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纖維開松或/和混合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在纖維制品的生產中,由于纖維在存放過程中,會產生板結,并且纖維長度過長、長度不勻率大、不夠松散,不適合纖維梳理機的喂機要求,經常需要對纖維進行開松處理,以增大纖維的松散度,使纖維符合纖維梳理機的喂機要求。如果是需要兩種纖維的混合物,那么就需要先對兩種不同的纖維分別進行開松,然后再對開松后的纖維進行混合。需要經過開松及混合的步驟,存在花費時間比較長,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在下文中給出關于本實用新型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于本實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應當理解,這個概述并不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窮舉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圖確定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后論述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同時對纖維進行開松及混合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由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的始端依次間隔分布;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可選的,所述混合倉為由兩個側壁、一個后壁、一個頂壁圍成并且前部敞開的混合倉,所述多個混合輥沿混合倉的后壁及頂壁設置。可選的,所述混合輥包括輥體和傳動輪,所述輥體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混合倉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傳動輪與棍體一端連接,所述電機通過傳動輪驅動混合棍轉動;所述棍體上設置有多個混合棒。可選的,所述混合輥的數目為四個,分別為第一混合輥、第二混合輥、第三混合輥和第四混合輥;所述后壁和頂壁均為弧形壁并且后壁和頂壁通過曲面過渡,并且所述頂壁遠離所述后壁的一端高于與后壁相鄰的一端;所述第一混合輥相鄰混合倉的后壁設置,所述第二混合輥設置在所述后壁與所述頂壁形成的拐角處,所述第三混合輥、第四混合輥在第二混合輥上方沿所述頂壁依次排列。可選的,所述物料輸送倉由第一側部擋板、第二側部擋板和頂板圍成,所述頂板與混合倉頂壁連接,所述第一側部擋板與混合倉的一個側壁連接,所述第二側部擋板與混合倉的另一個側壁連接。[0011]可選的,所述電機包括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包括物料傳送帶、第一傳動鏈條、第二傳動鏈條、主動輥和從動輥,所述物料傳送帶包裹于主動輥及從動輥上,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所述第一傳動鏈條驅動所述主動輥轉動,所述主動輥通過第二傳動鏈條帶動從動輥轉動;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皮帶帶動第一混合輥及第二混合輥的傳動輪轉動,所述第三電機通過皮帶帶動第三混合輥及第四混合輥的傳動輪轉動。可選的,所述物料傳送帶進程與回程之間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輥。可選的,所述混合倉中物料傳送帶裝置的下方還設置有底壁,所述混合倉的后壁與底壁之間設置有O. 3-2cm的縫隙。可選的,所述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還設置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與電機連接。可選的,所述第一混合輥距離物料傳送帶的高度為5-30cm ;所述混合棒的長度為5-30cm ;各所述混合輥之間的輥距為5-30cm。·[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體機,能夠同時對纖維進行開松及混合處理,與傳統的通過開松設備及混合設備分別處理相比,設備制造成本低,開松及混合的總時間明顯減少,減少了對纖維處理的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參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說明,會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點。附圖中的部件只是為了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相同的或類似的技術特征或部件將采用相同或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圖I為本實用新型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示意為101 —側壁;103-后壁;104-頂壁;201_物料傳送帶;202_主動輥;203_從動輥;204_第一側部擋板;205_第二側部擋板;206_頂板;207_支撐輥;208_第一傳動鏈條;209_第二傳動鏈條;3_物料輸送倉;401-輥體;402_傳動輪;403_混合棒;4a -第一混合輥;4b-第二混合輥;4c-第三混合輥;4d-第四混合輥;501_第一電機;502-第二電機;503_第三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附圖或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個其它附圖或實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結合。應當注意,為了清楚的目的,附圖和說明中省略了與本實用新型無關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部件和處理的表示和描述。參見圖I-圖3,本實用新型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3,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3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由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的始端依次間隔分布;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倉由兩個側壁101、一個后壁103、一個頂壁104圍成并且前部敞開的混合倉,所述多個混合輥沿混合倉的后壁103及頂壁104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輥優選包括輥體401和傳動輪402,所述輥體401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混合倉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傳動輪402與輥體401 —端連接,所述電機通過傳動輪402驅動混合輥轉動;所述輥體401上設置有多個混合棒403。所述混合棒403的長度可以為 5-30cm。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輥的數目優選為四個,分別為第一混合輥4a、第二混合輥4b、第三混合輥4c和第四混合輥4d ;所述后壁103和頂壁104均優選設置為弧形壁并且后壁103和頂壁104通過曲面過渡,并且所述頂壁104遠離所述后壁103的一端高于與后壁103相鄰的一端;所述第一混合輥4a相鄰混合倉的后壁103設置,所述第二混合輥4b設置在所述后壁103與所述頂壁104形成的拐角處,所述第三混合輥4c、第四混合輥4d在第二混合輥4b上方沿所述頂壁104依次排列。本實施例中,所述物料輸送倉3由第一側部擋板204、第二側部擋板205和頂板206圍成,所述頂板206與混合倉的頂壁104連接,所述第一側部擋板204與混合倉的側壁101連接,所述第二側部擋板205與混合倉的另一側壁連接。