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皺牽引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牽引帶的制作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止滌綸純紡或混紡織物在熱熔染色高溫焙烘用的防皺牽引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紡織物的染色過程,是印染行業中一個最重要的工藝步驟,其色相、外觀直接影響著紡織物染色成品的質量;目前,紡織物的染色方法一般有軋染、浸染和卷染等(不包括印花),使各類純紡、混紡織物由原來的本色通過上述幾種染色方法獲得所需的顏色。軋染染色設備在開機時,需要將待染的紡織物連接在軋染設備上的牽引帶或牽引布上,才能將待染的紡織物導入軋染染色設備中,從而實現連續生產。 而在軋染染色工藝中,一般的生產流程為待染織物(經過前處理后的半成品)一熱熔機一懸軋機一后整理;其中的熱熔機的工序包含進布一浸軋分散料染液一紅外線預烘—熱風預烘一高溫焙烘一落布等;織物首先浸軋分散染料,使分散的料染液充分粘附在織物表面,經過預烘箱使織物表面的水分蒸發,最后進入高溫焙烘箱使織物中所含的滌綸纖維或混紡織物中所含的滌綸纖維上染顏色。牽引帶結構雖然簡單,但物理指標要求很高,現有的牽引帶導入待染紡織物(滌棉混紡織物)運行過程中,牽引帶多次重復的使用,原先經過高溫定型所保持的緯向張力很快消失,牽引帶會出現程度不一的緯向收縮使牽引帶布面產生起皺,此種收縮和起皺會直接牽連到待染的正常紡織物,牽引帶緯向收縮后,造成連接在牽引帶上待染紡織物也跟隨產生不可回修的起皺,由于軋染染色紡織物從進布至落布全長約需500米左右,一旦折皺,使染色的紡織物的各項物理性能指標均會大幅降低,造成不合格,導致染色紡織物成為廢品,給企業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皺牽引帶制作方法,用該方法制作的防皺牽引帶能夠防止被連接待染色紡織物起皺,在牽引染色紡織物過程中,經反復使用,保證牽引帶不產生緯向收縮,牽引帶布面不產生起皺,有效克服被牽引待染紡織物發生起皺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皺牽引帶的制作方法,其具體步驟是(1)、選用80%漆纖維與20%棉纖維混紡編制成寬度IOcm,長160_165cm牽引帶;(2)、在熱熔機上經5-8次帶水經軋機均勻擠壓,然后放進焙烘機內,溫度控制在180 200度,焙烘I. 5-2小時,取出自然降溫15-20度;(3)、將高溫焙烘后的3條幅寬10cm,長160_165cm的第一防皺牽引帶I并排平鋪,邊與邊貼在一起,在每兩條防皺牽引帶接縫(縱向)上面平鋪一條相同的第二防皺牽引帶2,第二防皺牽引帶2縱向中心線與平鋪第一防皺牽引帶I交接縫對齊,將鋪在第一防皺牽引帶I上的第二防皺牽引帶2縫制在一起;(4)、選用與待染紡織物幅寬相同或略寬5-10cm、長10米的引機布,引機布的一端為齊邊,將另一端折疊成等腰三角形(頂角為60度),將引機布等腰三角形的一端連接在染色設備中的串機帶上;(5)、將制成的防皺牽引帶一邊(橫向)縫制在待染色紡織物上,另一邊縫制在引機布的齊邊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防皺牽引帶制作方法,用該工藝方法制作的牽引帶能夠防止被連接待染色紡織物起皺,在牽引染色紡織物生產過程中,經反復實驗,牽引帶不產生緯向收縮,牽引帶布面不產生起皺,消除牽連的待染紡織物發生起皺的問題。使染色紡織物的各項物理性能指標完全合格,使用防起皺牽引帶,提高了產品質量,節約了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在圖中I、第一引帶,2、第二引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防起皺牽引帶制作方法是(I)、選用80%漆絕纖維與20%棉纖維混紡編制成寬度IOcm,長160_165cm牽引帶;(2)、在熱熔機上經5-8次帶水經軋機均勻擠壓、然后放進焙烘機內,溫度控制在180 200度,焙烘I. 5-2小時,取出自然降溫15-20度;(3)、將高溫焙烘后的3條幅寬10cm,長160_165cm的第一防皺牽引帶I并排平鋪,邊與邊貼在一起,在每兩條防皺牽引帶接縫(縱向)上面平鋪一條相同的第二防皺牽引帶2,第二防皺牽引帶2縱向中心線與平鋪在第一防皺牽引帶I交接縫對齊,將鋪在第一防皺牽引帶I上的第二防皺牽引帶2縫制在一起;(4)、選用與待染紡織物幅寬為155—156cm相同或略寬5-10cm、長10米的引機布,引機布的一端為齊邊,將另一端折疊成等腰三角形(頂角為60度),將引機布等腰三角形的一端連接在染色設備中的串機帶上;(5)、將制成的防皺牽引帶一邊(橫向)縫制在待染色紡織物上,另一邊縫制在引機布的齊邊上。工作原理是當熱熔機開機時,具有較強的抗收縮性和柔性的牽引帶隨著引機布的牽引,連接的紡織物經過染料槽、紅外預烘、熱風預烘、高溫焙烘后;所含水分已全部烘干,成為合格染色紡織物。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皺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具體步驟是 (1)、用80%漆纖維與20%棉纖維混紡編制成寬度IOcm,長160cm防皺帶; (2)、在熱熔機上經5-8次帶水,通過軋車均勻擠壓后放進焙烘機內,溫度控制在100-150度,焙烘I. 5-2小時,取出自然降溫15-20度; (3)、將高溫焙烘后的3條幅寬10cm,長160-165cm的第一防皺牽引帶并排平鋪,邊與邊貼在一起,在每兩條防皺牽引帶接縫上面平鋪一條相同的第二防皺牽引帶,第二防皺牽引帶縱向中心線與平鋪第一防皺牽引帶交接縫對齊,將鋪在第一防皺牽引帶上的第二防皺牽引帶縫制在一起; (4)、選用與待染紡織物幅寬相同或略寬5-lOcm、長10米的引機布,將引機布的一端折疊成等腰三角形,將引機布折疊成等腰三角形的一端連接在染色設備中的串機帶上; (5)、將制成的牽引帶一側邊縫制在待染色紡織物上,另一側邊縫制在引機布的另一 端。
全文摘要
一種防皺牽引帶的制作方法,其具體步驟是選用80%滌纖維與20%棉纖維混紡編制成寬度10cm,長160cm牽引帶,在熱熔機上經5-8次帶水經軋機均勻擠壓,在焙烘機內經100-150溫度焙烘1.5-2小時,取出自然降溫15-20度;防皺牽引帶并排平鋪,邊與邊貼在一起,在每兩條防皺牽引帶接縫上面平鋪一條相同防皺牽引帶,將平鋪在一起防皺牽引帶縫制在一起;將引機布一端連接在染色設備中的串機帶上;將防皺牽引帶一邊縫制在待染色紡織物上,另一邊縫制在引機布的齊邊上。用該工藝方法制作的牽引帶能夠防止被連接待染色紡織物起皺,經反復實驗,牽引帶不產生緯向收縮,牽連的染紡織物不發生起皺的問題。
文檔編號D04D9/00GK102877215SQ20111020113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明者劉勇, 劉賢紅, 石建峰, 陳軍 申請人:襄樊新四五印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