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漿紗機,特別涉及一種漿紗機的結構。
背景技術:目前,漿紗機一般包括漿槽、烘干裝置;漿槽內設置涂漿輥,涂漿輥對紗線進行涂漿;經過涂漿后的紗線送入至烘干裝置內。有時候會在漿槽和烘干裝置之間增設除漿裝置,目的是為了避免經過涂漿后的紗線上的涂漿量過多,后期處理繁瑣。但是,如上結構的漿紗機每次只能提供一圈紗線進行涂漿,不能實現多圈紗線同時進行作業,只能等待一圈紗線涂漿完畢以后才能進行第二圈紗線涂漿,所以漿紗機的作業效率低下,時間長。
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為:漿紗機的作業效率低下,時間長。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疊加式漿紗機,包括漿槽、除漿裝置;所述漿槽一側前端設有進漿管;所述的漿槽內設有涂漿輥和張緊輥;所述的除漿裝置設于漿槽的外側;所述的漿槽包括上漿槽和下漿槽;所述的上漿槽和下漿槽內設有高度掃描裝置;所述的上漿槽設置在下漿槽之上;所述上漿槽和下漿槽之間設有隔板;所述上漿槽一側下部設有上漿槽進漿管;所述的下漿槽一側上端設有下漿槽進漿管;所述的上漿槽進漿管、下漿槽進漿管分別和進漿管相通;所述的上漿槽進漿管、下漿槽進漿管處分別設有控制閥。進一步,所述的上漿槽另一側底部設有上漿槽出漿口;所述的上漿槽出漿口處設有控制閥。進一步,所述的下漿槽另一側的內壁上設有排漿連接管道;所述的排漿連接管道的上開口和上漿槽出漿口對接;所述的排漿連接管道下部的下漿槽槽壁處設有排漿出口;所述的排漿出口處設有控制閥。進一步,所述的下漿槽內部的底壁呈傾斜設置;所述的下漿槽內部的底壁向排漿出口處傾斜。進一步,所述的除漿裝置包括兩個,分別為上除漿裝置和下除漿裝置;所述的上除漿裝置、下除漿裝置分別設于上漿槽、下漿槽的外側。進一步,所述的上除漿裝置和下除漿裝置分別包括兩個除漿輥;所述的兩個除漿輥相互抵靠設置。進一步,所述的上除漿裝置、下除漿裝置的下方分別設有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所述的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分別傾斜延伸至上漿槽、下漿槽內。進一步,所述的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的上端都設有水管;所述的進漿管的上端設有進水管;所述的進水管和進漿管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漿槽設置呈上漿槽和下漿槽上下架設的結構,上漿槽和下漿槽同時進行工作,漿紗機的作業效率翻倍。上漿槽進漿管、下漿槽進漿管分別和進漿管相通;所述的上漿槽進漿管、下漿槽進漿管處分別設有控制閥,便于上漿槽和下漿槽進漿便利化;首先關閉上漿槽進漿管上的控制閥,打開下漿槽進漿管上的控制閥,從而對下漿槽進行輸漿。當下漿槽內的涂漿高度和下漿槽內高度掃描裝置持平時,高度掃描裝置發出聲音,此時關閉下漿槽進漿管上的控制閥,打開上漿槽進漿管上的控制閥,對上漿槽進行輸漿,當上漿槽內的涂漿高度和上漿槽內高度掃描裝置持平時,高度掃描裝置發出聲音,此時關閉上漿槽進漿管上的控制閥,最終實現漿槽的輸漿工作。整個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便利。2.上漿槽另一側底部設有上漿槽出漿口;所述的上漿槽出漿口處設有控制閥。這樣設置便于上漿槽出漿。3.排漿連接管道的上開口和上漿槽出漿口對接,實現了上漿槽和下漿槽的一體式排漿,結構設計巧妙,排漿效率高。所述的排漿連接管道下部的下漿槽槽壁處設有排漿出口;所述的排漿出口處設有控制閥,控制閥可以控制排漿出口的啟閉,從而控制整個漿槽的排出。4.下漿槽內部的底壁呈傾斜設置,下漿槽內部的底壁向排漿出口處傾斜。這樣設置就不需要外部驅動設備來驅動內部的涂漿排出了,例如泵等設備,只要打開排漿出口上控制閥,涂漿就會順著下漿槽內部底壁的傾斜方向順延至外部。結構設計巧妙、簡單、降低成本。5.上除漿裝置、下除漿裝置的下方分別設有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分別傾斜延伸至上漿槽、下漿槽內。這樣設置防止上除漿裝置和下除漿裝置除去的涂漿隨便潑灑,分別通過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回收至上漿槽、下漿槽內。6.