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印染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紡織印染機的冷卻組件。
背景技術:
:
冷卻是對布料進行印染的重要一環,在紡織印染業,各類平幅織物進行染色、印花、涂層、定型以及其它整理工藝時,均是在高溫的工況條件下進行,而在織物平幅堆疊或成卷狀堆放前,織物均需充分冷卻以免染料、助劑等在高溫狀態下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變質,因而冷卻裝置是紡織印染業大量使用的重要的通用裝置。為實現了織物的充分冷卻,同時減小冷卻裝置所占用的空間,從而提出了s型的冷卻通道。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印染機的冷卻組件,包括兩組固定板,分別為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通過部件安裝布料輥;
所述上固定板的頂部設有上冷風機,所述上固定板的下部設有數個上出風口,這些上出風口依次排列;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設有下冷風機,所述下固定板的頂部設有數個下出風口,這些下出風口依次排列;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與豎板固定安裝,所述豎板上設有氣缸座,所述氣缸座的兩端分別安裝氣缸,所述氣缸的氣缸桿與布料輥軸固定連接,所述布料輥軸上設有布料輥,所述布料輥與布料輥軸之間可相對滑動。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豎板之中還設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之中設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可在彈簧座之中移動。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伸縮桿的中部設有擋片,彈簧安裝在擋片和彈簧座之間,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擋片接觸,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彈簧座接觸。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伸縮桿的頂部為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布料輥軸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與豎板的連接方式相同,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中的彈簧結構相同,所述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與豎板的安裝方向相反。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氣缸桿通過氣缸固定片與布料輥軸連接,所述氣缸固定片上安裝螺釘,所述螺釘的數目為兩個。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上固定板之中開有上通風口,所述上通風口與上通風腔貫通,所述上通風腔與上出風口的上出風腔貫通。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上冷風機設有上風管,所述上風管通過上固定片與上固定板安裝,所述上風管與上通風口貫通。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下固定板之中開有下通風口,所述下通風口與下通風腔貫通,所述下通風腔與下出風口的下出風腔貫通。
作為對本發明的說明,所述下冷風機設有下風管,所述下風管通過下固定片與下固定板安裝,所述下風管與下通風口貫通。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都通過部件安裝布料輥,布料輥安裝在布料輥軸上,布料輥可在布料輥軸上轉動,數個布料輥依次排列形成s型,布料依次通過這些布料輥,如果需要調節布料的張緊狀態,可通過操作氣缸來實現,氣缸固定在氣缸座上,氣缸桿與氣缸固定片連接,氣缸固定片與布料輥軸通過螺釘固定,如此可調節布料輥軸的高度,同時調節數個布料輥軸(s型彎道之中的)的高度,即可實現對布料的張緊狀態的調節。在布料輥軸上升或者下落的同時,由于連接塊與布料輥軸固定,連接塊又與伸縮桿連接,故伸縮桿將會被帶動上下移動,伸縮桿可在彈簧座之中移動,彈簧可起到緩沖和支撐的作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都安裝有冷風機,冷氣通過通風口、通風腔和出風口進入工作冷卻空間,可對布料進行冷卻。
本發明針對現有印染機存在的冷卻、傳輸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此結構可使布料在s型冷卻通道的基礎上,能臨時儲存布料,便于緩解印染生產線后端的收卷需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從圖1的側視觀察所得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區域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0、上固定板;11、上通風口;12、上通風腔;13、上出風口;14、上出風腔;20、上冷風機;21、上風管;22、上固定片;40、下固定板;41、下通風口;42、下通風腔;43、下出風口;44、下出風腔;30、下冷風機;31、下風管;32、下固定片;50、豎板;60、彈簧座;61、伸縮桿;62、擋片;63、彈簧;64、連接塊;65、布料輥軸;70、氣缸;71、氣缸座;72、氣缸桿;73、氣缸固定片;74、螺釘;80、布料輥;90、布料。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紡織印染機的冷卻組件,包括兩組固定板,分別為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上固定板10位于下固定板40的上方,所述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通過部件安裝布料輥80;
所述上固定板10的頂部設有上冷風機20,所述上固定板10的下部設有數個上出風口13,這些上出風口13依次排列;所述下固定板40的底部設有下冷風機30,所述下固定板40的頂部設有數個下出風口43,這些下出風口43依次排列;
所述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與豎板50固定安裝,所述豎板50上設有氣缸座71,所述氣缸座71的兩端分別安裝氣缸70,所述氣缸70的氣缸桿72與布料輥軸65固定連接,所述布料輥軸65上設有布料輥80,所述布料輥80與布料輥軸65之間可相對滑動。
所述豎板50之中還設有彈簧座60,所述彈簧座60之中設有伸縮桿61,所述伸縮桿61可在彈簧座60之中移動。
所述伸縮桿61的中部設有擋片62,彈簧63安裝在擋片62和彈簧座60之間,所述彈簧63的一端與擋片62接觸,所述彈簧63的另一端與彈簧座60接觸。
所述伸縮桿61的頂部為連接塊64,所述連接塊64與布料輥軸65固定連接;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與豎板50的連接方式相同,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之中的彈簧63結構相同,所述上固定板10、下固定板40與豎板50的安裝方向相反。
所述氣缸桿72通過氣缸固定片73與布料輥軸65連接,所述氣缸固定片73上安裝螺釘74,所述螺釘74的數目為兩個。
所述上固定板10之中開有上通風口11,所述上通風口11與上通風腔12貫通,所述上通風腔12與上出風口13的上出風腔14貫通。
所述上冷風機20設有上風管21,所述上風管21通過上固定片22與上固定板10安裝,所述上風管21與上通風口11貫通。
所述下固定板40之中開有下通風口41,所述下通風口41與下通風腔42貫通,所述下通風腔42與下出風口43的下出風腔44貫通。
所述下冷風機30設有下風管31,所述下風管31通過下固定片32與下固定板40安裝,所述下風管31與下通風口41貫通。
實際工作中,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都通過部件安裝布料輥80,布料輥80安裝在布料輥軸65上,布料輥80可在布料輥軸65上轉動,數個布料輥80依次排列形成s型,布料90依次通過這些布料輥80,如果需要調節布料90的張緊狀態,可通過操作氣缸70來實現,氣缸70固定在氣缸座71上,氣缸桿72與氣缸固定片73連接,氣缸固定片73與布料輥軸65通過螺釘74固定,如此可調節布料輥軸65的高度,同時調節數個布料輥軸65(s型彎道之中的)的高度,即可實現對布料90的張緊狀態的調節。在布料輥軸65上升或者下落的同時,由于連接塊64與布料輥軸65固定,連接塊64又與伸縮桿61連接,故伸縮桿61將會被帶動上下移動,伸縮桿61可在彈簧座60之中移動,彈簧63可起到緩沖和支撐的作用。上固定板10和下固定板40上都安裝有冷風機,冷氣通過通風口、通風腔和出風口進入工作冷卻空間,可對布料90進行冷卻。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