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布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布藝加工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床墊圍邊通過包裹縫制邊料來形成包邊,起到裝飾和防磨損的作用。在加工時,條狀邊料通過手工疊合方式貼合設置在床墊的圍邊上,邊料在手工定位的情況下通過縫紉機是實現縫制,操作工人在加工時,既需要將邊料準確疊合在圍邊上,還需要操作縫紉機對指定工位的圍邊和邊料進行縫制,對操作工人的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導致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上升,操作人員容易因在縫紉時手指按壓邊料而被縫紉機誤傷,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邊料加工機,通過增設為縫紉工作部匹配供料的邊料供應裝置,實現邊料供給且與圍邊縫合自動化,既提高生產效率,還消除了安全隱患。
本發明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邊料加工機,包括加工臺、設于加工臺一側的縫紉機,所述縫紉機包括機架、設于機架上方且與加工臺毗鄰設置的縫紉工作部,所述縫紉機上設有與其縫紉工作部配合的邊料供應裝置,所述邊料供應裝置包括儲料臺、設置在儲料臺與縫紉工作部間的供料通道以及設置在供料通道一側且可沿供料通道方向往復移動的配料機構,儲料臺上的邊料通過配料機構實現為縫紉工作部配合供料。通過設置為縫紉工作部輸送圍邊的加工臺以及輸送邊料的邊料供應裝置,實現縫紉工作部原料自動供應,既快速準確,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替代原先手工供料的方式,有效避免操作人員應疏忽大意而導致手指受傷的情況,消除了安全隱患。加工臺用于向縫紉工作部輸送待縫制的圍邊,邊料供應裝置用于將邊料從儲料臺上取出并按要求輸送至縫紉工作部,實現圍邊與邊料匹配縫制。供料通道用于引導邊料朝預設路徑輸送,確保邊料被輸送至縫紉工作部,儲料臺用于存儲呈卷的長條狀邊料,配料機構用于完成邊料輸送和裁剪的工作,配料機構可往復移動,可在邊料裁剪后的長度進行控制,方便后續加工。
作為優選,所述配料機構包括一安裝臺、驅動安裝臺移動的平移結構以及裝配在安裝臺上的輸送結構,所述安裝臺上設有一與供料通道垂直設置的豎板,所述輸送結構包括可活動地連接在豎板上的連接桿以及設置在連接桿上的氣輪,所述氣輪隨連接桿動作并在與供料通道配合的供料工位以及與供料通道分離的閑置工位間切換。安裝臺在輸送結構作用下沿機架表面平移,豎板為輸送結構提供平穩支撐,確保邊料輸送穩定、快速。連接桿推動氣輪在供料工位和閑置工位間切換,使得氣輪可以根據需要對邊料進行輸送、定位以及不干涉操作,氣輪位于供料工位時,其周緣與穿置在供料通道內的邊料匹配抵觸,通過驅動氣輪旋轉實現邊料沿供料通道移動。連接桿轉動連接誒在豎板上,確定了氣輪在不同工位切換時的移動路徑。
作為優選,連接桿中部轉動連接在所述豎板朝向儲料臺側的壁面上,連接桿第一端與豎板間夾設復位彈簧,第二端與豎板間夾設驅動連接桿擺動的切換氣缸,所述氣輪轉動連接在第二端上。氣輪為連接桿擺動提供動力,連接桿在氣輪和復位彈簧配合作用下實現氣輪在不同工位間切換。
作為優選,平移結構包括平移驅動件、設于機架上方且分置在安裝板兩側的滑軌和引導桿,滑軌和引導桿均與供料通道平行設置,所述安裝臺上設有分別與滑軌和引導桿匹配對應的滑塊和套孔,安裝臺在平移驅動件推動下水平移動。安裝臺帶動輸送結構整體移動,分置的滑軌和引導桿確保安裝臺平穩移動,滑軌和引導桿的長度滿足安裝臺平移距離要求。滑軌和引導桿均與供料通道平行設置,使得安裝臺可沿供料通道移動,確保安裝臺移動時邊料不會彎折受損。
