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24809閱讀:1003來源:國知局
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紗線設備,尤其是指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



背景技術:

尼龍拉鏈縫合機主要功能就是把尼龍布帶和尼龍素鏈車縫在一起的機器,車縫過程中需要底線和面線,車縫在一起就成為拉鏈半成品尼龍拉鏈白胚。

就目前而言,尼龍拉鏈縫合機采用張力器均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目前行業主要采用夾片式和雙邊交叉式,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夾片式紗線張力器主要通過彈簧來調整張力大小,首先,生產過程存在無法標準化生產,同一生產工藝在不同設備之間生產出來的產品存在很大差異性,經常出現不良品如拉鏈中隙、縫線位置插入深淺不一致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紗線張力不一致造成的,其次,設備操作員任意動手改變彈簧松緊,從而影響紗線張力大小,故通過彈簧來控制紗線張力一致性難度較大和無法實現標準化作業。

2、雙邊交叉式紗線張力器這種行業應用很少,雙邊交叉式可以通過配配重單元來實現紗線張力器標準化生產,但是存在很大跳動,發生這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用料存在間斷料,縫針向下運動時用料,然后退回,這種上下運動往復式運動,導致紗線張力值波動范圍很大,并且增斷紗頻率大幅度增加,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紗線跳動不良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包括進紗輪及出紗輪,還包括張力控制組件,所述張力控制組件包括安裝座、設于所述安裝座上的前張力輪及設于所述前張力輪一側的后張力輪,所述進紗輪、所述后張力輪、所述前張力輪及所述出紗輪分別間隔橫向布置于所述安裝座上,所述前張力輪與所述后張力輪的轉動方向為所述進紗輪向所述出紗輪方向轉動,所述前張力輪及所述后張力輪上間隔繞設有一紗線本體,所述進紗輪將所述紗線本體傳送至后張力輪上側,所述紗線本體由所述后張力輪上側沿所述后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上側,所述紗線本體由所述前張力輪上側沿所述前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下側,所述紗線本體由所述前張力輪下側沿所述前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后張力輪下側,所述紗線本體由所述后張力輪下側沿所述后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后張力輪上側,所述紗線本體再由所述后張力輪上側沿所述后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上側,所述紗線本體再由所述前張力輪上側沿所述前張力輪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出紗輪。

進一步的,所述紗線本體在所述前張力輪及所述后張力輪上的間隔纏繞的圈數為至少三圈。

進一步的,所述紗線本體之間相距間距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紗線本體由所述進紗輪及所述出紗輪帶動,所述紗線本體通過與所述前張力輪及所述后張力輪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帶動所述前張力輪及所述后張力輪轉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于所述進紗輪與所述安裝座之間的第一墊塊及設于所述出紗輪與所述安裝座之間的第二墊塊,所述出紗輪與所述安裝座的距離大于所述進紗輪與所述安裝座的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包括左夾板及設于所述左夾板一側的右夾板,所述左夾板上設有第一裝配孔及設于所述第一裝配孔一側的第二裝配孔,所述左夾板與所述右夾板相連接,所述左夾板與所述右夾板之間形成一開放的第一空間,所述前張力輪一端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所述前張力輪另一端通過穿過所述第一裝配孔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左夾板上,所述所述后張力輪一端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所述后張力輪另一端通過穿過所述第二裝配孔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左夾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前張力輪包括第一固定螺栓、設于所述前張力輪一端的第一軸承、設于所述前張力輪另一端的第二軸承、設于所述第二軸承一側的第一墊片及于所述第二軸承相同一端設有第一圓槽,所述第一圓槽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通過第一固定螺栓將兩端裝有所述第一軸承及所述第二軸承的所述前張力輪和所述第一墊片固定于所述右夾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墊片使得所述前張力輪不與所述右夾板相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后張力輪包括第二固定螺栓、設于所述后張力輪一端的所述第三軸承、設于所述后張力輪另一端的所述第四軸承、設于所述第四軸承一側的第二墊片及于所述第四軸承相同一端設有第二圓槽,所述第二圓槽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通過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將兩端裝有所述第三軸承及所述第四軸承的所述后張力輪和所述第二墊片固定于所述右夾板上,其中所述第二墊片使得所述后張力輪不與所述右夾板相接觸。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于所述右夾板一端的延伸塊、掛設于所述第一圓槽及第二圓槽上的攔阻帶、設于所述攔阻帶一端的固定單元及與所述固定單元相連接的配重單元,所述延伸塊所設位置與所述出紗輪所設位置同側,所述攔阻帶一端與所述延伸塊相連接,所述攔阻帶另一端通過固定單元與所述配重單元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出紗輪一側設有斷線感應器,所述斷線感應器一側設有縫合機,所述紗線本體與所述斷線感應器相連接,所述紗線本體與所述縫合機相連接。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設置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將紗線本體繞設于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可以消除紗線本體的跳動,當紗線本體于所述前張力輪上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為一圈時雖然紗線本體有一點跳動,但當紗線本體于所述前張力輪上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為二圈及三圈時基本消除紗線本體跳動不良的情況,從而穩定了紗線張力值,同時減少中斷紗線頻率,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質量,使得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更合理性。