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的上端都設有水管。同時在進漿管的上端設有進水管,進水管和進漿管連通。同時打開上漿槽進漿管和下漿槽進漿管出的控制閥,打開上漿槽出漿口處的控制閥,關閉排漿出口出的控制閥,打開進水管和上涂漿回收渠、下涂漿回收渠的上端的水管進水,對系統進行沖洗,然后打開排漿出口,使整個裝置的水從排漿出口排出。這樣對整個漿紗機的管道、渠道、內壁都進行了大清洗。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2所示,一種疊加式漿紗機,包括漿槽和除漿裝置。漿槽呈上大下小的結構。漿槽一側前端設有進漿管8。漿槽內設有涂漿輥9和張緊輥5,涂漿輥9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張緊輥5。除漿裝置設于漿槽的外側。漿槽包括上漿槽1和下漿槽2。上漿槽1和下漿槽2內設有高度掃描裝置4。本實施例中的高度掃描裝置4可優選為紅外報警裝置。上漿槽1設置在下漿槽2之上。上漿槽1和下漿槽2之間設有隔板10。上漿槽1和下漿槽2內均設有涂漿輥9和張緊輥5,涂漿輥9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張緊輥5。上漿槽1一側下部設有上漿槽進漿管11。下漿槽2一側上端設有下漿槽進漿管21。上漿槽進漿管11、下漿槽進漿管21分別和進漿管8相通。上漿槽進漿管11、下漿槽進漿管21處分別設有控制閥3。本實用新型中的漿槽設置呈上漿槽1和下漿槽2上下架設的結構,上漿槽1和下漿槽2同時進行工作,漿紗機的作業效率翻倍。上漿槽進漿管11、下漿槽進漿管21分別和進漿管8相通;上漿槽進漿管11、下漿槽進漿管21處分別設有控制閥3,便于上漿槽1和下漿槽2進漿便利化,具體進漿過程為:首先關閉上漿槽進漿管11上的控制閥3,打開下漿槽進漿管21上的控制閥3,從而對下漿槽2進行輸漿。當下漿槽2內的涂漿高度和下漿槽內高度掃描裝置4持平時,高度掃描裝置發出聲音,此時關閉下漿槽進漿管21上的控制閥3,打開上漿槽進漿管11上的控制閥3,對上漿槽1進行輸漿,當上漿槽1內的涂漿高度和上漿槽1內高度掃描裝置4持平時,高度掃描裝置4發出聲音,此時關閉上漿槽進漿管11上的控制閥3,最終實現漿槽的輸漿工作。整個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便利。進一步優選,上漿槽1另一側底部設有上漿槽出漿口15。上漿槽出漿口15處設有控制閥3。進一步優選,下漿槽2另一側的內壁上設有排漿連接管道27。排漿連接管道27的上開口和上漿槽出漿口15對接。排漿連接管道27下部的下漿槽2槽壁處設有排漿出口23。排漿出口23處設有控制閥3。排漿連接管道27的上開口和上漿槽出漿口15對接,實現了上漿槽1和下漿槽2的一體式排漿,結構設計巧妙,排漿效率高。排漿連接管道27下部的下漿槽2槽壁處設有排漿出口23。排漿出口23處設有控制閥3,可以控制排漿出口23的啟閉,從而控制整個漿槽的排出。進一步優選,下漿槽2內部的底壁22呈傾斜設置。下漿槽2內部的底壁22向排漿出口23處傾斜。這樣設置就不需要外部驅動設備來驅動內部的涂漿排出了,例如泵等設備,只要打開排漿出口23上控制閥3,涂漿就會順著下漿槽2內部底壁22的傾斜方向順延至外部。結構設計巧妙、簡單、降低成本。進一步優選,除漿裝置包括兩個,分別為上除漿裝置12和下除漿裝置26。上除漿裝置12、下除漿裝置26分別設于上漿槽1、下漿槽2的外側。進一步優選,上除漿裝置12和下除漿裝置26分別包括兩個除漿輥,兩個除漿輥相互抵靠設置。上除漿裝置12和下除漿裝置26是為了去除紗線6上過多的涂漿。進一步優選,上除漿裝置12、下除漿裝置26的下方分別設有上涂漿回收渠13、下涂漿回收渠24。上涂漿回收渠12、下涂漿回收渠26分別傾斜延伸至上漿槽1、下漿槽2內。這樣設置防止上除漿裝置12和下除漿裝置26除去的涂漿隨便潑灑,分別通過上涂漿回收渠13、下涂漿回收渠24回收至上漿槽1、下漿槽2內。進一步優選,上涂漿回收渠13、下涂漿回收渠24的上端都設有水管14。進漿管8的上端設有進水管7。進水管7和進漿管8連通。同時打開上漿槽進漿管11和下漿槽進漿管21出的控制閥3,打開上漿槽出漿口15處的控制閥3,關閉排漿出口23出的控制閥3,打開進水管7和上涂漿回收渠13、下涂漿回收渠24的上端的水管14進水,對系統進行沖洗,然后打開排漿出口23,使整個裝置的水從排漿出口23排出。這樣對整個漿紗機的管道、渠道、內壁都進行了大清洗。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