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經編織物編織與加工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具有不同厚度效果的加厚型雙層經編緹花織物的織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裝飾用紡織產品的使用要求越來越高,視覺上的效果往往成為顧客消費的第一印象,人們已用新的眼光去審視產品,從過去單純追求產品的性能到現在對產品的外觀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產品的開發不僅要注重其性能的使用,外觀要求也必不可少。
然而,隨著顧客的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市場上的紡織產品已不能滿足顧客的審美要求,產品類別單一,缺乏固有的特色,難以吸引顧客的眼球,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不同厚度效果的加厚型雙層經編緹花織物的織造方法,其能有效地解決現有之裝飾用紡織產品類別單一,缺乏固有的特色,而不同厚度效果的加厚型雙層經編緹花織物的出現可以滿足上述的需要,解決現有的問題,同時滿足人們對產品使用的高性價比需求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不同厚度效果的加厚型雙層經編緹花織物的織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調整雙針床經編緹花機前后針床織針的間距,達到設定的寬度,使得織針上升時隨著由導紗桿引導的梳櫛的橫移以及沉降片前后運動的距離增大,紗線在前后針床墊紗成圈時跨度也隨之增大而得到厚度加厚的坯布;
(2)使用預定型裝置將坯布定型在穩定的尺寸范圍和具有清晰的紋路;
(3)使用熱壓裝置在坯布設定的不同區域進行加壓,得到不同區域不同厚度的效果,同時根據坯布材質、組織的松緊程度以及紋路圖案選用噴印或轉印的方法對不同厚度的坯布進行加工上色,以使布面圖案生動突出。
優選的,所述步驟(1)所述調整雙針床經編緹花機前后針床織針的間距為由原來的3mm調大至8mm,這樣紗線在前后針床墊紗成圈時跨度隨之增大而得到厚度加厚的坯布。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采用本發明方法制作得到的經編緹花織物具有凹凸有致的不同厚度和生動的立體感,豐富了雙層布的視覺效果,同時給市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產品選項。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編織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織針 20、坯布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具有不同厚度效果的加厚型雙層經編緹花織物的織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調整雙針床經編緹花機前后針床織針的間距,達到設定的寬度,使得織針10上升時隨著由導紗桿(LB1、LB2、LB3、LB4、LB5)引導的梳櫛(GB1、GB2、GB3、JB4、JB4、GB6)的橫移以及沉降片前后運動的距離增大,紗線在前后針床墊紗成圈時跨度也隨之增大而得到厚度加厚的坯布20;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調整雙針床經編緹花機前后針床織針的間距為由原來的3mm調大至8mm,這樣紗線在前后針床墊紗成圈時跨度隨之增大而得到厚度加厚的坯布。
(2)使用預定型裝置將坯布定型在穩定的尺寸范圍和具有清晰的紋路。
(3)使用熱壓裝置在坯布設定的不同區域進行加壓,得到不同區域不同厚度的效果,同時根據坯布材質、組織的松緊程度以及紋路圖案選用噴印或轉印的方法對不同厚度的坯布進行加工上色,以使布面圖案更加生動突出。
本發明的設計重點是:通過采用本發明方法制作得到的經編緹花織物具有凹凸有致的不同厚度和生動的立體感,豐富了雙層布的視覺效果,同時給市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產品選項。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