作為優選,所述引導桿通過支架固接在機架上,所述平移驅動件為三位五通閥,包括與支架固接的閥體以及與安裝臺固接在驅動桿。三位五通閥能根據設計需要進行設定,進而控制安裝臺移動區段,滿足邊料裁剪要求。支架為三位五通閥提供定位,并為安裝臺移動提供驅動著力點。
作為優選,所述配料機構包括安裝于豎板朝向縫紉工作部側壁面上的裁剪結構,所述裁剪結構包括端部轉動連接在豎板上的刀片以及與豎板轉動連接的裁剪氣缸,刀片受裁剪氣缸驅動沿豎板表面擺動并在與供料通道交叉的裁剪工位以及與供料通道錯位的閑置工位間切換。裁剪結構用于剪切條狀邊條,當圍邊縫制加工完成時,需要剪切邊條,并為下次縫制進行準備。在工作時,刀片位于閑置工位時,邊條可沿供料通道連續輸送,刀片切換至裁剪工位完成對邊條切斷動作,并為圍邊后續收尾工序預留足夠長度的邊條。裁剪氣缸的缸體轉動連接在豎板上,伸縮桿轉動連接在刀片上。
作為優選,所述供料通道包括固接在安裝臺上的供料管以及可水平調節地固接在機架上的定形管,所述供料管的進口朝向儲料臺設置,出口與定形管進口對應,所述定形管的出口與縫紉工作部毗鄰設置,所述供料管和定形管的進口周緣彎折形成引導用斜面。供料管和定形管相互配合,實現邊料從儲料臺到縫紉工作部間沿預設輸送路徑運動,供料管和定形管獨立設置并通過區段連續配合方式引導邊條沿預設輸送路徑運動。斜面用于引導邊料沿供料通道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豎板一側設有帶豎向貫通槽的固接板,所述供料管通過與貫通槽匹配的緊固件可升降地連接在所述固接板上,所述供料管壁面開設供氣輪工位切換穿置的穿槽,所述刀片的裁剪工位位于所述供料管出口外側。供料管除了起到引導邊條運動的作用外,還對邊條活動范圍進行限定,進而通過與氣輪配合實現抵觸夾持邊條,當氣輪轉動時,邊條能在氣輪驅動下被輸送。供料管可升降地連接在固接板上,使得供料管可以根據儲料臺上原料情況進行高度調整,確保邊條以平整狀態進入供料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定形管的進口截面輪廓呈長條狀,出口截面輪廓呈U形,進口內壁設置朝向出口設置的吹氣口,定形管側壁開設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手工槽。定形管能將邊條由平整狀態彎折形成與圍邊貼合的彎折狀態,定形管出口與縫紉工作部毗鄰設置,確保從定形管內輸出的邊條能以彎折狀態與圍邊貼合并縫制,實現圍邊快速加工。斜面用于引導從供料管出口處伸出的邊條順利進入定形管,從吹氣口輸出的氣流起到輔助邊條插入并穿過定形管的作用,此外,吹氣口還起到防止邊料在定形管內疊置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加工臺包括水平工作臺以及設置在水平工作臺上的輸送帶,所述輸送帶沿工作臺長度方向布置,所述輸送帶兩端部朝向縫紉機一側均設有引導滾輪。輸送帶起到拉動環形圍邊繞置引導滾輪作環形運動的作用,使得圍邊整圈與邊條縫合,引導滾輪還起到拉直圍邊的作用,使得邊料平整地貼合縫制在圍邊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和積極效果:
1、在縫紉機機架上設置由供料通道和可沿供料通道方向往復移動的配料機構構成的邊料供應裝置,實現了縫紉工作部原料的連續自動供應,既快速準確,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替代原先手工供料的方式,有效避免操作人員因疏忽大意而導致手指受傷的情況,消除了安全隱患;
2、在配料機構上設置裁剪結構,用于圍邊縫制加工完成時剪切邊條,并為下次縫制進行準備;為便于邊料在圍邊上收口縫制,剪切時在邊料末段預留折邊長度,可對末段邊料進行折疊縫制,起到遮擋邊料端部的作用,從而完成折疊收口工序;
