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蕾絲面料屬于蕾絲面料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改性纖維蕾絲面料。
背景技術:
蕾絲最早是一種舶來品。網眼組織,最早由鉤針手工編織。歐美人在女裝特別是晚禮服和婚紗上用得很多。最早出現在美國。蕾絲的制作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它是按照一定的圖案用絲線或紗線編結而成。制作時需要把絲線饒在一只只的小梭上面,每只梭只有拇指大小。一個不太復雜的圖案需要幾十只或近百只這樣的小梭,再大一些的圖案則需要幾百只小梭。制作時把圖案放在下面,根據圖案采用不同的編、結、繞等手法來制作。一個不太復雜的圖案要一個熟練的女工花上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所以蕾絲,都用在一些高級的時裝上面或王室的室內用品上,所以在國外,深受貴族的青睞。
現有技術中的面料通常材料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聚物以及無機物為原料,經過人工加工制成的纖維狀物體。化纖類面料共同的優點是色彩鮮艷、質地柔軟、懸垂挺括、滑爽舒適。它們的缺點則是耐磨性、耐熱性、吸濕性、透氣性較差,遇熱容易變形,容易產生靜電。它雖可用以制作各類服裝,但總體檔次不及天然纖維,但改性合成纖維可以克服缺點。將改性纖維應用到蕾絲面料中,將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性蕾絲面料,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蕾絲面料易起球、起毛、面料柔韌度和垂墜度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改性纖維蕾絲面料,包括由上層改性混合纖維層、中部紗網層和下層纖維層織結而成,所述改性混合纖維層由包括下列重量份數的纖維織結而成:改性菠蘿葉纖維10-30份,改性蒲草纖維10-20份,超細滌綸纖維10-20份,錦綸纖維40-50份。
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由下列步驟處理制備而成:將菠蘿葉纖維置于濃度為10%-1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熱處理溫度為50-120℃之間,處理時間為4-20h;清洗烘干;
所述改性蒲草纖維的預處理過程包括:對蒲草纖維進行預處理:在25℃下,將蒲草纖維浸潤在濃度為15%-26%氫氧化鈉溶液中2-4h;
將預處理后的蒲草纖維置于改性劑容器中反應一定時間后取出;
清洗后烘干。
所述改性劑為乙二胺,濃度為0.2-1.2mol/L,反應溫度為35-70℃,反應時間為2-5h。
所述超細滌綸纖維包括中部三根滌綸纖維織結而成的滌綸線芯,滌綸線芯外部包覆硅改性聚酯涂層,增加超細纖維的柔韌性,防止超細纖維出現斷裂、起毛。
所述超細滌綸纖維的纖度范圍為0.001-0.01旦,
所述硅改性聚酯涂層的厚度與滌綸線芯的半徑比為1:30。
所述中部紗網層的經線采用純棉纖維絲和天絲纖維復合構成的復合纖維,緯線采用錦綸纖維絲和PTT長絲構成的復合纖維。
所述經線的純棉纖維絲和天絲纖維之間的份數比為1:1,維線的錦綸纖維絲和PTT長絲之間的份數比為1:2。
所述中部紗網層的經線和維線的纖度比為1.5:1.9。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蕾絲面料采用改性纖維與超細纖維相結合,提高了蕾絲面料的橫向和縱向抗拉性,通過伸長率達到25%時,彈性恢復率為100%,復合的超細纖維與改性纖維結合,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不易斷裂,不起毛,不起球,染色方便,不易褪色,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用,利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一種改性纖維蕾絲面料,包括由上層改性混合纖維層、中部紗網層和下層蠶絲纖維層織結而成,所述改性混合纖維層由包括下列重量份數的纖維織結而成:改性菠蘿葉纖維15份,改性蒲草纖維12份,超細滌綸纖維17份,錦綸纖維44份。
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的處理過程包括:將菠蘿葉纖維置于濃度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熱處理溫度為50℃,處理時間為5h;清洗烘干;
所述改性蒲草纖維的預處理過程包括:對蒲草纖維進行預處理:在25℃下,將蒲草纖維浸潤在濃度為15%氫氧化鈉溶液中2h;
將預處理后的蒲草纖維置于濃度為0.5mol/L的乙二胺容器中反應2h后取出,反應溫度為35℃;清洗后烘干。
所述超細滌綸纖維包括中部三根滌綸纖維織結而成的滌綸線芯,滌綸線芯外部包覆硅改性聚酯涂層。
所述超細滌綸纖維的纖度范圍為0.002旦。
所述硅改性聚酯涂層的厚度與滌綸線芯的半徑比為1:30。
所述中部紗網層的經線采用純棉纖維絲和天絲纖維復合構成的復合纖維,緯線采用錦綸纖維絲和PTT長絲構成的復合纖維。
所述經線的純棉纖維絲和天絲纖維之間的份數比為1:1,維線的錦綸纖維絲和PTT長絲之間的份數比為1:2。
所述中部紗網層的經線和維線的纖度比為1.5:1.9。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8%,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5%。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的處理過程包括:將菠蘿葉纖維置于濃度為12%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熱處理溫度為85℃,處理時間為14h;清洗烘干;
所述改性蒲草纖維的預處理過程包括:對蒲草纖維進行預處理:在25℃下,將蒲草纖維浸潤在濃度為19%氫氧化鈉溶液中2h;
將預處理后的蒲草纖維置于濃度為0.8mol/L的乙二胺容器中反應2h后取出,反應溫度為43℃;清洗后烘干。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32%,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30%。
實施例三: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的處理過程包括:將菠蘿葉纖維置于濃度為1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熱處理溫度為120℃,處理時間為20h;清洗烘干;
所述改性蒲草纖維的預處理過程包括:對蒲草纖維進行預處理:在25℃下,將蒲草纖維浸潤在濃度為26%氫氧化鈉溶液中4h;
將預處理后的蒲草纖維置于濃度為1.2mol/L的乙二胺容器中反應4h后取出,反應溫度為65℃;清洗后烘干。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4%,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1%。
實施例四: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0份,改性蒲草纖維12份,超細滌綸纖維1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4%,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0%。
實施例五: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0份,改性蒲草纖維12份,超細滌綸纖維1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1%,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8%。
實施例六: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0份,改性蒲草纖維12份,超細滌綸纖維1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三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4%,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6%。
實施例七: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9份,改性蒲草纖維16份,超細滌綸纖維17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7%,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6%。
實施例八: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9份,改性蒲草纖維16份,超細滌綸纖維17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40%,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38%。
實施例九: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19份,改性蒲草纖維16份,超細滌綸纖維17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三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9%,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7%。
實施例十: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28份,改性蒲草纖維20份,超細滌綸纖維2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19%,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3%。
實施例十一: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28份,改性蒲草纖維20份,超細滌綸纖維2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30%,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30%。
實施例十三:本實施例所述改性菠蘿葉纖維28份,改性蒲草纖維20份,超細滌綸纖維20份,錦綸纖維44份,其他改性過程與實施例三相同。
本實施例蕾絲面料拉伸強度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7%,恢復彈性比現有技術增強了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