位置,然后將板材安裝入滑動底托62頂部的卡槽621內,接著通過左側第二滑動槽87內頂部的第二電機872帶動左側第二滑動槽87內的第二螺紋桿871轉動,由左側第二滑動槽87內的第二螺紋桿871帶動第一滑動腔81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沿左側第二滑動槽87以及左側第三滑動槽88底部方向滑動,直至如圖5所示第一滑動腔81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89滑動到第一滑動腔81內的最底部位置,此時,左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第二錐形輪895最大程度伸入左側的傳動凹槽85內且與左側的傳動凹槽85內的第一錐形輪851嚙合連接,同時,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打孔鉆頭841經過通槽711后最大程度伸出切換機構7的底部端面外,此時,控制左側第二滑動槽87內頂部的第二電機872停止轉動,同時,控制打孔電機86轉動,由打孔電機86帶動傳動轉軸861以及左側傳動轉軸861延伸末端的第一錐形輪851轉動,由左側第一錐形輪851帶動左側的第二錐形輪895轉動,由左側的第二錐形輪895帶動左側的第二錐形輪895頂部的第一轉軸896以及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的第一轉軸896頂部的第三錐形輪894,由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的第三錐形輪894帶動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第四錐形輪892以及第二轉軸893轉動,然后由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內第二轉軸893帶動左側打孔升降滑動塊89底部的打孔鉆頭841轉動,然后通過升降電機513帶動升降螺紋桿511轉動,由升降螺紋桿511帶動升降滑動塊512以及升降滑動塊512左側的切換機構7向下移動實現左側打孔鉆頭841打孔工作;

當需要調節打孔位置時,通過控制伸縮機構521帶動伸縮桿522伸縮移動,由伸縮桿522帶動滑動底托62沿導槽61滑動實現打孔位置調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切換腔內頂壁左右延伸設第一滑動槽,第一滑動槽內左右延伸設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上螺紋配合連接第一滑動塊,切換機構底部端面中間位置處設頂部與切換腔相連通設置的通槽,切換腔內設頂部與第一滑動塊底部端固定連接的打孔操作機構,第一螺紋桿左側端與第一電機配合連接,第一電機外表面嵌于第一滑動槽左側端面內且固定連接,第一螺紋桿右側端與第一滑動槽右側內壁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內的打孔鉆頭切換控制工作。

2.通過打孔操作機構左右兩側內對稱設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之間設置有隔板,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靠近隔板一側內壁設第二滑動槽,第一滑動腔和第二滑動腔遠離隔板一側內壁設第三滑動槽,每個第二滑動槽內均設縱向延伸設置的第二螺紋桿,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內底壁中間位置均設向下延伸設置的貫通孔,兩組貫通孔之間的打孔操作機構內左右兩側對稱設傳動凹槽且內設第一錐形輪,左右兩側的傳動凹槽分別與左右兩側的第一滑動腔與第二滑動腔底部相連通設置,左右兩側的傳動凹槽之間的打孔操作機構內設打孔電機,打孔電機兩側配合連接分別朝兩側延伸設置的傳動轉軸,傳動轉軸遠離打孔電機一側伸入傳動凹槽內且與第一錐形輪固定連接,左右兩側的第二滑動槽與第三滑動槽之間的第一滑動腔內滑動配合連接打孔升降滑動塊,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的打孔升降滑動塊帶動左右兩側的打孔鉆頭伸縮工作,在不需要打孔作業時,兩側的打孔鉆頭均縮入打孔操作機構內,提高安全性,同時方便左右打孔鉆頭的切換工作。

3.通過第二滑動槽內的打孔升降滑動塊與第二螺紋桿螺紋配合連接,打孔升降滑動塊內設傳動腔,傳動凹槽頂部的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設第二錐形輪,第二錐形輪頂部固定設貫通打孔升降滑動塊底部端面的第一轉軸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轉軸頂部末端伸入傳動腔內且末端固定設第三錐形輪,每個傳動腔內部均設內側與第三錐形輪嚙合連接的第四錐形輪,第四錐形輪上固設上下延伸設置的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與傳動腔內頂壁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軸向下延伸段貫通傳動腔內底壁且轉動配合連接,第二轉軸末端固定連接向下延伸設置的打孔鉆頭,從而實現切換連接以及傳動控制。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一側打孔鉆頭損壞時,能實現左右兩側的打孔鉆頭快速切換工作,在未打孔時,兩側打孔鉆頭均位于打孔操作機構內,提高了設備使用安全性,同時能自動控制調節打孔位置,提高打孔效率以及打孔準確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鹤山市| 桃园市| 东兰县| 城市| 衡阳市| 铜川市| 晋州市| 北宁市| 淮安市| 美姑县| 浦城县| 商河县| 东阳市| 惠安县| 禹城市| 洞口县| 上栗县| 丽水市| 诸暨市| 汪清县| 溧阳市| 芦溪县| 姜堰市| 长春市| 保德县| 库伦旗| 瑞昌市| 鸡西市| 武威市| 分宜县| 大洼县| 乐昌市| 孙吴县| 永和县| 喀什市| 苍溪县| 桃园市| 惠水县| 丹江口市|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