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態功能性紡織品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紡織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利用天然生物資源來應用于紡織品方面的研究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課題。生態紡織品的研究開發主要以天然植物染料為主,研究較多的各種中草藥比如石榴皮、紅花、姜黃、蘇木等。特別在家紡產品上,人們越來越追求保健功能性家紡產品。為了進一步提高家紡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豐富家紡文化內涵,成為家紡行業引導消費、拓展市場最具影響的,紡織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開發新型的具有保健功能的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將成為主要的研發熱點。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的生產方法,其利用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實現了清潔染色,促進了未來紡織品生態染色的發展。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材料準備:原材料為蠶絲織物、蘇木、菊花、氫氧化鈉;儀器為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y571l型染色摩擦色牢度儀、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性能測試儀。步驟2、準備試驗:首先將10g的蘇木:菊花1:1置于盛有10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再加熱至沸并繼續加熱120min,進行染色液的制備,過濾,去雜后備用,最后用制備好的染液在80℃處理蠶絲織物60min,晾干待測。步驟3、茶葉色素提取及紡織品的染色方法:a.染液制備:蘇木:菊花為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b.染色工藝:ph5.5,染色時間為60min,染色溫度80℃。步驟4、結果測試:a、染液吸光度的測試:利用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對染液吸光度進行測試;b、表面深度的測定:利用測色配色儀測試染色布k/s值、lab值以及布的色光信息;c、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參照gb/t3902-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標準,在摩擦牢度儀上進行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d、染色布抗紫外性能測試:在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測試儀上對織物抗紫外性能進行測試。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步驟2中提取過程中naoh用量對提取效果的作用,未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較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顏色有明顯不同,為棕黃色,加入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為酒紅色,其中,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在510nm-530nm有一吸收峰,且隨加堿量的增加,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發生了改變,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也逐漸增加,但增幅逐漸變小。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溫度對提取效果的作用,80℃時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最大,溫度升高或降低都會使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降低。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時間對提取效果的作用,30min-90min時間范圍內,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是90min后,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變小,且150min時提取液的色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偏紅至偏黃。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染色溫度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隨著染色溫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織物的明度逐漸降低,其中,溫度低時聚集度較高,染料分子在纖維內部的擴散速率較慢,溫度提高后,纖維溶脹程度提高,染料分子運動加劇,分子動能增加,同時滲入纖維內部的速率也加快,在織物上的上染提高。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ph值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ph值對織物顏色的影響較大,在強堿性條件下,織物的得色量很低,染料未能與纖維形成穩固的結合,纖維與染料陰離子之間存在斥力,阻礙了染料的上染,在近中性的堿性條件下,染料可上染纖維,且堿性越強,上染越少;在酸性條件下,織物染上的色澤較深,但布面本身在空氣中會氧化變紅,ph值為5-7所染布樣帶有明顯的紅光,ph值4-5所染布樣黃光較重,且ph=5.5時布面表觀得色量最高。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時間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受染色時間為38min-42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的生產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蘇木菊花1:1的處理液提取工藝為蘇木菊花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2、蠶絲枕套的染色工藝為ph5.5,染色時間60min,染色溫度80℃,染液濃度根據產品深淺度要求而定;3、采用蘇木菊花1:1混合染液對蠶絲織物進行生態環保染色具有可行性,且染色好蠶絲織物用于家紡枕套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利頭目等功效,且操作簡便;4、經蘇木菊花1:1混合染液處理蠶絲織物具有較好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
