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ro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屬于合成革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合成革產品其外觀及內在性能與天然皮革十分相似,質輕而堅韌,具有彈性好、強力高、耐熱和耐寒及耐化學性好、易于著色、色彩豐富、加工方便等優(yōu)點。一般來說,PU合成革產品包括表面涂飾層、著色層、微多孔層、底布和仿廐皮結構層。合成革具廣泛的用途,由于其具有品種繁多的基布,各種顏色的紋路,同時具有 批次穩(wěn)定、整體加工性能好的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制鞋業(yè)、箱包制造業(yè)、服裝制造業(yè)、家具裝飾業(yè)以及體育用品、軍工、醫(yī)藥、航空等各個領域。目前國內合成革預測總的需求量年需求量15億m2以上,其中服裝革5. 16億m2,鞋革5. 64億m2,箱包革4. 16億m2。預計未來5到10年內,需求量將保持10%的增長速度。目前,合成革的生產工藝主要以濕法、干法生產工藝為主。濕法工藝的原理是將水性樹脂涂到專用濕法分離布上,剝開PU (聚氨酯)層并貼到無紡布上,經烘干得到半成品(貝斯)。干法工藝的原理是用水性樹脂涂布于各種紋路的離型紙上,把紙上的膜取下來后,再用高溫燙到半成品(貝斯)上面。PU合成革的生產工藝則是采用先濕法后干法的復合式生產工藝。該工藝生產的合成革的外觀及內在性能與天然皮革十分相似,比單純的濕法或干法生產的PU合成革產品的質量更好、更穩(wěn)定。后處理工序,也稱為表面處理工序,在合成革生產中是一項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工藝技術。其部分處理技術是從紡織工業(yè)引入,更多的是由真皮處理技術引入;目的是為了使合成革從外觀、花紋、顏色等方面更像天然皮革。在合成革制造領域,并不是所有的成品革都需要經過后處理工序。根據對產品質量及性能要求的不同,可對部分合成革進行選擇性后處理,從而提升其成品的附加值。例如,可根據具體對外觀、花紋或顏色的要求,針對性的選擇一種、兩種或三種后處理工序進行組合,其后處理組合工序并沒有嚴格的順序安排,后處理后的合成革經檢驗即可入庫。
PU合成革由于受離型紙表面結構的限制,其顏色效果有時不盡人意。為了增加PU合成革色彩的鮮艷度以及提高色彩的表現力,通常通過對其表面進行單一的印花、壓紋、噴涂或磨毛等方法來進行后處理??偠灾?,在目前已有的這些PU合成革的生產工藝中,有些有后處理工藝,有些沒有后處理工藝。有后處理工藝的也只是以很簡單的后處理技術為主,既不能滿足產品后處理多樣化的需求,也不能達到現有市場的要求。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fā)一種提高了合成革后處理多樣化的后處理生產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合成革的后處理工序進行多樣化處理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樣化的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該方法是在干法、濕法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多樣化的后處理工藝,旨在提高產品的柔性、垂感、挺感、紋路、花樣等,從而使得PU合成革的使用效果更接近真皮,甚至效果更好。本發(fā)明的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是通過將多種后處理工序相結合的方法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具體地,本發(fā)明的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包括以下五種工序噴涂工序、磨皮工序、揉紋工序、表面印花工序、表面拋光工序以及印刷工序。①噴涂工序也稱作噴光工序,它是從真皮處理的技術中引進的。在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中,噴涂工序是在電腦控制的噴漿干燥機中進行。具體地,將樹脂、顏料以及溶劑組成的噴涂劑調配后,通過液體泵輸送到噴涂室內;然后通過電腦自動控制對PU合成革表面進行噴涂,噴涂速度為12 m/min ;將噴涂后的I3U合成革放入烘箱烘干,烘箱溫度控制在80°C左右。優(yōu)選地,噴涂工序還設有與噴漿干燥機配套的廢氣水噴淋吸收系統(tǒng),用以收集、 處理烘箱烘干過程中的溶劑廢氣。經過噴涂工序后處理過的PU合成革能產生很特殊的表面顏色效果和表面觸感。噴涂劑的配方優(yōu)選為水性樹脂、水性色膏和蒸餾水,而三者的較佳組合為體積比為100 1 2的水性樹脂、水性色膏和蒸餾水。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將噴漿干燥機設立單獨工作間,并保持工作間微負壓,這樣可有效地確保PU合成革生產車間的空氣環(huán)境。②磨皮工序也稱作磨紋工序。本發(fā)明的后處理方法通過對PU合成革的背面磨毛來實現磨皮工序,該工序不涉及任何溶劑的使用。PU合成革經過磨皮工序處理后可使其在外觀上更接近真皮革,同時還可生產出許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如牛巴革、磨絨革等。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磨皮工序中還設有與磨皮機配套的布袋除塵器,用以除去磨皮過程中產生的磨皮粉塵。