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緊密紡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
背景技術:
雖然近年來新型紡紗方法已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新型紡紗系統能夠真正的代替環錠紡。環錠紡是目前唯一能夠紡制高支紗的紡紗系統,其紗線的質量也是最好的。但環錠紗的結構還是不夠完美的,在環錠紡中,纖維須通過加捻三角區進入紗線,纖維在加捻三角區中的運動情況是決定紗線性能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環錠紡紗方法中,處于加捻三角區邊緣的纖維以及短纖維不能被完全捻合到紗線中,使得環錠紗的毛羽增多,強力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減小加捻三角區,減少紗線的毛羽,提高紗線的強力,紡紗范圍寬、適紡纖維廣、設備穩定性好、新增設備簡單并不易摩損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有四根羅拉,前三根羅拉與傳統環錠細紗機相同,第四根羅拉軸與前羅拉平行,并位于前羅拉的前方,第四根羅拉軸上安裝著表面有微小通孔帶的滾筒,滾筒的下方有下皮輥壓在滾筒表面,滾筒通孔帶表面具有負壓的區域上安放有一個擋風片,在滾筒上方安有壓在滾筒表面的絨輥。
本發明中所述的第四根羅拉軸由前羅拉軸通過一對齒輪傳動,滾筒的轉動方向與前羅拉軸相反。滾筒表面的線速度高于前羅拉軸表面的線速度3%~10%。安裝在滾筒軸上的滾筒是一個具有通孔帶的薄壁圓筒,滾筒表面和前羅拉軸表面不直接接觸,留有可供纖維束通過的微小間隙。在微小間隙區域上滾筒表面和前羅拉軸表面兩者具有相同的線速度方向。滾筒內部裝有一個使滾筒通孔帶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負壓的抽氣系統,滾筒通孔帶的內壁都有一個吸氣片相對應,吸氣片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吸氣片上有抽風槽。擋風片與滾筒的表面不接觸,兩個表面的曲率相同,間隙為0.1~2mm。擋風片由金屬或者非金屬材料制成,擋風片的寬度為5~20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可以減小加捻三角區,減少紗線的毛羽,提高紗線的強力,紡紗范圍寬、適紡纖維廣、設備穩定性好、新增設備簡單并不易摩損,還適用于將普通環錠細紗機改造為緊密紡紗機。采用擋風片后可有效提高負壓區對纖維束的集聚效應。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的一種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中1為后下羅拉,2為后上羅拉,3為中下羅拉,4為中上羅拉,5為前羅拉軸,6為上皮輥,7為上皮圈,8為下皮圈,9為滾筒軸(第四羅拉軸),10為滾筒,11為下皮輥,12為導紗鉤,13為吸氣片,14為擋風片,15為棉條,16為纖維束,17為紗線,18為絨輥。
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該例中,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緊密紡紗技術。所述技術中牽伸采用四羅拉,前三根羅拉同傳統環錠細紗機相同。新增加的滾筒軸(第四羅拉軸)9位于前羅拉軸5的前方,滾筒軸9固定在附加支座上,附加支座又固接在羅拉座上。在滾筒軸9上安裝著表面有微小通孔帶的滾筒10。滾筒10可在滾筒軸9上自由滑動,用止動螺絲固定在滾筒軸9上。滾筒10內部裝有一個抽氣系統,通過內部抽氣使滾筒通孔帶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負壓。在滾筒的下方有一個下皮輥11壓在滾筒10表面。滾筒軸9由前羅拉軸5通過一對齒輪傳動,因此,該軸9的轉動方向與前羅拉軸5相反。通過選擇合適的齒數比,可使滾筒10表面的線速度稍高于前羅拉軸5表面的線速度。前羅拉軸5表面和滾筒10表面之間不接觸,留有可供纖維束通過的微小間隙。由前羅拉軸5和上皮輥6握持線輸出的纖維束16將附著在前羅拉軸5表面上隨前羅拉軸5轉動。當纖維束16到達前羅拉軸5和滾筒10之間的微小間隙區域時,在滾筒10通孔帶的表面負壓的作用下纖維束16將被轉移到滾筒10表面并隨滾筒10表面運動。由于滾筒10表面的線速度高于前羅拉軸5表面的線速度,纖維束16將被進一步牽伸和伸直,同時在此運動過程中纖維束16的寬度將在滾筒10表面凝聚負壓的作用下被收縮,采用擋風片14后可有效提高負壓區對纖維束的集聚效應。從而可基本上消除加捻三角區。纖維束16在離開滾筒10和下皮輥11的握持線后被加捻,形成紗線。該方法可以提高紗線中纖維的直線度,減少紗線的毛羽,提高紗線的強力。該方法還可適用于將普通環錠細紗機改造為緊密紡紗機。
權利要求
1.一種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有四根羅拉,前三根羅拉與傳統環錠細紗機相同,第四根羅拉軸與前羅拉平行,并位于前羅拉的前方,第四根羅拉軸上安裝著表面有微小通孔帶的滾筒,滾筒的下方有下皮輥壓在滾筒表面,滾筒通孔帶表面具有負壓的區域上安放有一個擋風片,在滾筒上方安有壓在滾筒表面的絨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第四根羅拉軸由前羅拉軸通過一對齒輪傳動,滾筒的轉動方向與前羅拉軸相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滾筒表面的線速度高于前羅拉軸表面的線速度3%~10%。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安裝在滾筒軸上的滾筒是一個具有通孔帶的薄壁圓筒,滾筒表面和前羅拉軸表面不直接接觸,留有可供纖維束通過的微小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在微小間隙區域上滾筒表面和前羅拉軸表面兩者具有相同的線速度方向。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滾筒內部裝有一個使滾筒通孔帶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負壓的抽氣系統,滾筒通孔帶的內壁都有一個吸氣片相對應,吸氣片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吸氣片上有抽風槽。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擋風片與滾筒的表面不接觸,兩個表面的曲率相同,間隙為0.1~2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擋風片由金屬或者非金屬材料制成,擋風片的寬度為5~20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有效凝聚纖維束的緊密紡裝置,其特征是有四根羅拉,前三根羅拉與傳統環錠細紗機相同,第四根羅拉軸與前羅拉平行,并位于前羅拉的前方,第四根羅拉軸上安裝著表面有微小通孔帶的滾筒,滾筒的下方有下皮輥壓在滾筒表面,滾筒通孔帶表面具有負壓的區域上安放有一個擋風片,在滾筒上方安有壓在滾筒表面的絨輥。其有益效果為可以減小加捻三角區,減少紗線的毛羽,提高紗線的強力,紡紗范圍寬、適紡纖維廣、設備穩定性好、新增設備簡單并不易磨損,還適用于將普通環錠細紗機改造為緊密紡紗機。
文檔編號D01H5/70GK1861855SQ20061004067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明者魏銘森, 朱軍 申請人: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