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平車縫紉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
背景技術:
平車縫紉機由于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現有平車縫紉機也存在諸多問題,現有平車縫紉機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決定了平車縫紉機的機針需要抵近臺面,即使在停車狀態,機針與臺面之間的空間也不大,機針與臺面過小的距離造成平車縫紉機使用時,極易出現織物勾到機針的問題,從而造成織物被勾壞,嚴重的甚至造成機針斷裂,而這一問題反過來就迫使操作人員在使用平車縫紉機時需要小心翼翼,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旨在獲得能夠有效避免機針勾拉織物的平車縫紉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包括機臺、設置在機臺上的平車縫紉機身、與平車縫紉機身通過升降機構連接的平車縫紉機頭,所述平車縫紉機頭在升降機構控制下相對于平車縫紉機身作垂直升降,使平車縫紉機頭內針織機構與平車縫紉機身內的傳動機構處于聯動或分離狀態,。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用于帶動平車縫紉機頭升降的起落氣缸、設置在平車縫紉機身上用于固定起落氣缸的固定支架、以及設置在平車縫紉機頭上用于連接起落氣缸的連接支架,所述起落氣缸驅動連接支架升降,進而帶動平車縫紉機頭升降。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平車縫紉機頭內針織機構通過第一傳動軸驅動,所述平車縫紉機身內的傳動機構包括由電機驅動的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二傳動軸前端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傳動軸的接駁座,所述第一傳動軸通過接駁座與第二傳動軸連接并保持兩者聯動狀態。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第二傳動軸前端通過軸承座固定于平車縫紉機身內。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接駁座座體上設置有接駁槽,所述第一傳動軸對應端設置有用于卡入接駁槽的接頭,通過接頭與接駁槽的卡接實現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的聯動。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接頭形狀與接駁槽槽型吻合,所述第一傳動軸通過接頭完全卡入接駁槽時,所述第一傳動軸與第二傳動軸的軸線重合
所述的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其中,所述接駁槽為槽口開于接駁座座體前端面和側壁的敞口槽,該敞口槽槽壁與槽底面垂直,且對應槽壁相互平行,所述接頭為寬度略小于敞口槽槽寬的方形接頭。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所述平車縫紉機在工作停止時,機頭進行向上提升,使機針與臺面間保持很大空間,給操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處理臺面織物提供寬裕空間,不僅避免了因機針與臺面距離過小引發織物易勾到機針造成織物被勾壞,甚至造成機針斷裂的問題,并且有效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的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制造成本低,適合進行廣泛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的一種具有升降機頭的平車縫紉機,包括機臺100、設置在機臺上的平車縫紉機身200、與平車縫紉機身通過升降機構連接的平車縫紉機頭300,所述平車縫紉機頭300在升降機構控制下相對于平車縫紉機身200作垂直升降,使平車縫紉機頭內針織機構與平車縫紉機身內的傳動機構處于分離或聯動狀態。
當縫紉機開始工作時,縫紉機頭在升降機構控制下垂直下落到機頭和機身處于一個水平面,使平車縫紉機頭內針織機構與機身內的傳動結構處于聯動狀態,縫紉機正常工作。當縫紉工作結束時,機頭300在升降機構控制下向上垂直提升一定高度,使機頭內針織機構與機身內的傳動機構徹底分離,不僅有效停止縫紉機工作,更重要的是,顯著地加大機針與縫紉機機臺臺面間的距離,避免了因機針與臺面距離過小引發織物易勾到機針造成織物被勾壞,甚至造成機針斷裂的問題,操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取放位于縫紉機機臺臺面織物的操作更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體地,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用于帶動平車縫紉機頭升降的起落氣缸410、設置在平車縫紉機身上用于固定起落氣缸的固定支架420、以及設置在平車縫紉機頭上用于連接起落氣缸的連接支架430,所述起落氣缸410驅動連接支架430升降,進而帶動平車縫紉機頭300升降。固定支架420將起落氣缸430固定于機身上表面接近機頭處,有利于連接起落氣缸410和連接支架430,使起落氣缸通過連接支架準確控制縫紉機頭進行升降。上述升降機構準確控制縫紉機頭根據工作狀態進行起落,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并且節省縫紉機所占空間。
如圖2所示,所述平車縫紉機的傳動結構包括位于機頭內的驅動針織機構工作的第一傳動軸510和位于機身內的第二傳動軸520,所述第二傳動軸由電機驅動。第二傳動軸520前端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傳動軸510的接駁座530,所述第一傳動軸510通過接駁座530與第二傳動軸520連接并保持兩者聯動狀態。電機驅動第一傳動軸510工作時,第一傳動軸510通過接駁座530帶動第二傳動軸520運動,從而驅動機頭內的針織機構工作。
所述接駁座530座體上設置有接駁槽531,所述第一傳動軸510對應端設置有用于卡入接駁槽的接頭511,所述接頭511的形狀與接駁槽531槽型吻合。所述第一傳動軸510通過接頭511完全卡入接駁槽531時,第一傳動軸510與第二傳動軸520的軸線重合。通過接頭511與接駁槽531的卡接實現第一傳動軸510和第二傳動軸520的聯動。所述接頭511的橫截面是非圓形,本實施例中是方形的,接頭還可以是其他扁形的結構。這樣設計的接頭和接駁槽通過緊密接觸,使第二傳動軸有效帶動第一傳動軸轉動,避免了兩者在傳動過程中出現滑絲的情況。
如圖2所示,所述接駁槽531為槽口開于接駁座530座體前端面和側壁的敞口槽,該敞口槽槽壁與槽底面垂直,且對應槽壁相互平行,所述接頭511為寬度略小于敞口槽槽寬的方形接頭。上述設置的接駁槽在平車縫紉機停止工作時,能保持接駁槽槽口向上,使第一傳動軸的接頭順利退出接駁槽的槽口,方便機頭內的第一傳動軸順利地隨機頭進行垂直向上的運動,避免由于接頭與接駁座的不正常卡接阻礙機頭的正常升降。當縫紉機開啟工作時,機頭下落,機頭內的第一傳動軸的接頭在垂直下落后又重新插入到接駁槽的槽口中,使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進行有效傳動,保證縫紉機的正常工作。
所述第二傳動軸前端520通過軸承座540固定于平車縫紉機身內。所述機身內的軸承座不少于2個,本實施例中有3個,均勻分布于機身兩端和中部,這樣能有效固定第二傳動軸,避免其在工作過程中因位置發生偏移影響其正常使用。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