3、將定形管的進口截面輪廓設計呈長條狀,出口截面輪廓呈U形,進口內壁設置朝向出口設置的吹氣口,定形管側壁開設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手工槽。使定形管能將邊條由平整狀態彎折形成與圍邊貼合的彎折狀態,確保從定形管內輸出的邊條能以彎折狀態與圍邊貼合并縫制,實現圍邊快速加工;
4、在水平工作臺上設置輸送帶和引導滾輪,輸送帶起到拉動環形圍邊繞置引導滾輪作環形運動的作用,使得圍邊整圈與邊條縫合;引導滾輪還起到拉直圍邊的作用,使得邊料平整地貼合縫制在圍邊上,實現與邊料同步高速縫制,確保縫制質量。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 為縫紉機結構示意圖;
圖3 為邊料供應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 為安裝臺靠近儲料臺側時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 為安裝臺靠近縫紉工作部側時的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 為裁剪結構與安裝臺間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平工作臺,2、縫紉機,3、機架,4、縫紉工作部,5、儲料臺,6、安裝臺,7、豎板,8、連接桿,9、氣輪,10、復位彈簧,11、切換氣缸,12、滑軌,13、引導桿,14、三位五通閥,15、支架,16、刀片,17、裁剪氣缸,18、定形管,19、供料管,20、輸送帶,21、引導滾輪,22、貫通槽,23、固接板,24、穿槽,25、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實質性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邊料加工機,由加工臺、設于加工臺一側的縫紉機2組成,所述縫紉機2包括機架3、設于機架3上方且與加工臺毗鄰設置的縫紉工作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紉機2上設有與其縫紉工作部配合的邊料供應裝置,所述邊料供應裝置包括儲料臺5、設置在儲料臺5與縫紉工作部間的供料通道以及設置在供料通道一側且可沿供料通道方向往復移動的配料機構,儲料臺5上的邊料通過配料機構實現為縫紉工作部配合供料。
機架3設置在加工臺一側,兩者頂面等高齊平,可一體化設置。縫紉機2安裝在機架3上,縫紉工作部設于縫紉機2靠近加工臺一側,方便縫紉工作部接收通過加工臺輸送的圍邊。在準備縫制時,需要將圍邊和邊料分別安置在加工臺和邊料供應裝置上。
在實際操作中,邊料供應裝置只在縫紉加工準備以及圍邊縫制完成階段進行工作。在準備縫紉加工階段,操作人員將成卷的邊料套置在設于儲料臺5上的豎置定位軸上(如圖2所示),并將邊料的端部插入供料管19的進口,此時,切換氣缸11處于未外伸的初始狀態,氣輪9在復位彈簧10作用下處于供料工位,安裝臺6位于靠近儲料臺5處(如圖4所示),邊料供應裝置通過以下步驟實現操作:
1.邊料插入供料管19并被夾持在供料管19側壁與氣輪9周緣間,驅動氣輪9旋轉,使得邊料端部在氣輪9驅動下沿供料管19運動至供料管19出口;
2.安裝臺6在平移驅動件作用下沿供料通道朝縫紉工作部運動(如圖5所示),使得供料管19出口與定形管18進口毗鄰抵近,在此過程中,邊料由于氣輪9與供料管19側壁夾持作用而在供料管19中相對靜止,邊料端部仍然處于供料管19出口處;
3.氣輪9再次轉動,邊料端部在斜面以及吹氣口的配合作用下穿過定形管18并外露在縫紉工作部中,實現與圍邊匹配貼合;
4.啟動縫紉機2,對圍邊和邊料進行縫合,在此過程中,連接桿8在切換氣缸11作用下擺動,并使得汽輪不再與供料管19側壁配合夾持邊料,邊料在縫紉機2的作用下自動完成從儲料臺5到縫紉工作部的連續輸送。