設置第一側部擋板204、第二側部擋板205的目的是為了纖維在物料傳送帶201上傳送時不會掉落到物料傳送帶外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機優選包括第一電機501、第二電機502和第三電機503 ;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包括物料傳送帶201、主動輥202、從動輥203、第一傳動鏈條208和第二傳動鏈條209,所述物料傳送帶201包裹于主動輥201及從動輥203上,所述第一電機501通過第一傳動鏈條208驅動所述的主動輥202轉動,所主動輥202通過第二傳動鏈條209帶動從動輥203轉動;所述第二電機502通過皮帶帶動第一混合輥4a及第二混合輥4b的傳動輪轉動,所述第三電機503通過皮帶帶動第三混合輥4c及第四混合輥4d的傳動輪轉動。如此設置,每兩個混合輥通過一個電機帶動即可,節省設備制造成本,節省設備占用空間,具有設備結構簡單的優點。本實施例中,所述物料傳送帶201進程與回程之間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輥207,以保證物料傳送帶201的中部不會因重力作用而下降,從而使物料傳送帶201的中部、始端和末端處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合倉中物料傳送帶裝置的下方還可以設置有底壁105,所述混合倉的后壁103與底壁105之間設置有O. 3-2cm的縫隙。通過此縫隙,可以將纖維中的比較短的纖維及雜質漏出去,具有能夠除雜質的優點。本實施例中,所述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還可以設置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6與電機連接,以便對各電機的轉速及正反轉進行控制,從而控制物料傳送帶201的傳送速度及傳送方向,并且對混合輥的轉動速度進行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輥4a距離物料傳送帶201的高度為5_30cm,此高度要視輥體401上的混合棒403的長度而定,混合棒403距離物料傳送帶201最近時,距離為
O.5-15cm為宜。以便在混合輥轉動下,纖維能夠從物料傳送帶201上轉動到混合輥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各混合輥之間的輥距為5-30cm。此距離也要視輥體401上的混合棒403的長度而定,相鄰的兩個混合輥轉動過程中距離最近的混合棒403之間的距離為O. 5-15cm為宜。以便,纖維能夠從下面的一個混合輥上傳送到與其相鄰最近的上面的一個混合棍上。[0034]下面以設置有四個混合輥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為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開啟各電機,設定開松混合時間,使第一電機正轉,此時物料傳送帶201上的待開松及混合的纖維從物料輸送倉3向混合倉中傳送,然后在第一混合輥4a的作用下,將待開松的纖維卷起,然后依次傳送到第二混合輥4b、第三混合輥4c及第四混合輥4d上,從第四混合輥4d落下后,又通過物料傳送帶201傳送到混合倉中第一混合輥4a的下方,然后在第一混合輥4a的作用下,又將待開松的纖維卷起,然后依次傳送到第二混合輥4b、第三混合輥4c及第四混合輥4d上,從第四混合輥4d落下,如此進行多次邊開松邊混合達到設定的時間,然后使第一電機501反轉,在物料傳送帶201的作用下將開松混合好的纖維依次從混合倉及物料輸送倉3輸出。在本實用新型的設備中,顯然,各部件是可以分解、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組合 的。這些分解和/或重新組合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方案。同時,在上面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描述中,針對一種實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在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實施方式中使用,與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組合,或替代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
權利要求1.一種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由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末端的上方起,沿斜向上方向向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的始端依次間隔分布;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倉為由兩個側壁、一個后壁、一個頂壁圍成并且前部敞開的混合倉,所述多個混合輥沿混合倉的后壁及頂壁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輥包括輥體和傳動輪,所述輥體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混合倉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傳動輪與輥體一端連接,所述電機通過傳動輪驅動混合輥轉動;所述輥體上設置有多個混合棒。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輥的數目為四個,分別為第一混合輥、第二混合輥、第三混合輥和第四混合輥;所述后壁和頂壁均為弧形壁并且后壁和頂壁通過曲面過渡,并且所述頂壁遠離所述后壁的一端高于與后壁相鄰的一端;所述第一混合輥相鄰混合倉的后壁設置,所述第二混合輥設置在所述后壁與所述頂壁形成的拐角處,所述第三混合輥、第四混合輥在第二混合輥上方沿所述頂壁依次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輸送倉由第一側部擋板、第二側部擋板和頂板圍成,所述頂板與混合倉頂壁連接,所述第一側部擋板與混合倉的一個側壁連接,所述第二側部擋板與混合倉的另一個側壁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包括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包括物料傳送帶、第一傳動鏈條、第二傳動鏈條、主動輥和從動輥,所述物料傳送帶包裹于主動輥及從動輥上,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所述第一傳動鏈條驅動所述主動棍轉動,所述主動棍通過第二傳動鏈條帶動從動棍轉動;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皮帶帶動第一混合棍及第二混合棍的傳動輪轉動,所述第三電機通過皮帶帶動第三混合輥及第四混合輥的傳動輪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傳送帶進程與回程之間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輥。
8.根據權利要求2-7任一項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倉中物料傳送帶裝置的下方還設置有底壁,所述混合倉的后壁與底壁之間設置有O. 3-2cm的縫隙。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還設置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與電機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輥距離物料傳送帶的高度為5-30cm ;所述混合棒的長度為5-30cm ;各所述混合輥之間的輥距為5_30cm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纖維開松混合一體機,包括混合倉、物料傳送帶裝置和設置在混合倉一端的物料輸送倉,所述物料傳送帶裝置橫穿所述混合倉和物料輸送倉的底部;所述混合倉內設置有多個混合輥,所述多個混合輥位于物料傳輸帶裝置上方并且沿料倉后壁及頂壁從下到上依次分布,所述的斜上方為向物料輸送倉方向傾斜的斜上方;所述混合輥、物料傳送帶裝置均由電機驅動。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體機,能夠同時對纖維進行開松及混合處理,與傳統的通過開松設備及混合設備分別處理相比,設備制造成本低,開松及混合的總時間明顯減少,減少了對纖維處理的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D01G21/00GK202688559SQ20122035193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9日
發明者李中勇 申請人:昆山吉美川纖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