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種生態染色平肝清目枕套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材料準備:原材料為蠶絲織物、蘇木、菊花、氫氧化鈉;儀器為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y571l型染色摩擦色牢度儀、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性能測試儀。步驟2、準備試驗:首先將10g的蘇木:菊花1:1置于盛有10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再加熱至沸并繼續加熱120min,進行染色液的制備,過濾,去雜后備用,最后用制備好的染液在80℃處理蠶絲織物60min,晾干待測。步驟3、茶葉色素提取及紡織品的染色方法:a.染液制備:蘇木:菊花為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b.染色工藝:ph5.5,染色時間為60min,染色溫度80℃。步驟4、結果測試:a、染液吸光度的測試:利用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對染液吸光度進行測試;b、表面深度的測定:利用測色配色儀測試染色布k/s值、lab值以及布的色光信息;c、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參照gb/t3902-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標準,在摩擦牢度儀上進行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d、染色布抗紫外性能測試:在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測試儀上對織物抗紫外性能進行測試。
進一步優選的,步驟2中提取過程中naoh用量對提取效果的作用,未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較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顏色有明顯不同,為棕黃色,加入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為酒紅色,其中,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在510nm-530nm有一吸收峰,且隨加堿量的增加,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發生了改變,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也逐漸增加,但增幅逐漸變小;及溫度對提取效果的作用,80℃時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最大,溫度升高或降低都會使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降低;及時間對提取效果的作用,30min-90min時間范圍內,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是90min后,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變小,且150min時提取液的色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偏紅至偏黃;及染色溫度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隨著染色溫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織物的明度逐漸降低,其中,溫度低時聚集度較高,染料分子在纖維內部的擴散速率較慢,溫度提高后,纖維溶脹程度提高,染料分子運動加劇,分子動能增加,同時滲入纖維內部的速率也加快,在織物上的上染提高;及ph值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ph值對織物顏色的影響較大,在強堿性條件下,織物的得色量很低,染料未能與纖維形成穩固的結合,纖維與染料陰離子之間存在斥力,阻礙了染料的上染,在近中性的堿性條件下,染料可上染纖維,且堿性越強,上染越少,在酸性條件下,織物染上的色澤較深,但布面本身在空氣中會氧化變紅,ph值為5-7所染布樣帶有明顯的紅光,ph值4-5所染布樣黃光較重,且ph=5.5時布面表觀得色量最高;及時間對蠶絲織物染色效果的作用,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受染色時間為38min-42min(40min)。
1、本發明中的實驗部分如下:
1.1實驗材料,儀器和試劑。
實驗材料:蠶絲織物、蘇木、菊花、氫氧化鈉;
實驗儀器:color-eye3100型測色配色儀、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y571l型染色摩擦色牢度儀、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性能測試儀;
1.2實驗方法
將10g的蘇木、菊花(1:1)置于盛有10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加熱至沸并繼續加熱120min,進行染色液的制備,過濾,去雜后備用;然后,用制備好的染液在80℃處理蠶絲織物60min,晾干待測;
(3)色素提取及紡織品的染色方法:
a.染液制備:蘇木菊花(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
b.染色工藝:ph5.5,染色時間60min,染色溫度80℃;
1.3測試方法
a、染液吸光度的測試:利用雙光束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對染液吸光度進行測試;
b、表面深度的測定:利用測色配色儀測試染色布k/s值、lab值以及布的色光信息;
c、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參照gb/t3902-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標準,在摩擦牢度儀上進行染色布摩擦牢度測試;
