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晾衣機,具體是一種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
背景技術:
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東西,衣物就是其中一種。衣物是服裝和服飾的代名詞,指的是衣服與日用器物,除了指軀干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括了手部(手套)、腳部(鞋子、涼鞋、靴子)與頭部(帽子)的遮蔽物和裝飾物,衣物能夠保護脆弱的人體免于天氣與環境的傷害,而同時服裝中的每個對象也帶有某種文化與社會意義。人們在穿完衣物之后都會洗干凈,然后晾曬至衣物干燥。以前人們將衣物晾曬在竹竿上,隨著科技的發展,洗干凈的衣物可以晾曬在晾衣機上,現有的晾衣機具備的遇阻即停功能還有一定的缺陷,專利號為201320185593.4的一種晾衣機下降遇阻保護裝置和專利號為201620424598.1的一種熱釋電紅外感應人體遇阻裝置均存在一定缺點。專利號為201320185593.4的一種晾衣機下降遇阻保護裝置遇阻感應的觸發條件是一個固定值,如果人體接觸到晾桿時,需要承受很大力量才可以觸發遇阻裝置,所以對人體或者其他物體還是存在一定的傷害或者不舒適性;專利號為201620424598.1的一種熱釋電紅外感應人體遇阻裝置中由于熱釋電紅外感應需要在人體活動的條件下才會觸發,所以當人體在晾桿下方靜止不動時,觸發條件會失效,所以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這就為人們的使用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包括機架、稱重感應器、滑輪、鋼絲繩、晾桿、升降控制機芯、控制電路板、微控制單元處理器和電機,所述稱重感應器通過重力傳感器固定點固定在機架兩側,滑輪的軸心固定在稱重感應器的一端,鋼絲繩穿過滑輪并且兩側鋼絲繩的底端通過晾桿相連,鋼絲繩與晾桿呈垂直狀態,兩側的滑輪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芯,機架內設置有控制電路板、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微控制單元處理器和電機控制開關,機架上還設置有電機,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與稱重感應器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機架、滑輪和晾桿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稱重感應器和滑輪的數量均為兩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運行穩定性好;該裝置通過稱重感應器、滑輪和微控制單元處理器控制電機的運行與停機,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實現該裝置遇到人或其他物體時即可停止,避免傷害到人,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的運算圖。
圖3為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的工作原理圖。
其中:1-稱重感應器,2-滑輪,3-鋼絲繩,4-晾桿,5-重力傳感器固定點,6-升降控制機芯,7-控制電路板,8-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9-微控制單元處理器,10-電機控制開關,11-電機,12-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重力感應遇阻即停的晾衣機,包括機架12、稱重感應器1、滑輪2、鋼絲繩3、晾桿4、升降控制機芯6、控制電路板7、微控制單元處理器9和電機11,所述稱重感應器1通過重力傳感器固定點5固定在機架12兩側,滑輪2的軸心固定在稱重感應器1的一端,鋼絲繩3穿過滑輪2并且兩側鋼絲繩3的底端通過晾桿4相連,鋼絲繩3與晾桿4呈垂直狀態,兩側的滑輪2之間設置有升降控制機芯6,機架12內設置有控制電路板7、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8、微控制單元處理器9和電機控制開關10,機架12上還設置有電機11,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8與稱重感應器1相連。機架12、滑輪2和晾桿4均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稱重感應器1和滑輪2的數量均為兩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升降控制機芯6通過帶動左右兩根鋼絲繩3控制晾桿4的升降,鋼絲繩3通過滑輪2,滑輪2垂直承重晾桿4,滑輪2的軸心固定在稱重感應器1的一端,稱重感應器1另一端固定在機架12上面,稱重感應器1受力形變后阻值變化,通過控制電路板7檢測實現重力測量。當晾桿4在升降時,如果接觸到人或者其他物體時,重力突然變化,幅度達到設定的閾值以后,控制電機11停機,具體情況是:稱重感應器1負責采集重力數據,然后通過傳感器前端處理電路8處理后把數據給微控制單元處理器9,然后通過微控制單元處理器9計算比較(運算流程見圖2)以后發出控制命令給電機控制開關10,最后通過電機控制開關10控制電機11的通斷。
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故障率低,使用安全性和運行穩定性好;該裝置通過稱重感應器1、滑輪2和微控制單元處理器9控制電機11的運行與停機,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實現該裝置遇到人或其他物體時即可停止,避免傷害到人,使用效果好。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