2、在本發明中,通過改變紗線本體在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至少三圈從而改變紗線張力值的大小再配合相應的配重單元的重量,使得其符合最佳張力值范圍,從而使得標準化作業得到實現,實現標準化生產。

3、在本發明中,通過配重單元和紗線本體在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來控制紗線張力,從而消除同一生產工藝在不同設備之間生產出來的產品存在拉鏈中隙、縫線位置插入深淺不一致的不良情況,提升產品質量和穩定產品合格率。

4、在本發明中,通過設置長度不一致的第一墊塊及第二墊塊,使得所述紗線本體繞設于所述前張力輪與所述后張力輪上時紗線本體之間不在同一縱向平面上,使得紗線本體纏繞數圈后不發生紗線之間的纏繞,提高紗線張力值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包括進紗輪2及出紗輪5及張力控制組件9,所述張力控制組件包括安裝座16、設于所述安裝座16上的前張力輪3及設于所述前張力輪3一側的后張力輪4,所述進紗輪2、所述后張力輪4、所述前張力輪3及所述出紗輪5分別間隔橫向布置于所述安裝座16上,所述前張力輪3與所述后張力輪4的轉動方向為所述進紗輪2向所述出紗輪5方向轉動,所述前張力輪3及所述后張力輪4上間隔繞設有一紗線本體1,繞設方式由圖1所示,所述進紗輪2將所述紗線本體1傳送至后張力輪4上側,所述紗線本體1由所述后張力輪4上側沿所述后張力輪4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3上側,所述紗線本體1由所述前張力輪3上側沿所述前張力輪3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3下側,所述紗線本體1由所述前張力輪3下側沿所述前張力輪3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后張力輪4下側,所述紗線本體1由所述后張力輪4下側沿所述后張力輪4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后張力輪4上側,所述紗線本體1再由所述后張力輪4上側沿所述后張力輪4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前張力輪3上側,所述紗線本體1再由所述前張力輪3上側沿所述前張力輪3轉動方向傳送至所述出紗輪5。所述紗線本體1在所述前張力輪3及所述后張力輪4上的間隔纏繞的圈數優選為至少三圈,所述紗線本體1之間相距間距相等。所述紗線本體1由所述進紗輪2及所述出紗輪5帶動,所述紗線本體1通過與所述前張力輪3及所述后張力輪4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帶動所述前張力輪3及所述后張力輪4轉動。

參照圖2。上述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還包括設于所述進紗輪2與所述安裝座16之間的第一墊塊202及設于所述出紗輪5與所述安裝座16之間的第二墊塊502,所述出紗輪5與所述安裝座16的距離大于所述進紗輪2與所述安裝座16的距離。

所述安裝座16包括左夾板12及設于所述左夾板12一側的右夾板13,所述左夾板12上設有第一裝配孔16及設于所述第一裝配孔16一側的第二裝配孔17,所述左夾板12與所述右夾板13相連接,所述左夾板12與所述右夾板13之間形成一開放的第一空間19,所述前張力輪3一端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19,所述前張力輪3另一端通過穿過所述第一裝配孔16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左夾板12上,所述所述后張力輪4一端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19,所述后張力輪4另一端通過穿過所述第二裝配孔17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左夾板12上。

所述前張力輪3包括第一固定螺栓301、設于所述前張力輪3一端的第一軸承302、設于所述前張力輪3另一端的第二軸承303、設于所述第二軸承303一側的第一墊片304及于所述第二軸承303相同一端設有第一圓槽20,所述第一圓槽20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19,通過第一固定螺栓301將兩端裝有所述第一軸承302及所述第二軸承303的所述前張力輪3和所述第一墊片304固定于所述右夾板13上,其中所述第一墊片304使得所述前張力輪3不與所述右夾板13相接觸。第一墊片304的作用是使所述前張力輪3與所述右夾板13之間增加一個間隔防止所述前張力輪3與所述右夾板13之間磨擦。

