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色紡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產品,特別是一種色紡紗。
背景技術:
目前,沙發布及各種座椅織物面料,因為經常和人體接觸和摩擦,容易起毛起球,直接影響使用效果和外觀。解決這類織物的起毛起球現象,能夠使這些織物面料的品質提 高到更高的檔次。而目前市場上解決這類織物面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是增加纖維長度,眾所周知,在紡紗過程中,短纖維在紗線截面中不能少于70根,中長纖維在紗線截面中不能少于60根,長纖維在紗線截面中不能少于35根,目前短纖維大都是采用UDX 38mm,中長纖維采用3DX65mm,長纖維采用4_ X 102mm,在實際使用中單纖維愈細愈容易起毛起球,所以采用長纖維后,由于單纖維增粗,因而起毛起球現象就少。第二種方法是涂層法,即在織物背面或表面涂上一層涂料,利用涂料把纖維粘合在一起,使其不容易起毛起球。這兩種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織物面料起毛起球的問題,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來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二來影響織物的柔軟性,直接影響使用效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色紡紗,用于織造沙發布及座椅面料,不但能節省工序,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能增加織物的耐磨性,手感柔軟,實用性更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色紡紗,包括紡紗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纖維之間的間隙中設有在加熱熔融后將紡紗纖維粘結的熱熔纖維。進一步的,所述熱熔纖維為滌綸纖維。進一步的,所述紡紗纖維為有色纖維。進一步的,所述紡紗纖維包括短纖維、中長纖維和長纖維。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將熱熔纖維熱熔后,使紡紗纖維相互粘結,使織物在受到外力摩擦時,紗線不易滑動,也就不易起毛起球,并不改變織物的柔軟性,還能增強織物的耐磨性。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實施例在熱熔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一種色紡紗,包括紡紗纖維1,所述紡紗纖維之間的間隙中設有在加熱熔融后將紡紗纖維粘結的熱熔纖維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紡紗纖維包括短纖維、中長纖維和長纖維。所述紡紗纖維為有色纖維。本實用新型采用一定比例的紡紗纖維和熱熔纖維,混紡成紗,如圖2所示結構,再織成織物,在織物整理過程中,經過高溫定型,使熱熔纖維表面呈熔溶狀態,從而將紡紗纖維粘結在一起,增加紡紗纖維的耐磨性。選用滌綸纖維在130度以下染色時,不會發生溶解,當短時間溫度達到180度時,纖維表面開始熔融狀態,將鄰近紡紗纖維粘結,形成圖I所示結構。紡紗纖維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而天然纖維包括棉、麻、絲、毛等;化學纖維又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人造纖維包括粘膠、天絲、大豆纖維、竹纖維、莫代爾等,合成纖維包括滌綸、錦綸、腈綸、氨綸等。上述實施例中,將熱熔纖維染色后與普通的有色纖維混紡成色紡紗,以深灰色色紡紗的紡制為例,一般地,灰色紗采用黑色纖維和白色纖維混合紡紗而成,深灰色紡紗,可以采用80%黑色紡紗纖維,加入20%的白色熱熔纖維,經過充分的混合后,紡制而成的紗,就 能體現出深灰色的色紡紗;再以淺灰色色紡紗的紡制繼續說明,可以采用60%黑色紡紗纖維,加入20%白色熱熔纖維及80%白色紡紗纖維,即可紡制成淺灰色色紡紗。這里所用的百分比,均是指各纖維之間的質量比。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色紡紗,包括紡紗纖維(1),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纖維之間的間隙中設有在加熱熔融后將紡紗纖維粘結的熱熔纖維(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色紡紗,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熔纖維為滌綸纖維。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色紡紗,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纖維為有色纖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色紡紗,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纖維包括短纖維、中長纖維和長纖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色紡紗,包括紡紗纖維,所述紡紗纖維之間的間隙中設有在加熱熔融后將紡紗纖維粘結的熱熔纖維。本實用新型將熱熔纖維熱熔后,使普通紡紗纖維相互粘結,使織物在受到外力摩擦時,紗線不易滑動,也就不易起毛起球,并不改變織物的柔軟性,還能增強織物的耐磨性。
文檔編號D02G3/04GK202688593SQ20122032975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雷中其 申請人:海寧蘇拉紗線有限公司, 吳光義, 雷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