③揉紋工序將磨皮后的合成革在干揉機、拉軟機中直接摔紋(干揉),不使用任何溶劑;或在轉鼓中加水進行鞣制,水鞣再放到干揉機揉干從而使PU合成革的手感柔軟。經摔紋后的PU合成革的表面花紋更趨自然,并具有天然皮革表面的不規(guī)則花紋,明顯提聞了廣品的附加值。一般情況下水鞣直接使用清水,但是若待處理的合成革質量較差時,則需要在水中適當添加(Tl0%重量百分比的柔軟劑,作為優(yōu)選,可在水中添加2 %重量百分比的柔軟劑。④表面印花工序該工序在壓花機、拋光機上進行。其中,壓花工序有冷式壓花、熱式壓花兩種工序。所述熱式壓花為通入蒸汽的熱式壓花。⑤表面拋光工序拋光工序是通過高速轉動的布輥與I3U合成革表面接觸、摩擦從而使PU合成革表面光亮的過程,不涉及任何溶劑的使用。該拋光工序類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擦皮鞋過程。本發(fā)明的表面印花工序、表面拋光工序除對合成革進行表面壓花、表面改色、改變光澤外,還可提高I3U合成革的手感和觀感,使其表面觸感更象天然皮革。⑥印刷工序是通過網紋輥筒進行合成革表面處理的一種最常用工藝,在二版、三版印刷處理機上進行。具體地,PU合成革表面通過滾桿與裝有油墨、涂料等工作漿的漿料槽相接觸,將工作漿料緩慢涂在PU合成革的表面,然后將PU合成革置入烘箱進行烘干,烘箱溫度控制在130°c左右。該工序除可使I3U合成革表面改色、改變光澤外,還可提高I3U合成革的手感和觀感如油蠟感、滑爽感等,使I3U合成革表面觸感更象真皮。印刷工序中的工作漿料涂在I3U合成革表面之前,先采用有機溶劑對工作漿料進行稀釋,所述有機溶劑優(yōu)選丁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醋酸甲酯、乙酸丁酯及環(huán)己酮中的其中一種或其中數種的組合。在將不同顏色的工作漿料涂在所述合成革表面之前,對滾桿進行清洗,清洗采用丙酮、丁酮或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劑,清洗后的有機溶劑可儲存后重復使用。本發(fā)明所選用的噴漿干燥機、磨皮機、干揉機、拉軟機、壓花機、拋光機、印刷處理機均為本技術領域常用的設備,對此沒有特別限制。
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合成革的無后處理工藝或者后處理工藝很簡單而言,本發(fā)明的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將多種后處理工序相結合,實現了合成革后處理的多樣化。經本發(fā)明方法后處理過的PU合成革,其產品既能滿足產品處理多樣化的需求,也能達到現有市場的要求。并且,發(fā)明人還發(fā)現,采取將多種后處理工序相結合的后處理方法后,PU合成革的使用效果遠遠好于僅經單一的處理工序處理后的合成革,并且,其使用效果更接近真皮,甚至比真皮效果更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采用的合成革為采用先濕法后干法的復合式生產工藝生產的PU合成革。所用的噴漿干燥機、磨皮機、干揉機、拉軟機、壓花機、拋光機、印刷處理機均為本技術領域常用的設備。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①噴涂工序也稱作噴光工序,它是從真皮處理的技術中引進的。在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中,噴涂工序是在電腦控制的噴漿干燥機中進行。具體地,將樹脂、顏料以及溶劑組成的噴涂劑按一定比例調配好后,通過液體泵輸送到噴漿干燥機的噴涂室內;然后通過電腦自動控制對PU合成革表面進行噴涂,噴涂速度為12 m/min ;將噴涂后的I3U合成革放入烘箱烘干,烘箱溫度控制在80°C左右。優(yōu)選地,噴涂工序還設有與噴漿干燥機配套的廢氣水噴淋吸收系統(tǒng),用以收集、處理烘箱烘干過程中的溶劑廢氣。經過噴涂工序后處理過的PU合成革能產生很特殊的表面顏色效果和表面觸感。噴涂劑的配方優(yōu)選為水性樹脂、水性色膏和蒸餾水,而三者的較佳組合為體積比為100 1 2的水性樹脂、水性色膏和蒸餾水。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將噴漿干燥機設立單獨工作間,并保持工作間微負壓,這樣可有效地確保PU合成革生產車間的空氣環(huán)境。②磨皮工序也稱作磨紋工序。本發(fā)明的后處理方法通過對PU合成革的背面磨毛來實現磨皮工序,該工序不涉及任何溶劑的使用。PU合成革經過磨皮工序處理后可使其在外觀上更接近真皮革,同時還可生產出許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如牛巴革、磨絨革等。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磨皮工序中還設有與磨皮機配套的布袋除塵器,用以除去磨皮過程中產生的磨皮粉塵。③揉紋工序將磨皮后的PU合成革在干揉機、拉軟機中直接摔紋(干揉),不使用任何溶劑;或在轉鼓中加水進行鞣制,水鞣再放到干揉機揉干從而使PU合成革的手感柔軟。經摔紋后的PU合成革的表面花紋更趨自然,并具有天然皮革表面的不規(guī)則花紋,明顯提聞了廣品的附加值。一般情況下水鞣直接使用清水,但是若待處理的合成革質量較差時,則需要在水中適當添加(Tl0%重量百分比的柔軟劑,作為優(yōu)選,可在水中添加2 %重量百分比的柔軟劑。④表面印花工序該工序在壓花機、拋光機上進行。其中,壓花工序有冷式壓花、熱式壓花兩種工序。所述熱式壓花為通入蒸汽的熱式壓花。