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服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縫紉機座椅。
背景技術:
目前,服裝行業迅速發展,我國從事縫紉工作人員也較多,眾所周知,縫紉工通常需要從事較長時間的工作,長期坐立不但使得人們的疲勞感加重,因而及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使得人們難以專注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縫紉機座椅,其可以有效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縫紉機座椅,包括座椅底板,所述座椅底板的上端面鋪設一層竹席,其底面連接支腿,座椅底板的兩側分別轉動連接第一座椅板和第二座椅板,所述第一座椅板的一端面上均勻布滿凸起,所述第二座椅板的一端面上設有一層棉墊,所述座椅底板上連接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穿設有背墊。
優選地,所述固定塊上的安裝孔為矩形孔。
優選地,所述安裝孔的內側壁設有由橡膠材料制成的防松圈。
優選地,所述背墊包括上背墊和固定于安裝孔中的下連接塊。
優選地,所述上背墊和下連接塊之間的夾角為15-30度。
優選地,所述座椅底板的一端設有螺紋連接孔,所述下連接塊上設有與螺紋連接孔相配合的螺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人們可以單獨將第一座椅板或第二座椅板疊放于座椅底板上,第一座椅板的一端面上均勻布滿凸起,其具有按摩功能,有利于減輕人體疲勞的效果,座椅底板和第二座椅板可以分別實現硬座和軟座的效果,尤其適合長期進行縫紉工作的人員使用,其可起到減輕人體疲勞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縫紉機座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背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座椅底板,2、支腿,3、第一座椅板,4、第二座椅板,5、固定塊,6、安裝孔,7、背墊,8、上背墊,9、下連接塊,10、螺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一種縫紉機座椅,包括座椅底板1,所述座椅底板1的上端面鋪設一層竹席,其底面連接支腿2,座椅底板1的兩側分別轉動連接第一座椅板3和第二座椅板4,所述第一座椅板3的一端面上均勻布滿凸起,所述第二座椅板4的一端面上設有一層棉墊,所述座椅底板1上連接固定塊5,所述固定塊5上開設有安裝孔6,所述安裝孔6為矩形孔,所述安裝孔6內穿設有背墊7,所述安裝孔6的內側壁設有由橡膠材料制成的防松圈,所述背墊7包括上背墊8和固定于安裝孔6中的下連接塊9,所述上背墊8和下連接塊9之間的夾角為15-30度,所述座椅底板1的一端設有螺紋連接孔,所述下連接塊9上設有與螺紋連接孔相配合的螺柱10。
人們可以單獨將第一座椅板3或第二座椅4板疊放于座椅底板1上,第一座椅板3的一端面上均勻布滿凸起,其具有按摩功能,有利于減輕人體疲勞的效果,座椅底板1和第二座椅板4可以分別實現硬座和軟座的效果,尤其適合長期進行縫紉工作的人員使用,其可起到減輕人體疲勞的功效。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