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紡布組件生產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無紡布功能性油劑后整理添加裝置,屬于無紡布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普通的非織造布(無紡布)是沒有功能的,要帶上親水、抗靜電、抗酒精及抗血液等的功能,需要后整理;織造布后整理就是將普通無紡布加上各種藥液(助劑)再烘干,使其帶上親水、抗靜電、抗菌、抗酒精、抗血液、抗汽油、抗微生物、抗紫外線、抗霉、抗病毒、拒水、拒油、阻燃、防蟲、防異味及香味等功能的整理;現有的無紡布后整理機構分為在線式和離線式;在線式是在普通的非織造布(無紡布)生產線上加入后整理設備,包括上漿設備和烘干設備兩部分;無紡布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無紡布,先經過上漿設備,使普通無紡布帶上整理液/助劑,帶上整理液/助劑的無紡布,再經過烘箱烘干,即可帶上需要的功能,最后由無紡布生產線的收卷機收卷;離線式后整理設備包括放卷機、上漿設備、烘干設備及收卷機四部分,首先是放卷機放卷,普通的無紡布放卷經過上漿設備,帶上加功能的整理液/助劑,再經過烘箱烘干,即帶上需要的功能,最后是收卷機收卷;現有的后整理添加裝置涂覆不夠均勻,加工效率比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無紡布功能性油劑后整理添加裝置,其功能性油劑涂覆簡單,加工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功能性油劑后整理添加裝置,包括導入輥、后整理第一涂覆機構、后整理第二涂覆機構、壓實輥和收卷機構;通過導入輥將無紡布導入,導入輥可作為中間過渡輥,其可以直接與生產線組裝,同時,也可以進行離線涂覆,所述后整理第一涂覆機構包括無紡布整平腔體,及安裝于無紡布整平腔體頂部的攪拌腔;所述攪拌腔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到噴涂泵;所述噴涂泵通過管道連接到噴涂管;所述噴涂管安裝于無紡布整平腔體輸出端上邊沿;通過攪拌腔內的涂覆劑攪拌,接著通過噴涂泵將功能性油劑送至噴涂管進行第一次噴淋涂覆;所述后整理第二涂覆機構包括涂覆腔體,所述涂覆腔體內側設置有上輥和下輥;所述涂覆腔體于上輥邊側安裝有第一加油腔;所述涂覆腔體于下輥下側安裝有第二加油腔;其通過上輥和下輥進行涂覆功能性油劑;所述涂覆腔體輸出端設置有>型結構的刮油刀,其能夠將多余的油劑刮除,同時能夠對無紡布初步平整;通過壓實輥,將完成涂覆整理功能性油劑的無紡布,經過壓輥擠軋,使油劑和非織布內的纖維發生物理和化學的結合。
進一步地,所述壓實輥包括座體,及設置于座體上的上壓輥和下壓輥。
進一步地,所述上輥和下輥設置有獨立動力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上輥邊側活動嵌于第一加油腔內側;下輥下側活動嵌于第二加油腔內側。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無紡布功能性油劑后整理添加裝置,采用噴涂和涂覆輥噴涂;其功能性油劑涂覆簡單,加工效率高,且能夠保證涂覆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無紡布功能性油劑后整理添加裝置,包括導入輥1、后整理第一涂覆機構2、后整理第二涂覆機構3、壓實輥4和收卷機構5;通過導入輥1將無紡布導入,導入輥1可作為中間過渡輥,其可以直接與生產線組裝,同時,也可以進行離線涂覆,所述后整理第一涂覆機構2包括無紡布整平腔體6,及安裝于無紡布整平腔體6頂部的攪拌腔7;所述攪拌腔7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到噴涂泵8;所述噴涂泵8通過管道連接到噴涂管9;所述噴涂管9安裝于無紡布整平腔體6輸出端上邊沿;通過攪拌腔7內的涂覆劑攪拌,接著通過噴涂泵8將功能性油劑送至噴涂管9進行第一次噴淋涂覆;所述后整理第二涂覆機構3包括涂覆腔體10,所述涂覆腔體10內側設置有上輥11和下輥12;所述涂覆腔體10于上輥11邊側安裝有第一加油腔13;所述涂覆腔體10于下輥12下側安裝有第二加油腔14;其通過上輥11和下輥12進行涂覆功能性油劑;所述涂覆腔體10輸出端設置有>型結構的刮油刀15,其能夠將多余的油劑刮除,同時能夠對無紡布初步平整;通過壓實輥4,將完成涂覆整理功能性油劑的無紡布,經過壓輥擠軋,使油劑和非織布內的纖維發生物理和化學的結合。
其中,所述壓實輥4包括座體16,及設置于座體16上的上壓輥17和下壓輥18。所述上輥11和下輥12設置有獨立動力電機(未圖示)。所述上輥11邊側活動嵌于第一加油腔13內側;下輥12下側活動嵌于第二加油腔14內側。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