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縫紉機。
背景技術:
縫紉機是一種利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p紉機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且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
縫紉機包括機頭、機座、傳動裝置和附件。機頭包括刺料機構、鉤線機構、挑線機構、送料機構、繞線機構、壓料機構和落牙機構。
傳統的縫紉機在縫紉過程中,縫紉機在縫料上形成縫紉線跡,縫紉完成的縫料需要工作人員根據縫料的縫制速度經將縫制完成的服裝從縫紉機的機針底下拉出來,造成工作人員勞動強度高,容易疲勞,縫紉的效率。
因此,如何降低工作人員在縫紉過程中的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縫紉機,以降低工作人員在縫紉過程中的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縫紉機,包括:
能夠繞自身軸線轉動用于將縫紉完成的縫料拉離所述縫紉機的機針的拖輪,所述拖輪位于所述縫紉機的機座上,且所述拖輪位于所述縫紉機的壓腳的后側。
優選的,在上述縫紉機中,所述拖輪與所述縫紉機的壓腳同步升降。
優選的,在上述縫紉機中,所述縫紉機上設置有用于提起所述拖輪的扳手。
優選的,在上述縫紉機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縫紉機的機座上且位于所述拖輪下方的橡膠板。
優選的,在上述縫紉機中,所述拖輪為橡膠拖輪。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縫紉機,包括拖輪,拖輪設置在縫紉機的機座上且位于縫紉機的拖輪后側,拖輪能夠繞自身軸線轉動,帶動縫制完成的縫料遠離機針,不需要人工手動使縫制完成的布料拉離機針。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通過人工手動拉離縫料的方式,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緩解了工作人員的疲勞,提高了縫紉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縫紉機的結構示意圖。
1、拖輪、2、機針,3、壓腳。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縫紉機,以降低工作人員在縫紉過程中的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縫紉機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縫紉機,對現有技術中的縫紉機進行了改進,增加了拖輪1。
本方案中增加的拖輪1能夠繞自身軸線轉動,其作用是將縫紉完成的縫料拉離縫紉機的機針2,從而不需要人工手動將縫制完成的縫料拉離機針2,相應的也就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緩解了工作人員縫紉過程中的疲勞強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裝加工的工作效率。
拖輪1安裝在縫紉機的機座上,且拖輪1位于縫紉機的壓腳3的后側,拖輪1轉動,帶動縫料向著遠離工作人員的方向運動。
此處需要對壓腳3的后側進行解釋,本方案中的前后縫紉機的使用狀態進行描述,縫紉機上供工作人員工作的一側為前,與工作人員工作側相對的一側為后,壓腳3上設置有用于供機針2穿過的開口,開口朝向縫紉機供工作人員工作的一側,即壓腳3的開口朝向方向為前,與壓腳3開口方向相背的一側即為后,即拖輪1位于壓腳3的后側。
本方案中拖輪1可以與縫紉機的壓腳3同步升降,即壓腳3上升時,拖輪1上升,壓腳3下降時,拖輪1下降,即拖輪1與縫紉機共用一套升降扳手。
在本方案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在縫紉機上設置用于單獨提起拖輪1的扳手,即縫紉機上設置有專用扳手帶動拖輪1升降,拖輪1的升降與壓腳3的升降分開控制,進一步提高了縫紉機使用的方便性。
為了使布料順利拉離機針2,本方案提供的縫紉機還包括設置在縫紉機的機座上且位于拖輪1下方的橡膠板,橡膠板的設計可以增大布料與機座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在布料的拉離過程中發生打滑。
拖輪1為橡膠拖輪,進一步增大了拖輪1與布料之間的摩擦力,保證拖輪1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