⑤表面拋光工序拋光工序是通過高速轉動的布輥與I3U合成革表面接觸、摩擦從而使PU合成革表面光亮的過程,不涉及任何溶劑的使用。該拋光工序類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擦皮鞋過程。本發(fā)明的表面印花工序、表面拋光工序除對合成革進行表面壓花、表面改色、改變光澤外,還可提高I3U合成革的手感和觀感,使其表面觸感更象天然皮革。⑥印刷工序是通過網紋輥筒進行合成革表面處理的一種最常用工藝,在二版、三版印刷處理機上進行。具體地,PU合成革表面通過滾桿與裝有油墨、涂料等工作漿的漿料槽相接觸,將工作漿料緩慢涂在PU合成革的表面,然后將合成革置入烘箱進行烘干,烘箱溫度控制在130°c左右。該工序除可使I3U合成革表面改色、改變光澤外,還可提高I3U合成革的手感和觀感如油蠟感、滑爽感等,使I3U合成革表面觸感更象真皮。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印刷工序中的工作漿料涂在I3U合成革表面之前,先采用有機溶劑對工作漿料進行稀釋,所述有機溶劑優(yōu)選丁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醋酸甲酯、乙酸丁酯及環(huán)己酮中的其中一種或其中數種的組合。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在將不同顏色的工作漿料涂在所述合成革表面之前,對滾桿進行清洗,清洗采用丙酮、丁酮或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劑,清洗后的有機溶劑可儲存后重復使用。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fā)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fā)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
1.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①噴涂工序在待處理的PU合成革的表面噴涂能使I3U合成革表面產生特殊的顏色效果和觸感的噴涂劑,將噴涂后的PU合成革送入烘箱中烘干; ②磨皮工序將上述烘干的PU合成革置于磨皮機中,對其背面進行磨毛; ③揉紋工序將上述經磨毛處理的PU合成革順序經過干揉機和拉軟機進行摔紋;或 將經磨毛處理的PU合成革放入轉鼓中進行水鞣,再經干揉機揉干; ④表面印花工序將上述經揉紋的PU合成革用壓花機進行壓花; ⑤表面拋光工序將上述經壓花的PU合成革置于拋光機中,通過高速轉動的布輥與所述I3U合成革的表面接觸、摩擦從而使其表面光亮; ⑥印刷工序將上述經拋光的PU合成革放在印刷處理機上,通過印刷處理機將工作漿料緩慢涂在PU合成革表面,再經烘箱進行烘干。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涂劑為水性樹脂、水性色膏與蒸餾水的混合物。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涂工序中,通過電腦自動控制噴漿干燥機對PU合成革表面進行噴涂,并設置有用于收集、處理烘箱烘干過程中的噴涂劑廢氣的水噴淋吸收系統(tǒng);所述噴漿干燥機置于負壓的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噴涂作業(y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漿干燥機的噴涂速度為12 m/min ;噴涂工序中的烘箱的溫度控制在80°C。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皮工序中,還設置有與所述磨皮機配套的布袋除塵器。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紋工序中,在轉鼓中進行水鞣時,轉鼓內的水中添加有2 %重量百分比的柔軟劑。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工序中的工作漿料為經有機溶劑稀釋的涂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丁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醋酸甲酯、乙酸丁酯及環(huán)己酮中的一種或其中數種的組合。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工序中,需先采用丙酮、丁酮或二甲基甲酰胺對印刷處理機的滾桿進行清洗。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工序中的烘箱的溫度控制在130°C。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PU合成革的后處理方法,該方法是在現有技術的干法、濕法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多樣化的后處理工藝,具體包括噴涂工序、磨皮工序、揉紋工序、表面印花工序、表面拋光工序和印刷工序。經該方法后處理過的PU合成革產品的柔性、垂感、挺感、紋路、花樣都得到很大提高,其PU合成革的使用效果更接近真皮,甚至效果更好。
文檔編號D06N3/00GK102747608SQ201210203968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周志剛 申請人:浙江正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