通過上述步驟實現縫制準備,當縫紉機2開啟后,切換氣缸11會始終確保氣輪9處于閑置工位,邊料供應裝置在縫紉機2工作過程中不對邊料輸送進行干涉,邊料會通過供料通道持續向縫紉工作部輸送。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加工臺包括水平工作臺1以及設置在水平工作臺1上的輸送帶20,所述輸送帶20沿工作臺長度方向布置,所述輸送帶20兩端部朝向縫紉機2一側均設有引導滾輪21。圍邊呈環形,將圍邊的兩端套置在位于輸送帶20兩端的引導滾輪21上,使得圍邊形成兩直線邊,其中,一條直線邊搭接在輸送帶20上,利用運轉的輸送帶20帶動圍邊自轉,另一條邊在輸送帶20的驅動下通過縫紉工作部,通過縫紉工作部實現與邊料拼接縫合。
在縫制過程中,輸送帶20驅動的圍邊和縫紉機2驅動的邊料以相同的速度供料,實現兩者縫制效率和質量,當環形圍邊即將完成整圈縫制時,一方面,需要對邊料進行裁剪,另一方面,為了便于邊料在圍邊上收口縫制,需要對末段邊料進行折疊縫制,起到遮擋邊料端部的作用,優選方案,在完成圍邊整圈縫制后需要在邊料末段預留折邊長度,以完成折疊收口工序。在實際操作中,邊料供應裝置通過以下步驟實現操作:
1.縫紉機2停止工作,邊料不再沿供料通道輸送,安裝臺6在平移驅動件作用下朝儲料臺5平移,使得刀片16與縫制部間距離滿足預設折邊長度,此過程中,由于氣輪9位于閑置工位,在安裝臺6移動時,邊料與供料管19間位置會隨之變化,邊料與定形管18間相對位置不變;
2.將切換氣缸11回復至未外伸的初始狀態,氣輪9在復位彈簧10作用下與供料管19側壁配合夾持邊料;
3.通過裁剪氣缸17驅動刀片16擺動,實現邊條裁剪切割,由于邊料被氣輪9夾持,確保邊料在切割過程中預留的折邊長度不會變化。
通過上述步驟完成切割動作時,邊料供應裝置處于可隨時再次向定形管18送料的狀態,方便再次使用。此外,由于邊料被切割,邊料末段外露在定形管18進口外,操作人員通過手工將外露的邊料末段彎折并插入定形管18,使得外露邊料與位于定位管內的邊料匹配疊置,再次開啟縫紉機2,折疊的邊料被縫制在圍邊上,完成邊料首端和尾端收口。當邊料折疊插入定位管內出現阻礙時,操作人員通過鑷子等工具穿過手工槽來實現,所述手工槽的長度滿足邊料折疊要求。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配料機構包括一安裝臺6、驅動安裝臺6移動的平移結構以及裝配在安裝臺6上的輸送結構(如圖3所示),所述安裝臺6上設有一與供料通道垂直設置的豎板7,所述輸送結構包括可活動地連接在豎板7上的連接桿8以及設置在連接桿8上的氣輪9,所述氣輪9隨連接桿8動作并在與供料通道配合的供料工位以及與供料通道分離的閑置工位間切換。連接桿8中部轉動連接在所述豎板7朝向儲料臺5側的壁面上,連接桿8第一端與豎板7間夾設復位彈簧10,第二端與豎板7間夾設驅動連接桿8擺動的切換氣缸11,所述氣輪9轉動連接在第二端上。優選方案,連接桿8以水平擺動姿態實現氣輪9在各工位間切換,有效確保氣輪9端面與邊料匹配抵觸。此外,連接桿8還能以豎向擺動或者直線運動方式實現工位切換,均應視為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復位彈簧10一端插置固接在連接桿8上,另一端懸置抵觸在豎板7上,當氣輪9處于供料工位時,復位彈簧10仍然處于被壓縮狀態,確保氣輪9緊密抵觸在邊料上,通過增加摩擦力來提高輸送效率。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氣輪9采用壓縮氣體作為驅動力,與切換氣缸11、平移驅動件以及裁剪氣缸17實現同源驅動,有效簡化設備結構。氣輪9在工作時,可以進行180°或270°或360°旋轉,為了確保氣輪9在預設轉動幅度下滿足邊料輸送至縫紉工作部的要求,可以通過增大氣輪9直徑的方式實現。