所述后張力輪4包括第二固定螺栓401、設于所述后張力輪4一端的所述第三軸承402、設于所述后張力輪4另一端的所述第四軸承403、設于所述第四軸承403一側的第二墊片404及于所述第四軸承403相同一端設有第二圓槽21,所述第二圓槽21設于所述第一空間內19,通過所述第二固定螺栓401將兩端裝有所述第三軸承402及所述第四軸承403的所述后張力輪4和所述第二墊片404固定于所述右夾板13上,其中所述第二墊片404使得所述后張力輪4不與所述右夾板13相接觸。其中第二墊片404的作用是使所述后張力輪4與所述右夾板13之間增加一個間隔后防止所述張力輪4與所述右夾板13之間磨擦。

上述一種尼龍拉鏈縫合機紗線張力器,還包括設于所述右夾板13一端的延伸塊14、掛設于所述第一圓槽20及第二圓槽21上的攔阻帶8、設于所述攔阻帶8一端的固定單元7及與所述固定單元7相連接的配重單元6,所述延伸塊14所設位置與所述出紗輪5所設位置同側,所述攔阻帶8一端與所述延伸塊14相連接,所述攔阻帶8另一端通過固定單元7與所述配重單元6相連接。所述攔阻帶8優選為牛皮繩,所述固定單元7優選為標準砝碼橡膠套,所述配置單元6優選為標準砝碼。

所述出紗輪5一側設有斷線感應器10,所述斷線感應器10一側設有縫合機11,所述紗線本體1與所述斷線感應器10相連接,所述紗線本體1與所述縫合機11相連接

參照圖1。本方案的生產工作流程:

1、紗線本體1從張力控制組件9上的進紗輪2進入傳送至后張力輪4上。

2、紗線本體1在前張力輪3及后張力輪4上纏繞,紗線本體1在前張力輪3及后張力輪4上的纏繞方式如圖1所示。

3、紗線本體1在前張力輪3及后張力輪4上的纏繞圈數和配套的相應標準砝碼6按照生產工藝所需的紗線張力來確定。

4、紗線本體1從出紗輪5傳送到縫合機的斷線感應器10,最后到縫合機11把尼龍布帶和尼龍素鏈車縫在一起。

其中紗線張力值的控制方法,主要通過標準砝碼6來控制,其次通過改變紗線本體1在前張力輪3及后張力輪4纏繞圈數的多少,可以微小量的改變紗線張力值大小,使其符合最佳張力值范圍。

本方案所稱紗線本體為底線與面線的統稱。

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設置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將紗線本體繞設于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可以消除紗線本體的跳動,當紗線本體于所述前張力輪上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為一圈時雖然紗線本體有一點跳動,但當紗線本體于所述前張力輪上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為二圈及三圈時基本消除紗線本體跳動不良的情況,從而穩定了紗線張力值,同時減少中斷紗線頻率,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質量,使得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更合理性。

通過改變紗線本體在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至少三圈從而改變紗線張力值的大小再配合相應的標準砝碼的重量,使得其符合最佳張力值范圍,從而使得標準化作業得到實現,實現標準化生產。

通過標準砝碼和紗線本體在前張力輪及后張力輪上的纏繞圈數來控制紗線張力,從而消除同一生產工藝在不同設備之間生產出來的產品存在拉鏈中隙、縫線位置插入深淺不一致的不良情況,提升產品質量和穩定產品合格率。

通過設置長度不一致的第一墊塊及第二墊塊,使得所述紗線本體繞設于所述前張力輪與所述后張力輪上時紗線本體之間不在同一縱向平面上,使得紗線本體纏繞數圈后不發生紗線之間的纏繞,提高紗線張力值的穩定性。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易县| 犍为县| 武陟县| 江西省| 长治市| 尖扎县| 昌都县| 富源县| 绩溪县| 三穗县| 绥芬河市| 阿拉善右旗| 商水县| 嘉禾县| 东兰县| 大石桥市| 资溪县| 尉犁县| 长丰县| 邵武市| 墨脱县| 洪洞县| 东源县| 商河县| 库尔勒市| 新源县| 安塞县| 曲周县| 平顶山市| 祁连县| 平顺县| 罗城| 上虞市| 桃江县| 佛冈县| 泗水县| 河南省| 徐水县| 宁武县| 故城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