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織帶及其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外市場上流通的頭部導汗帶,一般都是普通滌綸織帶邊緣接觸人體皮膚的內表面涂硅膠導流條構成的。當人們參加體育活動時,人體頭部出汗,利用滌綸織帶吸附汗液,再通過硅膠導流條將汗液從眼睛上部織帶導流向耳部方向,避免汗液流入人眼,影響競技狀態和運動成績。
這種頭部導汗帶沒有設計網眼,不利于人體頭部散發的氣態汗液快速蒸發,沒有快速導濕功能,不利于人體頭部流出的液態汗快速傳導到織物外層,快速蒸發干燥,其結果是人體頭部會有濕悶感和不舒適感,影響競技狀態和運動成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導濕透汽的具有網眼結構的頭部導汗帶。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這些以及其它目的將通過下列詳細說明和描述來進一步充實。
一種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所述導汗帶由織物編織而成,織物完全組織由8縱行11橫列構成;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1-3縱行形成織物左邊高導濕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6-8縱行形成織物右邊高導濕功能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3-6縱行形成織物高導濕透汽功能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4-5縱行和A-F橫列之間、3-4縱行和H-L橫列之間、5-6縱行和H-L橫列之間分別設置有網眼。
進一步的,織物完全組織中1-8組行均采用120-180D、單纖維細度8.0-1.2D的滌綸長絲編織閉口編鏈線圈,形成織物表面層;所述1-3縱行和6-8縱行均采用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編織三針襯緯紗,所述3-6縱行均采用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編織兩針襯緯紗和缺墊紗,所述三針襯緯紗和兩針襯緯紗形成織物里層。
進一步的,厚度1-3mm、寬度3-5mm的硅膠導流條粘涂在織物外層表面1縱行或8縱行處。
一種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的制造方法,使用4把梳節進行編織,第1把梳節穿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2空穿、1穿、4空穿、1穿;第2把梳節穿120-180D、單纖維細度0.8-1.2D的滌綸長絲,滿穿;第3把梳節穿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3空穿、1穿、1空穿、1穿、2空穿;第4把梳節穿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4空穿、1穿、3空穿。
進一步的,編織時第1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只作針背墊紗;第2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編織閉口編鏈線圈;第3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背墊紗,在H-L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第4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在H-L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進一步的,在織物外層表面1縱行或8縱行處涂厚度1-3mm,寬度3-5mm的硅膠導流條。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突出性效果:
本發明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在織物組織結構中有網眼部分,人體頭部發出的氣態汗通過網眼直接向外蒸發;在織物組織結構中無網眼部分,織物內層長絲纖維粗,形成的毛細管粗,液態水在毛細管液面上形成的附加壓力小,織物外層長絲纖維細,形成的毛細管細,液態水在毛細管液面上形成的附加壓力大,這樣在織物兩層界面上形成附加壓力差,利用差動毛細效應原理,能夠將人體發出的液態汗從織物內層導向外層,在外層表面干燥蒸發,保持里層干燥,外層來不及蒸發的液態汗通過硅膠導流條導向耳部方向,不會流入人眼。最終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具有透汽、導濕、導流、干燥、舒適等功能,可用于體育運動、健身、強體力勞動或高溫條件下的頭部導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的織物組織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第1把梳節1、第2把梳節2、第3把梳節3、第4把梳節4。
附圖1中,1、2、3、4、5、6、7、8代表針號碼,也是織物縱行號碼;A、B、C、D、E、F、G、H、I、J、K、L代表織物橫列號碼,О和│代表梳節穿紗規律,О代表梳節空穿(不穿紗),│代表梳節穿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并不能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在本發明中,若非特指,所有原料及設備均可以從市場購得。
本發明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的織物組織結構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椢锿耆M織由8縱行11橫列構成,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1-3縱行和6-8縱行未設置網眼,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1-3縱行形成織物左邊高導濕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6-8縱行形成織物右邊高導濕功能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3-6縱行形成織物高導濕透汽功能區;所述織物完全組織的4-5縱行和A-F橫列之間、3-4縱行和H-L橫列之間、5-6縱行和H-L橫列之間分別設置有網眼??椢锿耆M織中1-8組行均采用120-180D、單纖維細度8.0-1.2D的滌綸長絲編織閉口編鏈線圈,形成織物表面層;所述1-3縱行和6-8縱行均采用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編織三針襯緯紗,所述3-6縱行均采用320-380D、單纖維細度1.8-2.2D的滌綸長絲編織兩針襯緯紗和缺墊紗,所述三針襯緯紗和兩針襯緯紗形成織物里層(使用時接觸人體皮膚)。厚度1-3mm、寬度3-5mm的硅膠導流條粘涂在織物外層表面1縱行或8縱行處。
實施例1
使用4把梳節,第1把梳節穿320D、單纖維細度1.8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2空穿(不穿紗)、1穿、4空穿、1穿;第2把梳節穿120D、單纖維細度0.8D的滌綸長絲,滿穿;第3把梳節穿320D、單纖維細度1.8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3空穿、1穿、1空穿、1穿、2空穿;第4把梳節穿320D、單纖維細度1.8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4空穿、1穿、3空穿。
第1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第2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編織閉口編鏈線圈。
第3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背墊紗,在H-L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
第4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在H-L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在織物外層表面1縱行處涂厚度1mm、寬度3mm的硅膠導流條。
實施例2
使用4把梳節,第1把梳節穿350D、單纖維細度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2空穿(不穿紗)、1穿、4空穿、1穿;第2把梳節穿150D、單纖維細度1D的滌綸長絲,滿穿;第3把梳節穿350D、單纖維細度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3空穿、1穿、1空穿、1穿、2空穿;第4把梳節穿350D、單纖維細度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4空穿、1穿、3空穿。
第1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第2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編織閉口編鏈線圈。
第3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背墊紗,在H-L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
第4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在H-L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在織物外層表面1縱行處涂厚度2mm、寬度4mm的硅膠導流條。
實施例3
使用4把梳節,第1把梳節穿380D、單纖維細度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2空穿(不穿紗)、1穿、4空穿、1穿;第2把梳節穿180D、單纖維細度1.2D的滌綸長絲,滿穿;第3把梳節穿380D、單纖維細度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3空穿、1穿、1空穿、1穿、2空穿;第4把梳節穿380D、單纖維細度2.2D的滌綸長絲,穿紗規律為:4空穿、1穿、3空穿。
第1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第2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每一橫列編織閉口編鏈線圈。
第3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背墊紗,在H-L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
第4把梳節的墊紗規律為:在A-F橫列只作針前針后擺動,形成浮線,在H-L橫列,只作針背墊紗。
在織物外層表面8縱行處涂厚度3mm、寬度5mm的硅膠導流條。
用本發明方法制得的具有網眼的頭部導汗帶與現有的頭部導汗帶性能對比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水滴從里層吸附到外層時間測試方法為,用標準酸式滴定管,在織物內層表面滴一滴水,觀察水滴吸附到外層,內層表面完全干燥的時間。
從表1可以看出,用本發明制得的頭部導汗帶,有大于等于40%的網眼,對汗液的吸附速度快,透汽、導濕、導流、干燥、舒適,可用于體育運動、健身、強體力勞動或高溫條件下的頭部導汗,使用舒適。
以上對本發明做了詳盡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