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特別涉及到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
背景技術:
化學纖維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質為原料、經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纖維的統稱。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來源不同,可分為以天然高分子物質為原料的人造纖維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質為原料的合成纖維,簡稱化纖。
1941年,英國的J. R.溫菲爾德和J. T.迪克森以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為原料在實驗室內首先研制成功聚酯纖維,命名為特麗綸(Terylene)。1953年美國生產商 品名為達可綸(Dacixm)的聚酯纖維。隨后聚酯纖維在世界各國得到迅速發展。1960年聚酯纖維的世界產量超過聚丙烯腈纖維,1972年又超過聚酰胺纖維,成為合成纖維的第一大品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通過對現有的直接紡絲方法中的條件和工藝進行改進,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將高聚物熔體干燥后的纖維切片在螺桿中加熱熔融,擠壓送入紡絲箱體的各個紡絲部位,由計量泵精確計量和過濾后,從噴絲板的小孔中噴出;噴出的熔體細流,被冷卻氣流冷卻凝固成絲條。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噴絲孔的直徑范圍為O. 25 O. 30毫米。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氣流的溫度范圍為10°C -20°C。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構思新穎,設計巧妙,通過對現有的直接紡絲方法中的條件和工藝進行改進,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1)將高聚物熔體干燥后的纖維切片在螺桿中加熱熔融;
2)將經步驟I)處理后的纖維切片擠壓送入紡絲箱體的各個紡絲部位,由計量泵精確計量和過濾后,從噴絲板的小孔中噴出;
3)噴出的熔體細流,被冷卻氣流冷卻凝固成絲條。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為了達到較佳的效果,所述噴絲孔的直徑范圍為O. 25 O. 30毫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為了節省充分冷卻鎖需要的時間,所述冷卻氣流的溫度范圍為 10°C -20°C。本發明構思新穎,設計巧妙,通過對現有的直接紡絲方法中的條件和工藝進行改進,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 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驟 將高聚物熔體干燥后的纖維切片在螺桿中加熱熔融,擠壓送入紡絲箱體的各個紡絲部位,由計量泵精確計量和過濾后,從噴絲板的小孔中噴出;噴出的熔體細流,被冷卻氣流冷卻凝固成絲條。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絲孔的直徑范圍為O. 25 O. 30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氣流的溫度范圍為10°c -2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化學纖維的直接紡絲方法,它的步驟如下將高聚物熔體干燥后的纖維切片在螺桿中加熱熔融,擠壓送入紡絲箱體的各個紡絲部位,由計量泵精確計量和過濾后,從噴絲板的小孔中噴出;噴出的熔體細流,被冷卻氣流冷卻凝固成絲條。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構思新穎,設計巧妙,通過對現有的直接紡絲方法中的條件和工藝進行改進,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文檔編號D01D5/088GK102877141SQ20121029244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榮群山 申請人:蘇州市興吳工程塑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