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烘箱結構,尤其是一種應用于印花氣體順暢進出的烘箱。
背景技術:
紡織行業中,烘干箱是用來對織物染色后進行烘干的關鍵設備。烘干箱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紡織物最終的質量,現有烘干機主要包括烘干箱和設置在烘干箱內部的發熱裝置,傳統的是一個烘箱,烘箱內設有排風通道,外部產生熱氣再將熱氣傳倒進去排風通道,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烘箱采用熱氣直接導入排風裝置,烘箱內的廢氣直接排出,這樣使得熱氣進入慢導致烘箱效率低,廢氣的排風也一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印花氣體順暢進出的烘箱,該設備新穎合理,使得烘箱的進氣與排氣更加順暢,實用性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印花氣體順暢進出的烘箱,包括烘箱主體、設于所述烘箱主體外的燃燒裝置、引風裝置以及廢氣排放裝置和設于所述烘箱主體內的排風裝置,所述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器和燃燒室;所述引風裝置包括將所述燃燒室內的熱氣導向所述排風裝置的第一鼓風機、引風通道和導風通道;所述第一鼓風機具有第一進氣端和第一出氣端;所述引風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進氣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燃燒室相連;所述導風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出氣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排風裝置相連;所述廢氣排放裝置包括廢棄排放通道和第二鼓風機;所述第二鼓風機具有第二進氣端和第二出氣端;所述廢氣排放通道包括第一廢氣排放通道和第二廢棄排放通道;所述第一廢氣排放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烘箱主體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進氣端 相連,所述第二廢氣排放通道與所述第二出氣端相連。
還包括循環回收裝置,所述循環回收裝置包括循環回收通道和第三鼓風機;所述第三鼓風機具有第三進氣端和第三出氣端;所述循環回收通道包括第一循環回收通道和第二循環回收通道;所述第一循環回收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三進氣端相連,另一端與烘箱主體相連;所述第二循環回收通道的一端與所述第三出氣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燃燒室相連。
所述排風裝置包括處于上方的第一排風裝置和處于下方的第二排風裝置。
所述導風通道上設有控制氣體進入第二排風通道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處于所述導風通道的兩側壁上且貫穿兩側壁的轉軸、設于轉軸上的擺葉和與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且位于所述導風通道外側壁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包括控制所述擺葉旋轉的旋轉部和控制所述轉軸轉動的手持部;所述旋轉部上設有對所述擺葉進行導向限位的導向限位槽,所述導風通道的側壁上形成有與所述導向限位槽相配合的導向凸起,所述導向凸起外端配設有卡于所述導向限位槽外側邊緣的限位塊。
所述的第一廢氣排放通道上設有控制閥。
所述燃燒裝置、引風裝置和廢氣排放裝置均設于所述烘箱主體上方。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燃燒室內產生的熱氣通過引風裝置中的第一鼓風機吸取,熱氣經過引風通道進入第一鼓風機,隨后經第一鼓風機排出,通過導風通道進入排風裝置,整體進氣過程通過引風裝置順暢的將熱氣吸取進入排風裝置;烘箱主體設有廢氣排放裝置,烘箱內產生的廢氣通過廢氣裝置中的第二鼓風機抽取,廢氣經過第一廢氣排風通道進去鼓風機再從第二廢氣排放通道排出,整個排氣過程經廢氣排放裝置順暢的將廢氣排放出烘箱主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1.烘箱主體、2.排風裝置、3.燃燒器、4.第一鼓風機、5.導風通道、6.第二鼓風機、7.控制部件、71.轉軸、72.控制板、721.旋轉部、722.手持部、8.導向限位槽、9.導向凸起、10.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應用于印花氣體順暢進出的烘箱,包括烘箱主體1、設于烘箱主體外的燃燒裝置、引風裝置以及廢氣排放裝置和設于烘箱主體內的排風裝置2,燃燒裝置包括燃燒器3和燃燒室;引風裝置包括將燃燒室內的熱氣導向排風裝置的第一鼓風機4、引風通道和導風通道5;第一鼓風機4具有第一進氣端和第一出氣端;引風通道的一端與第一進氣端相連,另一端與燃燒室相連;導風通道5的一端與第一出氣端相連,另一端與排風裝置2相連;廢氣排放裝置包括廢棄排放通道和第二鼓風機6;第二鼓風機6具有第二進氣端和第二出氣端;廢氣排放通道包括第一廢氣排放通道和第二廢棄排放通道;第一廢氣排放通道的一端與烘箱主體相連,另一端與第二進氣端相連,第二廢氣排放通道與第二出氣端相連;燃燒室內產生的熱氣通過引風裝置中的第一鼓風機4吸取,熱氣經過引風通道進入第一鼓風機,隨后經第一鼓風機4排出,通過導風通道5進入排風裝置2,整體進氣過程通過引風裝置順暢的將熱氣吸取進入排風裝置2;烘箱主體1設有廢氣排放裝置,烘箱內產生的廢氣通過廢氣裝置中的第二鼓風機6抽取,廢氣經過第一廢氣排風通道進入第二鼓風機6再從第二廢氣排放通道 排出,整個排氣過程經廢氣排放裝置順暢的將廢氣排放出烘箱主體1,該結構簡單合理,通過第一鼓風機4和第二鼓風機6的配合順暢的將熱氣吸入排風裝置2以及將廢氣排出,能夠有效的達到氣體順暢的進出烘箱的效果。
還包括循環回收裝置,循環回收裝置包括循環回收通道和第三鼓風機;第三鼓風機具有第三進氣端和第三出氣端;循環回收通道包括第一循環回收通道和第二循環回收通道;第一循環回收通道的一端與第三進氣端相連,另一端與烘箱主體相連;第二循環回收通道的一端與第三出氣端相連,另一端與燃燒室相連;當烘箱內的氣體溫度降低,通過該循環回收裝置的第三鼓風機將烘箱主體內待回收的的氣體抽取,待回收的氣體經過第一循環通道后進入第三鼓風機后經第二循環通道排放至燃燒室,使得得氣體到循環利用。
排風裝置2包括處于上方的第一排風裝置21和處于下方的第二排風裝置22;使得烘箱整體上下溫度更加均勻,烘干效率更高。
導風通道5上設有控制氣體進入第二排風通道的控制部件7;控制部件包括處于導風通道的兩側壁上且貫穿兩側壁的轉軸71、設于轉軸上的擺葉和與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且位于導風通道外側壁上的控制板72;控制板72上包括控制擺葉旋轉的旋轉部721和控制轉軸轉動的手持部722;所述旋轉部721上設有對所述擺葉進行導向限位的導向限位槽8,所述導風通道5的側壁上形成有與所述導向限位槽8相配合的導向凸起9,所述導向凸起9外端配設有卡于所述導向限位槽8外側邊緣的限位塊10;該結構簡單合理,同時也能到達對上述對第二排風裝置22是否進氣的控制,使用者通過手持部722對其轉軸71進行轉動,旋轉部721上的導向限位槽8供旋轉部721轉動,通過導向凸起9對旋轉部721進行限位,從而實現轉軸71上的擺葉封住導風通道,使其熱風無法進入第二排風裝置22,限位塊10可以使得控制板72位于導風通道5外側壁不產生晃動。
第一廢氣排放通道上設有控制閥;當需要排放廢氣時再將控制閥打開, 使得廢氣可以進入第一廢氣排放通道,通過控制閥來實現廢氣的排放控制。
燃燒裝置、引風裝置和廢氣排放裝置均設于烘箱主體1上方;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緊湊,節約空間,便于維護。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