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為了給針織服裝領域提供更多更舒適的紡織材料,并降低生產成本,近幾年來,市場推出了一系列毛棉(或粘)紗線,常見的有45/55、30/70和20/80等規格的混紡紗線。由于混紡紗線中的羊毛組分不耐強堿和棉用酶制劑,所以不能采用棉常用的煮練和漂白工藝,從而不能有效地去除棉蠟、油脂、果膠和天然色素等雜質,影響了手感風格,以及毛效和漂染工藝的穩定性。面料企業對流行趨勢進行分析和吸納,把不同的元素融合、疊加與借鑒,打破了原來的棉、麻、毛、絲、化纖之間的界限,各類面料互相借用原料,創造了多元化的新趨勢。原料之間的相互抵觸在織造的設計中得以消除,并實現優勢疊加,各種原料的功能得到最大化體現。同時加上織造上的大小提花、雙層、復合、異經異緯,改變了面料的手感、觀感、立體感。不僅保證了織物的天然性、環保性,還使原料之間優勢互補,織物具有更全面的性能。如絲綢面料中有絲與羊毛的混紡,使絲的輕柔和毛的厚重互相結合,起到了互補作用。羊絨纖維是動物纖維中珍貴的一種紡織用纖維,其細度、柔軟性好,手感滑糯,素有“毛中之王”美稱但羊絨紡紗由于細度、柔軟等特性,一般都在特定的毛紡廠進行,要在棉紡設備上加工羊絨,尤其與化纖進行混紡存在羊絨在紗線中不均勻、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靜電、抱合力差,以至影響服裝的服用性能等缺陷。本發明根據生產實際,市場需求,以超細纖維混紡羊絨工藝,創造出一種新型面料織物,改善了織物的服用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羊絨與化纖進行混紡存在羊絨在紗線中不均勻、生產過程中容易產生靜電、抱合力差,以至影響面料的服用性能等缺陷,達到羊絨混紡紗線中羊絨能均勻、自然地分布與紗體中,最終改善了織物的服用性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方案為一、混紡紗線的組成質量比羊絨3_10%,合成纖維22-30%,粘膠纖維60-75%。二、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制條一頭道并條一粗紡一成紗即制條分別制備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二種不同纖維成分的復合須條;頭道并條特單條羊絨和粘膠纖維的復合須條與5-7條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復合須條混并成頭道并條,混并時羊絨和粘膠纖維的復合須條位于中間;二道并條將二條頭道并條再次混并成二道并條;粗紡將二道并條加捻紡制成粗紗,其捻度為75-90。成紗將粗紗按常規工藝加捻紡制成紗。三、所述制條步驟包括下列步驟
3
I、人工拌和將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工藝比例分別用手工拌和;2、清花、梳棉羊絨和粘膠纖維采用豪豬打手或梳針打手梳理成羊絨復合須條;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常規梳理成化纖復合須條。在所述粗紡、成紗步驟中可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纖維混和采用人工拌和,解決了在成紗中羊絨不均勻的色檔現象;清花、梳棉步驟采用多梳少打,并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減少了羊絨纖維的損傷和落絨,并解決羊絨容易纏繞錫林、道夫現象;在紡紗過程中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解決了產生靜電引起饒皮輥、羅拉現象;加大粗紡捻度,克服由于羊絨卷曲數減少和纖維光滑的特點而導致紡紗加工過程中產生粘、爛、松的弊病。本發明提供的羊絨混紡紗線其羊絨能均勻、自然地分布在紗體中,最終能使織物體現服飾的高貴。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I :以紡制紗線支數為18. 6tex例具體說明步驟如下選擇原料(1)羊絨,(2)改性微彈漆絕纖維I. 67dtexX38mm, (3)粘膠纖維I. 67dtexX38mm ;制造方法;1)制條分別制備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二種不同纖維成分的復合須條(2)人工拌和將羊絨和粘膠纖維按50/50混和比用手工拌和,粘膠纖維和改性微彈滌綸纖維按68 32混和比用手工拌和;(3)清花、梳棉羊絨和粘膠纖維采用豪豬打手或梳針打手梳理成羊絨復合須條A,梳理中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粘膠纖維和改性微彈滌綸纖維按常規梳理成化纖復合須條B。頭道并條將單條羊絨復合須條A與5條粘膠纖維復合須條B混并成頭道并條,排列順序為B、B、A、B、B、B ; (4) 二道并條將二條頭道并條再次混并成二道并條;(5)粗紡將二道并條按加捻紡制成粗紗,其捻度為88。(6)成紗將粗紗按常規工藝加捻紡制成紗。成紗質量比為羊絨8%,改性微彈滌綸纖維27 %,粘膠纖維65 %。本發明提供的羊絨混紡紗制造方法由于在棉紡工藝路線中,纖維混和采用人工拌和,解決了在成紗中羊絨不均勻的色檔現象;清花、梳棉步驟采用多梳少打,并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減少了羊絨纖維的損傷和落絨,并解決羊絨容易纏繞錫林、道夫現象;在紡紗過程中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解決了產生靜電引起饒皮輥、羅拉現象;加大粗紡捻度,克服由于羊絨卷曲數減少和纖維光滑的特點而導致紡紗加工過程中產生粘、爛、松的弊病。本發明提供的羊絨混紡紗線其羊絨能均勻、自然地分布在紗體中,能使織物品質顯著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紗線由羊絨、合成纖維、粘膠纖維組成,其質量比為羊絨4-10%,合成纖維25-30%,粘膠纖維60-71 %。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混紡紗線的制造工藝包括制條一頭道并條一粗紡一成紗;其中所述的制條為分別制備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二種不同纖維成分的復合須條;所述的頭道并條為將單條羊絨和粘膠纖維的復合須條與5-7條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復合須條混并成頭道并條,混并時羊絨和粘膠纖維的復合須條位于中間;所述的二道并條是將二條頭道并條再次混并成二道并條;所述粗紡是將二道并條加捻紡制成粗紗,其捻度為75-90 ;所述成紗是將粗紗按常規工藝加捻紡制成紗。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條步驟包括下列步驟(I)人工拌和將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工藝比例分別用手工拌和;(2)清花、梳棉羊絨和粘膠纖維采用豪豬打手或梳針打手梳理成羊絨復合須條;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常規梳理成化纖復合須條。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羊絨混紡紗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紡、成紗步驟中加入粉末抗靜電涂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紡紗線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紗線由羊絨4-10%、合成纖維25-30%、粘膠纖維60-71%組成;其制造方法為先將羊絨和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工藝比例分別用手工拌和;再將羊絨和粘膠纖維采用豪豬打手或梳針打手梳理成羊絨復合須條;粘膠纖維和合成纖維按常規梳理成化纖復合須條,然后經過制條→頭道并條→粗紡→成紗工序,制成本發明的混紡面料紗線。本發明方法能使羊絨均勻、自然地分布在紗體中,使織物品質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D02G3/04GK102953182SQ20111024908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岳軍堂 申請人:岳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