d、染色布抗紫外性能測試:在yg(b)912e型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測試儀上對織物抗紫外性能進行測試。
2、結果與討論
2.1菊花蘇木色素的提取工藝
試驗中探討了不同的加堿量、不同的提取溫度、不同的提取時間對色素提取的影響,結果見表1、表2、表3。
表1naoh加入量對色素的影響
注:蘇木菊花(1:1)8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60min,提取液稀釋倍數250倍,未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較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顏色有明顯不同,為棕黃色,加入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為酒紅色。由表2可以看出,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在520nm左右有一吸收峰,且隨加堿量的增加,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發生了改變,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也逐漸增加,但增幅逐漸變小。考慮到加堿量過多提取液堿性過強,取20g/l的加堿量,進行后續實驗。
表2提取溫度對色素的影響
注:蘇木菊花(1:1)80g/l,naoh20g/l,提取時間60min,提取液稀釋倍數250倍,由表2數據可以看出,80℃時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最大,溫度升高或降低都會使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降低。分析認為,溫度低,未能充分提取蘇木菊花(1:1)中的色素,而溫度升高,雖然析出的色素有所增加,但部分蘇木菊花(1:1)色素會發生分解,因此,提取溫度取80℃,進行后續實驗。
表3提取時間對色素的影響
注:蘇木菊花(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液稀釋倍數250倍,由表3數據可以看出,30min~90min時間范圍內,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長處的吸光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是90min后,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長變小,且150min時提取液的色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偏紅→偏黃,因此提取時間取90min。
綜上,確定蘇木菊花(1:1)的提取工藝為:蘇木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
2.2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穩定性
試驗分析了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耐酸耐堿穩定性、久置穩定性、耐熱穩定性。結果見表4。
表4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耐酸耐堿穩定性
注:調節ph所用的酸為1%稀hcl,堿為1%naco3,提取液稀釋倍數為50倍,未加堿的蘇木菊花(1:1)提取液經稀釋為橙黃色,在空氣中會經氧化為橙紅色。且由表4可以看出,蘇木菊花(1:1)提取液加酸及加堿顏色發生微弱變化。
2.3染液濃度對直接染色的影響
用不同濃度的染液進行直接染色,未稀釋染液進行二次染色,結果見表5。
表5染液濃度對無媒染色的影響
注:染液ph=4.5,染色溫度為80℃,染色時間60min由表5數據可以看出,隨染液濃度的降低,織物最大吸收波長處的k/s值逐漸降低,織物的表觀得色量逐漸降低,明度逐漸增加,紅光和黃光逐漸減弱。一次染后液所染織物黃光較重。
2.4染液ph對直接染色的影響
調節不同的染液ph值對蠶絲織物進行直接染色,結果見表6。
表6染液ph對染色的影響
注:染液濃度為稀釋2倍,染色溫度為80℃,染色時間60min由表6數據可以看出,ph值對織物顏色的影響較大。在強堿性條件下,織物的得色量很低,染料未能與纖維形成穩固的結合,分析認為由于蠶絲織物為蛋白質纖維,有一定的等電點,纖維與染料陰離子之間存在斥力,阻礙了染料的上染。在近中性的堿性條件下,染料可上染纖維,且堿性越強,上染越少。
酸性條件下,織物染上的色澤較深,但布面本身在空氣中會氧化變紅,ph5~7所染布樣帶有明顯的紅光,ph4~5所染布樣黃光較重,且ph=5.5時布面表觀得色量最高。
2.5染色溫度對直接染色的影響
采用不同的染色溫度在酸性條件下進行染色,結果見表7。
表7染色溫度對染色的影響
注:染液ph=4.5時,染液濃度為稀釋2倍,染色時間均為60min;染液ph=8時,染液濃度為稀釋5倍,染色時間為60min,大豆蛋白織物為漂白織物
由表7數據可以看出,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隨著染色溫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織物的明度逐漸降低。分析認為:由于溫度低時聚集度較高,染料分子在纖維內部的擴散速率較慢;溫度提高后,纖維溶脹程度提高,染料分子運動加劇,分子動能增加,同時滲入纖維內部的速率也加快,在織物上的上染提高。綜合考慮蘇木菊花(1:1)提取液的耐熱穩定性,酸性條件下的染色溫度取80℃。
2.6染色時間對直接染色的影響
改變織物在酸性條件下的染色時間,結果見表8。
表8染色時間對染色的影響
注:染液濃度為稀釋5倍,染色溫度為80℃
由表8數據可知,酸性條件下蠶絲織物的表觀得色量受染色時間影響不大,40min即可。
2.7蘇木菊花(1:1)染色布樣的抗菌性能和色牢度測試
蘇木菊花(1:1)直接染色蠶絲織物對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對染色布樣進行摩擦牢度、水洗牢度測試,結果見表9。
表9牢度評級表
3、本發明得出的結論如下:
(1)蘇木菊花(1:1)的處理液提取工藝為蘇木菊花(1:1)80g/l,naoh20g/l,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90min。
(2)蠶絲枕套的染色工藝為ph5.5,染色時間60min,染色溫度80℃,染液濃度根據產品深淺度要求而定。
(3)采用蘇木菊花(1:1)混合染液對蠶絲織物進行生態環保染色具有可行性,且染色好蠶絲織物用于家紡枕套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利頭目等功效,且操作簡便。
(4)經蘇木菊花(1:1)混合染液處理蠶絲織物具有較好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