此外輸送結構還可以通過步進電機實現驅動輪轉動,也應視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平移結構包括平移驅動件、設于機架3上方且分置在安裝板兩側的滑軌12和引導桿13,滑軌12和引導桿13均與供料通道平行設置,所述安裝臺6上設有分別與滑軌12和引導桿13匹配對應的滑塊和套孔,安裝臺6在平移驅動件推動下水平移動。滑塊與滑軌12配合,套孔與引導桿13配合,實現安裝臺6平穩移動,滑軌12和引導桿13上優選設置限位件,防止安裝臺6過度位移。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引導桿13通過支架15固接在機架3上,所述平移驅動件為三位五通閥14,包括與支架15固接的閥體以及與安裝臺6固接在驅動桿。平移驅動件既用于通過供料管19將邊料由儲料臺5處輸送至定形管18處,還用于將刀片16移動至裁剪工位,并在完成裁剪后使得邊料末段預留有折邊長度。此外,平移驅動件還可以其它驅動結構,只要能滿足邊料輸送以及刀片16移動,例如齒條結構、絲杠結構等,均應視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在實際操作中,裁剪氣缸和切換氣缸可嵌置固接在豎板內,豎板上開設鏤空孔,既有減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還能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占用空間。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配料機構包括安裝于豎板7朝向縫紉工作部側壁面上的裁剪結構(如圖6所示),所述裁剪結構包括端部轉動連接在豎板7上的刀片16以及與豎板7轉動連接的裁剪氣缸17,刀片16受裁剪氣缸17驅動沿豎板7表面擺動并在與供料通道交叉的裁剪工位以及與供料通道錯位的閑置工位間切換。在使用時,刀片16的一側壁面貼合豎板7表面轉動,供料管19的出口端緣與豎板7表面齊平設置,在對邊料進行裁剪時,利用相互貼合的刀片16與供料管19出口端緣間貼合交叉實現邊料剪切。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供料通道包括固接在安裝臺6上的供料管19以及可水平調節地固接在機架3上的定形管18,所述供料管19的進口朝向儲料臺5設置,出口與定形管18進口對應,所述定形管18的出口與縫紉工作部毗鄰設置,,所述供料管19和定形管18的進口周緣彎折形成引導用斜面25。當安裝臺6移動至靠近縫紉工作部一側時,定形管18的進口毗鄰設置在供料管19的出口處,便于邊料由供料管19向定形管18穿置。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豎板7一側設有帶豎向貫通槽22的固接板23,所述供料管19通過與貫通槽22匹配的緊固件可升降地連接在所述固接板23上,所述供料管19壁面開設供氣輪9工位切換穿置的穿槽24,所述刀片16的裁剪工位位于所述供料管19出口外側。所述定形管18的進口截面輪廓呈長條狀,出口截面輪廓呈U形,進口內壁設置朝向出口設置的吹氣口,定形管18側壁開設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手工槽。所述定形管18的截面輪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L形或V形等,均應視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所述定形管18的出口為斜向面,延伸部分可用于確保邊料伸出定形管18后維持輪廓,缺失部分用于避讓縫紉工作部的縫紉針,依次提高縫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